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入学考核
孙策大婚过去后,距离江东书院举办入学考核的日子便越来越近了。
秣陵城里,不知多了多少期望进入书院的士子,文人打扮的身影遍布城里的酒楼茶肆之中,其中既有年轻的面孔,也有不少沧桑的中年文士。
光是到学院处登记的就有五千多人,而且这五千多人有不少是带着家仆和护卫的,这样算下来这段时间进城的就远不止五千多人了。
若不是孙策先前命步骘加紧扩建,恐怕里靠原本的秣陵城很难容纳这些多出的人马,就是现在,秣陵下的乡里都有不少借住的赶考士子。
秣陵城内更是到处都有人在讨论此次考核,城中最大的一家酒楼乃是由江东商会开的“秣陵第一阁”,虽然才刚刚开张沒有多久,但是因为位于秣陵城内最热闹的街上,周围全是各种青楼酒肆,所以这段时间人气很旺。
对于江东商会开酒楼之事,孙策当然是知道的,沈洪虽是商会会长,但说到底他不过是代替孙策出面之人,大多数事情都会向孙策禀报。
现在顾氏与孙策站在了一边,若是沈洪哪里做得让孙策不满意,随时可以将其替换。
至于像“秣陵第一阁”这样的酒楼,孙策是打算让江东商会在多处开设的,只要经营的好,不但可以挣钱,而且还方便情报司安插探子,日后有着多番妙用。
尤其是现在大量士子涌到了秣陵城内,这些年轻人聚在一起,自然少不了有几个不对付且嚣张跋扈之人,意气之争出现得很合理。
你吴郡世家很富吗,可我豫章世家也不差钱,你们扬州人厉害是吧,我们扬州外来的也不能让扬州人小看了......
这些事情在秣陵城中每日都有上演,一大堆的信息被送到步骘那里,再送到孙策手中,对这些事情,孙策倒是看得津津有味,就当作是消遣了,反正这些人在酒楼的主事看来,就是一群来送财的。
报名已经过去了很久,还有三日就要上考场了,许多年轻士子已经沉不下心思来苦读,大多数都在城中到处纵情享乐。
自从报名结束后,整个秣陵城里便到处流传着各种小道消息。
“听闻此次书院入学考核不仅要考文章经义,还要考核什么骑术射艺等。”
说出这话的那名士子满脸骄横,似乎是在为能打探到这种消息而自得。
旁边的一名士子听后,面色有些难看,他拍案而起,愤然道:“竟还要考核骑术和射艺?莫非江东之主是轻视我等专心攻读经典之人?”
此话一出,那到处小道消息的士子轻哼了一声,不屑道:“阁下能说出此言,便已是落于下等,如今正值乱世,我等虽为文士,又岂能输了那些武人?”
还有一名士子出言讽刺道:“汝莫非连君子六艺都不知,看来是个惫懒之辈,恐怕方才所言的攻读经典也是每夜享乐吧?”
那名士子被这么一说,气得脸色通红,指着两人说不出话来,只能转身愤然离去。
其他人自然也听到了三人的争吵,一时间众人心思各异。
那些平时就注重武艺的,自然不怕考核骑术和射艺,那些大世家出来的嫡系子弟除了先天身体不足者外,大多都是精通此道的。
但一些普通士子倒是有可能对此感到忧虑,虽说能读书的都不是底层,但现在这个战乱时代,不是每个士子家里都能有马,所以还是有人都会不通君子六艺的。
其实还有些人知道更多的消息,比如说孙策不但文武并重,而且对算数很是看重,因此很多人这段时间都研究了《九章算术》。
虽然这些人中大多只要把卷子写满,就一定能进书院,不过若是能够交上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其日后的前途自然会宽广许多。
其余一些作为世家中的支脉子弟,或是本身在家族中就不太受重视,或是才学也只能算是中上,这样的人基本没有什么好的出路,所以当得知孙策要创办江东书院后,他们便想要前来看看,有没有机会改变他们的处境。
至于若是日后不能被授官,倒也有不少人没放在心上,只要能够入学江东书院,日后的背景便是孙策,人脉更是一群可能当官的同学,那人生还能一样吗?
