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雅》《周颂》:创业史诗暨王畿地区的写照
一、周人的创业史诗
产生于关中地区的《诗经》中为数不少的作品,反映了周朝建立和发展的历史,尤其是《大雅》中的一些篇章,堪称早期的史诗。
《生民》《大明》《公刘》《绵》《皇矣》《文王》等篇,都是反映周族历史的著名史诗。《生民》诗曰:
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
诞弥厥月,先生如达;不坼不副,无菑无害,以赫厥灵。上帝不宁,不康禋祀,居然生子。
诞置之隘巷,牛羊腓字之;诞置之平林,会伐平林;诞置之寒冰,鸟覆翼之。鸟乃去矣,后稷呱矣;实覃实訏,厥声载路。
诞实匍匐,克岐克嶷。以就口食;蓺之荏菽,荏菽旆旆,禾役穟穟,麻麦幪幪,瓜瓞唪唪。
诞后稷之穑,有相之道。茀厥丰草,种之黄茂。实方实苞,实种实褎。实发实秀,实坚实好,实颖实栗。即有邰家室。
诞降嘉种,维秬维秠,维穈维芑。恒之秬秠,是获是亩;恒之穈芑,是任是负,以归肇祀。
岐山周公庙内姜嫄殿,创建于元代,明清以后屡有修缮。摄于2020年8月2日
诞我祀如何?或舂或揄,或簸或蹂;释之叟叟,烝之浮浮;载谋载惟,取萧祭脂。取羝以軷,载燔载烈,以兴嗣岁。
卬盛于豆,于豆于登,其香始升;上帝居歆,胡臭亶时?后稷肇祀,庶无罪悔,以迄于今。 (2)
武功县姜嫄墓,始建年代不详,史料记载明代曾占地60余亩。1956年文物普查发现清光绪丙子年陕西督学使吴大徵篆书“姜嫄圣母墓”。现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摄于2020年8月6日
这首诗,是一篇生动的后稷传记。描写后稷诞生的部分,尤其具有神话色彩:诗的第一章写姜嫄神奇的受孕:“履帝武敏歆”——踩着了天帝的足迹,于是就怀了孕。闻一多先生《姜嫄履大人迹考》一文认为,这一神话式的记载反映了这样的真相:“只是耕时与人野合而有身,后人讳言野合,则曰履人之迹,更欲神异其事,乃曰履帝迹耳”;“上云禋祀,下云履迹,是履迹乃祭祀仪式之一部分,疑即一种象征的舞蹈。所谓‘帝’,实即代表上帝之神尸。神尸舞于前,姜嫄尾随其后,践神尸之迹而舞,其事可乐,故曰‘履帝武敏歆’,犹言与尸伴舞而心甚悦喜也。‘攸介攸止’,‘介’,林义光读为‘愒’,息也,至确。盖舞毕而相携止息于幽闭之处,因而有孕也”(3)。说明此乃当时母系氏族社会的一种现象,姜嫄大概是在一种有隆重仪式感的男女欢会中与人私合而受孕的。
诗接下来写后稷的诞生和出生后的神奇与灵异:后稷一出生,便被抛弃。然而,把他扔在小巷里,过往的牛羊都来庇护他并用乳汁喂养他;把他扔进树林里,恰巧有樵夫来砍柴救了他;把他扔在寒冰上,有大鸟飞来用羽翼覆盖温暖他。经历了如此的磨难,这位初生的婴儿终于哭出了声,嗓门大得出奇,引起了路人的好奇。后稷一出生为什么就被抛弃呢?历代学者曾经有很多的说法,诸如贱弃说、遗腹说、难产说、易生说、怪胎说、晚生说、触忌说;等等,林林总总。这又给现代的历史学、神话学、民俗学等学科提供了广阔的研究空间。
诗接下来又写后稷刚会爬行便能自己找食物吃,稍稍长大便会种植谷物豆类。接着写他种植谷物的技艺方法。最后写后稷祭祀天帝,赞颂后稷开创祭礼,为后世所承续。同时,祭祀的一些细节和仪式描写,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原始资料。而大段的农作物种植的具体描写,也反映出当时农业已同畜牧业分离的社会大分工大变革,有很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历史意义。关中地区,自古以来以种植禾黍类谷物和豆类为主。人们赖以生存的食粮,由后稷发明推广。后稷被推为谷神,实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和象征意义。
