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想未来农业(《21世纪商业评论》2022年第11期)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先正达因地制宜

靠大数据做出中国特色。

记者 周琦 编辑 谭璐

2021年7月,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的一场雷阵雨,让几十万亩自然晾晒的苜蓿草遭了殃——苜蓿干草被雨淋后,品质会大幅下降,甚至变成垃圾。

老胡却在大雨来临两小时前,完成了上千亩苜蓿草的抢收,最后卖出好价钱。

为他提供支持的是“MAP精准气象”,该技术靠多源数据融合预报、天气实况数据订正技术,在1平方公里范围内,对未来2小时-15天的天气进行预测。

数字技术正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先正达集团是先行者之一。

旗下的CropWise平台根据作物产量的基因型、环境、种植户农事管理等多重因素,形成以大数据、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针对规模化种植农场的全程数字化管理与服务能力。

由此,先正达集团拥有对全球主要市场的“计、耕、种、管、收、售”的农场管理能力,让种植户的产量、品质、抗风险、盈利提升。

“农业在工业化的基础上,朝着智能化、无人化、精准化方向发展是必然的,发展和应用农业大数据,也是推动我国农业提档升级的重要动能。”先正达集团中国首席数字官竺鸿江接受《21CBR》记者专访时表示。

目前,先正达集团植保业务全球第一,种子业务全球第三,在中国市场全面领先。

因地制宜

2010年前,全球农化行业第一梯队由瑞士先正达、美国孟山都、德国拜耳、美国陶氏、美国杜邦、德国巴斯夫这六家跨国公司组成。它们占据了全球75%植保(农药)市场、62%种子市场,换句话说,六家公司掌握着全世界的“饭碗”。

2016年,中国化工收购瑞士先正达,全球农化行业格局由此改变,形成欧美中“三足鼎立”的局面。

2020年,先正达集团完成资产重组,面向中国市场的“先正达集团中国”,拥有植保、种子、作物营养、MAP与数字农业等四大业务板块。

中国市场,独具中国特色。

相比欧美以规模化和工业化为主的农业生产,中国既有平原规模化农场,也有丘陵山区以家庭为主的小农种植,种植服务产业链长且分散。

如何在中国有限的、以分散不连片为主的耕地上提升产出,解决规模化发展与效率之间的矛盾,缩小与欧美农业的代差?

数字化技术应用成为有效解——通过渠道数字化平台,构建产业链企业的线上链接,将数据的采集、应用与上下游业务协同结合,伴随经营行为持续积累大数据。

CropWise平台已在北美、拉美和东欧等市场商业化运营。目前,该平台的用户数为世界第二,服务20多个国家、11.5亿亩农田。

“我们借鉴成熟的算法和应用模式,引入中国做本地化使用。我们会优先考虑小而美、更具普适性的产品。最重要的是与农业生产应用场景和市场经营活动结合,不能只在实验室和象牙塔里供参观,拿到田间地头却用处不大,如同隔靴搔痒。”竺鸿江强调。

譬如拍照识别作物病虫害,如果不与诊断及植保处方结合,并实现大规模、快速筛查来替代人工巡田,对于种植户的应用价值就有限。

“中国的优势在于,云算力和新一代通讯网络的快速发展,为农业大数据提供了成熟的软硬件基础。”竺鸿江表示。

他透露,先正达集团中国与先正达集团欧美团队合作,开发基于遥感技术的大范围病虫害监测,已经在部分作物上实现了病虫害的预测。

技术应用

“大数据方面,今年我们会在选种推荐、地块种植处方、土壤健康、种质溯源等方面下功夫。”竺鸿江表示。

以“选种推荐”为例,选种决策是影响种植效率和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涉及种质基因、环境和田间管理等多方面,不确定性非常高。

先正达集团中国通过“选种农艺师(Seeds Selector)”模型应用,帮助客户选择最合适当地种植的种子、提升种植者选种决策水平。

该应用通过作物模型算法,以(天气x土壤x种质田间试种表现x管理)大数据为输入进行计算,模拟作物的生长,并预测最佳播期、熟期和产量,从而帮助种植者筛选出最适宜当地气候环境和管理条件的种质品种。

“选种农艺师”已在欧美市场推广了3年。2022年已覆盖俄罗斯87万公顷土地,其中玉米20万公顷,向日葵67万公顷。

除了种子,土壤健康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先正达集团中国从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三个方面,构建土壤健康指标体系,通过土壤检测数据、科学地描述土壤情况,并针对性地提供土壤健康解决方案。

智慧农机作业方面,先正达集团中国在作物收割过程获取地块产量实测数据,实现地块产量图,更精细描述地块产量分布情况;并结合当前种植季的气象、田间管理、肥料等投入品的使用,通过相关模型,对下一季提供更准确的种植方案建议。

“我们还将基于种植处方,与农机具厂商开展变量作业的合作,降低种植投入、减少药肥施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竺鸿江介绍。

具体来说,就是通过“智农”“慧农”应用、农场综合信息化系统,基于大数据的地块遥感监测、农业气象预报、病虫害识别与诊断处方、农事决策建议、农产上行撮合等方面,提供综合解决方案与服务。

数据宝藏

农业是个多经营主体、多学科交叉的行业。

在粮食安全、土壤健康、生物多样性、产量与品质兼顾、生产力提升之后,如何解决谁种地的问题,需要多目标协同发展。

“利用数字化技术和互联网平台模式来搭建产业互联生态平台,对于农业复杂分散体系的运转,是很好的支撑。”竺鸿江表示,“手握各类数据,是我们的巨大优势。”

先正达集团中国通过渠道数字化在内的产业互联平台,链接产业链企业、渠道合作伙伴、新型农服组织、政府和农户,实现多场景生产关系与价值链线上线下的协同运营。

在此过程中,搭建农业大数据平台来积累数据,在平台形成地块上作物完整、连贯的种植与环境档案。

这些数据能与上游研发的生物科技结合,比如大数据驱动的“育种4.0”;也能让下游渠道对终端门店和种植户进行精准营销与更高效的农技服务;还能与新型农服组织合作,比如与农机一起,为农户提供药肥处方和变量作业的服务。

“通过和这些产业链生态伙伴合作,然后回流更加丰富的数据,形成生态循环。”竺鸿江告诉记者,“这样做的初衷是随着数据不断丰富,能实现分析决策、预测推演等各种模型。”

不过,他也坦言在数据收集过程中,仍有不少困难。

其一是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导致数据质量参差不齐;其二是数据分散在种植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收集整合成本高;其三是数据应用效果难以充分满足市场需求,农业大数据工作投入大,但直接商业价值短期难以体现,更多要围绕大数据实现产业链协同创新与经营提升。

未来,先正达集团中国期待使用农业大数据,为农业种植者、农业服务者、农产消费、农业科创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