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辩证的方式
何谓辩证法?这个词源自古希腊人,意思是对话或交谈。当时的雅典公民认为对话是一项至高无上的艺术——探索真理的艺术,他们会与彼此展开辩论,寻找最好的辩论家或演讲者。在所有希腊人中,苏格拉底是最完美的代表。我们可以在柏拉图的《对话录》中读到他的一些言论,仔细研究,我们或许能发现他的艺术奥秘。苏格拉底探索真理的过程如下:先陈述一个观点,找到它的矛盾点,根据这一矛盾点做出更正,寻找新的矛盾点。这一过程无限延续。
让我们来进一步审视这种方法。对话的发展有三个步骤作保障。首先,陈述观点,称为“正题”(thesis)。接着找到这一观点的反驳,称为“反题”,即原本观点的对立面。这时,要解决反对,就必须更正原本的观点,于是就有了第三个观点,因为是原本观点及其反题组合而成的,所以称为“合题”。
这三个步骤——正题、反题、合题——是一切运动的法则。一切运动着的事物都在不断地否定自身。在运动的过程中,所有事物都在朝它们的对立面变化。当下变为过去,未来变成当下。不存在不运动的事物。
永恒变化是所有存在的本质。每一样事物在时间的长河中都会变成它的对立面。每一样事物在自身内部都蕴含着它的对立面。变化是一种驱使事物运动的力量,它让事物变成其原本不是的东西。过去变成当下,同时还决定着未来。新生命诞生于旧生命,而且是旧生命与摧毁它的对立面的结合。这种对立使得改变永久持续。
人类就像矛盾所组成的迷宫。计划这件事,却做了那件事;明明是爱,他却认为自己是恨。被压迫、侮辱和打败的人,依然声称对那些压迫、侮辱和打击他的人表示同情和理解。
我们该怎样解释这些矛盾?
被你当作朋友的人为什么会背叛你?为什么儿子反对父亲,女儿反对母亲?
因为母亲坚持要他打扫他们住的那间肮脏的两卧公寓,男孩离家出走。他痛恨打扫。但是他却心满意足地在一幢大宅干起助理清洁工的工作——主要职责就是清扫走廊和街道。为什么?
一个十二岁的女孩嫁给一个五十岁的男人——而且发自内心地感到幸福。一个贼变成了荣誉公民,一位知名绅士成了贼。一个虔信宗教的体面家庭的女儿闯入地下世界沦为妓女。为什么?
表面看来,这些例子就像难解之谜,要用所谓的“人生奥秘”来概括。但它们是可以用辩证法来解释的。任务十分艰巨,但并非不可能,只要我们记住,没有矛盾,便没有运动,没有生命。没有矛盾,便没有宇宙。星星、月亮、地球都不会存在——我们也不会存在。黑格尔说过:
矛盾是一切运动和生命力的根源;事物只因为自身具有了矛盾,它才会运动,才获得动力和活力。
阿多拉茨基(Adoratsky)在他的《辩证法》(Dialectics)一书中写道:
辩证的法则是普遍存在的:无论是在宇宙空间里,运动发展形成恒星系统的巨大发光星云中,在分子和原子的内部结构中,还是在电子和质子的运动中,都能找到它。
生活在公元前五世纪的芝诺(Zeno)是辩证法之父。阿多拉茨基引述芝诺的论述如下:
一支箭在飞行途中,一定会经过一些特定的点,占据一些特定的位置。如果此话属实,那么在任何一个特定的时刻,它都位于一个特定的点,处于静止状态,也就是说,它是静止不动的;因此,它根本没有运动。所以我们便明白,不借助矛盾的陈述,我们就无法表述运动。箭位于一个特定的位置,但在同一时刻,它又不在那一位置。只有同时表达出这两种矛盾的论断,我们才能描述运动。
