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史记—中国大航海时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0章  收编鲁军

在夺取漳浦之后,郑成功返回厦门岛。几日后,岛上迎来了一位不速之客,这个人是谁呢?海澄县清军守将赫文兴麾下的心腹之将胡安然。

在漳浦县与诏安县相续被郑军占领后,海澄县显然已经成为郑成功的下一个目标。在漳州诸县城中,海澄可谓是富甲漳州,明代著名的月港便是设于此,月港作为明代后期最重要的贸易港,给海澄带来了空前的繁荣,郑成功早就对这个地方虎视眈眈,只是海澄的守备相当坚强,郑成功才迟迟未下手。如今郑氏的崛起,令清朝在福建南方的统治摇摇欲坠,赫文兴准备将赌注押在郑成功一方,可是他心里有所担心。

在郑军遭遇到的盘陀岭败仗与围攻潮州的失利中,赫文兴都作为清军将领参加对郑军的进攻,现在他想投降到郑成功一方,可是心里有顾虑,便派心腹胡安然先到厦门岛会见郑成功,试探一下郑成功的态度。

胡安然转告郑成功,赫文兴准备献城投降,这对郑成功来说,真是天上掉下一块大馅饼,焉有拒绝之理?郑成功大喜,赐给胡安然五锭黄金,跟他约定出兵的时间。

永历六年正月二日,刚休整不到十天的郑成功又扬帆启航,他精力充沛,不知疲倦。由于海澄是一个内河港,大船一般是进不去的,所以郑成功原本打算在附近登陆后,从陆路抵达海澄,但此时郑成功的事业真顺得让人无法想象,居然老天也来帮忙,这天居然涨起大潮,水位暴涨数尺,使郑成功的舰队轻松地溯流而上,海澄的老百姓惊奇地称这是从古未有的事情,真是冰坚可渡之祥兆。

当赫文兴得知郑成功舰队已经抵达,毅然宣布,全城反正,率全体将士直奔郑成功的驻地,献城投降。夺取海澄是郑军一次重要的胜利,郑成功非常兴奋,下令赏赐海澄将士白银一万两,赏赫文兴白银五千两,并且将他所部改编为前锋镇,由他出任前锋镇的主将。

郑成功深知海澄在战略位置上的重要性,这里不仅与厦门岛只有一海之隔,是保卫厦门基地的外围防线,更重要的是,这里作为一个长期对外贸易基地,有着雄厚的海上贸易基础,这对于一直陷入粮饷困境中的郑成功来说,意义更显得重要无比。所以郑成功下令加强海澄的城防工程,以确保海澄不被清军所攻破。

在郑成功取得一系列重大胜利的同时,在1651年年初,在浙东奋战的鲁监国政权由于军事上的失利,其残余力量前往厦门岛,投靠郑成功。

鲁监国的残余力量会投靠郑成功,这是有原因的。

在16471648年鲁监国与郑彩联手,曾一度光复福建的中部与北部地区,但是后来郑彩擅杀鲁政权大臣熊汝霖,使双方的关系恶化。在清军的反攻下,鲁监国恢复福建的努力最后以失败告终。1649年,鲁监国手下最杰出的将领张名振攻克浙东的健跳所,鲁政权便又北移到浙东。在郑成功计杀郑联,夺取厦门岛之后,郑彩与郑成功爆发战争,郑彩兵败后曾求助于鲁监国,然而对郑彩深恶痛绝的张名振、周鹤芝等人却乘机发难,反而进攻郑彩,致使郑彩企图武力夺回厦门岛的计划落空。

可以说,张名振等人帮了郑成功的大忙,虽然郑成功一直拒绝承认鲁监国政权的合法性,但此后双方达成了某种程度上的默契。以张名振为主的鲁监国政权,是东南沿海最重要的抗清力量之一,以舟山群岛为基地,顽强抗击清军,大大牵制了东南清军的力量,这实际上间接支持郑成功在福建的发展。

1651年八月,清军大举进攻舟山群岛,并且于九月攻陷舟山。鲁监国的军事力量遭到重创,经过数个月的漂泊后,最后决到前往厦门岛投奔郑成功。

此时的郑成功在经过数年的战争洗礼后,已经不象当刚起兵时那么意气用事了,虽然他还是拒绝承认鲁监国政权,但他仍然接纳了这支狼狈不堪的军队。1652年正月,鲁监国朱以海以及张名振等一行人率军抵达厦门岛。

如何接待鲁监国的礼节成了一个问题。

郑成功召集众人商讨这个问题,部下潘庚钟提出来说:“鲁王虽曾监国浙右,而藩主现奉正朔,均臣也,未可以监国言。”意思是说,鲁监国这个政权咱们不承认,咱们只承认永历政权,所以朱以海与郑成功同为永历之臣,不能以对接待监国的礼节来接待鲁王朱以海。

郑成功说:“此是朝纲。且论今日相见之礼。”