《史记·周本纪》曰:“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姜原为帝喾元妃。姜原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说,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马牛过者皆辟不践;徙置之林中,适会山林多人,迁之;而弃渠中冰上,飞鸟以其翼覆荐之。姜原以为神,遂收养长之。初欲弃之,因名曰弃。弃为儿时,屹如巨人之志。其游戏,好种树麻、菽,麻、菽美。及为成人,遂好耕农,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穑焉,民皆法则之。帝尧闻之,举弃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帝舜曰:‘弃,黎民始饥,尔后稷播时百谷。’封弃于邰,号曰后稷,别姓姬氏。后稷之兴,在陶唐、虞、夏之际,皆有令德。”(4)司马迁所记,或取诸《诗经》,或另有资料来源。若是后者,刚好诗史互证。总之,这首《生民》诗,反映了周先民最早的史事,颇具神话色彩而又为纪实之作。
诗写“即有邰家室”,《史记·周本纪》亦记“封弃于邰”。邰,在今陕西杨凌境内(旧属武功县),正处关中地区的西部。
《公刘》,是周部族几篇自述开国史诗中的第二篇。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这样说:“公刘虽在戎狄之间,复修后稷之业,务耕种,行地宜。自漆沮渡渭,取材用,行者有资,居者有积蓄,民赖其庆,百姓怀之,多徙而保归焉。周道之兴自此始,故诗人歌乐思其德。”(5)
彬州公刘墓,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摄于2016年9月2日
这首诗,叙述了公刘带领周民迁向豳地定居并发展农业的经过。诗一开始就写道:“笃公刘,匪居匪康。乃埸乃疆,乃积乃仓;乃裹餱粮,于橐于囊。思辑用光,弓矢斯张;干戈戚扬,爰方启行。”《史记·刘敬列传》谓:“周之先自后稷,尧封之邰,积德累善十有余世。公刘避桀居豳。”(6)就是说周民本居于邰,但因桀的骚扰而不得安居,于是不得不迁徙。他们准备好了干粮,整理好了武器,为了“思辑用光”(人民和睦部族光大)而勇敢地上路了。经过艰苦地跋涉,认真地察看地形,最终定居于豳。然后营造房屋,举行祭礼,宴请宾客,驻兵防守,测量土地,开垦治理田地,等等,所谓“逝彼百泉,瞻彼溥原;乃陟南冈,乃觏于京。京师之野,于时处处”,“既景乃冈。相其阴阳,观其流泉。其军三单,度其隰原,彻田为粮。度其夕阳,豳居允荒”,“于豳斯馆,涉渭为乱,取厉取锻。止基乃理,爰众爰有”(7)。这首诗,反映了太多的历史信息,诸如早期的城邑、祭礼、驻军、垦田,等等。尤其是城邑之始、农业定居之始等,是很可贵的史料,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关于公刘居豳,《毛诗正义》卷八云:“陆(德明)曰:豳者,戎狄之地名也。夏道衰,后稷之曾孙公刘自邰而出居焉。其封域在雍州岐山之北,原隰之野,于汉属右扶风郇邑。”(8)这与上述《刘敬列传》相同。但《史记·周本纪》又这样记载:“后稷卒,子不窋立。不窋末年,夏后氏政衰,去稷不务,不窋以失其官而奔戎狄之间。不窋卒,子鞠立。鞠卒,子公刘立。公刘虽在戎狄之间,复修后稷之业,务耕种,行地宜,自漆、沮度渭,取材用,行者有资,居者有畜积,民赖其庆。百姓怀之,多徙而保归焉。周道之兴自此始,故诗人歌乐思其德。公刘卒,子庆节立,国于豳。”(9)若据前者,则公刘自邰而迁豳;若据后者,则公刘自“戎狄之间”某地而迁豳。当然,《毛诗正义》也称豳为“戎狄之间”,但与《周本纪》所记相比,前者显然省略(或是漏掉)了一些记载。也有人认为,在不窋奔于“戎狄之间”后,周人还有一些居住在邰地,他们时常往来于两地之间,而公刘最终尽以邰民迁之(豳)。无论如何,公刘居豳,是肯定的。而《公刘》这首诗,即便持“北豳”“南豳”说(详下文)的甘肃省的一些诗经研究学者如祝中熹先生也继承毛传的观点,指出诗中所写“当是其第二步行动”(即最终迁居今陕西长武、彬州、旬邑一带的行动)。
彬州公刘墓。摄于2016年9月2日
