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行为
行为。现在有一个词在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中间引发了争论。校园行为是引发争论的导火索,其原因很简单:挑战性行为会妨碍教学、阻碍学习、影响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健康。
你很可能听到过,甚至做出过这样的评论:比如,“去年可不是这样子的”或者“在我们那个年代,学校里可没有这些行为问题”。但数据表明,总体而言,校园行为并没有变得更糟,也没有变得更好。根据2018年“教师之声综合调查”(Teacher Voice Omnibus Survey),73%的英国教师认为,他们的校园行为良好或非常好。教育捐赠基金会(Educational Endowment Foundation)的《改善校园行为》(Improvement Behavior in Schools)的文件表示,在过去10年中,报告校园行为良好或更好的教师比例相当稳定。不过,值得思考的还有女教师工会联盟(NASUWT)2019年问卷大调查的结果,该调查发现,82%的教师认为,当今学校普遍存在行为问题。无论你的观点或经历如何,我认为,我们都能在一件事上达成共识:挑战性行为会使教师承受相当大的压力。
当谈及行为时,人们往往会假设,我们指的是有问题的行为。我发现,用字典中的定义来思考行为更合适:“行为,是一个人生活或行动的方式,尤其是对待他人的方式。”如果我们注重的是学生们的表现,而不是他们的表现有多糟糕,我们就会从一个封闭的立场,转变为一个开放性、反思性的态度。校园行为通常是积极的,或者至少是可以接受的。你可以说我幼稚,但我更愿意相信,好事多于坏事,喜悦多于沮丧,希望多于绝望。我见过做坏事、说脏话、行为不端的学生,但我从没见过一个“坏”孩子。
学校里一般都会有行为守则。如果你是一个领导者,你的职责就是清晰地界定这些规范。如果你是一名教师或助教,你的职责就是把它运用到你的课堂上。毫无疑问,遵守校园准则有助于实现整个学校的一致性,并对学生的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话虽如此,但值得注意的是,每个老师对学生行为的期望值各不相同,这些差异是允许存在的。
花时间反思你所关注的学生行为一定会带来回报。在深入研究本章提出的观点和研究之前,思考一下,对你来说,什么行为是可取的和不可取的。你可以参考由R. J. 卡梅隆(R. J. Cameron)定义的这五类破坏性行为。
1. 攻击性行为。
例如打人、揪头发、踢人、推人、使用侮辱性语言。
2. 实际的破坏性行为。
例如砸碎、损毁或污损物品或投掷物品、骚扰其他学生。
3. 社交类破坏性行为。
例如尖叫、逃跑、发脾气。
4. 挑战权威的行为。
例如拒绝执行指令,表现出挑衅的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使用轻蔑的语言。
5. 自我破坏性行为。
例如做白日梦、在桌子下看书。
我们遇到的问题行为会因学生的群体、年龄、学校所处的地域而有所不同。为了确定你的重点和界限在哪里,花点时间,在下面的表格里写下你认为在课堂上的良好行为和不良行为。
努力把这些期望传达给你的学生,有助于建立起清晰的界限——你可以尝试使用课堂讨论、展板或图表,借助任何你喜欢的方式。只要孩子们充分理解了,他们就有机会实现你的期望。毕竟,如果你闭口不言,也就没有必要对行为抱有期望了。学生们通常只需要方向,明确的期望会为他们奠定坚实的基础。
当我刚开始教书时,行为问题是我非常关心的问题。学生们会守规矩吗?如果他们不守规矩怎么办?行为管理可能是大多数新手教师的一个关注重点:一项为期6年的对实习教师教学经历的研究发现,学生的行为往往与实习教师的负面经历相关。女教师工会联盟发表的一份报告表明,行为问题会影响实习教师继续从事教师工作的意愿。这不足为奇。在考虑留用教师的问题时,我们需要非常严肃地对待不良行为。这里有三条关于行为的关键建议,我希望能告诉刚刚成为实习教师的同人:
1. 学生们不会总是表现得很好。
至少不是所有人都这样,当然也不是一直都这样。
2. 这和你无关。
即使是与你有关,也不是与你这个人有关,而是与你的方法有关。
3. 假装生气,不要真生气。
当你真的生气时,退后一步,深呼吸,想想前两条建议。
对某些具有挑战性的行为存有合理预期,有助于你的健康。这绝对不是说教师应该接受这种挑战性行为。但是,你要记住,你面对的是一些前额皮质还远未发育完全、荷尔蒙水平较高的年轻人,他们肯定会出现自我调节和情绪爆发的问题。有些学生的家庭生活给他们带来了难以置信的创伤,使他们在情感上变得非常脆弱,有时还会产生戒备心和防御心理。如果你期望他们有完美的行为,你一定会失望的。用应对负面行为的策略武装自己,并学会如何照顾自己的健康和压力水平,这样做会更有效。
本章的目的是帮助你做好准备,使你有能力管理学生的一系列行为。但是,每天面对那些表现出极具挑战性行为的学生,确实会让教育工作者感到疲惫、沮丧和孤独。如果你在尝试处理行为问题时感到太多的负面情绪,可以和你的同事、工会组织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