这也是许多家族愿意支持那些后辈决定前来试试,甚至专门拨给来往钱财的缘故。
从益州来的吴检便是如此,在他出发的前一天,家主吴懿特意召见了他,并交给了他一封密报,让他交给征南将军,这让他心中有种从未有过的莫名兴奋,似乎是为此次是代表益州吴氏而感到自豪。
至于密报中的内容,吴检并不清楚,不过想来也不外乎是些简单的寒暄之类,在他看来,家主是不可能在信里说什么重要事情的。
吴检相信,自己这一次绝对会进入江东书院,这就是益州吴氏的面子,当然,吴检也希望能够尽量表现好一些,不能给益州吴氏丢脸。
.......
秣陵内外各种议论的大部分消息,其实都是孙策派人放出去的,一方面是想给参加考核的士子们一些准备,另一方面则是让一些士子知难而退,因为要一次性组织超过五千人的入学考核,花费的时间少不了。
整个入学考核总共分为三场。
第一日早上,考察士子们对儒家典籍的熟悉程度,孙策不太擅长此道,所以决定由徐庶联合江东一种文官出题,经过众人一段时间的讨论后,这场考核会从《论语》、《孟子》、《大学》、《中庸》里各出一题,每题记十分,总计四十分。
第一日下午,则考察士子对法家典籍的熟悉程度,此时还不是儒家一统天下的时候,虽然从武帝刘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其余诸学变得有些势微,但却仍有传播。
虽然儒家对中央集权有利,但任何一个政权想要发展却都很需要法家,正如中国历代王朝,都是外儒内法的代表。
因而,这天下午的卷子,会从《管子》和《韩非子》中各出一题,《管子》事实上并不算是完全的法家典籍,其包含的理论相当庞杂,既有道家,儒家,法家的思想,还有兵家,名家,农家的思想。
若是有士子政治嗅觉足够优秀的话,完全可以从当日的考核内容中看出孙策的政治思想。
考核的第二日,主要考察的便是“数”,说白了就是计算能力。
当今流传最广的数学方面的著作,自然是《九章算术》,所谓《九章算术》,顾名思义,可以分为九个章节,即方田、粟米、衰分、少广、商功、均输、盈不足、方程、勾股,而孙策要考察的主要是粟米和均输两个章节。
早上考核的是关于粟米的题目,主要选取谷物粮食的比例折换问题,下午则是关于均输的题目,主要是合理摊派赋税的问题。
在孙策的安排下,江东书院的入学考核是极为务实的,甚至之后的江东武将院和岐黄学院,都要将算术纳入教学。
在他看来,不管是领兵作战的武将,还是郡县之中的文官,亦或治病救人的医者,都必须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其中武将可以用来排兵布阵,计算后勤,安排行程等,文官则可以用在收税纳粮,计算人口等方面上,医者也可以用来计算用药的配比和日常的花费等等。
后世明清之时,许多县官不通世务,上任之时需要聘请两个师爷,一是钱粮师爷,一是刑名师爷,也正是因此,师爷之名才得以一直流传。
孙策可不希望自己麾下有这种情况,虽然这样有利于分割县官的权力,但也限制了一个政治人才能力的全面性。
下午全体参与考核的士子休整半日,因为第三日对于不少士子来说,可能并不好过,因为这次考察的是骑术和射艺。
原本君子六艺中的“御”应该是驾车的意思,可到了当今,战场上基本已经不见战车了,所以孙策就将其改成了考核骑术,而且他设置的也不算难,只要能骑马到达秣陵城外的折返点,然后回到考起始点,如此一圈便算过关了。
至于射艺,在冷兵器时代,它永远是一项重要技能,只要精通此道,那么不论文武,战场上都有可能射伤敌人,孙策对那些士子的最低要求是三十步十中三,达到要求就算其过关。
......
时间过的飞快,很快便到了考核之日。
考核被分为十个场地,每处考场都有一名孙策安排的军侯坐镇,并且还给其分派了人马负责维持秩序,而孙策本人,则是亲自率领一队骑兵,在十个考场之间来回巡视。
考场所在之地,实际上就是秣陵城外的军营,此时校场上已经搭起了遮阳的帐子,参加考核的士子们已经纷纷找到自己的位置并入座。
每人面前的案几上都贴着自己的姓名和籍贯,作答是用由吴侯府提供的纸张,每人桌上约莫有五张左右,笔墨则自行准备。
徐庶坐在点将台上,周围是几个书佐和负责维持秩序的军侯,不久后场间响起了他那中气十足的声音。
“考核开始!”
