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优先权与批评者
通信与帝国权力之间存在悠久的历史渊源,回头看看埃及法老们,他们已会用一片片纸莎草纸刻画记录赋税情况,这是5000年前权力与统治的源头。甚至回到更久远的过去,看看山洞墙壁上或者岩石画和雕刻品中那些最早的对现实与想象的事物的呈现,看他们是如何在稳固的部落等级生活中维护自己的地位的。历史学家们使用的工具之一是编年类型学——参考这个或那个“时代”或“历史时期”——我们可以通过新的或明显的特点区分时间段。在绵延的历史长河中,研究通信的学者们在表述事物时会向其所处时代的道德标准靠拢,写作创作和机器的介绍也是如此。
古登堡在15世纪中叶发明活版印刷,就其对人类争取无障碍表达与沟通,对社会与政治操控产生的影响而言,是过去千百年来具有争议的、最重要的独创性通信技术进步。伴随读写能力的普及,印刷机使宗教改革得以实现,成为近、现代早期众多改革中的一个。但是,英国文化理论学家雷蒙德·威廉姆斯曾撰文说读写能力就是你不能教别人读《圣经》,也不能同时有意识地给他们力量和信心去读不那么圣洁的传单、小册子。
自16世纪以来,印刷机就成为各种政治斗争的焦点,但是它不是,至少不是从一开始就是一种用来传播帝国或资本主义的器具。交通工具倒是一种至关重要的设计,特别是随着欧洲人“发现”西方和南方的新世界,与东方古老的贸易通道进行竞争,以及打开新的市场和未被纳入地图标记的广袤疆域。“新闻界(press)”,即来源于印刷技术的媒体,其实质是对立又有组织化的,奋进又自由解放的个体,而它们的出版者,行事更像是政治公民。政府陷入一种认知,觉得他们需要控制新闻界,而1788年《美国宪法》(第一次修订)中就声明国会不得立法干涉新闻自由。新闻界的运作费时、敏锐,传播的思想和意见范围从宗教巩固到政治颠覆——意识形态开始与利益和信仰绑在了一起。到了19世纪初,新闻界不仅为民主主义发声,也成为各种政治观点的喉舌。
后者有代表性的例子可能是1828年出现在伦敦的一个匿名小册子,题目是《大英帝国及世界其他地方的民意之崛起、进步与现状》。后来发现作者是一个名叫威廉姆·亚历山大·麦克金农的人,他是曾在剑桥学习的苏格兰人,1819年到1865年间,曾几进几出议会。这是最早关于民意作为统治方式与权力试金石的重要性的专题论文之一。麦克金农对民意的看法建立在等级观念与种族优良论的基础上,意义深远(英国奴隶制度废除还是几年后的事)。小册子颂扬了英国社会道德与政治的优秀,阐明英国作为世界权力代表的地位归因于4个因素:信息、适当的宗教感、顺畅的通信交流以及构成社会团体的个体拥有丰富的物质。因为这4个因素充分存在——在这方面英格兰在众多国家中的表现更胜一筹——英国当时得以利用其对世界的支配地位,尽管也伴随着争议,但无需多言,这位作者认为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这可能是第一次将通信与全球化之间的联系理论化的尝试,但仅是初级的。小册子出现的时间是1828年,这是有好处的,因为自古登堡发明印刷机起,它仅仅比引进最重要的新通信技术——电子有线电报早了几年。到了19世纪30年代,大型商业媒体股权、新型公司以及国家新闻机构开始出现。印刷出版技术的运作规模可大可小。获取一个小型印刷机,并将其运用到生意和政治中去仍在企业家或活跃分子可触及的范围内。但电报是另外一码事。电报是一种复杂技术,需要大量资本投入,因此电报的使用权限由公司或政府管理,或者更典型的是由两者共同管理。有了电报,沟通手段与信息第一次分开,并且出现一种看法认为电报的拥有者会因为所有权被赋予巨大的权力,对通信手段的控制却不得不被责任抵消。
