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深处:史前文明刍议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节 关于《古三坟书》

为什么单就《古三坟书》开列一节?这是因为该书不仅是口传文化向文字书契文化转变大潮中保存并流传下来的珍贵文籍,还因为这本如此珍贵的文献争议最多,存疑最大。《古三坟书》共包括三大部分:一是中国古典哲学部分。该部分主要包括《连山易》《归藏易》《坤乾易》,若想研究中国古典哲学的产生和发展,破解《周易》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之谜,无法绕开这三大易经经典。二是《太古河图代姓纪》部分。该篇是中华先民对宇宙诞生、物种演化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基本观点和系统论述,使人倍感惊讶的是,这一理论系统与现代科学研究成果惊人的一致,甚至可以说当代的某些科研成果简直就是对《太古河图代姓纪》理论的科学注释和证据。三是政典部分。该部分主要包括《天皇伏羲氏皇策辞》《人皇神农氏政典》《地皇轩辕氏政典》,它们追溯中国民本思想的源泉,深深植根于“三皇”时代。三大部分既可独立成书,又相互联系紧密。历史与哲学就像一对孪生兄弟,有什么样的历史观,必定有与之相适应的哲学观;有什么样的哲学观,必定产生与之相适应的历史观,这在《太古河图代姓纪》与《连山易》《归藏易》《坤乾易》的内在联系中可以找到全部答案。就是这样一部反映中国人文文化发展与进步的重要著作,长期以来遭受种种非难和不公正的待遇,因此本书专为《古三坟书》开列一节,谈谈笔者的看法。

在商周流传下来的众多不知道何年何月何人所作的经典著作中,《古三坟书》存疑最大,争议最多,历代贬者多,褒者少,更被《四库提要》列为浅陋尤甚、伪中之伪、古来伪书之拙莫过于是者。《古三坟书》真的是伪书吗?不一定。理由有七:(一)历史上确有《古三坟书》流传于世。据《春秋左氏传》载:“楚左史倚相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宋]毛渐正仲:《古三坟书·序》,中华再造善本,据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宋绍兴十七年婺州州学刻本影印,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年。另据《汉语大词典》载:“《左传·昭公十二年》:‘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杜预注:“皆古书名。”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编纂处:《汉语大词典》第1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0年,第245页,“三坟五典”条。说明春秋时期,《古三坟书》曾在世间流传。“孔安国《叙书》以谓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宋]毛渐正仲:《古三坟书·序》,中华再造善本,据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宋绍兴十七年婺州州学刻本影印,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年。表明西汉时该书仍在。唐张说《齐黄门侍郎卢思道碑》:“三坟五典,公能读之。”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编纂处:《汉语大词典》第1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0年,第245页,“三坟五典”条。卢思道(535年—586年),隋朝诗人,字子行,范阳(今河北涿州)人,曾任北齐给事黄门侍郎,后任武阳太守。这说明,隋代时《古三坟书》仍流传于世。唐末隐士说:“传曰:《河图》隐于周初,《三坟》亡于幽厉,《洛书》火于亡秦,治世之道不可复见。余自天复中隐于青城之西,因风雨石裂,中有石匣,得古文三篇,皮断简脱,皆篆字,乃上古三皇之书也。”[宋]沈斐:《古三坟书·后叙》,中华再造善本,据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宋绍兴十七年婺州州学刻本影印,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年。说明唐天复年间(901年—904年),《古三坟书》仍在世间。现藏于国家图书馆的《真北宋版古三坟书》是宋代毛渐巡视属邑时在民间发现,由宋代沈斐刻于婺州学中流传下来的版本。以上记载表明,《古三坟书》存世线索清晰,踪迹可寻。(二)指责毛渐作伪与本人身份品性不符。毛渐(1036年—1094年),字正仲,江山人,北宋治平四年(1067年)进士,熙宁年间任宁乡、安化知县,因治理沅江,开发湘西政绩卓著,被提任为司农丞、提举京西南路常平。宋元祐年间(1086年—1094年),先后任两浙路转运副使,因治理太湖有功,被加授集贤院校理,先后升任吏部右司郎中、陕西转运使等职,不久后又被择任边镇元帅,领兵驻泾原防御西夏,治军严格,因功升任龙图阁。绍圣元年(1094年)调任渭州知州,未到任逝世,遗作诗集十卷等。毛渐自幼受正统教育,身为朝廷命官,说他作伪,与本人身份品性不符,既没有理由,也没有必要制造一个“发现”的弥天大谎,在他的一生中也找不到任何与作伪相关的蛛丝马迹。(三)毛渐《古三坟书·序》可为凭证。毛渐在《古三坟书·序》中说:“元丰七年(1084年),予奉使西京,巡按属邑。而唐州之泌阳,道无邮亭,因寓食于民舍。有题于户:《三坟》书某人借去。亟呼主人而问之,曰:

古之《三坟》也,某家实有是书。因命取而阅之。《三坟》各有《传》,《坟》乃古文,而《传》乃隶书。观其言简而理畅,疑非后世之所能为也。”言之凿凿,岂能不信?(四)从文本内容看,《古三坟书》应为商周时期口传文化向文字书契文化转变大潮中的作品。毛渐在《古三坟书·序》中说:“《三坟》各有《传》,《坟》乃古文,而《传》乃隶书。”隶书是秦代狱隶程邈在公务中发明创造的书体,汉代得到推广使用,说明“坟”与“传”分属于不同的时代,“传”是汉人用隶书所作,“坟”是早于隶书的古文字书写的文体,或为篆书,或为籀文,而当今所见到的《古三坟书》是经过后人翻译过来的版本。(五)毛渐与沈斐动机纯正,负有历史责任感,不应置疑。毛渐在《古三坟书·序》中说:“予考此书,既笃信之,将以诒诸好事君子。”说明他经过考证后笃信此书,然后赠送给爱好此书、精通古史的朋友。宋绍兴十七年(1147年),沈斐在《古三坟书·后叙》中说:“余家藏此《古三坟书》而时人罕有识者,恐遂湮没不传于世,乃命刻于婺州学中,以与天下共之。”[宋]沈斐:《古三坟书·后叙》,中华再造善本,据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宋绍兴十七年婺州州学刻本影印,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年。此时,距毛渐得书已经过去63年,毛渐也已逝世53年了,而国家图书馆典藏的《古三坟书》正是当年毛渐发现、沈斐家藏“命刻于婺州学中”的版本,说明当今流行的《古三坟书》,是汉代以前用古文撰写并经后人直接翻译成今文的版本,究竟是什么人翻译,如何传为沈斐家藏,毛渐没说,沈斐也没讲,成了一个无法破解的历史之谜。虽有此憾,而毛渐“余考此书,既笃信之,将诒诸好事君子”,沈斐“恐遂湮没不传于世,乃命刻于婺州学中,以与天下共之”,说明他们传播与刻印此书的目的既不是为了成名,也不是追求赚钱,而是出于强烈的历史责任感,态度之诚恳与动机之纯正确实可嘉。(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终必为实践所接受。笔者在本书接下来的章节中,还要多次使用《古三坟书》中的篇章。这是一种最好的实践,也是一种严苛的检验,凡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理论必是经典,而经典是无法伪造的,伪造只能出糟粕,不能出经典。(七)反观对《古三坟书》的责难,只有空洞的概念,缺乏扎实的根据,更没有深入的论证,无法使人信服。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古三坟书》是口传文化时代向文字书契文化时代大转折时期,由口传文化转变为文字书契文化而保留下来的、十分难得的古代经典著作。也许由于年代久远,历经战乱、传抄与翻印等因素,其中的某些字句发生错讹,这不足以减损这部经典著作的历史价值和哲学光辉,更不应因没有弄懂它,就全盘否定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