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烧制
“哦?咱们那位县令打算在城外开窑,让那些流匪烧制瓷器?”王胤听到王伦的汇报,差点没笑出声来。
平原县这边黏土的确是不少,可压根底就没有什么优质的高岭土——没有优质的高岭土就做不出胎体细腻的瓷器,光凭做些粗陶劣碗就想解决那些流匪的生计,你在开玩笑呢!
见到王胤不以为意,王伦却是躬了躬身子:“家主,听官匠营的阮主簿将,此事怕是没那么简单——从那位县令竟然让官匠营修筑葫芦窑,看上去竟然是很有把握的样子?”
所谓“葫芦窑”,是脱胎于“馒头窑”的一种窑口,由窑门、火膛、前室、后室烟囱等部分组成。窑室比馒头窑长,前大后小,腰部内折,将窑室分为前后两室,窑壁两侧各设一排投柴孔;适合于烧制氧化钾含量较高、釉粘度大的瓷器。
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葫芦窑里面的温度甚至能超过1300度,绝对算的上妥妥的高温窑。
而如果只是烧制一些简陋的粗陶的话,压根底就用不到这么高的温度。
嗯??
那位县令究竟在搞什么鬼?
王胤捻了捻自己的胡子,愈发看不懂那位年轻人了。
话说……你现在不是应该急着去搜罗奇珍异宝么?
………………
三天后。
佘申和陈勋一左一右地随着,看着斐裁把一盆烧制过后的牛羊骨粉倒入掺了水的黏土中,然后毫无形象地在那玩起了泥巴,当下很有些莫名其妙:“明府,您这是在干什么?”
斐裁嘿嘿一笑:“就是想试试看,能不能烧出骨瓷来!”
骨瓷?
两人面面相觑,全然不知道这种没说过的玩意究竟是什么。
斐裁招了招手,把两个新推选出来的主事叫了过来:“让人把这些掺了骨粉的黏土灌浆压制成器皿的形状,阴干以后就可以试窑了——对了,每种比例的胚胎都做一批,骨粉占比从两成五到五成,全部都试一试,咱们平原县的黏土究竟适合那种比例的骨粉配比,总归是要试了才知道。”
虽然说牛羊骨粉加的越多,骨瓷品质越高,但如何摸索出性价比最高的骨粉配比也同样重要——要知道,现在可不是后世,牛羊骨粉可不是什么烂大街的糟践之物。
两名曾经有烧制瓷器经验的主事听闻斐裁的吩咐,面面相觑了一番后,最终还是领命而去,而斐裁也没有什么解释的欲望——后世华夏产骨瓷最多最好的地方固然是河北的唐山,但与河北相邻的山东河南等地同样也有不少烧制骨瓷的窑口,斐裁小时后一到寒暑假,就整天跑到舅舅跟人一起捣鼓的那个小窑口上玩,对于如何制造骨瓷,他自然是清楚的不能再清楚了。
见到两名主事离开,斐裁朝着佘申小声问道:“佘老哥,让你们帮忙准备的东西都准备好了么?”
佘申点了点头:“都准备好了……不过,明府,不就是几个用于试火的小窑口么,为何却要建得如此私密?”
斐裁哈哈一笑:“老哥可别小看这几个小窑口,老夫的身家性命,说不得就得指望它了呢!”
佘申和陈勋听的莫名其妙,但这位县令向来行事与常人不同,他们也就没去细究。
一炷香后。
看着眼前这座被围起来的小院,以及里面刚刚修好的三座小窑口,斐裁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一脸严肃地看着佘陈二人:“从此刻开始起,就劳烦佘老哥和陈老哥率人值守在这小院外面了,任何人都不得靠近这座小院二十步内——就算是有要紧公务找我,也让他们在外面乖乖等着,不准进来打扰我!”
听到斐裁这番堪称不讲理的命令,佘申与陈勋先是一惊,旋即便是大喜——这位县令连紧要公务都不予理睬,可见他即将要做的事情有多么重要;而如此重要的事情却让自己二人率人在外面把守,分明是把自己这些隐户看做了最值得信任的亲近之人。
实话实说,这位县令虽然行事颇有些古怪之处,但这人的品性在佘申等人看来却是没有半分问题的——或者说,斐裁的品性在佘申所见过的官员之中,绝对算得上数一数二。
在做了近一年的隐户之后,深觉这不是长久之计的佘申等人为了重获民籍,这才主动帮着斐裁守城与破敌,但真等到他们重新拿到民籍的那一分钟,他们却又开始迷茫了——他们这些人上半辈子基本上都是在与刀枪打交道,要是不与人搏杀的话,他们着实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些什么。
因此,在经历过两天的迷茫和讨论之后,他们这些人想要成为斐裁家兵的念头忽然一下子强烈了起来——这位县令人品不差,为了守诺,胆敢当着两万大军与张须陀硬刚的事迹大家更是瞧在眼里,他们虽然因为某些遭遇,对于当官的普遍没有什么好感,但像斐裁这种重情重义的家伙却不在此列。
“诺!”