电报的另一个新特点是信息沿着电报线传递时没有对国界线进行识别(信鸽也不会受国界线限制,这也是电报经历了一段时间后才开始流行的原因)。各国政府纷纷实施管理办法处理国际邮政事务和海关关税。讨论国际邮政问题的第一次会议于1863年在巴黎召开,但是11年后才达成一个协议——《伯尔尼公约》——确定跨边界邮政递送规则,而邮政总联盟到了1875年才成立(1878年变成万国邮政联盟)。《伯尔尼公约》在签约国家中确定了“一个独立的邮政领域”;预付邮资成为国际标准;“过境权”使两地中间的国家不得不允许在其境内过境的邮件享有本国邮件的同等待遇。
邮件自身需要穿越边界,是有形的。电报不是这样。一旦电线架设完成,唯一能做的事情是阻止电报进入或离开某个独立主权国家时不被切断。因此人们很快意识到必须要有某种国际(也就是说政府之间的)管理办法。令人诧异的是,事实上直到1865年,跨境电报开始出现约20年后才有相关办法出台,也就是首个多边公约组织,国际电报联盟(ITU)诞生了。ITU于2015年庆祝诞生150周年,据报道,自1932年更名为国际电信联盟,直至今日该组织仍十分活跃。事实上,19世纪60年代的问题预示了一些我们今天仍在面临的问题,例如“网络中立”,而ITU已经在努力说服各国政府承担制定国际规则,管理互联网的责任。
在马可尼时代的国际管理体系中,首个大国垄断的体系成为邮政体系的样板,但是电报管理真正开始成形也是从这个大国开始的。因为电报,对国际管理办法的需求就变得迫切得多。问题越大,壁垒越高。因此,ITU的首个目标就是为国际电报通信建立一个标准化系统。与邮政不同,电报不单是信息递送的问题,还有涉及通信的整个技术系统。(任何人都可以写信,密封,安排递送,但是发电报意味着你要把自己的信息交到一个公司机构手中,从信息写作到接收完全受控于他人。)
而有线电报有些明显的局限性。它不能触及所有地方,经常需要与另一种通常更原始的通信形式相结合。要给某人发“电报”,你首先需要将消息带到当地发报处,然后,在另一端,必须有人将其亲手送给目标收件人。这存在安全和保密的问题。然而,这项新技术总体而言非常吸引人,也有很多应用的潜力,以至于到了19世纪50年代,人们很难想象没有电报的生活该怎么办,这当中就涉及战争、银行业以及新闻业,它们变得大不一样。
如铁路建设一样,18世纪中期电报基础设施建设带来无法想象的财富。在英国,一位曼彻斯特纺织品生产商约翰·潘德尔成为不列颠及爱尔兰磁力电报公司的总经理,他是那个时代处领先地位的电缆巨头。德国电子业企业家卡尔·威尔海姆·西门子凭借其在波斯建立的一个网络,进而将他的商业线拓展至全世界,创立了一个世界企业巨头。在美国,纽约的纸业大亨塞鲁斯·菲尔德获得了垄断权,操控大西洋海岸沿线,横跨大西洋电缆系统西部着陆点,使美国国内和加拿大电报市场与另一个迅速发展的企业巨人西联结合在一起。[1851年在纽约成立,名为纽约和密西西比峡谷印刷电报公司。1856年公司改名为西联,以展现其跨越大洲的扩张实力。到了1900年,西联拥有的电报线缆超过100万英里(约161万千米)。直到2006年才停止电报业务,现在是大型金融服务公司。]
1850年,第一条国际水下电缆在英国丹佛和法国加来铺设完成之后,跨大西洋电缆铺设的想法成形了。1854年,一个名叫福瑞德里克·吉斯伯恩的英裔加拿大工程师充分利用在纽芬兰工作的一次机遇,成立了纽约纽芬兰和伦敦电报公司,被授予往返纽芬兰(离欧洲最近的着陆点)的50年电报通信特许权。1856年,菲尔德和某联合企业的英国投资人共同成立了大西洋电报公司。他们最开始要做的事就是尝试铺设越洋电缆,但他们失败了。在英格兰,一个由英国五大领先电缆供应商于1864年合并创立的企业带头进行了第二次跨大西洋电缆铺设尝试。但是由约翰·潘德尔主管的电报通信建设与维护公司也没有成功。另一家新公司英美电报公司成立了,并在1866年进行了第4次尝试,一条横跨大西洋的电缆成功地从爱尔兰瓦伦提亚铺设到纽芬兰哈茨康坦特。电缆生产业当时是资本集中的高科技产业。海底电缆构造复杂:它们又粗又重,必须无瑕疵地发挥作用。每半英里(约0.81千米)价值200英镑(1000美元),所以电缆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利用的,除了那些非常大的公司和有钱的政府。
