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金元诗鉴赏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伏虎林应制[1]

威风万里压南邦[2],东去能翻鸭绿江[3]。灵怪大千俱破胆[4],那教猛虎不投降!

鉴赏

萧观音留下的诗作有《伏虎林应制》、《回心院词》(十首)、《怀古》《绝命词》等篇什,其中这首《伏虎林应制》,最能代表北方民族女性的雄豪之气。所谓“应制”,是中国古代臣下奉和皇帝之所作诗词,内容多是歌功颂德。萧观音此作,是随从辽道宗出猎时应制之作,而其意象与气概,都既非一般应制所能限制,又决然难以想象是出于女性之手笔。

王鼎的《焚椒录》记载了该诗之本事:“清宁二年(1056)八月,上猎秋山,后率嫔妃从行在所。至伏虎林,命后赋诗,后应声曰:‘……’上大喜,出示群臣曰:‘皇后可谓女中才子。’次日,上亲御弓矢射猎,有虎突林而出,上曰:‘朕射得此虎,可谓不愧后诗。’一发而殪,群臣皆呼万岁。”伏虎林本身就有明显的象征意蕴,显示出契丹统治者在其上升时期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和睥睨天下的气概。契丹皇帝不时到捺钵出猎,狩猎本身更多的是一种形式,在军事上是演习,在政治上是宣威。本诗是皇帝出猎的应制之作,诗人却并非从狩猎开笔,而是开篇渲染出契丹王朝的“威风万里”。对于宋朝和东边的高丽,这些契丹统治者必欲压倒,可见是其国策所在。诗人并非抽象来写,而是通过“能翻鸭绿江”的想象烘染之。在这种威势之下,“灵怪大千”全都被吓破了胆,而作为“百兽之王”的猛虎,又焉敢不乖乖投降!后面两句落回到射猎主题,意气雄放,叱咤风云。

萧观音此作,表现的不是诗人的个人情感,也并非道宗的个人心态,而是契丹统治者的勃勃野心。如果用精雕细琢来衡量的话,恐怕是方枘圆凿了。但是读此诗却是令人精神为之一振的,其气势之恢宏,风格之雄放,立意之高远,都是诗史上所罕见的,而此诗又出自女诗人之手,更显示出了“巾帼不让须眉”的魄力。

倘使以唐宋诗歌的艺术成就为标准来衡量辽诗,我们或许很难发现它的价值。但若从民族文化、社会心理等角度进行观照,情形会大不相同,本诗就是一例。


[1] 选自陈述辑校《全辽文》,中华书局1982年版。 伏虎林,辽代国君的行营之一,为其秋季游猎之所。相传辽景宗曾率骑于此打猎,虎伏草间不敢动,故得名。原址在今内蒙古巴林右旗西北察罕木伦河源之白塔子西北。应制,指的是应对皇帝下诏作诗的行为活动。

[2] 南邦:即南国、南方。

[3] 鸭绿江:亦作“鸭渌江”,在吉林省东南。色若鸭头绿,故得名。《辽史·太祖记上》:“冬十月戊申,钩鱼于鸭渌江。”

[4] 灵怪:神魔鬼怪。大千:是佛教语“大千世界”的省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