在今旬邑县、彬州市、淳化县三地交界处,彬州市龙高镇土陵村泾河北岸的山谷之间,距塬畔不远处,有公刘墓。此村名土陵村,或因公刘墓(陵)而来。墓有清代陕西巡抚毕沅题字。向远处看,公刘墓四面环山。从近处看,泾河在山下盘曲而过。河旁山形奇特,龟蛇山尤其著名。相传泾河黑龙脾气暴躁,经常祸害两岸居民,后来被公刘降服。公刘死后,泾河黑龙发动洪水,企图冲垮公刘墓。后来天庭派龟、蛇、牛头、马面等各路神仙下凡,保护长眠于此的公刘。于是便有龟蛇山、伏龙山、蝎子掌山、牛头马面山等依次排开,犬牙交错,曲曲折折,阻挡泾河水,使其无法危害公刘墓。而龟蛇山就是泾河从公刘墓下通过的第一道关口。从较高处的塬畔看,龟山和蛇山的形状十分明晰。
彬州公刘墓前龟蛇山。摄于2016年9月2日
从公刘墓对面看龟蛇山。摄于2017年6月11日
《诗经》中作于关中的史诗性作品,还有《绵》《皇矣》《大明》等篇。这几篇,同属《大雅》,其中《绵》写古公亶父为避开戎狄的侵扰,率领族人由豳迁岐、定居周原之事;《皇矣》先述太王开辟岐山,而后重点叙述文王讨伐崇、密两个小国并取得胜利的事迹;《大明》则叙述王季和太任、文王和太姒结婚以及赞颂武王在牧野大胜、一举灭商的事迹。这五篇史诗,基本上记录了周族起源、迁徙、发展、壮大、鼎盛的历史,既是文学作品,也是历史记录。
二、周王室及王畿地区生活的多方位写照
《雅》,大都是西周王畿的诗歌,《大雅》全作于西周,亦即作于关中;《小雅》大部分也作于西周,就是说,大都是关中地区的作品。《颂》诗是上层贵族们宗庙祭祀的歌舞乐章,其中《周颂》出于周王朝的都城镐京,也是关中地区的作品。
《雅》(尤其是《大雅》)和《颂》中多有对周王室的颂扬之作,当然也有不少讽谕贬刺之作(尤其是《小雅》)。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题材内容与主题。
首先是很多写祭祀的作品。这其中,《周颂》基本上是祭祀的“专利”作品,《雅》中亦有不少,如《大雅·棫朴》“芃芃棫朴,薪之槱之”,写出了祭祀的具体形式和所用之材料。《小雅·信南山》,写周王室祭祖祈福。《小雅·甫田》,也是周王室祭祀土地神、四方神和农神的祈年乐歌,其中又夹杂着对农事和周王巡田的描写,正反映了农业古国的早期风貌。《小雅·大田》一首,内容与前首相近。“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反映了当时的土地制度,公与私的关系。“曾孙来止,以其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记录了周王亲自犒田的史实。这些,和《周颂·载芟》(描写周王于春季藉田时祈祀土神、谷神),《周颂·良耜》(写秋收之后周王祭祀土神、谷神)等诗一起,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周时期农业生产的情况,有的还涉及到西周的土地制度、风俗等内容,有的反映了当时的生产关系情况,记录了当时的农具种类(如“耜”“鎛”等),也反映了当时冶铁技术的水平。
祭祀、宴会等官方活动之外,《雅》《周颂》还大量地叙写了周王室上层的其他活动,如《小雅·吉日》等篇,写周王田猎;《小雅·皇皇者华》,写使者出外调查民间情况;《小雅·鸿雁》写周王派遣使者救济难民,客观上又表现了人民的劳役之苦:“鸿雁于飞,哀鸣嗷嗷”,后世遂以“哀鸿”作为流民的代名词;《小雅·采菽》,赞美诸侯来朝,周王赏赐,俨然一幅春秋时代诸侯朝见天子时的历史画卷。
丰镐遗址车马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威隆摄于2013年8月12日
《雅》《周颂》中,还有很多描写周王或贵族宴享宾客的诗,《小雅》如《南山有台》《蓼萧》《湛露》,《大雅》如《假乐》写“之纲之纪,燕及朋友。百辟卿士,媚于天子”;《周颂》如《有客》写“薄言追之,左右绥之”,“追”即饯行,亦可视之为宴饮。这方面最著名的是《小雅·鹿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10)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样的句子,千古传诵。“人之好我,示我周行”,“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至今读来,亦是温暖人心。
