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色顽韧:近代冀中定县小农经济的延续与渐变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基本史料:以定县社会调查为核心

史学是依据史料研究过去的实证学问。史学大师陈寅恪说:“你不把基本的材料弄清楚了,就急着要论微言大义,所得的结论还是不可靠的。”(1)经济史家严中平也认为:“要想写出‘摔在地下当当响’的文章,只有把自己的研究建立在大量坚实可靠的资料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这是谨严学风的最起码条件。”(2)凡属历史学者都应遵循此说,以“竭泽而渔”的精神寻找与研究对象相关的各类资料为最基本的研究原则,这也是历史学所以成为历史学的基础。当然,与历史本身相比,资料遗留是碎片的、有限的,这正是历史研究的遗憾。我们只能尽力靠此弥合历史缝隙,寻找历史真相,求出合理解释。

本书所依据的史料有六类:

其一,档案资料。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收藏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在定县实验的资料,调查报告虽不多,但仍有利用价值。定州市档案馆几乎没有全面抗战爆发以前的档案,令人遗憾,但在革命历史档案中,定县的土改资料比较丰富,对于研究土地分配、农业生产、租佃关系、雇佣关系、农民生活还是有益的。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冯华德、李陵教授1933年受河北省县政建设研究院之邀,到定县进行了八个月的地方财政调查,查阅了大量县政府档案—实征册、征粮册以及诉讼档案等,发表了《河北省定县之田赋》《河北省定县之田房契税》《河北省定县的牙税》等成果。他们的抄档,部分保留在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多少弥补了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前定县档案不足的缺陷。

其二,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主持的定县调查报告,有的在报刊发表,有的作为专题资料出版,数量丰富,为本书所依据的核心资料,详见后述。

其三,其他机构和学者考察定县的报告、报刊文章。譬如,国民政府中央地质调查所侯光炯编写的《河北省定县土壤调查报告》,有助于了解当地的生态环境;中央农业实验所杜修昌主持过河北定县、江苏南京上下伍旗和余粮庄、浙江萧山湘湖的农家记账调查,涉及定县农户20家,1985年国家统计局以《农家经济分析:1936年我国四个地区177农家记帐研究报告》为题印行,为研究定县的农业经营、农民生活提供了珍贵资料。此外,日本全面侵华之后,日伪组织也曾搜集和编纂过定县资料,如满铁《事变下的北支农村—河北省定县内一农村实态调查报告》、中华民国新民会中央指导部《河北省定县事情》等,也有参考价值。

其四,定县地方志。包括清康熙《定州志辑要》、道光《直隶定州志》、咸丰《直隶定州续志》、民国《定县志》《翟城村志》等,为研究定县人口、土地、物产等提供了资料。

其五,新中国时期编纂出版的有关资料汇编,对于了解近代乡村经济史和区域比较研究也有重要价值(3)

其六,实地调查资料。譬如定州市村落调查,包括1987年、1988年3月花张蒙等村调查,2010年4月南支合、西市邑、南王吕、东岗、西坂等五个村落老年妇女调查,还有旧中国时期河北农村情况调查,包括2004年2月进行的对河北农村租佃关系、雇佣关系的调查等。

以上六类资料,最有影响者当属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主持的定县社会调查。这一调查不仅是本书所依据的核心资料,也是中国近代乡村社会经济史乃至当代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研究的珍贵文献。笔者想强调的是,当我们使用这些历史资料时,还应该知道它们是如何产生的,譬如调查的社会环境、调查的基本过程、为什么进行调查、如何开展调查、调查成果产生了哪些影响等等。在利用这些资料的同时,也不能忘记曾为此付出巨大努力的前辈们。更重要的是,通过厘清其源流,可以更好地利用资料,避免误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