随后,负责维持秩序的士卒们便大声重复了此言十遍,第一场考核的题目也被迅速地发到了每一名参与考核的士子手中。
当士子们拿到手中的试卷时,大多数人都松了一口气,显然,早上关于儒家经典的考察并不算难,据徐庶等人的估计,至少得有六成的人能够通过。
考场上,有的人下笔如有神助,快速地书写着心中的答案,有的人则在第一道题上就被难住了,这样的显然是学识不到位的,连最基本的儒家经典都不熟,想要进入江东书院,那是不可能的。
过了一会儿,不少士子在写了两三道题之后,开始苦苦思索起来,当太阳爬到所有人头顶之上时,第一场考核结束了。
全柔之子全琮和顾雍族弟顾悌是熟人,且两人分到了同一考场,考核结束后,便一起出了考场。
“以子通的学识,此次想必很轻松吧!”全琮对顾悌说道。
顾悌笑了笑,开口说道:“我对儒学经典还算熟悉,至于答得好不好,就要看能不能入得了考官的法眼了。”
顿了一下,顾悌反问全琮道:“子璜呢,感觉如何?”
全琮摇了摇头,说道:“最后《中庸》那道题不是很熟悉。”
不过虽然他口中这么说,但看他的样子并没有多么担心,显然,全琮作为全柔的儿子,多少也了解一些此次考核的内幕。
如顾悌和全琮这般的对话,在各个考场外发生着,正所谓是几家欢乐几家愁,有人兴高采烈,自然就有人落寞沮丧,这批士子已经准备回去收拾行囊,打道回府了。
当然,为了让某些利益交换后的大世家子弟入学,此次入学考核还设置了面试,等三日考核结束后,其中的前八百名将会进行面试。
面试将会由孙策带领徐庶等人一同进行,面试后的前两百名则拥有了进入江东书院进学的机会,至于那些世家子弟,若是连两百名也进不了,那孙策也爱莫能助了,只能让其等待下一次机会了。
至于孙策为何要亲自进行面试,一来是为了让这些人成为孙策门生,通过这样的形式,有可能能够加强通过者对孙策的忠心,但此举对于那些士族子弟可能用处不大。
再者,孙策也是为了好好激励一下那些有关系的,若是他们进了面试后出丑,自然会给家中长辈丢人,如此一来那些世家自然会加强对家中子弟的教导。
当日下午,法家典籍考完后,近乎一半参加考核的士子都面露沮丧,他们都没想到孙策竟然会考法家典籍。
不过倒也不是完全沒有人想到,孙策一直以来的做为,以及夷灭世家的严酷行径,与法家是颇有些相似,所以还是有聪明人特意提前翻看过法家典籍的。
《管子》和《韩非子》这两部典籍算是传播比较广的法家典籍,当然若是和第一场考的四书相比,士子们对其就要生疏许多,甚至有很多前来的士子根本沒有读过这两部典籍。
好在法家学识的考核只有两道题,总计二十分,只要拿到十分便算合格。
第二场考核结束后,向朗和赵累从同一个考场中走了出来,他们都是荆州人,又恰巧在一个考场,于是便结伴而行,一段时间下来,两人间的关系已经熟络。
此时,两人的面上都比较淡然,看起来关于法家的这两道题并沒有难得住他们,赵累的心情不错,眼神中透露着淡淡的笑意,他知道自己可能会进入江东书院,可是他也想交上一份出色的答卷。
赵累在历史上担任过关羽手下的都督,为人很讲义气,也有忠心,与关羽一同被俘,其出身并不算特别好,不过他为人清正刚硬,向来好学,因为条件所限,赵累对法家的典籍并不算特别熟悉。
不过和益州的吴检一样,他在遇到向朗后,其就提醒过他准备一下法家的相关典籍,因为这点,他就专门复习了一下《管子》、《韩非子》、《商君书》之类的法家著作,今日果然就考到了其中的内容,即便赵累的学识不是特别出彩,但有了这番准备,作答得倒是顺畅。
至于向朗,这位青史留名的人物,可不会被两道区区的法家入门题目难住。
向朗是襄阳郡宜城县人,字巨达,曾师从于司马徽,与如今孙策麾下的徐庶是好友,向朗在历史上是著名的藏书家,法家的学识他自然也有所涉猎。
事实上,向朗此时本在荆州任临沮县长,不过他自认在刘表手下任职沒有前途,而孙策这边又发展得蒸蒸日上,两者相比之下,他该如何选择便一目了然了,再加上徐庶不停写信邀请,他便毅然决然地来到了江东。
另一边考场上黄盖之子黄柄、韩当之子韩综、程普之子程咨,竟然也来参加了江东书院的入学考核,三人还被分到了同一考场。
当考核结束后,三人都松了一口气,对于他们来说,虽然考核范围他们都清楚,但书写答卷却令他们十分难受,他们更喜欢的是策马驰骋沙场。
对于这三个家伙,孙策很清楚他们连第一场考核恐怕都过不了,但碍于几位孙家老将的请求,只好将考核的范围事先告诉了三人,好在三人也算不负长辈的期望,起早贪黑下,总算能应付此次的考核。
好在第一日的考核过后,第二日和第三日的考核对于三人来说,难度都并不算大,尤其是第三日的骑术和射艺的考核,三人更是已经在幻想自己到时大放光彩了。
......
