第二章 汉英空间方向认知的变量与认知模式优选条件
第一节 空间定向的变量及其关系
空间定向涉及主体与客体之间构成的特定空间关系以及观察和叙述的角度和方式。一方面跟客体自身结构和分布特征有关,另一方面跟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对位置距离态势有关,还跟主体的认知模式、认知方式和策略有关。
认知模式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客体背衬导向,另一类是目标显体导向。二者分别主导着不同的空间定向认知方式。前者立足于客体对象自身的结构(例如“首前尾后”序列关系或“内外”关系)确立参照体和图式来定向;后者立足于参与者、观察者的目标确立参照体和图式来定向。
认知方式分为“客体背衬优先”(ground⁃preference)、“目标显体优先”(figure⁃preference),以及“视角”(perspective)和“图式”(schema)的选择,还有“侧形-基底”(profile⁃base)的选择。认知方式并非单独起作用,而是跟参照模式、图式、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空间关系彼此互动,共同建构特定空间关系中的方向认知策略。换言之,空间关系的定向认知,需要主体与客体的空间关系态势、参照模式、认知方式多种变量的综合互动、匹配与选择的总体认知调控策略才能完成。多变量之间的互动机制和总体调控策略在前人的研究中非常薄弱。本书集中探索主体与客体的空间关系态势、参照模式、认知方式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调控策略给空间方向认知表征带来的影响。
国外空间方向参照方式的研究主要有:Hart and Moore(1973),Fillmore(1975),Miller and Johnson⁃Laird(1976),Büheler(1982),Garnham(1989),Levelt(1982a、b),Franklin and Tversky(1990),Bryant et al.(1992),Franklin et al.(1992),Carlson⁃Radvansky and Irwin(1994),Levinson(2003)等。上述研究立足于参照方式或视角对空间方向进行分类研究或实证研究。
参照方式及视角只是影响和制约空间方向认知的众多变量中的部分局部变量。从跨语言、跨文化认知的角度看,影响空间方向认知的还有图式的默认选择、认知方式的诱导机制等主导性因素,如果撇开图式的默认选择、认知方式的诱导机制,将难以发现更多的有关空间方向的事实。正因如此,Taylor and Tversky(1996)也认为,这种将复杂的空间方向认知简化为三分要素的归纳概括存在争议和困惑,空间方向参照框架的不同特征并不总是跟现实相对应(Although a trichotomy based on the center of a reference frame, viewer, object, or environment, is attractive, it has a source of controversy and confusion, too complex to review here.The different features of reference frames do not always seem to correspond)。实际上,空间方向的认知除了受到参照框架的影响之外,从跨语言、跨文化认知差异的视角看,还受到叙述方式、参照体选择模式、视角、观察视点以及所激活的图式的影响。其中任何一个变量的变动,都会引起其他变量的相应变动,最终影响到空间方向认知效果。
Franklin and Tversky(1990b),Bryant et al.(1992)虽然也对叙述方式的不同带来的反应时长的差异进行了一系列实证研究,但其目标在于验证英语母语者对“上下、前后、左右”三维轴线上的空间方向的反应速度,据此建立起英语母语者的空间认知模式。我们的研究目标是,考察英语的空间认知模式是否跟汉语在相同环境下的空间认知模式完全相同,如果不是,在哪些条件下的哪些方面不同,其背后的认知动因是什么。
概括起来,立足于跨文化认知的角度,影响空间方向认知的因素主要包括下列变量:
一、自变量
A.客体结构特征自变量
不同图式的自足参照程度。
B.认知方式自变量
a.视角和视域的选择,立足于目标的纵向观察空间的阻隔效果,还是立足于客体结构的广角观察。
b.参照框架的选择,客体序列参照框架,还是主体参照框架。
c.显体、背衬的选择,是优先选择主体作显体,客体作背衬,还是相反。
C.表征方式自变量
叙述视点的选择,立足“整体旁观视点”在局外旁观叙述,还是立足“局部当事视点”换位至被叙述者的处境身临其境地体验特定空间效果。
D.调控上述局部变量的总体认知策略
以上四种自变量的对立和选择,可以归结为两种认知方式和选择策略的差异:
1.客体中心和主体中心的认知优先度及其诱导下的图式优先度;
2.客体背衬和目标显体认知方式的选择。
二、因变量
A.客体结构的认知图式:容器图式(内/里-外)还是路径图式(前-后);
B.叙述观察效果:空间方向认知和表征的同向、反向或异向。
上述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内在关系?如果是,存在什么关系?受到什么策略的制约?这些问题后边将展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