1868年,英国政府将国内所有电报通信公司国有化——提升了英国电缆生产商的价值(潘德尔的公司是主要受益方),并将他们的商业兴趣转向国外。国际电缆数量在两年内增加数倍。1872年,4家公司合并成立了东部电报通信公司。合并和收购交错循环仍在持续,令人眼花缭乱,辨识不清。到了1875年,一个由英国和美国资本控制的公司拥有、操控着英格兰、美国、印度、澳大利亚和远东之间的电报电缆网。至1904年,世界上2/3的“电缆船”(41艘中的28艘,设计用于电缆运输和铺设的船)属于英国。
1870年至1900年间,以电缆为基础的世界通信基础设施扩大了10倍,其后10年又增加了两倍。这一系统为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格局的形成提供了平台——简而言之,它使我们如今所说的全球化的一个新的阶段得以出现。电线连接了世界大部分地区,穿过大陆和海底是这一过程的关键部分,也是全球资本主义(或者是通过资本投资实现的全球化)一个巨大的技术与经济成就。新的国际通信系统使大殖民力量之间的对立竞争变得尖锐。这个事例预示着在这个时期内,保护国际电缆不受战时对抗损害的问题会频繁出现。电缆公司为自己的资产在战争期间受到攻击的可能性忧心忡忡。美国提议发表一个战时电缆中立的国际声明,但英国、法国和德国对这个想法不感兴趣。
同时,《电信管理核心准则》在1865年巴黎的一个国际会议上经参会成员签字表示拥护、遵守(即成立ITU的那次会议)。准则中有一条是通信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缔约方承认所有人利用国际电报手段进行通信的权利。”正如研究学者泰德·麦格德曾经指出的,这是首次写入国际法律文件中的与“信息交流权”思想接近的观点。1875年《国际电报公约》在圣彼得堡进行修订时,那条里程碑式的条款被从第4条提升至第1条,这次提升突出强调了信息交流权在国际法规架构中的重要性。
《圣彼得堡公约》也设定了通信隐私的相关约定,按照我们今天致力于解决的问题标准来看是有前瞻性的。公约的第2条,缔约方同意“采用必要的措施确保电报的保密性和快速处理递送”。但是第7条中,缔约方有权介入处理已被认定对安全性有威胁的信息。换句话说,第7条对第2条详细说明的对隐私的法律承诺及保护义务进行了限制。在通信沟通网络化和国家安全之间,各国的取舍敏感而紧张。
这就是1896年马可尼投身通信行业时的商业与政治环境,也是他逐渐站稳脚跟、巩固自己地位时的环境。马可尼其实相信通过摆脱对电线的需求,推广相对新的即时通信能力——换言之,就是给通信“自由”——会创造更多世界和平与社会和谐的机遇。他也清楚单纯解释无线通信如何实现并不够,他需要一个根基,并由此扩展他所能触及的范围。鉴于他的家庭环境,并且在19世纪末英国实际上已经成为世界通信中心,伦敦顺理成章地成为马可尼为自己的发明申请专利,即成立公司的地方。讽刺的是,这意味着他必须不止一次地将自己的命运轨迹与一个帝国系统系在一起。
* * *
19世纪90年代末,随着个人名气和影响力的提升,马可尼开始讲述全球通信历史,这意味着他将在技术思想进步中占据一席之地。在写于1899年的几份早期历史资料中,他标记出自己生活中的几个不同节点。那时他仍在努力使自己的声名日盛更合法化。他从古埃及开始讲起,将古埃及人用火箭一样的烟火发送信号称为“无线电报,你可以这样称呼它”。希腊人重拾这一想法,并进一步发挥,发明“一种观察玻璃反射的太阳光,在山顶之间通过反射光读取信息的方法”。这个方法也被用于宣告特洛伊的沦陷。“这是无线通信在3000年前的战争中的一次实际应用”。从这些早期尝试开始,发送信号的方法得到的提升很少:“公元前与近现代——按照我们计算历史时间的方式来说——在实际应用方式上没有任何提升”。
