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
《左传》—一部里程碑式的历史文学巨著
作者:左丘明
文体:史传
成书年代:先秦
一、作者介绍
◇ 左丘明
左丘明,春秋末期鲁国人。左丘明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孔子言与其同耻:“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太史公司马迁称其为“鲁之君子”。有史书记载,左丘明为史官,并与孔子一起“乘如周,观书于周史”。相传,二人回国后,孔子写下了文字简略的《春秋》,左丘明则写下了内容浩繁的《左传》。此外,相传国别体史书《国语》也为左丘明所作。《左传》重记事,《国语》重记言。
二、作品档案
《左传》又称《左氏春秋》或《春秋左氏传》,与《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合称“春秋三传”。相传,《左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经过孔子编定的《春秋》而作的。《左传》实质上是一部个人独立撰写的史书,它以《春秋》为底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关于《左传》的作者,司马迁和班固都认为是左丘明,这是目前较为可信的说法。现在有些学者认为《左传》为战国初年的人所作,因为《左传》中某些文章的叙事风格与左丘明的写作风格不符,但这一说法令人怀疑,因为并无任何史料佐证,只能归为臆测。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记述了自鲁隐公元年(前722)至鲁悼公四年(前464)共二百五十八年间的历史。它周密而详细地记载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经济以及文化等方面的重大史实,真实地记录了当时各领域重要人物的活动及言论,生动地描写了奴隶社会处于崩溃时期的历史,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是一部极为宝贵的历史文献。
公元前770年以后,周王室日益衰败,周平王东迁洛邑后,周王室统辖的疆域以及疆域内的人口数量剧烈缩减,各诸侯王不再听命于周天子,周天子反而要依附于强大的诸侯王,奴隶社会进入瓦解时期。封建势力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社会进入重大的变革时期。到了春秋初期,竟出现了一百多个诸侯国。他们为了争夺人口、土地,相互之间开始了兼并战争,先后起来争霸的较为强大的诸侯王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史称“春秋五霸”。兼并争霸的战争虽然给百姓带来了许多灾难,但也加速了奴隶制的灭亡,使诸侯国数量逐渐减少,加快了中华大地统一的步伐,各民族也在频繁接触中增强了对其他各族的了解,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左传》就产生于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对“春秋五霸”在争霸战争中所表现出来的政治、军事、外交等诸多方面的行动进行了真实而生动的描写,展示了一幅延续二百五十八年战火的特殊时期的历史画卷。
三、内容概要
《左传》是记录春秋时期社会状况的重要典籍。它取材于王室档案、鲁史策书、诸侯国史等。记事基本以《春秋》鲁十二公为次序,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过程和诸侯争霸的历史,内容涉及诸侯国之间的聘问、会盟、征伐、婚丧、篡弑等,对礼仪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天文地理、历法时令、古代文献、神话传说、歌谣言语等均有记述和评论,对后世史学、文学的创作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郑伯克段于鄢
当初,郑武公娶申国国君的女儿武姜为妻,武姜生下庄公和共叔段。武姜生庄公的时候难产,脚先出来,武姜受了惊吓,所以给庄公取名为“寤生”,她也因此讨厌庄公而偏爱共叔段,打算立共叔段为王位继承人。为此她经常向郑武公提出请求,郑武公都没有应允。
郑庄公即位后,武姜再次提出请求,替共叔段向郑庄公请封,要求将共叔段分封到制邑。郑庄公说:“制邑是个险要的地方,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如果要别的地方我都会答应。”于是武姜又请求郑庄公将共叔段分封到京邑,郑庄公答应了,称共叔段为“京城太叔”。大臣祭仲对郑庄公说:“分封的都城如果城墙超过了三百丈,就是国家的祸害。现在京邑的城墙不合法度,违背了先王既定的制度,您将会控制不了。”郑庄公说:“姜氏要这样,我怎能避开这个祸害呢?”祭仲回答说:“姜氏哪有满足的时候,不如及早处置!”郑庄公说:“她多做不仁不义的事情,必定自取灭亡,你等着瞧吧。”
不久,太叔段把原属于郑庄公管辖的西边和北边两个边邑占为己有。公子吕对郑庄公说:“一个国家不能容纳两个君主,请您趁早除掉太叔段,以免郑国百姓产生二心。”郑庄公说:“用不着,他将会自作自受的。”太叔段修建城郭,聚集百姓,修整盔甲和武器,准备好步兵和战车,将要偷袭郑国的都城新郑,姜氏也准备替他打开城门做内应。郑庄公知道了太叔段袭郑作乱的日期,便说:“可以动手除掉他了!”于是派公子吕带领战车二百乘去攻打京邑。京邑的人反叛太叔段,太叔段逃到了鄢地,郑庄公又带兵攻打鄢地。鲁隐公元年(前722)五月二十三日,太叔段逃到共国去了。
