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孩子是感受情绪温度长大的
通常,情绪越稳定的孩子,注意力越集中。注意力集中的孩子,成绩好的概率较高,因为做事不容易分心,能专注于课业学习。哈佛大学研究团队发现,决定一个人幸福的关键在于“关系”。与父母、兄弟姐妹关系融洽的孩子,更容易与朋友和睦相处,在进入社会后一般也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此外,懂得调适情绪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比较幸福快乐。所谓调适情绪,并非一味“忍耐”,而是通过正确的沟通方式,练习调适情绪的方法,进而迈向健康成长之路。
父母也是如此。即使他们没有在孩子面前流露出激动的情绪,不代表孩子感受不到父母情绪的温度。孩子甚至可以从父母的表情、动作中感受到他们的情绪。比起言语表达,情绪温度或许会被更直接、更迅速地传达给孩子。因此,没有大吼大叫或暴怒,并不表示你的情绪控制就是适宜的。
仅通过呼吸的空气,你就能传达情绪的温度,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必须通过本书学习调适情绪的方法。我从事教职二十余年,见过无数的孩子,本书是我以长期积累下来的实战经验为基础,和同行伙伴们一起研究脑科学与情绪的成果,是为父母和孩子而写的。
为何必须关注情绪?
人们都说韩国人似乎特别“爱生气”,因为一时情绪激动而导致犯罪的情况也不在少数。然而,从事教职多年,我一直在观察孩子们,逐渐意识到这并不是只有出现在新闻上的成年人才会出现的事。比起10年前,在课堂上为了一些小事怒吼或乱丢东西的孩子越来越多。就连低年级的孩子,也动不动就大吼大叫,做出令人难以理解的激烈举动,疑似患有我们常说的情绪障碍症。许多老师纷纷表示,以前很少看到孩子这样,但现在这种情况却成为常态。为什么这样的孩子越来越多?仅以现代孩子提早进入青春期为由,似乎不足以说明问题。
就连父母也明显感受到了孩子的改变。很多父母抱怨,不知道为什么孩子会突然性情大变,明明小时候不会这样,长大后却像变了一个人。即使他们训斥孩子,也只是暂时有效。他们又担心经常对孩子发脾气,和孩子起冲突,会破坏亲子关系,于是内心很矛盾。难道真的只是因为孩子提早进入青春期才会这样,只要过了这个阶段就没事了吗?又或者孩子会有这样的表现,其实另有原因?或许孩子们的这种行为,是在向父母发出“我现在很痛苦”的求救信号?若是如此,我们就不能只用青春期的说法敷衍过去,必须认真看待孩子的情绪问题。
当我们的心情变差或与他人的关系出现问题时,我们往往不认为这与情绪有关。但事实上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许多问题都和情绪有关。人是受情绪影响大于理性思考的动物,这并不是因为人的意志薄弱,而是因为人的大脑在进化的过程中就是如此发展的。因此,当理智和情绪发生冲突时,我们往往会依据情绪采取行动。虽然情绪是影响我们生活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我们对情绪的了解却少之又少。
父母往往对孩子的认知发展较为关注,却不重视孩子的情绪发展,甚至对此漠不关心。他们不会仔细观察孩子的负面情绪,或引导孩子处理情绪,只会一味地逃避或压制。面对易怒的孩子,他们通常只会告诉孩子要忍耐,要学会控制脾气。
虽然孩子表面上暂时风平浪静,但压抑在内心深处的负面情绪并没有消失,怒火仍在内心深处熊熊燃烧,就像随时可能爆发的火山。像这样不断燃烧的情绪,不但会影响孩子的成长,也是造成父母与孩子互相伤害的原因。
如果父母希望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想要好好理解孩子,并知道如何引导孩子朝正确的方向前进,那就绝对不能忽视情绪,必须好好观察情绪从何而来,了解情绪在关系中如何产生作用。
调适情绪的能力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后天习得的,是通过与父母和兄弟姐妹相处,或在人际交往中习得的。本书正是从情绪温度出发,探讨如何帮助孩子认识情绪,找到让孩子情绪稳定的答案。
情绪温度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罗素(James Russell)提出的“情绪环状模型”理论将人的28种情绪分成正面和负面两种,并按照情绪强度等级绘制成坐标图,如图0-1所示。图的横轴表示情绪的愉悦程度,纵轴表示情绪强度。从罗素提出的情绪环状模型,就能看出我们主要感受到的情绪位于图中的哪个位置。就像温度计会依靠水银的膨胀程度显示温度变化一样,情绪也会按照愉悦程度和强度,显示在图中的不同位置,我将此定义为“情绪温度”。
图0-1 情绪环状模型
然而,情绪相关研究人员和教育领域人士表示,孩子感受到的情绪强度和情绪不适程度正在逐渐增加,在图0-1中呈现的趋势是由右往左移动。此外,图0-1所示的中等强度的情绪,在孩子身上也开始出现上升趋势。例如,当孩子与朋友发生轻微冲突时,孩子原本应该出现类似失望的情绪,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却呈现出更激烈的愤怒情绪。
如果人的情绪温度趋于极端,势必会消耗大量的情绪能量,这不仅会让人感到身心俱疲,人际关系也容易受挫。因此,让孩子的情绪温度降低是很重要的。当孩子的情绪温度降低后,孩子可以通过练习觉察进一步处理自己的情绪,才能与他人建立稳定的关系,也比较能理解他人的感受。神奇的是,孩子的学习动力也会随之大幅提升。
情绪与学习
学习能力强、被称为“学霸”的孩子,大多数都有相同的特征。那就是这些孩子的父母,其实并未特别注重孩子的学业成绩。这些父母的情绪相对稳定,能够给孩子提供稳定成长的环境。
他们很少责备或批评孩子,而且会当孩子的坚强后盾,鼓励孩子找到自己热爱的事物,并在背后默默支持孩子。为什么不爱唠叨的父母,其孩子的学习表现反而更出色?