马可尼其实在其职业生涯初始时就清醒地意识到他需要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自己的故事。在这个相对简短的历史背景介绍之后,这份未公开发表的147页手稿用去大部分篇幅描述马可尼的早期实验成果,大致与我们在前一篇章中读到的相同。这里比较有趣的是在马可尼眼里,无线电报是一种通信方法,而不是电子传播手段,因为历史学家将其视为典型的科学和技术。尽管这个理念在马可尼之前已经出现一段时间了,但是无线电报具体的可行性仅仅出现在19世纪末,一同而来的是人们对三大自然现象有了新的认识:电、磁力和光。
人类到底是在几千年前注意到磁力的不得而知,因为它在矿物磁铁矿中天然存在着。岩石中含有磁铁,就是我们所知的天然磁石,中国古代航海家们曾用它创造出第一个磁罗盘。有人称磁罗盘早在公元前2700年就被中国的“黄帝”用于战争(他被描绘为中原始祖)。因为黄帝在历史上是否真实存在本身就是个有争议的话题,所以我们很难说这是传说还是史实。
大约在公元前600年,古希腊哲学家米利都的泰勒斯发现了电子的属性,一种在摩擦猫毛时会神秘地产生我们今天所说的静电电荷(或者火花)的物质。泰利斯的发现被口口相传,过了几个世纪之后才被亚里士多德记载下来。因此,泰利斯是自己实践发现,还是云游四方时在埃及目睹这一现象已无从考证。
直到1600年,科学界才对此有关注,当时英国科学家、自然哲学家,同时也是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医师威廉·吉尔伯特出版了一部作品《论磁石》,将天然磁石从各种产生静电的物品中区分出来。吉尔伯特用拉丁语electricus——类似电子——来描述这种现象,也就是后来英语中的“electricity(电)”。
对电的普及认识源自18世纪50年代本杰明·富兰克林的一个著名的实验。他证明强有力的电荷可以从电的来源(这里说的是闪电)沿着一条两端连接了金属物体(在这个实验里指的是一个风筝和一把钥匙)的线行进。最有趣的——也是最危险的——是富兰克林发现即使他用不导电的丝绸线牵住风筝,火花也还是会从钥匙那里跳跃到自己的手上。1756年,富兰克林成为英国皇家学会成员,也是少数几位获此荣誉的美国人,但实际上第1份有记载的实地演示电线导电现象的是一位天文爱好者斯蒂芬·格雷,于1729年7月2日在伦敦记录的。就在富兰克林重新发现电传导的几年前,穷困而又默默无闻的格雷离开了人世。
马可尼对富兰克林实验的原创性提出质疑。在其1899年的手稿中,马可尼记录了一位“可怜的波西米亚修道士”在富兰克林实验几年前就制作出了一种避雷针,而事实是“某人或者一些人向大家展示了特定事物可以用特定的器具制造,这证明不了什么”。显然,此处也是他的自我反思,因为他在同一段落里还写下了这样的话:“科学里充斥着功劳归属错位的范例,对错误的纠正几乎是做无用功……对无线电报原创者以及对实质性发展有功者的质疑是很难有答案的。”
通过电线传递信息的想法大概是在富兰克林著名实验实施的时候被提出来的,而就此问题进行的各种实验是从18世纪70年代开始的。1795年,加泰罗尼亚一位医师弗朗西斯科·萨尔瓦·坎皮略可能是第一个提出将电应用于电报传送的人。在一篇学术论文中,他可能是随口提出也许可以用电线或不用电线就能实现信息传递。但萨尔瓦被后人纪念主要是因为他留给巴塞罗那皇家医学院那个庞大的医学图书馆。
1789年,为博洛尼亚医生路易吉·伽尔伐尼实验室工作的一个助理偶然发现,切开的青蛙腿上的神经被金属解剖刀碰到时会痉挛。伽尔伐尼推断是静电使青蛙腿抽搐。他如果沿着这一推论继续研究下去的话,可能会成为无线电的发明者,但是作为一名医师和解剖学家,相比火花,他仅对青蛙腿怎么样了更有兴趣。马可尼的成功事迹公之于众后,一位名叫勒弗夫尔的法国生理学家重现了伽尔伐尼的实验。他在埃菲尔铁塔上装了一个火花发送器,并向200英里(约321.9千米)外雷恩的一只青蛙身上连着的接收器发送信号。青蛙腿上系着一根针,以在覆盖着煤灰的旋转圆柱体上记录信号。