郑庄公赶走太叔段,除掉了一大祸害,为了惩罚武姜,他把武姜安置到城颍,并发誓说:“不到黄泉,不再和你相见。”那时,颍考叔正在颍谷做管理疆界的官,听到这件事情就前去送礼物给郑庄公。郑庄公留他吃饭。吃饭时,颍考叔故意把肉放在旁边不吃。郑庄公问他什么缘故,颍考叔答道:“小人家中有老母,小人的食物她都尝过,可是没尝过宫里厨师做的肉羹。请允许我把肉羹留给她。”郑庄公说:“你有母亲可孝敬,我却没有!”颍考叔说:“小人冒昧问一下,君王说的是什么意思?”郑庄公把原因告诉了他,并说自己心里很后悔。颍考叔说:“君王忧愁什么!若是掘地见水,在地道中相见,谁能说这样做不是‘黄泉相见’呢?”郑庄公就按他的话做了。郑庄公进入地道时赋诗道:“隧道之中,快乐呀融和!”姜氏走出地道也赋诗道:“隧道之外,快乐呀舒畅!”从此母子间的关系便缓和了许多。
曹刿论战
鲁庄公十年(前684)春,齐国军队攻入鲁国,鲁庄公准备出兵应战。曹刿要去求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做大官的人自会谋划此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做大官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在大臣施伯的推荐下,曹刿拜见了鲁庄公。曹刿问鲁庄公:“您靠什么和齐国对阵?”鲁庄公说:“衣食这些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拿来分给别人。”曹刿说:“小恩小惠并没有遍及众人,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牲畜、玉器和丝绸,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按照承诺的去做。”曹刿说:“小信小义不会取得神的信任,神不会保佑你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不能一一查清,但总会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高兴地说:“这是尽心替老百姓办实事,可以凭这点去打一仗。作战时请允许我跟您一块去。”于是,鲁庄公和曹刿同坐在一辆兵车里,在长勺这个地方和齐军作战。
鲁庄公正要擂鼓进军,曹刿说:“不可。”等到齐国军队三次擂鼓之后,曹刿说:“可以了。”齐军大败而逃。鲁庄公正要下令追击齐军,曹刿又阻止说:“不可。”他从车上下来仔细察看了齐军的车辙,又登上车前的横木瞭望齐国军队,然后说:“可以了。”于是鲁庄公就下令开始追击齐军。
战斗结束后,鲁庄公问曹刿为什么要那样指挥。曹刿说:“打仗,全凭战士们的一股勇气。第一次击鼓时士兵们都鼓足了勇气,第二次击鼓时士兵们的勇气就衰退了,第三次击鼓时士兵们的勇气就全部消失了。敌军已经泄气了,而我军士气正旺,所以能打败他们。齐国是个大国,它的实力和动态难以推测,恐有埋伏。后来,我观察到他们的车辙一片混乱,看见他们的军旗也倒了,所以才请您下令追击。”
四、主要人物形象
齐桓公
姓姜,名小白,公元前685年到公元前643年在位,曾因躲避国内动乱而流亡国外。齐襄公被杀后,小白急忙奔回齐国以争夺王位。这个时候同小白争夺王位的公子纠也正急速行走在回国的途中。
公子纠的谋士管仲拦截小白,并一箭射中了小白的衣带钩,小白乘势倒地装死。公子纠以为没有了对手,便放慢了回齐国的行程。而小白则日夜兼程赶回齐国抢先登上王位,史称齐桓公。即位后的小白心胸坦荡,不计前嫌,重用管仲,于公元前651年战胜其他几个诸侯国之后,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
管仲
春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齐桓公夺取王位后,管仲因自己以前射了齐桓公一箭,担心罪祸上身而逃亡国外。后经好友鲍叔牙的举荐,齐桓公隆重欢迎管仲回到齐国,并对其委以重任。管仲感恩不尽,忠心耿耿地辅佐齐桓公,帮助其登上了霸主之位。
晋文公
姓姬,名重耳,公元前636年到公元前628年在位,是当时与齐桓公齐名的又一霸主。重耳在即位之前曾因晋国内乱而流亡国外十九年。当他流亡到楚国的时候,楚成王曾问重耳:“公子如果有朝一日成为晋国的国君,将怎样报答我呢?”重耳回答说:“如有回归晋国为君之日,一旦晋楚交战,晋军将退避三舍,以报答大王今日的恩德。”后来重耳真的当上了晋国国君,晋、楚两国也果然兵交中原。当时楚军的兵力超过了晋国兵力的一倍还要多。决战之前,重耳下令晋军后撤三十里,驻军城濮,以报答楚王的昔日之恩,然而楚军不知是计,孤军误入城濮,被晋军打败。城濮之战是我国古代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例,城濮之战后,晋文公大会诸侯,成为一代霸主。
夫差
春秋时期位于南方的吴国的国君,公元前495年到公元前473年在位。他打败越国之后,拒绝接受伍子胥灭掉越国的主张。约二十年之后,吴国被越国打败,夫差被勾践流放后自杀。
勾践
春秋时期位于南方的越国的国君,公元前497年到公元前465年在位。在被吴国打败后,勾践和夫人一起被掳到吴国,在忍受了许多屈辱的奴役之后,被夫差放回越国。勾践回国后卧薪尝胆,发奋图强,准备洗雪国耻。经过长时间的准备,勾践终于灭掉了吴国,后又率军北上,成为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位霸主。
五、文学成就
《左传》由于其行文辞令优美,历来被人们所称道,是我国古代的一份颇有价值的历史文献。它对叙事散文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它的“不虚美,不隐恶”的叙事态度,对后世史学家的影响也是极其深远的。
《左传》有很高的文学成就,有着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绘声绘色的战争场面,作者还对每一场战争胜败的原因进行了较为透彻的分析。
《左传》还体现了“民为邦本”的进步思想观点,主张重视人民的力量和作用。正因为有着上述的种种成就,所以《左传》无可厚非地成为我国先秦时期的文学名著之一。
六、名家点评
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
—司马迁(西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