让我们就此打住,将一个人冻结起来。我们来彻底分析一下,那位离开虔信宗教的家庭成为妓女的女孩。只说某些力量导致她的堕落还不足够。当然有外力影响,但是什么外力?是某些超自然的指引感动了她?她真的认为卖淫这份工作有吸引力吗?几乎不可能。她读过这类事,也从父母、教会牧师口中听到过,说卖淫是社会上最糟糕的事之一,其中充满不确定性、疾病和恐惧。她知道娼妓为律法所不容,会受皮条客剥削,会被顾客和主人利用,导致她们最终孤独惨死。
一个有教养的正常女孩几乎不可能会想到去做妓女。然而这个女孩确实成了妓女——还有其他一些也一样。
要想理解这个女孩行为的辩证原因,我们必须彻底了解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认识到她内在和外在的矛盾,有这些矛盾,才有运动,才有生活。
我们给这个女孩取名叫艾琳,下面是艾琳这一角色的骨架:
生理
性别:女性
年龄:十九
身高:一米五八
体重:不详
头发颜色:深棕色
眼睛颜色:棕色
皮肤:白皙
身姿:挺拔
外貌:迷人
整洁程度:非常
健康状况:十五岁时做过阑尾手术。容易着凉,全家人都近乎病态地担心她感染肺结核。她表面看来并不在意,实际却认为自己可能早死,于是希望在有能力时尽情享受人生。
胎记:无
畸形:除过敏症外,无
遗传:和母亲一样,体弱
社会
阶级:中产阶级。家庭生活舒适。父亲有一家杂货店,但近年来的竞争让他过得很痛苦。他担心会被年轻人排挤出市场。这种担心最终成为现实,但他决不会让家庭遭到牵连。
职业:无。艾琳本该在家里帮忙,不过她喜欢阅读,于是重担就落在十七岁的妹妹西尔维娅身上。
教育:高中。高二那年她想辍学,但在父母的坚持和直言威胁下,她好歹完成了学业。她从来就不喜欢上学和学习。她完全不能理解数学和地理,但喜欢历史。那些有关英勇、爱情、背叛的故事让她着迷。她大量阅读历史作品,但并没当真。日期和名字不重要,她只在乎有趣。她的记忆力不好,学习态度懒散,经常与老师起争执。她整洁的外表与字迹潦草、还有拼写错误的作文并不相称。毕业那天是她一生中最快乐的一天。
家庭生活:父母健在。母亲大约四十八岁,父亲五十二岁。两人结婚很晚。母亲婚前生活相当动荡。曾有过一段持续两年半的恋情,最后男人同另一个女人私奔。她试过自杀,却在打开煤气后被兄弟发现。精神崩溃后,她被送到姨妈家康复。她在那里住了三年,恢复健康后遇到了现在的丈夫。两人订了婚,不过她并不爱他。对男性的蔑视使得她对嫁给怎样的丈夫漠不关心。而另一方面,相貌平平的他却很自豪,一个这样漂亮的女孩竟然肯嫁给他。她从未告诉他之前的恋情,但也不担心他发现。他也一直未发现,因为他对她的过去不感兴趣。他爱她,尽管她一开始作为妻子非常糟糕。
艾琳出生后,她彻底改变了。她对家庭、孩子,甚至对丈夫都产生了兴趣。不过她的胆囊却困扰了她多年,不做手术不可能痊愈。她开始变得暴躁易怒,不再像曾经那样阅读——连报纸也不读了。她只念过小学,梦想着艾琳能考上大学。但是女儿厌恶学习,掐灭了她的这个雄心。
可悲的是,她的成长岁月不受重视,而且她也把早年的失足经历归因为父母的忽视。其结果就是,艾琳每走一步,她都密切监管。这就导致母女之间经常发生口角。艾琳痛恨被监管,母亲却坚称这不仅仅是她的特权,还是她的神圣职责。
艾琳的父亲是苏格兰后裔,生性节俭,但他会竭尽全力满足家人的需求。他很宠爱艾琳,担心她的健康,经常在她与母亲口角时站在她这一边。不过他也知道,妻子的出发点是好的,也同意应该好好照管艾琳。父母过世后,他继承了父亲的商店,成了独资经营者。他也只念到小学,阅读当地报纸《邮差报》。他的父母都是共和党人,所以他也是一名共和党人。但如果被提问,他给不出任何信仰的理由。他坚定地信仰上帝和国家。他是一个简单的人,品味单纯。每年他都会向教会捐款,颇受当地人尊敬。
