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我有一物,仙赐神物!
与此同时。
林长生的记忆之中,也出现了一个片段。
好像……还是在宋朝。
那时候有个非常怕老婆的官员,在开封府,哦,那时候也叫汴梁。
那段日子,灾情也和现在一样,不过灾民距离汴梁可太近了,只一个晚上,整座开封府的城外便满是灾民。
这位官员急的焦头烂额,便来拜访他这个八竿子都打不着,但还算得上的一个族老。
自己当时,好像就说过这个法子。
建堤束水,以水攻沙!
只是很可惜,那位官员的官职太小,没人听他的意见。
他也很快离开京城,却是不知去了哪里。
又过了几年。
天下大旱!
整座京城也喊着什么“奸相乱国,以致天怒!”
没过多久。
旧党复辟,新党退位,变法失败!
原本以为还能活几年的那一世,却也走到了尽头。
不过。
这个法子,认真说起来,还是自己曾在历史书中看到的一角。
第一次出现的时间点,也是在“明朝”的万历年间。
也就是大约两百年后。
这一朝,同样有一个要冒着逆天而行的风险。
去改一个所有人都不愿意的祖制!
他不是宰相,却是首辅!
……
“简直谬论!”
同一时间,谨身殿中。
在听到又一次和常理违背的“话语”出现后,数道不愿相信的声音,也是接连响起。
“洪水若是滔滔而来,肆虐如虎,以窄小的河堤,如何阻挡这汪洋洪流?”
“四周的百姓、良田,又该如何自处?”
“届时再发生水患,又该找谁负责?”
沈肃面对众人的诘问。
从头到尾,他的眼神都只是看向朱棣。
“草民所言,皆为自然现象!”
“建堤束水,以水攻沙,这也只是第一步。”
“黄河水浊,其所过之处,裹挟大量泥沙,水流缓慢,泥沙便会沉底……”
“若如刚才所言,继续扩宽河道,增高堤坝。”
“只要黄河水还流,那么底部积沉的泥沙就会越来越多,长此以往,水面高涨,若是再遇汛情,敢问诸位,会不会再发生天灾?”
“届时,难道又要耗费大量民力财力,继续增宽河道?继续增高堤坝?”
“如此反复,河道越来越宽,堤坝越来越高。”
“先不说耗费了多少土地,就说那堤坝又能高到哪里去呢?只要超过承受界线,届时这黄河之水,可便真的如同那水龙,肆意肆虐,再无顾忌。”
“长久以往,水患频发之地,连年水患,但也势必会有其它区域,却又要因为支流减少,水源枯竭,导致连年干旱……”
“如此反复!我大明万里疆域,本应物产丰富,百姓富足。”
“却因为天灾不断,导致百姓叫苦不迭。天灾之后,往往便是疫病,便是人祸。”
“试问诸公……”
“到时这大明,难道要在治水和旱灾之中,无休止的缝补窟窿?”
“内乱一生,外患必至!”
“届时,以大明之财力物力,又能支撑几时?”
随着沈肃的话语响起,在场诸人,均是不由自主的露出担忧。
可很快有人反应过来。
“哼!危言耸听!”站在宋礼身后的一位工部官员怒声道:
“天灾乃是上天降罚于人,只会有一时之灾,哪会有一世之灾?”
“苍天自有好生之德,只要我大明君王仁圣临朝,百姓自得安稳,江山自得太平,届时上天也自会降下恩德,福泽后世。”
沈肃见对方声音铿锵有力,说这些的时候,整个人更是笃信无疑。
便不由得凝眉,欲言又止。
这是他这么久以来,第一次露出如此表情。
就连朱棣也有些意外。
这“二沈”,他也算是打过交道,一个圆滑世故,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能屈能伸,真可谓商贾后人。
至于这沈肃,大多时候都是古板沉默,心直口快,想说什么便脱口而出,不通世故。
但也正因为此,对方却也很少有其他表情,特别是这种欲言又止的神态。
“你想说就说,朕这里不必拘谨。”见此,朱棣也不由得好奇道。
沈肃这才看向那名官员。
谁知道第一句话,便让朱棣愣住。
“你不适合当官,特别还是工部的官,你应该去礼部,专管祭祀,这样好和上天离得近些,多为大明祈福!”
“你……你大胆!”
沈肃看向那应该是工部郎中,管辖都水清吏司的的官员。
他不知道对方的名字。
但不妨碍他继续说道:“工部官员,负责大明水利、屯田、营缮……等等和百工相关之事。”
“最该相信的,应该是自己能改变这世上万物的双手。”
“最该有的,是人力定可胜天的恒心!”
“而不是看见天灾,就喊着上天降罚,看见疫病,就喊着瘟神来临,看见火山喷涌、看见地震,就喊火神生气、地龙翻滚不成?”
“倘若真如此,大明就不该设立工部这个衙门,专门设立个敬神堂,每天让神管理民间算了,还做什么官?”
那工部郎中气急,双眼暴突,怒道:“你……圣上,此撩牙尖嘴利,在君王之前,蔑视当朝命官,陛下应斩此撩!”
沈肃再度皱眉,毒舌属性在这一刻拉满,“你看,刚才你还喊着仁圣临朝,现在就因为我纠正了你两句,你就要把你心里的仁圣弃之若履,变成动则杀人砍人……”
“你心目中这样的仁圣,难道还真能感动上天吗?上天见你言行不一,表里不一,嘴上喊着仁圣,心里却有屠刀。上天到时若是不应,难道你还要怪上天不成?”
“啊!陛下!!”工部郎中气的身体都在发抖,整个人显然在暴怒的边缘。
朱棣也仿佛第一次见识到了真正的沈肃,眼中却不免多出几分笑意。
“罢了,柳爱卿,你为当朝大员,心胸宽广些。”
柳盛意得到朱棣的台阶,这才连忙顺势下坡,却也不再言语。
只是冷冷的看着沈肃。
“沈肃,你也继续说说你的观点吧。”
沈肃立刻道:“说无用,还是要做!”
“所谓天灾、所谓地祸,以人心皆能胜之!”
“方才草民所言,人定胜天,也并非一句空话。治理水患,上古之时便有大禹治水,今时今人,比之上古前进了数千年,难道还无法治水?”
“刚才所言,诸位如若不信,便可自行尝试。”
“以泥沙水模仿黄河,水缓沉积,水急冲沙……”
“以天地自然之理,对抗天地自然之势,此为天理!”
沈肃所说的情形,很快在众人脑海模拟一遍,朱棣不由得亮起眼睛,“听明白了吗?找些泥沙和水,朕要亲自在这里实验!”
很快便有内侍匆匆离开。
而沈肃见此,则继续说道:
“除此之外,草民还有人和。”
“人和?”朱棣大感兴趣,“何为人和?”
“以人力改变地势,固土减沙,一方百姓、不论男女老幼,不论善恶强弱,皆有不愿洪水肆虐之心,此心便是人和!”
朱棣再度一愣。
而沈肃却语不惊人死不休。
趁着众人惊愕之际。
下一句更是让此地陷入寂静。
“除此之外,草民还有一物,为仙赐神物!”
“不用巨石、不用沉木……”
“以人之双手,便可造山、可改地、可大建城墙大坝。”
“常人用时一月,我用时一天,常人用时一年,我用时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