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名师导读(写给孩子的名著导读课)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代序 腹有诗书气自华

这是一套专门写给广大中学生的名著导读丛书。

“不学诗,无以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自古以来,中国文化人就一直倡导博览群书,尤其是广泛阅读文学作品。一位加拿大学者也说过,阅读是现代人的一种生命。其实,名著阅读之于一个人精神成长的至关重要的作用,早已成为世界性的文明共识。

从语文学科教育专业角度来看,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为改变语文教学长期以来以“单篇短章”碎片化阅读为主的状态,提升阅读教育教学的整体质量,专门把“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作为18个学习任务群之一:“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入学习和思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教育部基础教育学科纲领性、指导性理论文件,新课标明确将“整本书阅读”列为语文课程内容,且贯穿整个高中阶段。同时,全国各省市现在已经或将要把“名著阅读”正式纳入中高考语文考试的命题范围,实现以考促读。“得语文者得高考,得阅读者得语文”“你的孩子不阅读,根本应付不了考试”……这样的呼声已经越发高涨!

其实,重视并倡导整本名著阅读,由来已久。早在20世纪初,语文教育独立设科后,老一辈语文教育家就对此进行了众多开拓性研究。1923年,由叶圣陶、胡适负责起草制定的《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中就有“略读整部的名著”设想。1931年,夏尊先生提出“整册的书的阅读”。这大概是中国语文教育史上最早提出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概念。1941年,“一代宗师”叶圣陶先生就明确提出:“要讨究各体的理法,整本的书完全适用。就学生方面说,在某一时期专读某一本书,心志可以专一,讨究可以彻底。”“要养成读书习惯而不教他们读整本的书,那习惯怎么养得成?”(叶圣陶《论中学国文课程的改订》)

在课程改革的新背景之下,整本书阅读的意义当然远不止于此。整本书阅读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语文核心素养的进一步发展与提升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然而,中学生课业负担普遍繁重,能够自由支配的阅读时间也十分有限。

那么,能否为学习时间紧张的中学生编写一套“多快好省”的名著导读丛书呢?能否为课业负担繁重的中学生提供一种快捷有效的阅读新方式呢?这套名著导读丛书,就是这种新尝试的具体实践。

从本质上讲,整本书阅读是一个指向阅读对象,即“整本书”的连续过程:整本书阅读是完整地阅读一本又一本的书,读整本的书;整本书阅读的过程是个持续建构与拓展的过程,是学生语文能力与素养发展与提升的过程。从对象上讲,整本书阅读的范围很广,凡是整本或整套的书册,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或天文地理,或物理化学,或历史文学,或哲学社科……凡此种种,皆属整本书。基于育人导向和课程目标,新课标学习任务群中规定的整本书阅读主要指向和要求,是以长篇小说、学术著作两类整本书为阅读着力点,力求通过课内外结合的阅读指导和训练,达到整本书阅读的课程目标。新课标在“关于课内外读物的建议”中列出了文化经典著作、小说、散文、剧本等8类共计30余部作品,建议高中阶段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与帮助之下,加强课内外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提高阅读品位,在阅读中拓宽视野,掌握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能力,领略人类社会气象与文化,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读写结合,读思并进,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思维品质与思想文化修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高中阶段的整本书阅读是以课内教学为主,还是以学生课外自读为主?是追求书目阅读数量,还是重在阅读质量?新课标从学习目标与内容、教学提示、阅读策略和读物建议等多角度对整本书阅读作了规定与提示,对整本书阅读在课程体系中的位置与比重、重课堂教学还是重课外自读、重教师主导还是重学生自读、重独立思考还是重师生对话,都有明确的规定与学科指导价值。概而言之,学会阅读整本书并建构适合自己的经验策略是重点,将掌握的阅读策略与方法进行运用并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形成阅读习惯,促进个人素质与修养提升是落脚点。

“导”是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导”者,即引导,发挥的是教师作用,既从整本书作者、背景、概要、思想与艺术特色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前导,又适当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讨论与交流,同时进行适合书目特点的阅读策略与读书方法的引导与铺垫。从这个意义上说,本套丛书的一线名师作者基于原作而编撰的作品导读、人物赏析等板块不仅能在课堂教学层面起到“导”的作用,而且在学生多次阅读作品的过程中,能有效地促进其认识,拓展其思想。

整本书阅读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课程目标,应是可测可评的。其达成度如何,需要采用必要的测量工具或手段来判定,并借此为整本书阅读和教学方式改进提供参考。整本书阅读达成度应当如何评价?在目前的初始探索阶段,主要有过程评价和终端评价两类方式。其中,过程评价是对基于不同书目特点与学情而预设的整本书课程目标达成度进行的评价。在整本书阅读课程实施过程中,老师需要及时了解不同阶段的形成性结果,要掌握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反馈、调整、改进,以实现课程目标,获得教学最佳效益。终端评价则主要是指将整本书阅读纳入中高考的考查检测范围,将其与目前中高考的名著考查对接,以侧重评价整本书阅读的达成目标程度。

依据新课标整本书阅读导向,从目前有关省市高考考查的侧重点来看,对经典长篇小说的阅读与考查是重中之重。本套丛书第一辑精选了国内外11部经典作品,如《红楼梦》《呐喊》《平凡的世界》

《边城》《老人与海》《巴黎圣母院》等,其中以长篇小说为主、中短篇小说为辅,旨在为中学生整本书阅读的过程评价和终端评价应对提供一定帮助与支持,可供教师用于备课参考或学生阅读指导,亦可供学生用于通读原作之后的自主拓展阅读。

文学是人学。本套丛书在编写过程中,始终以“人物形象”为核心,进而折射出整部作品多向度的魅力风采。我们对每部经典作品均设置了立足全篇的导读与针对局部或个体的分析,其中具体包含作品导读、章节导读、人物赏析等板块,力求让每位读者从作品的总体结构、主要内容、思想主题、艺术特色、人物形象等方面,对作品有较全面的把握和理解。

本套丛书的各位撰写者均是北京市特级教师或有影响力的名师,对整本书阅读有深入研究,对新课标精神理解透彻,教育教学理念先进,业务能力突出,对作品有深入研究并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这些一线名师将丰厚的积淀倾注于本套丛书的编撰,能有效地为学生深入整本书阅读搭建台阶,提供助力。

丛书编撰教师在前期准备、作品细读、书稿编撰和打磨加工过程中,持续被作品吸引,被作品折服。作品刻画的经典人物、设定的起伏情节、反映的深刻世情、运用的高超手法,乃至个个活画出人物的传神细节或片语……这一切,无不让人深深体味到经典作品的艺术魅力,为人类文化与文明的瑰丽花园中拥有这些让人常读常新、富有久远生命力的作品叹服。

本套丛书得以正式出版与读者见面,还要感谢华文出版社对语文课程改革和整本书阅读课程的持续关注,感谢华文出版社责编老师的辛苦付出。当然,更不能忘记每一位编撰教师的智慧与努力。

丛书付梓,泽润学子,是所盼焉!

首都师范大学 汪龙麟

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 管然荣

2021年1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