《雅》与《周颂》中,还有谈亲情的,如《小雅·常棣》谈兄弟之情,“凡今之人,莫如兄弟”。“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侮)”后世演化为成语。《小雅·伐木》谈友情,“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求其友声”,读来倍感亲切。《小雅·杕杜》写征夫思妇之情,“王事靡盬,继嗣我日”,“王事靡盬,我心伤悲”,“王事靡盬,忧我父母”,写出久戍不归的怅恨;“女心伤止,征夫遑止”,“女心悲止,征夫归止”,“会言近止,征夫迩止”,写出了思妇的思念。诗写心理状态,朴素感人。诗中的棣,即棠梨,现在关中地区农村还比较常见,民间称豆梨,或称杜梨。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一首《蓼莪》,写不能终养父母的哀痛之情。“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哀哀父母,生我劳瘁”。方玉润《诗经原始》称为“千古孝思绝作”(11)。诗中两次提到南山(终南山),可知为关中之作。
召伯甘棠图碑。道光二十五年,岐山县令李文瀚偕幕僚游召亭故地,见甘棠古树,有感于召公懿德,绘甘棠图并作甘棠图记。道光二十七年,邑人武澄勒刻上石,现藏岐山周公庙内。摄于2020年8月2日
《雅》与《周颂》中,涉及战事的作品较多。《小雅·采薇》是其中最著名的篇章: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狁之故。不遑启居,狁之故。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12)
上引三段,第一段写之所以“靡室靡家”“不遑启居”,是因为“猃狁之故”。第二段写军队行军或是布阵进攻的具体情形。第三段写久戍在外的怅哀,“昔我往矣”四句,为千古名句。
与战事有关的,还有《小雅·采芑》一首,写军队之军威:“方叔莅止,其车三千,师干之试。方叔率止,钲人伐鼓,陈师鞠旅。显允方叔,伐鼓渊渊,振旅阗阗。”“戎车啴啴,啴啴焞焞,如霆如雷。显允方叔,征伐狁,蛮荆来威。”(13)这样的描写,声势撼人。最后的“征伐狁,蛮荆来威”,让人联想到岑参诗中“车师西门伫献捷”的诗句。《小雅·出车》一首,亦写战事。诗写主帅南仲受命率师出征之事,诗人精心构思,着力描写了战前准备和胜利归来这两个关键性的典型场景,高度概括地把一场历时较长、空间地点转换较为频繁的战争浓缩在一首短诗里。在“王事多难”的背景下,天子点将下诏(“自天子所,谓我来矣”)。于是,“我出我车,于彼郊矣”。“设此旐矣,建彼旄矣。彼旟旐斯,胡不旆旆”等军容的描写,同样颇具气势。与《采薇》不同的是,《出车》为将军或武士所作,重在歌颂。诗中有“昔我往矣,黍稷方华。今我来思,雨雪载涂”几句,与《采薇》“昔我往矣”四句相比,可以看到不同作者相同的描写。诗中的“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四句,又与《豳风·七月》有巧合的相似。同类诗作,还有《小雅·六月》一首,是记述和赞美周宣王时代尹吉甫北伐狁取得胜利的诗歌;《小雅·渐渐之石》写将士东征,自叹征途劳苦,等等。
《雅》,尤其是《小雅》中的大量篇章,叙写了各类人物的怨愤情绪,反映了当时社会不均的现实和愈来愈激烈的矛盾。从文学发展史的角度看,是最早的“怨”“刺”作品,也是最早的“劳者歌其事”的创作。
