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古代史(第八卷):罗马与地中海世界(至公元前133年)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本卷所涵盖的时间范围是比较短的。在本卷开始一些人会回想到一些个人的记忆——或许是汉尼拔(Hannibal)跨越阿尔卑斯山的消息,或者是坎奈(Cannae)的灾难——目击这些事件离其结束的时间就不久了;这些人也目睹了罗马这位来势凶猛的、影响巨大的政治霸权者给地中海世界所带来快速的、急剧的发展变化。这种变化可以追溯到罗马久远的历史,以及其他民族的历史,在剑桥古代史其他各卷中已经研究了这些事件和制度(特别是第7卷第2章);不过这种急剧转型时期对广袤的疆域和众多的民族带来的深远影响,所持续的时间只不过半个世纪多一点时间而已。在某种意义上,这是一个单独插曲而已,虽然如此,这已经组合了众多的插曲,这些插曲在广度和特性上有很大变化,多样性方面变化也很大,不管是冲突还是联盟,都是被动地接受罗马霸权所塑造的新环境。此外,罗马人本身也经历了这种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仅是罗马所拥有权力和霸权方面的变化。权力除了带来物质财富和帝国实践需求外,也给罗马人自身的内部政治事务、自身社会内部关系、罗马人与他们的意大利邻居带来了很大影响,同时给罗马人的文化生活、生活的自然表达方式带来了很大影响。

这是一幅由快速变化勾勒而成的复杂画面,本卷各个章节的内容就是要从各个不同的方面研究这种变化。首先是研究资料来源概述,紧接着研究的是第二次布匿战争(Second Punic War)、罗马国家带领人马跨越亚得里亚海进行第一次干涉。接下来一章是研究罗马随后几十年在西部世界的扩张,以胜利的眼光接受了山南高卢、西班牙和迦太基,最终在第三次布匿战争中毁灭迦太基城而结束。这之后的两章内容叙述的是罗马本身的政治和政府,以及罗马和其意大利邻居之间的相互关系。接下来的部分,一章处理的是反对马其顿腓力五世(Philip Ⅴ)、塞琉古王朝安条克三世(Antiochus Ⅲ)的伟大战争,另一章处理的是马其顿王朝的颠覆,希腊人最终努力获得一定程度的努力也失败了,伴随而来的是科林斯(Corinth)的毁灭,这一年迦太基也毁灭了。不过,至少就爱琴海东部而言,罗马的干涉——尽管在不断增加——仍旧只是东部地中海世界那些众多民族朝气蓬勃又时常暴力的事件的一个方面。以很长的篇幅来讨论塞琉古王朝及其竞争对手,在很大程度上是从他们自己的角度进行讨论的,而不是仅仅从他们与罗马史相关联的角度去论述,尽管罗马的作用在不断扩大。巴克特里亚(Bactria)和印度的希腊人(罗马的影响从没有扩展到这里)实际上是塞琉古王朝(Seleucids)的竞争对手,会在单独的一章里讨论这个问题,不过所采取的是相当不同的研究方法,不但要求一种独特的历史,而且要求不常见的、珍贵的文献材料。这卷还包含了另外两章内容,一章探讨的是罗马传统和意大利传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另一章探讨的是罗马世界与希腊世界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些内容自身首先主要关注的是知识的发展、文学的发展,其次关注的是物质材料的证据,这些物质材料在不同的场合都有着相互作用,从经济生产的基础到建筑和主要艺术品等。

