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异端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6章 起飞,从爆肝开始

建模、论文、编程一把抓的好处就是不需要跟任何人交流,把时间浪费在听取别人的意见上,一切都直接自己上手来做。这能节省大把的时间,但也对学生的综合实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数学建模竞赛从来都是以小队的形式参与竞争是有原因的。

对于高中生跟大学生来说,某位同学精通一到两样,就已经是极为优秀的学生了。如果说这一整套环节都很精通,那属于百年难得一遇的学习天才,可遇而不可求。哪怕是竞赛也不想给学生提出如此高的要求。

当下午宁清来到机房后便发现已经有两个小组过来了,不过都是两个人。基本配置是一个人负责敲代码,另一个人则开着学校给的一款名为遇信的即时聊天软件跟编程教练随时沟通。

大概是除了宁清这一组外,其他的小组早就在教练的训练下有一套完整的解决问题模式。

对于宁清只有一个人跑来机房编程,有人投来好奇的目光。不过宁清没有理会这些,只是向机房管理员出示了自己的竞赛证,机房管理员验证了证件上的二维码后,便给他开了两台电脑,又按照宁清的要求把U盘里的音乐文件导进电脑后边不管不顾了。

宁清便戴上了耳机,也不管其他人是怎么看他的,在熟悉的音乐陪伴下开始敲打代码。

一个下午,陆续有参加这次竞赛的队员来来去去的,只有宁清一直坐在位置上没有动过,也没人打搅。

甚至到了晚餐的时候宁清都没有出机房,倒是刘晓涵来一趟,给他送了一瓶饮料跟晚饭。这引起了管理员的注意,把宁清叫到机房外面解决了晚饭之后,宁清又一头扎进了机房里。

这就是一个人的辛苦之处了。基本建模、编程、制图,都需要一个人来完成。

题目虽然简单,但工作量摆在那里,省不了的。

就这样一直忙到晚上八点五十,宁清终于敲打完最后一行代码。然后开始最后一段程序的试运行。最后将所有代码打包,标记上属于他这个小组的验证码后,这块的工作就差不多完成了。

比预计时间长了不少,主要是宁清得重新习惯这个世界的数学画图软件。

机房里提供的主流软件是SPAS,在宁清看来这款软件各个模块之间的配合做得并不算友好,操作也过于复杂了。如果有类似于SAS这样更专业的数学绘图软件,起码能帮他节省两、三个小时。

他打算等抽出时间了,做一下调研,有必要的话,他打算让SAS在这个世界重现。相信诸多数学学子肯定会感激他的。

伸了个懒腰之后,宁清从电脑前站了起来,眼神在四下环顾了一圈。此时的机房里还有几个小组成员没有离开,此起彼伏的键盘敲击声,跟偶尔压着声音的讨论,让气氛显得有些压抑。

这一幕让宁清觉得数学建模竞赛高中化,其实是很没必要的。

等他以后出人头地了,一定要建议这种赛事还是应该折腾大学生就够了。高中时期还是以打基础为重,有那个余力研究下奥数题就行了,没事儿玩什么建模?简直是拔苗助长。

至于后人会不会诟病他,把一条路走通之后就直接毁掉,宁清是不介意的。他既然不在乎名声是好是坏,更不在乎会不会被道德绑架。最多不过是放弃所谓的道德准则。

接下来的任务就是论文了,这才是竞赛真正的精华。

不管前面的工作完成得多么优秀,最终还是要依托论文的形式来表现出来。如果论文无法让评委满意,无法让他们能体会到解题思路有多么精妙,那么之前做的无用功。

就好像建房子,构建模型、完成编程就是竞赛的地基,没有稳固的地基,哪怕论文写的花团锦簇,有经验的评委随便几个问题就能让大厦轰然倒塌。但地基建设得再稳固,地面上的房子修得乱七八糟、奇形怪状,也会直接被pass掉。

但对于宁清来说,这些都不是问题。

建模思路、演算过程、程序、对题干的分析分解……等等这些事情都是他一个人干的。他现在所需要做的不过是把自己做的这些事情,用严谨的格式跟语言总结再总结一遍而已。回到宿舍的路上,宁清甚至已经大概估算出了这篇论文的总页数,大概也就在22页到25页之间。

这么长的篇幅足够他把所有问题解释清楚了。

宁清直接来到了讨论室,让他意外的是周岩跟刘晓涵竟然都还守在这里。

“咦,你们还没去休息?”

“太早了,睡不着。”周岩抬头瞟了宁清一眼,答道。

“那也可以去操场逛逛。”宁清给出了另一个建议,毕竟一直呆在房间里,感觉挺傻的。

“刚刚去逛过了,不知道为什么,以前天天上晚自习的时候做梦都想跑出来到处转转,但真的有机会了,又觉得其实也没什么意思。哎……”周岩长叹一声,用寂寥的语气说道。

“其实是被周老师叫回来了。说是大家都在忙,我们显得太闲了让人看到影响不好。尤其是如果我们组拿奖了的话,会影响其他同学的心态。”刘晓涵开口解释了一句。

宁清微微愕然,然后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心态的确很重要,心态崩了,人差不多就废了一半,甚至全部。他是过来人,所以很懂。

“哦,那你们辛苦了。”宁清点了点头,便坐到了自己的位置上,打开电脑,然后开始准备写论文,时间不能浪费了,前面的工作超时了。

在两人愕然的目光中,宁清也快速进入状态,双手在键盘上快速的敲打着,将刚刚脑海中成型的材料直接化为论文中的句子。

“基于打折力度概念的薄利多销模型……”

……

同一时间,隔壁的办公室里,周敬学泡了一杯茶,盯着屏幕几乎同步的看着宁清正在写的论文。

现在宁清已经是他最重点的关注对象,没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