智商:低于一般水平。
宗教:长老会。不过说到宗教,艾琳其实是个不可知论者。她太过沉湎于自身。
社团:她加入了一个歌唱俱乐部,是“月光奏鸣曲社交俱乐部”成员,年轻人聚集在那里跳舞和玩游戏。有时游戏会变成直接的调情爱抚。艾琳因其魅力很受仰慕。她舞跳得很好——别无他长。在俱乐部中受到的称赞让她想要前往纽约成为舞者。当然了,当艾琳向母亲提起这个想法时,歇斯底里的一幕爆发了。母亲想要压制艾琳的志向,因为她害怕城市无拘无束的生活可能腐蚀艾琳的道德观念,往轻了说,也可能影响艾琳本就脆弱的健康状况。艾琳没敢再提这事。
艾琳在女孩中并不很受欢迎,不过因为生性较乐观,她对恶意的谣言并不太在乎。
政治立场:无。艾琳从来不清楚共和党与民主党的区别,也不知道还有其他党派。
爱好:看电影,跳舞。她爱极了跳舞。还偷偷抽烟。
阅读兴趣:庸俗杂志,爱情故事,绯闻和电影新闻。
心理
性生活:她与俱乐部成员吉米有过一段恋情。她害怕自己会遭遇悲惨的命运,其实并无根据。现在她已经不再和吉米交往,因为在她以为自己怀孕时,他却断然拒绝与她结婚。对于他的拒绝,她并不特别失望,因为她最热心的计划是去纽约进入歌舞团。在仰慕她的公众面前跳舞是她的最高梦想。
道德:“如果你能照顾好自己,任何性关系都不为错。”
志向:去纽约跳舞。有一年多的时间,她一直在存钱。如果其余计划都失败,她还可以离家出走。她很高兴吉米拒绝娶她。她无法想象自己成为一名家庭主妇,主要工作就是育儿。她觉得死在普兰斯维尔很可怕,生活在这里很难说有什么意义。她出生在这座镇子,了解这里的一砖一瓦。她感觉即便当不成舞者,只要能离开普兰斯维尔,她也会高兴。
挫折:她没学过跳舞。镇上没有舞蹈教室,去其他镇上练舞的开支父亲无力承受。她戴上一个悲剧光环,她让家里知道,她为了他们牺牲了自己的生活。
性格:急性子。最轻微的刺激都会让她勃然大怒。她报复心重,爱吹嘘。但是母亲生病时,她的奉献却令镇上的人惊讶。她坚持守候一旁,直至母亲完全康复。十四岁时,艾琳养的金丝雀死了,她难过了好几周。
态度:激进。
情结:优越感。
迷信:数字十三。如果周五发生不愉快的事,那么这周内还有不快的事要发生。
想象力:丰富。
这个例子中的“正题”是,父母想让艾琳嫁一个尽可能好的人家。
“反题”是艾琳根本不想嫁人,而是不计代价地想要成为一名舞者。
“合题”是解决方法:艾琳离家出走,发现自己沦落街头。
梗概
艾琳近来没去歌唱俱乐部,而是一直在和一个小伙子约会。一个女孩在街上遇到艾琳的母亲,闲聊问起艾琳为什么退出社团。母亲难以掩饰她的震惊,只能解释艾琳最近身体不太好。回到家,她进行了一次可怕的讯问。母亲怀疑艾琳已经不是处女,于是就想尽可能快地将她嫁给父亲商店的一位职员。艾琳意识到母亲下定了决心,于是便决定离家出走,实现她的理想。她无法在剧场找到工作,也没有挣钱维生的专长,很快便在紧迫的现实面前屈服,沦为妓女。
有成千上万的女孩离家出走。自然,她们并非全都成了妓女——因为她们相互之间以及与艾琳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构成上各不相同。一个出身受人尊敬的女孩如何成为妓女,我们的概要只是其中的一个版本罢了。