在意大利,另一个物理学家,也是帕维亚大学自然哲学教授亚历桑德罗·伏特在研究了伽尔伐尼的发现成果后认为,在当时的情况下电流在解剖刀和金属盘间传递,放在金属盘上的青蛙腿就成了电流的探测器。这促使他开始寻找电的化学源,并使其发展成为后来在1800年公布于众的“伏打电堆”,或者我们称其为电池。更早的,在两千多年前,中东地区的人已经知道了这种装置。1938年,德国考古学家,后来成为伊拉克国家博物馆主管的威廉·考尼格,在巴格达发掘出一种来自公元前250年的电化电池,它是由浸泡在酒醋中的铜和铁组成的。
这并不是什么超乎寻常的事。早在19世纪初,大西洋两岸的研究人员就在同时思考、研究类似的问题。但是通常只有一位会成为领军人物。美国纽约州奥尔巴尼的物理学家约瑟夫·亨利(后来成为史密森学会的首任秘书长)当时正在寻找一种将磁力转换成电的方法。与此同时,即1831年,英国科学家迈克尔·法拉第对电、磁和光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描述。结果,法拉第被认为是电磁学研究领域的奠基人。
法拉第其实预料到了赫兹、里希、洛奇和马可尼等人的实验结果,而他们都承认法拉第是有影响力的先驱者。法拉第在1832年写道:“我只是想到电与磁的作用力是通过某种形式的振动在空间中传播的。”法拉第那封写有这些文字的信在英国皇家学会的监护下被封存了一个多世纪,其内容直到1937年马可尼去世后几个月的一个纪念活动上才被公开。
对马可尼来说,法拉第的发现——“由此真的可以说无线电是会跳跃的”——说明“要实现两个间距不大的电路之间的电流穿行,不必让它们有实质的接触和连接。”马可尼在写于1931年的一篇文章中说,法拉第的注意力被吸引到分离两个电路的“媒介”上去了,而这正是通信产生的关键。间距空间被称为“火花隙”,因为“传送”电路产生的电流比特在其越过空间到达“接收”电路那里时会产生火花。然而,还没有人了解产生火花的媒介的性质。
19世纪30年代的辩论和发现为里程碑式的发明——电子电报,首个远距离电子通信技术手段,或者我们称其为无线电远程通信——铺平了道路。实用原型几乎同时出现在美国和英国。1837年,在英格兰,威廉·库克和查尔斯·惠特斯通获得专利,并且成功演示了一种利用磁针的电报系统是如何工作的。1839年,他们的系统伴随着伦敦帕丁顿车站与西德雷顿镇之间13英里(约20.92千米)长的大西铁路线的全新开通而投入商业服务。
也是在1837年,塞缪尔·莫尔斯获得专利,并在纽约大学公开演示了一种电子电报系统,在0.25英里(约0.4千米)之间发送记录信号。在1844年前,莫尔斯的电子电报就将相距约40英里(约64.4千米)的华盛顿和巴尔的摩连接起来。莫尔斯的电报相较于之前的那些装置有自己的距离优势:传输信息有一个独一无二的编码,这是他和同伴阿尔弗雷德·韦尔一起开发出来的。这种编码是由点和横杠组成的,代表了字母表中的字母,因此使莫尔斯的电报特别适合发送文字信息。由于莫尔斯电码讲究简单,以二进制为基础,有人辩称电报应当被视为数位传输的先驱。莫尔斯的断言受到质疑——马可尼后来也遭到了质疑。他的专利申请在英国被拒,而在美国,几年间也不断申请过至少15次。然而,由于企业推动和背后的美国国会支持,莫尔斯被普遍认为是电报的发明者。
大量与莫尔斯电码相关的通信设备很快应运而生。1894年,美国一位意大利移民安东尼奥·穆齐在古巴哈瓦那演示了第一部电话机。他不能操纵美国的专利体制,没能宣称自己为这项发明专利的拥有者,并从以后的发展中受益。穆齐的经历对马可尼是具有启发作用的,他不断抗争,直到20世纪30年代也没能恢复穆齐的国际名誉。但是至少同时期的大众文化对穆齐是有所肯定和怀有敬意的。1990年上映的好莱坞电影《教父3》中黑帮分子乔伊·扎萨将意大利裔美国社团穆齐奖授予麦克·柯里昂。麦克问:“穆齐是谁?”扎萨对此难以置信:“他可是发明电话的人!”
