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崔杼弑其君!
琢磨了半天,姜祁也没有搞明白这东西到底是有什么用处。
尝试着灌注炁,没反应,灌注真气也没有反应。
滴血认主也试了试,结果跟滴在玻璃上一样,直接滑落下来。
那怕是展开指玄法,看到的依旧是一块玉佩,没有任何的奇异之处。
要不是姜祁亲眼看着这东西从龙脉飞出来,一定会认为这是一枚普通的羊脂白玉。
研究了半天没有研究处结果,姜祁干脆把这盘龙玉佩给重新塞回了十八子之中。
而一到无光的环境中,玉佩就开始发出莹莹的白光。
“算了,先当一个手电筒用着吧。”
姜祁知道,九州龙脉的馈赠不可能是简单的东西,但现在他实在不知道这东西的用途。
看了一眼时间,已经是凌晨四点了,姜祁便草草的洗漱了一下,埋头睡了过去。
虽然以他现在真气玄炁同修的实力,以及对身躯的加持淬炼,几天几夜不睡觉也屁事没有,但睡眠,是人类最基础的欲望之一。
食欲是为了维持生命,色欲是为了繁衍,而睡眠,则是为了模拟在母胎时那一生中最舒适的状态。
一夜无话。
一直到日上三竿,姜祁才起床离开了宾馆。
背着包,打了个车。
“师傅,去紫金山明孝陵。”
姜祁报出地址,做戏也得做全套不是?
毕竟,姜祁只是一个普通的学生,昨天闭馆,又有安全局的姐姐保证说今天会正常开放,肯定是要去一趟的。
至于在地宫之下的神秘地窟里发生的事,姜祁怎么可能知道?
“去不了。”
司机师傅没有发动车子,回头道:“小伙子没看新闻吧?”
“明孝陵那边好像是有什么新发现,已经被封了,保守估计也得研究两个月才开放。”
“是吗?”
姜祁惊讶的眨眨眼。
司机师傅神秘兮兮的低声道:“我跟你说,我们这些司机都在传,是其中一个宫殿塌了,横梁正正好好竖着砸下来,砸出来一个地宫,里面都是给朱元璋陪葬的宝贝。”
“你说,官家和那些考古学家能不上心?听说连飞机都派出来了!”
姜祁恍然大悟一般,神色可惜的说道:“那您还是送我去地铁站吧。”
“好嘞。”
随着司机师傅发动车子,姜祁抬手揉了揉眉心。
显然,官家开始发力了,看来负责舆论的那些人,深刻的知道八分假两份真的道理。
先放出正式的官方说法,再根据人们的猎奇心理,放出一个比官方说法更劲爆的流言。
这样一来,人们显然更愿意去相信自己“从私人门路打探到的消息”。
可没人会知道,事实比他们想的还要劲爆。
不一会,到了地铁站,姜祁坐了一个多小时的车,回到了江北大学。
拿出手机看了一眼课表,因为今天是周日,所以只有下午有一节课,本来姜祁想要旷课的,但仔细一看才发现,是李同的课......
那就没得办法了,就算天上下刀子也得去。
毕竟如果不出意外,过几年这位大佬就是自己的导师了。
姜祁从来没想过因为拥有了超自然的力量,就不认真对待知识。或者干脆辍学。
力量与智慧,向来都是一码事,或者可以说,智慧和见识阅历,才是拥有力量的前提。
大象可以轻易地踩死一个成年人,但如果这个成年人开着一辆坦克,那情况就不一样了。
而放在姜祁这里,情况也差不多,如果没有知识,或者底子不扎实,就算给你一份上古秘籍,你也不认识上面的字。
就连朱元璋,在掌握了力量之后的第一件事,都是请先生给他开蒙识字。
姜祁不觉得自己会比朱元璋还优秀。
去食堂赶着最后的饭点随便吃了点东西,然后早早的来到教师等着上课。
很快,全班人来了个全乎,包括几位已经想着跳级的超级学霸。
能考进江北大学历史系的都是人尖子,没有蠢货,都知道李同的课到底有多么重要。
不一会,李同踩着上课点溜达着走进教师,瞬间整个教室就安静了下来。
“算起来,这是我给你们上的第二节课。”
李同没有带着课本,微笑着环顾教室,看到最前排中间的姜祁之后满意的眨眨眼。
然后,李同摊开空空如也的手,笑道“你们也看到了,我没有带课本,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典故。”
李同说着,转过身,在黑板上写下一行遒劲的粉笔字。
崔杼弑其君!
写完,李同面向学生们,说道:“都知道这个典故,对吧?”
见学生们都点头,李同道:“崔杼与齐庄公一事的其中对错,此处不予辩驳,只看在这个典故中,史家做了什么。”
“姜祁,你来说。”
“是。”
姜祁站起身,说道:“左传记载,在春秋时代,齐国的崔杼杀了欺辱他的齐庄公,另立新主,自己加封为丞相,把持朝政。”
“但是,他不想被后世人知道自己弑君的事,于是威胁当时的太史令,让他篡改这一段,改成齐庄公因病去世。”
李同接过话茬,点了点黑板上的五个字,说道:“可太史令在竹简上写下五个字:崔杼弑其君!”
“崔杼杀之,召太史令之弟太史伯入宫,可太史伯也在竹简上写下五个字:崔杼弑其君!”
“杼怒,复又杀之,太史令幼弟太史叔入宫,继续在竹简上写下五个字......”
李同点了点黑板上的五个字。
姜祁道:“崔杼弑其君!”
李同对着姜祁点点头,说道:“至此,太史令一脉三人尽数被诛,就在崔杼以为他的目的可以达成的时候。南史氏却站在了宫门之外,手捧竹简,等着崔杼的召唤,随时准备在竹简上面写下五个字!”
枯槁的手重重的点在黑板上。
所有学生都站了起来。
齐声说:“崔杼弑其君!”
李同看着眼前的年轻学生们,就好像隔着几千年的时光,看到了齐国皇宫内的三位史官。
“切记,学史记史者,不看其中谁对谁错,更不可随自己心意,偏袒任何一方,只需秉笔直书!”
“那怕刀斧加身亦不改此心!”
“此为,史家之节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