潘庚钟想了想,回答说:“相见不过客主。”以地主对待宾客的礼节。

郑成功摇了摇头说:“不然。若以爵位论之,鲁王尊也,况经监国,若用宾主之礼,是轻之,轻之则纲纪混矣。”最后他决定用对待明朝宗藩亲王的礼节来接待鲁监国朱以海,这是一个巧妙的折衷方案,无论对郑成功还是对鲁王朱以海,都可以接受,不致于伤和气。

由于郑成功以大局为重,使得东南沿海最强大的两支抗清力量终于联合起来,这也为日后郑成功向长江流域的发展奠下基础。

鲁军残余部队被编为三个部分:水师前军、水师后军、水师前镇,将领分别是张名振、周鹤芝与阮骏。

定西侯张名振是鲁王手下最干练,同时也是最忠诚的一位将领,他是南明历史上最杰出的将领之一,虽然张名振在与清军交锋中屡屡受挫,但他屡败屡战,壮心不减,非常勇敢与坚韧,起初郑成功不太看得起他,认为他徒有其名,没什么真本事,而且由于张名振作为掌管水师前军的将领,这个地位在郑成功其他部将之上,所以郑氏将领不时写信给郑成功,对张名振恶语中伤,因而郑成功对张名振也有一些不信任。

有一回,郑成功奚落张名振说:“汝为定西侯数年,所作何事?”

张名振十分简洁地回答:“中兴大业。”

郑成功一听,有些不以为然,便又问道:“安在?”

张名振慨然回答道:“济则征之实绩,不济则在方寸间耳。”什么意思呢?中兴大业若能成功,则当可见我的实绩,倘若不成功,那么就在我心里,我无愧于心。

郑成功再问:“方寸何据?”怎么来证明赤胆忠心呢?

张名振以铿锵有力的声音回答说:“在背上。”说罢老将军将衣服一解,扔在一旁,转过身去,郑成功一看惊呆了,只见张名振的背上,刺着\"赤心报国\"四个大字,字长一寸,深入肌肤,这是效法南宋名将岳飞在背上刺\"精忠报国\"的作法。不意岳飞之后,还有张名振,此赤胆诚心,何须用语言来证明,这刺在身上的,不是几个字,而是一种生命的信念,嗟乎!义重于生,以至是乎!

深感震憾的郑成功当即肃然而敬,悔谢道:“久仰老将军声望,奈多憎之口何!”然后将诸位将领的告状信统统取出来,厚厚一叠,当着张名振之面,将这些诽谤信全部烧毁,以上宾之礼待张名振,行交拜礼,让张名振总制诸军。

到了三月,鲁王朱以海决定放弃监国称号,此重大让步一举消除横亘在鲁王与郑成功之间关于浙东监国政权合法性的争议与矛盾,并使郑成功最终成为东南独立抗清力量的最高决策人。

郑成功拥有非凡的政治才华,在南明诸力量中,绝大多数都是由强而衰,而郑成功却能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将自己由一支微不足道的军队,壮大为东南最雄厚的抗清力量,他的才干与领导力以及坚韧的品性是其成功的基础。

作为郑芝龙的长子,郑成功的特殊身份对他势力的扩张有着相当大的作用,但总的来说,他的力量是凭借不懈的努力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同时也是在挫折中不断发展。在郑芝龙降清前,郑成功手上并没有兵权,他只是在关键时刻听从郑鸿逵的劝告,私自带走一支军队,这支军队人数可能并不多。郑军发展扩大几个重要阶段如下:据守南澳岛的郑军旧将陈豹对郑成功的效忠,使郑成功在南澳得以招募数千军队,此为第一阶段;由于李成栋反正后排挤闽籍将领,闽籍将领中的施福、施郎、黄廷等人率部投奔郑成功,此为第二阶段;郑成功入潮阳,吞并土豪势力,并占据潮州四县,此为第三阶段;计杀郑联、夺取厦门岛乃是郑成功事业的转折点,不仅使他获得一块占据地缘优势的抗清根据地,更使他吞并了郑彩郑联的厦门军事力量,包括军队与船只,此为第四个阶段;在南下勤王、厦门岛失于清军之手后,郑成功率部返还,杀郑芝莞、逼走郑鸿逵、清除施郎,以雷霆霹雳般的手段整肃军纪,树立个人在郑军中不可动摇的权威,此为第五个阶段;到了鲁王残余力量逃命前来,鲁监国引退,郑成功理所当然地肩负起东南抗清的使命,在合并了鲁军之后,郑成功成为最重要两支抗清力量中的一支,另一支是孙可望与李定国的大西军。

下面来说说郑成功的性格特点与领导才能。

郑成功是个勇敢而果断、荣誉感很强的人,充满自信,在任何险境与困难面前,他从不退缩,也决不抱怨,他是一个无所畏惧的斗士。战争的残酷使他身上有着冷酷的一面,但这种冷酷在相对于那个时代的其他南明将领以及满清的军队,并不显得过分。

在绝大多数的战斗中,郑成功总是亲临前线指挥,这倒不一定是他不信任手下将领,而是一种树立自己威信以及鼓舞士气的一种手段。他得以让将士尊敬的原因,是他无以伦比的勇气,在枪林箭雨中,他总能镇定自若,有几次险遭不测,但他从不会表现惊慌失措,这种勇气不能不引起他的部将与士兵的佩服,这也是他高超领导力的一个基石。