感觉双方似乎很有些不谋而合的意思,佘申和陈勋行了一个军礼,然后喜气洋洋地走了出去。
………………
等到佘申和陈勋等人已经戒严完毕后,斐裁探头看了看两个窑口里面码着的木材和煤炭,点了点头后,先把第一个窑口里面的木材点燃。
等木柴燃起来后,他拍了拍手,打开一个袋子,挑选了一块未被完全焚烧成灰的羊骨头——想了想后,他把这块羊骨头丢了回去,重新找了一块个头只有手指头大小的骨头。
将这块骨头放入碗里,斐裁打开装有石英粉的袋子,小心翼翼地挑了一点进去,然后又加了点水进去——骨粉、石英粉、水的比例一定要严格按照4:1:1的比例,除非你是大神,否则最好不要去尝试随意更改这些比例。
将碗中的骨粉浆顺着那一小块羊骨头原本的形状走势捏成一个不太规则的椭圆形后,斐裁试了试第一个小窑口的温度,然后把里面原本就不多的木材全部钩了出来,然后把装着椭圆形物体的黏土盆放入里面——斐裁要做的东西工序其实并不复杂,但却非常耗时,第一步就是需要把搓出来的物体放在150-250度的密封环境下干燥2小时。
美美地睡了一个午觉后,斐裁将已经干燥完毕的椭圆形小球勾了出来,待它稍稍冷却后,又按照1份石英粉,3份水的比例勾兑出来了半碗液体,然后将这些液体仔细地刷在椭圆形小球的表皮上,然后继续把椭圆形小球放回窑口里干燥2小时。
等到连续两次干燥完毕,斐裁把椭圆形物体放入第二个窑口,然后点燃柴火——等到两个小时后,通过窑眼看了看里面红彤彤的窑壁,回忆了一下之前某位主事传授给自己的观火口诀,虽然有些不太确定温度是不是够了,但想了想,还是没有通过调节闸板的方式来增强。
丫丫的,没有温度计就是麻烦,也不知道这二号窑的温度究竟到了700度没有——没错,这玩意的第三道工序,就是要在700度左右的高温下连续烧制六个小时。
六个小时的时间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评估了一下窑火的升温潜力之后,斐裁没有什么犹豫,立即从外面召集了几名隐户进来,一脸不好意思请他们帮个忙,用鼓风机提升一下窑内的温度。
没法子,他要做的那玩意,在700度高温下连续烧制六个小时后,还需要逐步提温,在一千度的高温下继续烧制三小时——这还没完,之后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温度,在1300度的超高温下再度烧制三小时。
按理说,一般的窑口或许很难达到1300度的超高温,但把温度缓慢地升到1000度却没什么问题,用不着现在就开始人工鼓风——但问题是,斐裁这个是小窑口啊,里面的煤炭毕竟是有限的,要是等到它自己慢慢升到1000度,恐怕还等不到进入1300度的超高温阶段,那些煤就燃烧殆尽了。
于是乎,在前后换了好几拨人手,从深夜一直忙到凌晨之后,超高温煅烧工作终于完成。
向过来帮忙的伙计们重重道了声谢后,斐裁仿佛放下了身上所有的重担,就这么直接回到小院的卧房里,呼呼大睡了起来。
这倒不是这货真的胸有成竹了,而是这玩意在经过三小时的1300度高温煅烧之后,还需要一个缓慢降温的过程——经过4个小时的降温,冷却到800度;6个小时以后冷却到100度。
而这些,其实只需要调整好闸板就能控制——而就他的经验来看,就算这个降温的过程不怎么严格按照操作手册,其实也无上大雅。
………………
一觉睡到大中午,斐裁稍微洗漱了一番后,这才略带忐忑地走向依然还有着些许热度的二号窑炉——这玩意在有着各种先进仪器配合的后世,算得上是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小玩意了,但在这个连窑火温度都没法子精确知晓的年代,能否制作出自己想要的玩意,他其实还是没什么谱的。
深吸一口气,斐裁略带一丝不安地打开窑门,抽出里面的黏土盆,定睛看去,一个通体晶莹,通体色泽金黄,但中间又掺杂着几丝黑色的椭圆形物体静静躺在里面。
看着这个色泽很有些令人着迷的小玩意,斐裁顿时长长舒了一口气……
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