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形役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自序

格少承庭訓,粗知向學,年未弱冠,學稼沙島,櫛風沐雨,荒廢自傷。其時往來江上,唯以囊書作伴,讀書三餘,篝燈忘倦,十年汎覽,幸免於盲。戊午(1978)之秋,獲入上庠,儕伍群彦,問學高明。承師誨訓,始識學問途徑,而登高自卑,益慙寡學,三載分飛,實愧空疏。吳興周子美(延年)師憐我樸斵,辛酉(1981)春導我入華東師大圖書館管理古籍,此固先生多年職司之所在也。先生精於目録版本之學,恂恂謹厚,嘗先後典書南潯嘉業堂、滬上蟫隱廬及金陵澤存書庫,於近代江南藏書源流聚散,莫不瞭如指掌,口講筆談,洋洋灑灑,恭聆教言,獲益良深。並世文獻學家如王欣夫(大隆)、顧起潛(廷龍)諸先生之學行著述,亦由周師一一指示,銘諸心版。自此職司典藏,坐擁書城,萬卷琳琅,開拓心胸,雖灰積塵封,而書靈潛耀,隱約相招,據書校目,日有所得,由是親近斯文,尚友古人,轉變氣質,多益身心。周師年届九十,猶健於行,時臨書庫,植杖指授,至今思之,感恩懷德。數年摸索,初識流略,經史子集,僅窺大概。

歲丙寅(1986),轉職復旦大學圖書館,仍以司書爲業。乃勉承前輩遺軌,旁賴同人協力,採訪補缺,編目分類,典藏修繕,閲覽咨詢,流通傳佈,古籍管理遂漸具規模,承前啓後則團隊以成。復旦圖書館庋藏舊籍,多承近世江南藏書家之緒餘,晚近如烏程龐氏百匱樓、金山高氏吹萬樓、吳興劉氏嘉業堂、吳縣王氏學禮齋所庋,分派合流,先後入藏,精金美玉,多具特色。其中王欣夫先生所藏,復含其師長曹君直(元忠)、曹復禮(元弼)、胡綏之(玉縉)諸老輩遺留之著述稿抄本,總總林林,校訂有待。欣夫先生爲20世紀最具特色之文獻學家,自少心儀,兼以師門世誼,拳拳服膺,迄無違言。先生學識博洽,品性温良,教學之餘,集藏書、抄書、校書、編書於一身,而迄以延續清代考據學派傳統、傳播前賢未刊著述爲職志,網羅放失,考訂遺佚,輯校傳抄,遺書滿室,賫志以殁。小子不敏,與聞私淑,亦以繼承先生遺願爲蘄向,遂於典書編目之間,逐年清理庫書,取稿抄校本略事整理,校點影印,並舉兼行。以此晝理群籍,夜守青燈,窮年矻矻,案牘勞形,日居月諸,忽忽頭白,雖時逾卌載,迄未小休,而材薄力弱,其願甚奢而所成甚微,時不我與,徒自嗟傷。

前蒙中華書局徐俊先生高誼,屢命結集文字,以便檢索。自顧謭陋,遷延多載,先生猶督促再三,並落實復旦同學及中華編輯分執編校之役。同道錯愛如此,衹得靦顔從命。兹承柳向春等同學辛苦搜尋,彙集代校歷年文字,師友同懷,情深義重。舊文瀏覽一過,殊少創獲,甚愧淺薄,災梨禍棗,實有違於師訓。竊念自任圖書館員並習文獻之學,固知徵文考獻,求真務實,形諸文字,則“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乃前賢自覺遵循之準則。身在書城,職思其分,編纂所及,偶有記述,恒思欣夫先生“他人著書,惟恐不出於己;予之此編,惟恐不出於人”(引宋衛湜《禮記集説後序》語)之訓,又恪守顧廷龍先生“編纂目的,專爲整理,不爲新作;專爲前賢形役,不爲個人張本”(載《創辦合衆圖書館意見書》)之教,未敢逾越。顧老乃貢獻卓著之圖書館事業家,受文獻學人共同尊仰,而尤爲圖書館古籍館員之楷模。先生晚年嘗以“收書、編書、印書”六字,概括其畢生劬勞文獻之閲歷,斯即其“專爲前賢形役,不爲個人張本”理念之踐履。高山景行,晚學竊慕,不揣淺陋,即以“文獻形役録”爲是編題名焉。壬寅秋日吳格謹識於復旦大學光華西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