郑军内部的军官来源是非常复杂,除了一开始便效忠于郑成功的郑芝龙旧部之外,还有投降清军后又反正的郑芝龙旧将施福、施郎、黄廷等将领,还有来自土豪势力,或者来自郑彩、郑联的系统的军官,也有来自郑鸿逵小集团,清军投降反正的将领,以及鲁监国的残余力量张名振等。可以说郑军内部高将将领的来源是五花八门,而且不乏桀骜难训之辈,如果郑成功没有足够的权谋与手段来约束,那么在他军队内部将会出现其他南明军队那样的内部互相倾轧的局面,倘若如此,军队便会失控。

郑成功的领导才能,可能很大程度上深受其父郑芝龙的影响,郑芝龙就是一个很有心机与手段领袖,郑成功从七岁返回中国后,长期追随其父,必定对郑芝龙驾驭将部的能力有着深刻的体会。除了来自父亲的经验之外,郑成功有青于出蓝而胜于蓝之外,他在执行军纪以及打击危及到内部团结的破坏者上,手段之严厉,到了无情的地步。从杀郑芝莞以整肃军纪,到秘密逮捕施郎,以及施郎逃跑后,处死施显等事情上,均可以看出郑成功在手段上是极为严酷。正是这种铁腕最终将一群包括清军降将、土匪、江湖好汉以及来自南明势力的大杂烩融合为一支具备坚强战斗力的军队。

虽然郑成功尊奉永历政权,但他始终保持独立性。

郑成功对永历政权到底是怎么一个态度,这引起后人的兴趣,有一部分人认为郑成功不过是挂羊头卖狗肉,表面尊奉永历帝,实则只私心自用,扩张自己的地盘。笔者本来无意深究此事,因为以今日之眼光来看,一个破落南明皇帝,既无实权也无才干,尊不尊奉,只是一个象征性的意义罢了,到了南明时代,与其说是为了一个破落南明朝廷而战,不如说是为了民族自尊而战。即使如此,仍然没有充足的证据说明郑成功尊奉永历政权是虚假而缺乏忠诚。相反,郑成功在1651年挥师南下勤王,致使大本营厦门岛被清军攻破而损失惨重,这一点足以证明郑成功在拥挤永历政权上的积极态度。

在郑成功身上有一种王者的霸气,在隆武帝死后,他一直是一股独立抗清力量的领袖,虽然在名义上隶属永历政权,但是广东失陷后,永历朝廷与郑成功分处西南与东南,这种地理隔绝的客观环境,使得郑成功实际上并不受制于任何人,他是东南海域南明力量的真正统治者,同时也是清政府扫荡清除的头号强敌。

郑成功的军队以训练严格而著称,特别以水师的力量最为强大,清军实力虽然强大,但在一段很时间内,在水面作战能力上,要远逊于郑军。然而郑军最大的弱点,在于陆上作战能力较弱,由于闽南地区缺乏马匹,郑成功的骑兵始终在与数量上与质量上无法与清军对抗,但郑成功很聪明地有针对性地训练藤甲兵,在战场上能有效地抵挡清军的骑兵的冲击,并取得了很好的战果,但是这仍然无法弥补缺少骑兵所带来的缺憾,在陆地上,军队缺乏进攻的速度与强大的冲击力,机动性能大大受到制约,同时也无法在击溃清军后实施歼灭性的追击。攻城战是郑军的另一大弱项,郑军虽然在舰船火炮还是比较强,但是一旦在内陆作战,由于缺乏马匹,火炮难以输送,攻城战中火炮的数量较少。

郑军维持强大战斗力的一个重要原因,乃是郑成功对粮饷问题一直非常重视,从出兵潮州开始,郑成功的战略目标就十分明确,就是要夺取一块可以筹粮征饷之地,由于清军已经占据绝大部分的地区,在兵饷上十分充足,要立足于长期抗战,粮饷便成为重中之重,也正是因为这个战略十分明确,确保清军始终无法歼灭郑成功的军队。

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郑成功的海上商业贸易,在永历五年底,郑成功派人与日本方面达成通商协议,由于郑成功十分特殊的身份,他既是南明最重要的军事力量,其母亲又是日本人,他又在日本生活七年之久,而且还有一个日本籍的弟弟,所以日本方面同意与郑成功通商,郑成功从日本获得了大量的铅、铜等重要战略物资,并以此筑火炮、盔甲、器械,并且还铸永历钱币,同时也向日本进口大量的粮食,并且与南洋的吕宋等地进行商业贸易,获得大量的白银,这也成为郑军军饷的一个重要来源。

根据史料所载,在郑成功军队中,还有少量的外援军队,包括日本军队与柬埔寨的军队,人数上应该不多,属于象征性的支援。

所以从总的情况来看,尽管郑成功所控制的地盘仍然很小,但在军事、贸易、行政等系统上均相当完整,这也表明郑成功的麾下人材相当多,这与郑成功的领导能力是密不可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