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相关研究
1.2.1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内涵
余怡、张继成(2022)认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地理位置相邻近的国家或地区,为了保护其经济利益而逐步让渡一部分甚至全部的经济主权,降低和消除彼此之间的贸易壁垒,在经济上联合起来,通过相互的磋商,结成统一的经济联盟,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建立产品、资本和人才等多个方面可自由流通的跨国、跨区域经济体的过程。
刘迎红、李欣(2022)认为区域经济一体化也可以称为区域经济集团化,是两个或更多区域实行统一的经济政策,并组成专有的经济集团。通过协调、谈判、合作等方式,实现各种空间主体的自由流动、互惠互利,从而消除贸易壁垒。在当前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区域协同发展的格局正在逐步显现出来。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主要表现为区域分工协作、区域经济互联互通、区域经济运行新机制的构建。区域经济互联互通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必须以调整产业链和供应链为突破口,形成分工合理、竞争力强的区域产业整合。为了实现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必须破除现有的行政壁垒,实现区域资源的整合,发挥自身的发展优势,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陈婉玲、陈亦雨(2021)认为,一个国家内部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在地理位置上相邻的区域,通过制度安排或非制度安排,实现生产要素的充分自由流动,以及优化配置,从而达到提高总体经济效益的目的,形成一个具有强大外部竞争力的统一市场。经济整合包括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市场中经济要素的自由流通;另一个层面是其他区域的企业不受任何区别对待。没有国家之间的关税壁垒,商品、劳务、资金等可以自由流通,全国统一的市场只是一种应然的状态,不存在国家内部的经济整合问题。
LiYM等人(2018)认为,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国家规模经济和比较优势的主要趋势。Farhad(2020)认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促进稳定、应对区域挑战和提高经济增长率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加强亚洲不同的次区域合作和一体化,可为消除贫困、实现包容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巨大的潜力,但进一步的整合仍然存在障碍。致力于“多元一体”的意愿对于克服这些障碍很重要,这需要接受文化、语言、社会、宗教和政治等方面的差异。这种复杂的统一已经在欧盟(EU)和其他地方实现了。目前,在大多数的亚洲次区域,这种经济一体化的政治野心很少。这意味着,亚洲需要采取比其他区域更为谨慎的做法。然而,通过研究欧洲的背景,我们可以获得更好地促进经济一体化的宝贵经验。
首先,区域经济一体化要确保各方利益的最大化,为此需要进行全面合作,以发展有效和统一的区域商业环境。
其次,需要一个没有贸易壁垒、发展良好的基础设施,但亚洲各次区域(如中亚和南亚)缺乏基础设施,阻碍了贸易机会。获得资金的困难也是一个主要障碍,基础设施融资在这方面的作用非常重要,与伙伴国的公开接触也可以发挥关键作用。在欧盟,欧洲投资银行为欧盟内部项目提供了公平的融资机会。
第三,在过去的30多年,欧洲涌现出了不同的制度机制,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