本卷有意省略了几个话题,目的是避免支离破碎,游离主题,避免讨论在其他诸卷中已经涉及此类问题所进行的讨论。在第7卷第1部分已经用了很长篇幅讨论托勒密埃及,该王朝历史后来的事件则被安排到第9卷进行讨论,因为要考虑到对博斯普鲁斯王朝(Bosporan kingdom)的叙述。第一次布匿战争和第二次布匿战争之间在意大利所发生的事件已经在第7卷第2部分处理了,这些事件自然属于这个背景,因而在本卷就不再赘述了。在本卷的第6、7章中所讨论的一些内容必定会期待看到公元前133年的提比略·格拉古(Tiberius Gracchus)保民官任期,但对这一事件完整考量,包括对其所导致发展趋势的观察都放在第9卷来处理了。同样,当第12章讨论有关宗教、文学的方方面面时,想知道有关宗教方面更加详细的论述内容则可以参见第7卷第2章和第9卷的相关章内容,想知道有关文学方面更加详细的论述内容则可以参见《剑桥古典文学史》(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lassical Literature)。另一方面,同样的叙述策略也导致了本卷两章中存在更加广泛的编年史局限,这需事先提醒。这些章分别是在巴克特里亚和印度的希腊人、意大利转型的考古学证据。在这两种情况下,目的都是保持材料的一致性,假如不分开处理的话,会失去其大多数价值,更不用说其可理解性了。

有两点更加重要的编辑说明需要提醒的。首先,没有必要要求撰稿人与解释方法、指导方针保持全面一致,即使在宽泛的意义上而言,而是要求每一位撰稿人在陈述与我们常见的观点不同时要注明主要不同在哪里,对文本的解释要给出明确指示。其次,尽管告知每一位撰稿人相同的有关注释的指导原则,但读者还会感觉到差异性,不仅在风格上如此,素材上如此,证据上如此,学术状态也是如此,这就使得坚持一种模式在实践上难以实现。这种原因所导致的多样性从美学角度来看并不理想,但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不同撰稿人的需要和所叙述主题的变化特性。

在准备本卷撰写时期,准备了很长一段时间,这期间发生了两件特别悲伤的事情。马丁·弗瑞德里克森(Martin Frederiksen)于1980年因车祸去世,他是最初的编辑委员会成员,并接受了本卷相关章节的撰写工作。弗瑞德里克森做了完整的概念、通盘的计划,并以特别简洁的形式分发给大多数撰稿人,我们感激他的睿智、仔细和激情。非常遗憾的是他并没有亲眼见证这一项目的发展与成功,他为这一项目贡献了学术与智慧。不到两年后,伴随马丁·弗瑞德里克森去世这一沉重打击,又发生了另一个悲剧,罗伯特·奥格尔维(Robert Ogilvie)突然毫无征兆地去世了。奥格尔维也是最初的编辑委员会委员之一,对最初的计划有很大的贡献。自那以后,尽管他很少直接参与这卷具体的编写工作,但好几位撰稿人都从他那里获得宏观的指导和独到的评论。另一位损失是斯卡拉德教授(H.H.Scullard),本卷的撰稿人,我们对他的去世表示沉重的哀悼。

主编希望把他们所要感谢的人记录在案,当然也要感谢不仅仅是主编面对撰稿人拖延时的耐心,撰写著作的完成在本质上是要涉及拖延的。一些撰稿人早在1980年就接受了撰写任务,大多数人是在1984年接受任务的,当时还有修改的机会。纳林(A.K.Narain)在最后时刻同意撰写第十一章,在令人局促的仓促间答应撰写这一章,使本来已经相当沉重的负担又加重了。第7章是鲍威尔(J.E.Powell)从意大利文翻译过来的;同样也要感谢克劳福德(M.H.Crawford)教授,他擅长这章所涉及的领域,从他那里获益匪浅。第十三章是伊丽莎白·爱德华夫人(Mrs.Elizabeth Edwards)从法语翻译过来的。第十章是用英语写的,但哈比希特(C.Habicht)教授非常感谢布拉德福(A.S.Bradford)博士的帮助。本卷的地图由考克斯绘图公司(Cox Cartographic Ltd.)的大卫·考克斯(David Cox)绘制的。索引是由芭芭拉·赫德夫人(Mrs Barbara Hird)编制的。特别要感谢我们的助理编辑安·约翰斯顿(Ann Johnston),感谢他的细致与敏锐,感谢剑桥大学出版社的编辑,感谢他们在整个过程中的耐心、毅然支持和鼓励。

阿斯廷(A.E.Astin)

沃尔班克(F.W.Walbank)

陈恒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