假设出生在这个家庭中的是个驼背,那么永远也不可能制造出艾琳这般的冲突。一个畸形的人在紧要关头,会做别的事。我们的角色想成为舞者,因此必须拥有一个好身材。艾琳不懂容忍。谦逊或懂得感恩的人拥有了艾琳的生活会感到高兴,永远也不会想要离家出走;所以,艾琳必须是不懂容忍的。艾琳是肤浅的。别的女孩可能聪明好学,懂得体谅,有同情心——她会忽略母亲显而易见的缺点,帮助母亲,巧妙地加以纠正。她不一定会离家出走。
艾琳是自负的。她收获了太多的赞美,对自己歌舞水平的认知超出了实际情况。她不害怕离家出走,因为她相信纽约正张开双臂等待她。艾琳必须是自负的。
艾琳已经完全发育成熟。她有爱慕者和追求者。她有过性经验,结果也不算坏。因此,走投无路时,她成为妓女就不会显得不自然。这是一个比自杀要容易的走出困境的方法。她为什么不回家?她在过去岁月的吹嘘,对于家中事情的不宽容态度,断绝了这条路。所以她必须不懂容忍,必须自负。
但是为什么她会变成妓女?因为你的前提限制了你,你要找一个这样的女孩,在没有其他生存方法时,会变成妓女的女孩。艾琳就是这样的女孩。
当然,艾琳可能会找一份服务员或售货员的工作,干上一阵子,接着又因为内心格格不入的感觉丢掉。这甚至可以由作为编剧的你决定,你可以让她尝试每一种不至于沦落到卖淫的方法。但是她必须失败:不是因为剧作家的希望,而是因为她的构成就是那样,无论如何她都无法对呈现在眼前的机会善加利用。
如果她确实成功避免了厄运,那么剧作家必须找到另外一个女孩,一个条件能满足原本前提的女孩。记住这个女孩有她自己的标准,你不能用你的标准来评判她。如果她有你这样的省察头脑,那她永远不可能陷入这类困境。但是她自负、肤浅、爱夸耀。她羞于承认失败。她出身小镇,那里的人们对她身上发生的事情一清二楚。她将无法面对她的朋友,无法容忍他们背地里的冷嘲热讽。
作为编剧,你的任务就是耗尽其他所有可能性,然后以合理的方式来呈现:她如何走上这样一条路,陷入她避之不及的命运。该如何证明她已别无他选,这取决于你。但是,无论出于任何原因,只要我们感觉到,卖淫不是艾琳的唯一出路,那么作为一名编剧,你就失败了。
因为所有的冲突都源自角色的生理和环境背景,这种方式是辩证的。是固有的矛盾让她走上了现在的道路。
当然,剧作家可以从一个情节或一个想法开始。但是之后他必须构想出一个能将情节和想法具象化的前提。这样一来,情节或想法就不会独立在剧作整体之外,而是成为它的组成部分。
前《纽约时报》影评人弗兰克·S. 纽金特(Frank S. Nugent)曾经用极为震惊的口吻,为一部名为《天生一对》(Made for Each Other)的电影写下这样的评论:“事实上,《天生一对》的故事,碰巧是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每一对年轻的情侣,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曾经或将来会有的模样。斯沃林先生并未讲什么新鲜事,没有表明支持或反对,对人类命运的黑暗历程,也没有提供任何启示。他只是找来一对讨人喜欢的年轻情侣,或者说让他们找到了彼此,并允许他们自由发挥天性。对于剧作家来说,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过程。按照惯例,他们会将天性抛到一边,编造些最可恨的事情让角色去做。普通人的行为竟然如此有趣,真是令人惊叹。”
是的,令人惊叹。要是剧作家和制作人能允许角色自行探索自己的命运,该有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