入学考核的第二日,这一场考的是计算,早上是《九章算术》中的“粟米”,下午则是“均输”,这两项考核内容,对于文官治理郡县地方,非常有用,事实上就是关于仓储和税收方面的问题。
当然,武将出征在外,也需要用到数学来计算后勤,行军,伤亡等等,然而,这个时代的人们并不重视数学,或者说没有足够的重视。
早上的“粟米”还算简单,因为大部分是普通的单位换算,稍有生活常识的士子,都会掌握,所以早上的考核结束时,大多数人的状态还算可以,下午考核的“均输”,则相对较难,因为这涉及到了一个比例的问题,对于这个数学尚未普及的时代,即使放在后世只能算是小学数学,却依旧难倒了不少的士子。
当然,那些提前获知要考察数学的士子,早就把《九章算术》给翻得滚瓜烂熟了,如全琮,不仅完美的解答了“粟米”和“均输”中的问题,还颇有心得,而顾悌、程咨、黄柄和韩综等武将子弟,更是早在家中长辈的要求下学习数算,这些数学题自然是难不倒他们。
然而,对于很多士子来说,这一场的考核简直就是地狱一般的体验,甚至有士子在考场上一阵抓耳挠腮,却一道题也写不出来。
严格来说,孙策对于这些士子的要求真不算高,这场考核一共六十分,只要拿到一般的分,就算通过。可结果并不如意,能够得到三十分的人,最后竟然不足四分之一。
入学考核的第三日,或许对于不少人来说,就像是噩梦一般。
马,作为一种军事上的战略物资,并不是所有的士族或者豪强家里都有,北方尚好,马匹资源相比不是那么稀缺,可对于南方来说,能够有几匹驽马,便算是中等豪强了。
骑马事实上并不算难,难得是骑术精良,自从有了马镫、马鞍等装备,上马跑一圈的难度并不大,所以孙策的要求还真不算高,只要胆子大一些,即使是第一次接触马,顶多有惊无险地跑一圈,就能完成考核。
当最后的考核结束时,虽然不少人脸色发白,但他们的脸上却带着笑意,没错,他们通过了马术的考核。
这场考核使用的马匹,选用的都是军中最为温顺的马,也是不想在骑术上为难这些通过了前面那些考核之人。
下午,对于射术的考核,才算是真正检验一个人水平的时候,三十步十中其三,这要求很低,而这一项考核,算是将差距完全拉开了,有的人十箭十中,而有的人十箭无中,差距就是这么大。
对于程咨、黄柄和韩综等人来说,三十步外开弓,简直就是儿戏一般,若是连十箭十中也做不到,他们回家之后,肯定是少不了被家里教训一顿,因为那实在是太丢人了!
而对于顾悌这样的士族子弟来说,射术也是从小的必修科目之一,因此他的射艺还算可以,十箭七中,算是中上水平。
至于吴检,他是益州吴氏的偏房庶枝,虽然也练过射术,不过比不上顾悌这般精熟,十箭五中,向朗和赵累的射术倒是不错,要比吴检强一些,都是十箭六中。
当最后一人的射术考核结束之后,江东书院的入学考核就告一段落了,除了那些自觉无望,心灰意冷的士子,收拾行李匆匆返乡外,不少士子留在了秣陵城,等待结果出来。
孙策派人说明过,到时候会出示考核结果,此次考核的前八百名的名单会全部列出来。
不过江东书院可不会一下子招八百人进书院,正所谓物以稀为贵,八百人实在是太多了,这八百名士子,还要进行面试,面试后的前两百名,才有资格进入江东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