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招工考不公平
也不知道是不是许桃桃给这些厂领导们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会议后程,基本上就没有一个人是不支持她搞开发新品的。
每个人都是‘出谋划策’的小能手,也颇具想象力,只是许桃桃有些扛不住。
余主席一拍桌子,双眼放光:“猪眼睛!猪眼睛咋样?那么大一坨肉呢,说啥也不能浪费!”
会议室陷入一片死寂。
许桃桃装模作样的低头整理自己的东西,当没看见余主席炽热的目光。
余主席却不放过她,兴致勃勃的问:“许副厂长,你觉得我这个主意咋样?”
许桃桃:“ennnnn……”
猪眼睛啥的,其实也不是不能吃。
上辈子许桃桃就见过有烧烤摊上卖炸猪眼,卖得还挺火爆,但是——
她含蓄的道:“余主席,您的这个建议,当然是没问题的,但是,我们是不是得考虑一下顾客的接受能力呢?猪眼睛当然可以做成美味,但它的受众向是局限的,可能还有人觉得嫌恶,对我们整个品牌产生逆反情绪,到时候就得不偿失了。”
甚至猪脸、猪蹄、猪耳朵、猪尾巴,这些如果想要销往国外,面对挑剔的国际友人,口味和包装上必然是要下一番苦功夫的。
至少不能让人一看食品就没胃口吧。
被许桃桃这么一说,余主席顿时失望的垂头丧气。
唉,许桃桃叹了口气。
也就是目前全国猪肉的确供应有限,不然她何至于在这些猪身上的边角料动歪心思。
要是猪肉供应充足,腊肉、香肠、火腿、猪肉脯、猪排啥的,她通通都给安排上。
但目前他们肉联厂的猪都是从省城养猪场和西省下面各个地区的养猪场收购的。
在这个国营厂子各司其职的年代,许桃桃不是没想过肉联厂也搞个养猪场,到时候从原材料上控制成本,以后也不会受养猪场的限制。
尤其在得知省副食品厂明年也打算研发火腿肠这个消息后,她就更有了危机感。
命脉捏在别人的手里,显然不是个长久之计。
但目前不行。
肉联厂是肉联厂,他们肉联厂研发火腿肠,加工熟肉制品,还能说是在职能范围内。
但搞养猪场性质就不一样了,那就真的叫抢人家养猪场的饭碗。
到时候养猪场的厂长要是一状告到秦部长那,肉联厂完全理亏。
这种束手束脚的感觉很不好。
但好在明年,改革的春风即将吹遍神州大地,到那时对国营厂子也未尝不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当然,说这些还为时过早,目前许桃桃的任务就是如何将手上有的这部分边角料加工成美食。
她让关平在厂子里挑选了五名手脚麻利的女工,配合着她给出的新的卤料,不断实验调整这些卤猪耳朵、卤猪蹄的味道。
这次即将包装售出的卤猪耳、猪蹄用到的卤味方子,和当初许桃桃卖给国营饭店的卤味方子自然是不一样的。
这一次,她选择更为潮流的炸卤方式,这种有别于传统卤菜的方式,将炸和卤结合起来,不同于传统卤味的软烂,卤炸出的卤味既入味又酥脆。
它将卤水的香浓味以及油炸后的香气合二为一,绝对是味道独特又新奇的卤炸小吃。
一直忙到下班,许长启过来找她,热情的邀请许桃桃去家里吃饭。
“桃桃,去吧,我妈今天做了不少好吃的,溜肥肠、红烧鱼,还煮了白米饭,你肯定爱吃,走吧走吧。”
许长启激动的要拉许桃桃往外走。
许桃桃哪可能跟他走啊。
“我不去,长启哥你回去吧。”
许长启瞪眼:“今天这顿就是感谢你的,你咋能不去呢!”
许桃桃朝他挑了挑眉:“你确定大伯娘想要感激我而不是骂我?”
顿时,许长启尴尬的住了手。
许桃桃让他回去,“饭我就不吃了,恭喜你今天入职,人事科是个能锻炼人的地方,当然如果你得过且过,就当我这话没说,如果你想要在厂子里做出一番成绩,最好多看多学。”
许长启感动的不行,“桃你放心吧,你是从人事科出去的,我现在以你为榜样,绝对不会混日子的,而且况主任对我可器重了,今天一天都把我带在身边,嘿嘿,我觉得我可能很快就有机会升职了。”
“……”许桃桃眼神复杂的拍了拍她堂哥的肩膀。
“行吧,你加油。”
不管况主任是真器重许长启,还是看在许桃桃的面子上,这些都是许长启自己的事。
至于况主任,目前他已经翻不出什么大浪。
从厂子里离开,路上遇见下班的肉联厂工人,大家都友好的跟许桃桃打招呼。
“许副厂长!许副厂长!”
听见身后焦急的喊声,许桃桃停下脚转身,是个穿着蓝褂子的朴素肉联厂女工。
面对许桃桃,她捏着衣角,表情局促。
她嗫呶的喊了声:“许副厂长。”
许桃桃表情温和:“请问喊我是有事吗?”
女人尴尬的动了动嘴唇,然后鼓起勇气道:“我,我是咱们厂包装车间的女工陈黄花,我想问问许副厂长这次招工的事。我闺女她是下乡知青,我想问一下这次厂里招工,知青能不能报名?都是肉联厂的职工子弟,我和老林还是双职工,厂里应该优先考虑我们的孩子吧。上次内部招工,招的都是临时工,咱没给厂子添麻烦,但这次要招50名工人,咱家孩子说啥都应该有个机会了呀!许副厂长,我真不知道该找谁了,您是最关心咱们厂职工的领导,求求你想想办法,我闺女她再不回城,人就要废了,那乡下就不是人呆的地方啊!”
越说越激动,女人捂着脸哽咽着痛哭起来。
许桃桃怔住,她是听说了最近不少知青想方设法找关系回城的事。
而且她还知道明年年底开始,云省知青大规模抗争最后以中央全面退让结束,从此开启大批知青回城潮。
而在此之前,又有多少下乡知青,因为无法回城,遭受着身体和精神的双重苦难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