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章
管仲桓公担责任
一、管鲍之交,相辅相成
时间:东周84年
人物:管仲、鲍叔牙
公元前685年春,依靠政变上位的公孙无知位子还没坐稳,就在外出游玩的时候被人刺杀。发起这场刺杀活动的是以国、高两氏为主的齐国贵族。紧接着,齐襄公之弟公子小白即位,史称齐桓公,春秋五霸之首正式亮相。
腥风血雨之中,齐桓公继位并非一帆风顺。而要说这一段,必然离不了管仲和鲍叔牙。
管仲与鲍叔牙是同乡,从小关系就很好。管仲出生在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家境贫寒。鲍叔牙出生在一个商人家庭,衣食无忧。
管仲没钱赡养母亲,就和鲍叔牙一起做生意。管仲不出本钱却多拿多占,鲍叔牙身边的跟班很不理解。鲍叔牙却总是十分宽厚地解释说:“管仲不是贪婪之人,只不过家里穷,多拿多得是我同意的。”
后来,做生意赔本,两人一起去当兵。不过,每回打仗的时候,管仲都是冲锋在后、撤退在先,许多人讥笑他是胆小鬼一个。鲍叔牙却认为,管仲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有老母亲需要留身奉养,他绝对不是胆怯的人。
平日里讨论事情的时候,管仲总是与人意见相左。一来二去,许多人都看不上管仲。鲍叔牙一如既往地维护管仲:“人世间是存在机遇之说的,我们与管仲其实不在一个层面上。管仲现在处于未遇之时,一旦有机遇,他肯定是属于世不二出的。”管仲听说后,十分感动:“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哉!”天长日久,二人结为生死之交。
齐襄公有两个儿子,都已经长大成人,管仲与鲍叔牙商议说:“我们的齐侯有两个儿子,一个是公子纠,另一个是公子小白,将来的继承人肯定是他们中的一个。我和你分别辅佐一个,等他们中一位登基后,我们互相举荐,一同辅政。”
管仲和鲍叔牙相知相交,亲密无间,友情深厚,相辅相成,已成为代代流传的佳话,完美地诠释了什么是“管鲍之交”“鲍子遗风”。
二人根据约定,管仲和召忽当了公子纠的老师,鲍叔牙当了公子小白的老师。
鲍叔牙是个正人君子,让小白去劝齐襄公,说外面纷传齐侯兄妹乱伦,十分难听。齐襄公大怒,抬起脚就猛踢小白。小白吓得魂飞魄散,拉着鲍叔牙一路狂奔跑到姥姥家——莒国去了。
管仲也立即带着公子纠跑到其姥姥家——鲁国去了。
事情果然如管仲所料。齐国的大臣们根本就不接纳公孙无知以及连称、管至父两位将军。他们一起动手,合力杀死这三个篡权者,随后决定派人到鲁国迎接大公子纠回国继位。
得到消息后,鲁庄公姬同即刻发兵护送公子纠回国。不过管仲仍然觉得不踏实,就对鲁庄公说:“小白的姥姥家在莒国,比鲁国要近得多,要是小白先入为主,我们就麻烦了。请再借给我一些兵车,我去把他们截住。”鲁庄公听从管仲的意见,让他带领三十乘人马去堵截小白。
果然,小白他们师徒俩也在赶着回国,因为“国不可一日无君”。管仲拦住小白,劝他放弃侯位,理由是公子纠是大哥。趁着小白不注意,管仲转身暗放冷箭,射中小白的前胸,只见小白口吐鲜血倒在车上。管仲满意地回去报告鲁庄公说,顺利完成任务。鲁庄公觉得再也无人竞争,放松下来,车队就行进得优哉游哉。
谁知这一箭,只射中小白胸前佩戴的带钩,并未射中要害。而机智的小白早就知道管仲是名神箭手,怕他再射,急中生智,把自己的舌尖咬破,喷出一口鲜血,假装倒在车上。这一招连鲍叔牙都瞒过了,自然也骗过了管仲。鲍叔牙一看小白没什么大碍,高兴地轻车快跑,一溜烟回到齐国。
回到齐国,鲍叔牙先拜见诸位大夫,着重强调了一点:“鲁国的君侯不辞辛劳跑来为我们齐国扶立公子纠,肯定会向我们索要巨额回报。当年郑庄公郑寤生死后,宋庄公宋冯为郑国立了一个君主,然后就没完没了地索取。闹到最后,几个国家为此打了好几年的仗。我们齐国现在正处于多难之际,能承受得了鲁国的索取吗?”诸大夫问:“那我们该怎么回绝他们?”鲍叔牙说:“告诉他们,我们齐国已经有君主了,姬同自然得走人。”大夫隰朋、东郭牙均表赞同。于是,齐国的大臣们迎立小白入城即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