1990年,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彼得·沙洛维(Peter Salovey)和新罕布什尔大学心理学系教授约翰·梅耶(John D. Mayer),正式提出了“情绪智商”的概念。情绪智商简称情商,是理解自己与他人的情绪、调试和表达自己情绪的能力。
情商低的孩子,面对烦躁或愤怒等负面情绪时,不知道如何处理,很容易陷入这些情绪;反之,情商高的孩子,因为理解自己的情绪,则懂得适时调整。
虽然情商与智商高低无关,却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动机和欲望。父母想要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必须让孩子对外界事物产生好奇心,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和探索能力。当孩子有了好奇心、主动学习的态度与热情、专注力和动力,未来就有可能在某些领域取得成就。孩子的头脑再聪明,也远比不上对学习充满动力带来的进步更大。
在这里,很重要的一点是,孩子的情商发展与父母有关。情商的发展并不是通过看书或上课学习习得,而是在日常关系中进行的。孩子从父母身上学习表达情绪的方法,练习接纳自己的情绪,进而发展情商。
孩子在感受到负面情绪时,知道如何处理情绪,而不是莫名地生气或逃避,如此一来,当茫然的焦虑感消失后,孩子的情绪就能变得稳定。
即使孩子没有去补习班学习,父母只要营造可以让孩子情绪稳定的环境,孩子自然能找到学习的乐趣,即使父母忙于工作,孩子的学习成绩也不会因此落后。并不是说父母一直陪在孩子身边,帮孩子建立亲密的依附关系,孩子就一定能顺利度过青春期。想要最大限度发挥孩子的天赋,挖掘孩子的潜力,关键在于父母保持良好的情绪。
让父母的情绪温度降低
俗话说,“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即孩子通过父母认识世界。在教育孩子前,父母应该先回过头来检视自己处理情绪的方式,知易行难,相信很多父母都有过这样的经验:为了一点儿小事对孩子大发脾气,然后马上就后悔。家庭是自我人格形成最重要的地方,家庭成员间会彼此影响,因此父母必须重视自己处理情绪的方式。
事实上,我们这一辈的父母,从小并未接触过所谓的情绪管理教育。回想自己小时候,父母在工作不顺心或与人发生冲突时,把怒气撒在另一半或孩子身上,是很常见的事。现在仍有许多成年人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绪,或不知道如何处理情绪。因为他们从未接受过情绪管理教育,对情绪运作的回路一无所知,根本无从着手。这样一来,他们可能也会不自觉地把“炙热”的情绪传递给孩子。要让孩子的情绪降温,使其与父母进一步相互理解,父母必须先从降低自己的情绪温度做起。
著名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Daniel Goleman)说过:“我们必须正视自己的情绪,才能读懂别人的情绪。”我们要诚实地面对自己的情绪,了解情绪从何而来、情绪的呈现方式,观察情绪想传达的信息,尤其必须特别关注一直以来我们所认为的负面情绪,像焦虑、愤怒、自卑等,理解这些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守护了我们,带领我们成长至此。当解开对负面情绪的误会后,情绪温度才会开始降低。这些情绪会转变成勇气、希望和挑战,帮助我们成长。唯有父母正视自己的情绪,才能帮助孩子正确认识情绪,让孩子获得调适情绪的力量。当负面情绪来袭时,不盲目地随情绪沸腾,而是全然地接纳它,如此才能使情绪成为生命中的礼物。
当您为了孩子开始关注“情绪”这个关键词,进而翻阅这本书时,就已经跨出了第一步。为了孩子的幸福,也为了自己的幸福,请您好好检视彼此的情绪温度。我希望通过本书,大家能更了解情绪,学会把过去压抑在内心的焦虑、恐惧、愤怒和自卑情绪,转化为成长的动力。我相信,当孩子和父母都能保持正常的情绪温度时,才是彼此理解与相爱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