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天才也需要持续被训练
世上的天才少年不少,不过大多数被错误观念、不正确的教育方式耽误了一生。
什么是天才?大多数父母认为,有天赋的孩子就是天才。比如莫扎特,4岁可分辨音律,6岁举办大型音乐会,一生创作了无数被世人推崇的经典作品,被誉为维也纳古典乐派最具代表性的音乐家;又比如东京奥运会14岁的跳水冠军全红婵、16岁的射击亚军盛李豪,小小年纪便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这些天赋异秉之人必然是天才。
天才是不是可以轻松获得成功,人生注定不凡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大多数有天赋的人最终会泯然众人,真正获得成功的只是一小部分人。
在我看来,孩子成才受四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遗传因素
不可否认,先天的生理、心理基础是孩子成才的前提,每一个孩子遗传的天赋结构并不一样。语言天赋、逻辑数理天赋、视觉空间天赋、音乐节奏天赋、身体动觉天赋、人际交往天赋、自知自省天赋、领导特质天赋、道德天赋等九个类型的天赋可以覆盖绝大多数的孩子,父母应立足于孩子不同的天赋,有针对性地引导孩子,成就孩子。
环境因素
人是环境的产物,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孩子与什么人接触最多,就无形中会受其影响,特别是在小时候。
特别是家庭环境会影响孩子的性格。有什么样的家庭环境就有什么样的家庭教育,而家庭教育的本源是父母教育。
父母对孩子一生的影响,整体上是从六个方面来体现的。
①价值观。孩子是否幸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价值观是否正确。
②真爱。孩子是否有真爱,前提是父母是否相爱。
③责任感。孩子是否有责任感,要看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敢于放手,敢于相信孩子,敢于让孩子独立去尝试。
④德行。孩子是否有德行,要看父母的德行如何,要看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能坚守原则,坚守底线。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孩子。
⑤自信。孩子是否自信,关键要看父母是否自信,是否对孩子无条件信任。
⑥上进。孩子是否上进,关键看孩子的内驱力有没有被激发,他心中的梦想是否闪闪发光,父母要努力帮助孩子找到梦想。
自我教育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发现,最好的、最重要的教育就是自我教育,不管大人还是小孩都是一样。自我教育就是在一定遗传的基础上,在环境和他人教育的影响之下,让自己真正认识自己并在脑海里生成自己未来的样子。一旦生成,孩子就会自发要求并产生自发的动能,最终拥有自己想要的自在人生。最好的教育就在于给孩子提供一个机会,让他自己去思考:怎样进行自我教育?怎样变得更好?怎样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进行自我奋斗?
刻意练习
有天赋,只不过离成功近了一小步,获得成功还需要不断练习,不断强化。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中提出了“1万小时天才定律”,这一定律得到了教育界的普遍认可。美国心理学家安德斯·艾利克森在《刻意练习》中也提到,只有刻意练习1万小时才能培养出天才。
在思考怎样培养更多中国优秀青少年时我认真学习了《刻意练习》中的教育技巧,我发现书中的很多教育观点与胜者教育的教育方式契合度极高。比如书中提到,在某个领域快速成长的最佳方法不是拥有擅长这一领域的天赋,而是第一时间学习到正确的理念和方法,这将极大地提升学习效率。这种方式正是胜者教育为孩子培养良好生活习惯、正确学习方法的方式。胜者教育的导师通过针对性指导,高频次训练、强化,把一个个“问题少年”打造成了“优秀少年”,让被埋没的天才重新发光,这也是一种“刻意练习”。
在中国父母的传统观念中,天赋是一种可遇不可求的东西。可事实上,每位青少年都有其独特的天赋,只不过父母看不到、不在乎,甚至选择了扼杀。在这些错误的行径中,一些父母开始抱怨孩子不争气,比不上“别人家的孩子”,最后导致孩子沦为平庸之辈,而父母却理直气壮地认命。
不得不说,不恰当的家庭教育、青少年教育导致了一代人的成长压抑,且这种趋势依然在持续,甚至在恶化,这也让无数看清现实的教育者非常着急。
父母应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社会的成功者只有一小部分,大部分人都是平庸的?”很多父母可能会回答,因为这些成功者天赋异禀,生来就是天才。多年的教育经验告诉我这种观点是毫无根据的,比如爱因斯坦、庞加莱、牛顿等天才人物儿时都被老师说过笨,但他们的成就却惊艳了世界。父母需要重视的问题,不是孩子有没有天赋,而是如何引导孩子在擅长的领域刻意练习。
正如美国作家杰夫·科尔文在《哪来的天才》一书中曾明确提到,天赋论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真正让人成绩斐然,与平凡人拉开距离的是一种特殊的练习——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的作者安德斯·艾利克森在研究了国际象棋大师、顶尖小提琴家、国际影星、体坛冠军等世界各领域的专家后,对刻意练习进行了这样的总结:“刻意练习的观点是,那些处于中上水平的人,拥有一种较强的记忆能力——长时记忆[2]。长时记忆是区分卓越者与一般人的一个重要的能力,它才是刻意练习的指向与本质。”艾利克森提到的长时记忆便是父母眼中的天赋,而有天赋的孩子更需要刻意练习,因为刻意练习是保持天赋“长时效”的唯一方法。
刻意练习拥有一套黄金法则,这套法则分为有目的的练习、提升身体与大脑的适应度,以及不断强化三个部分。
有目的的练习。有针对性地强化练习可以迅速提高人类的学习能力与记忆力,对大脑的探索与开发有极大的益处。
例如,2006年我国青年学生吕超创造了无差错背诵圆周率至小数点后67890位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将人类大脑潜能开发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这种针对性强化练习是人类实现既定目标的第一步,也是激发个人潜力的关键一步。
艾利克森还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为自己的好友史蒂夫读了5个数字,如果史蒂夫一次性记住了,艾利克森便把数字增加到6个,如果史蒂夫又记住了,则继续增加到7个,以此类推,每天保持练习。结果在练习了短短一周后,史蒂夫已经可以轻松记住超过80个数字,远远超出了正常人的水平,更重要的是这个实验并没有占用艾利克森和史蒂夫太多的时间。这足以证明,有目的的练习可以快速、有效提升人类某一方面的能力。
提升身体与大脑的适应度。很久以前,科学家便证明了人类大脑与人类肌肉一样,经过锻炼会更加强大。而刻意练习不仅可以强化人类的大脑,还可以提升身体与大脑的适应度。比如重庆的出租车司机,其导航能力、驾驶能力令所有乘客称奇。无论路况多么复杂,人流多么拥堵,重庆司机都可以在各条道路轻松穿梭,这便是刻意练习的结果。在刻意练习的过程中,重庆出租车司机的大脑具备了超越导航软件的功能,身体可以轻松执行大脑中枢下达的命令,司机的驾驶习惯、驾驶动作完美解决了重庆的道路问题,这便是身体与大脑高度适应的表现。
不断强化。事实已经证明,这个社会中最杰出的人,一定是在刻意练习中花费最多时间的人,刻意练习再加上时间的加持,就是成为天才的主要路径,而不断强化也是保持天才状态的主要方法。一旦练习时间缩短,或停止了刻意练习,天才将迅速跟普通人一样,所以维持天才的最好方法是把刻意练习培养成生活习惯,培养成父母的教育方式。
这个世界的天才永远都是少数,原因当然不是有天赋的人数量少,而是懂得刻意练习的人不多。这世上哪有那么多天才,很多天才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练习上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