《小雅·祈父》,抒发一位周王朝的王都卫士内心强烈的不满与怨愤、斥责司马调他离开王城而征戍远方。《小雅·巧言》,谴责幽王听信谗言而致祸乱。《小雅·十月之交》,通过日食、地震等自然灾异的描写,讽刺幽王宠用小人、奸臣当道,慨叹自己兢兢业业却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作者当属统治阶级内部的小人物,忧虑国运、同情劳苦人民却又无能为力。该诗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次记写日食的作品,或以为作于周幽王六年(前776),或以为作于周平王三十六年(前735)。其中对日食和地震的叙写,有重要的天文、地质史料价值。
《小雅·北山》,是一位士人因怨恨大夫分配徭役劳逸不均而创作的诗歌。诗用对比的手法,不满“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诗中“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几句,成为后世时常引用的名句。《小雅·何草不黄》,是一首写征夫苦于行役的诗。朱熹《诗集传》说:“周室将亡,征役不息,行者苦之,故作此诗。” (14)诗曰:“何草不玄?何人不矜?哀我征夫,独为匪民。”我这样的征夫,简直就不像是人一样,受这非人的罪。既不是野牛,也不是老虎,为什么要这样奔走于旷野之上,实在是可悲得很呀(“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哀我征夫,朝夕不暇”)。诗的最后将抒情主人公与野狐狸相比,不同的是,狐狸跑在野草中,而我则是跑在大道上而已(“有芃者狐,率彼幽草。有栈之车,行彼周道”)。这样的叙写,形象逼真,读来令人百感交集。
《小雅·无将大车》也是一首值得注意的作品。此诗的题旨与背景历来有多种说法:朱熹认为:“此亦行役劳苦而忧思者之作。”(15)今人高亨解此诗为:“劳动者推着大车,想起自己的忧患,唱出这个歌。” (16)陈子展称:“《无将大车》当是推挽大车者所作。此亦劳者歌其事之一例”,“愚谓不如以诗还诸歌谣,视为劳者直赋其事之为确也。” (17)其首章“无将大车,祇自尘兮。无思百忧,祇自疧兮”四句(意为:不要去推那沉重的大车,只会落得一身尘土。不要去想那愁心事,只会徒然自伤身),直可视为后世文人旷达之作的先声。
《小雅·苕之华》乃饥民自伤不幸之作,反映了当时荒年饥馑、人自相食的惨相。“人可以食,鲜可以饱”,骇目惊心!
《小雅·巷伯》是一首特殊的诗,是一位寺人(阉人,如后世的太监)被谗受害而发泄愤怒的作品。
《大雅·瞻卬》,讽刺幽王宠幸褒姒、斥逐贤良,以致祸国害民。“哲夫成城,哲妇倾城。懿厥哲妇,为枭为鸱。妇有长舌,维厉之阶!乱匪降自天,生自妇人。”(男子有才能立国,妇女有才毁社稷。可叹此妇太逞能,她是恶枭猫头鹰。妇有长舌爱多嘴,灾难根源从她生。祸乱不是从天降,出自妇人真不幸(18)。)这样的抒写,一方面表达了诗人对幽王宠幸褒姒的愤慨,另方面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歧视意识,与《生民》一诗所反映的时代意识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
《卷阿》是《大雅》中的一首作品,诗写周王出游、群臣献诗的盛况。卷阿之地,在今岐山县城西北六公里处的凤凰山南麓(按当地语音,卷阿读作quán wo,即山坳之意)。唐武德元年(618),唐高祖李渊下诏于此建立周公祠。此后宋、元、明、清历代皆有修葺、扩建,形成了以周三公(周公、召公、太公)殿为主体,姜嫄、后稷殿为辅,亭、台、楼、阁点缀辉映的古建筑群。目前,周公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岐山周公庙内周公殿。唐武德元年李渊下诏修建,清道光二年在原基址重建。摄于2020年8月2日
总之,《诗经》“雅”“颂”中关中地区的创作,反映了后稷到西周末年关中地区的社会发展史,是各个方面的社会历史画卷和生活记录。此期关中地区的诗歌,相传还有如《文王受命》(翼翼翱翔彼鸾皇兮)、《岐山操》(狄戎侵兮土地迁移),已被证实为后人所作,在此不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