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推动力:京津冀高技术产业集群人才流动及配置策略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2.6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测度方法

现有的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相关的测度方法有两种:

(1)从市场一体化的视角(如贸易法、相对价格法、生产法等)进行研究。例如,王晓芳等人(2018)运用了相对价格法对长三角地区的商品价格变动进行了测度,并利用该指标对长江经济带的经济一体化程度进行了评价。Xu(2002)利用误差分量模型,将各省的实际增加值分为国家效应、行业特定效应、省份特定效应,并对我国各省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模式进行了研究。

(2)从经济收敛角度进行研究。例如,吴俊等人(2015)运用Bro趋同性回归方程测度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范围扩大后边界效应的变化,进而探究区域经济一体化扩容的政策效应。

除了上述两类方法,经济周期协同性可能是一个更加合适的、测度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方法。其理论逻辑在于:当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较高时,区域内的城市间有深入的产业分工体系、紧密的经济联系,外部冲击很容易对区域内的城市经济造成系统性的影响,导致城市经济波动,表现出周期协同的特征。

宋涛、郑挺国(2014)借助马尔可夫区制转移模型测度我国经济周期协同性,并分析了我国经济周期的阶段特征及与国家经济周期的联系。

黄玖立(2011)采用省份之间的相关系数作为衡量周期同步性的指标,发现改革开放前后我国的区域一体化呈明显的“先下降、后上升”的“V形”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