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犬”的增加
安倍前首相的一位文人朋友——八木秀次先生,在《产经新闻》“正论”栏目(《产经新闻》2014年3月19日)中对我的一个演讲进行了批判。该演讲因为被山梨县取消后又撤回取消而出名,八木先生批评说“‘一个人也可以居家临终’这个演讲的题目本身就有问题”。他的文章的标题是“‘鼓励人们单身’是不负责任的”。他误解了我,我并没有鼓励人们单身。因为单身者增加了,所以我的书才畅销,并非我的书畅销导致了单身者的增加(要是我能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倒好了)。我没有鼓励单身,但我的《一个人的老后》这本书,给日益增加的那些因为不安而恐惧的单身者送去了宽慰的问候,让他们知道:“一个人也没关系。”
顺便说一句,八木先生还在他的文章中给《一个人的老后》进行了内容概括。“无论是结了婚、有了孩子,还是离了婚,或者一辈子单身的人,只要长寿,最终都会成为一个人。临终时大家都一样,都是一个人。所以,离婚也好,一辈子单身也罢,都是幸福的,绝不是不幸的人生。”他的概括如此精准。
“离婚并不可怕”这一说法没错,“鼓励不靠子女,坚持一个人生活到最后”的理解也很正确。既然八木先生的理解能力这么强,那么也应该明白我并没有鼓励“可以不结婚,可以不生孩子”啊。
八木先生给出的代替方案是“与孩子同住”。他觉得虽然现在国民年金的给付额不高,但是如果跟子女同住的话,还是够给孙子们零花钱的。可是,在这个“人生一百年”的超老龄社会,孙子也应该成年了,他们不会满足于那一点点的零花钱吧。更何况也许还有曾孙和玄孙,那么是要四世、五世同堂吗?还有一个问题,该与丈夫的父母,还是妻子的父母同住呢?如果是与祖父母或者曾祖父母同住的话,该与父亲那边的还是母亲那边的好呢?越想越觉得,这个方案并不易于实施。我想请教一下提出这一方案的八木先生,您自己目前跟年迈的父母一起住吗?还是等将来上了年纪,想要和您孩子一起住呢?
20世纪80年代自民党政权推进的“充实家庭基础政策”,宣称“家人是社会福利的潜在资产”,这也成了日本式社会福利的原型。该政策之所以受到批判,是因为“家人是社会福利的潜在资产”一语的真实含义是“儿媳才是社会福利的潜在资产”。对家人的照护,是建立在儿媳隐忍的基础上的。
自此,老年人与子女同住的比例就一直下降。下降自有下降的理由,谁都无法阻止。
“与子女同住”这一选项,如果没有子女的话,原本就无法实现。前些日子,我与同辈的男女8人聚到一起,数了数大家的子女数,共有5名,且均尚无孙辈。就算我们都有孩子,我们的孩子也不一定会生下一代。我们这些出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一次婴儿潮(团块世代)的人,孩子大多出生于第二次婴儿潮,目前都在四十岁左右,也就是说,将来我们还会抱孙子的可能性很低了。
现实的情形正在不断发生变化,八木先生却对此视而不见。不但他说的“鼓励一个人(临终)是不负责任的”是不正确的,反过来,我们应该对他说,“鼓励与孩子同住才是不负责任”的。自民党似乎想在宪法修正草案中,加入“家人应互相帮助”一语。这样一来,不互相帮助的家庭便“违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