1876年,世界上第一部电话的发明专利确实是授予了一位教朗诵的老师——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因为他发明了一种电磁声音发射器。一位名叫以利沙·格雷的物理学家带着类似的申请比贝尔晚2小时抵达专利局,而他的迟到对解决贝尔的问题足够有利。有趣的是,贝尔的专利是以“改进电报技术”为由申请的。这使其成为历史上非常有利可图的——也是最具争议的专利,但同时也迎来了600多个诉讼官司。成立于1877年的贝尔电话公司赢了每一场专利诉讼官司。1880年,国际贝尔电话公司在布鲁塞尔成立,通过与其他国家签署一系列协议而成为实力雄厚的全球化公司。到了1886年,仅美国就有15万部电话在运转。贝尔本人很快从公司辞职,因为需要不断地出庭捍卫自己的专利已经使他疲惫不堪,并且他的兴趣追求是新的发明创造。
莫尔斯的电报削弱了距离的影响,贝尔的发明则增添了更多的自由和影响——使用了人声。电话制造其实是一种变形技术,贝尔有整体网络化的设想,会触及千家万户和每一个工作场所。马可尼在几十年后拓展贝尔的设想,覆盖了那些电线无法到达的地方,同时增加了一个新的维度(方面):移动性。
* * *
马克·吐温曾经察觉“真相比虚幻小说更奇怪,因为小说不得不依附于可能性,但真相不”。世界在无线通信技术中的发展让我们得以体会这句评语有多么精确。马可尼在其1899年的历史性考察中提到了朱尔斯·阿利克斯。这位巴黎公社成员、记者逝于1897年。我们知道阿利克斯在世时的身份有女权主义者、社会主义者以及古怪的发明家。他与被称为“蜗牛电报机”的东西有关。蜗牛电报机是一种奇妙的装置,利用的是两只互相联系的蜗牛之间的“共鸣纽带”。阿利克斯声称为蜗牛电报机的发明人雅克·图森特·贝努瓦作证,他在1851年用这个装置越过巴黎发送消息。阿利克斯还告诉公众贝努瓦断言蜗牛电报机可以用于任何距离之间的通信。就在贝努瓦神秘消失时,他还在尝试与美洲大陆建立一个“蜗牛连接”。马可尼(他是一个对信息来源马虎大意的人)在文章中说贝努瓦发疯了。尽管这其实是一个谣传,但蜗牛电报机在当时被认为是心灵感应的一种形式。
马可尼在其1899年撰写的文章中所表达出的历史观有明显的东方学者的性情。他喜欢引用奇怪的“原因不明”的直觉沟通实例,例如当时印度叛乱期间“英国军官困惑不已,因为恰恰就在他们准备通知自己人之前,他们的行动计划已被千里之外的印度人知道了”。如今,那些到位于海得拉巴的戈尔康达要塞游览的游客会看到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显然,这是一种声学效应。一人站在要塞的防御土墙上拍手,就能向近1英里(约1.61千米)以外的任何人传递消息。当然,马可尼还引用了其他一些外来的、类似的、不那么神秘的解释,例如当一名英国军官讲出喀土穆的戈登将军被杀这个消息的当天,一千多英里之外的开罗街头的人们就听说这一消息了——“真正值得注意的事件”;或者,加尔各答的“当地人”在带来消息的船只抵达前数小时,就已经知道安达曼群岛发生了政治暗杀事件。马可尼提醒我们注意北美洲的印第安人用烟雾作信号,中部非洲的部落会用鼓传递消息。马可尼注意到所有这些方法经检验都是有用的,直到19世纪电流的到来才将它们取代。马可尼的壮举也常常被认为很神奇。
“19世纪中期对那些有着敏捷的思考、无尽的好奇心的年轻人来说是充满生机的美好时代,”夏洛特·格雷在其所写的《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传记》中说道,“很快地,好像每一个年轻而又积极进取的人衣兜里都有一个新玩意的计划图。”当然,不仅仅是那些积极向上的年轻人才这样。牛津的马可尼档案馆里有厚厚一摞报纸和杂志剪报,各种关于谁是第一个实现无线电报壮举的主张和声明,众说纷纭。对无章可循的发现成果,找到一条整齐的记录线毫无疑问可以证明“优先权”的断言是否足够清楚明白。无线通信的族谱被嵌入一个乱成一团的系谱图中。19世纪50年代,美国一个名叫马伦·卢米斯的牙科医师开始尝试不用电线进行通信,并于1872年收到了被认为是世界首个无线电报的专利认证。卢米斯利用系线风筝,通过“空中电报”跨越大约13英里(约20.92千米)成功发出信号。卢米斯的专利需要利用一种空中“辐射或者接收那些通过干扰空气中的电平衡产生的绝热脉动”。在其1872年填写的专利申请中,他写道,这种干扰“会引发经过大气和土地的电波”。尽管1869年美国国会投票决议投入在当时已是巨资的5万美金用于开发这种通信系统,但是卢米斯没能拿到一丁点开发经费,他的方法也没再有所发展。令他感到更开心的是因为成功发明了第一颗瓷制假牙而青史留名,因为这项发明,他在美国、英格兰和法国都获得了专利权。
卢米斯可以光明正大地宣称自己是第一发明人,但是另外还有很多人在为实现无线而奋斗着,他们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没能将自己的研究转变成可实行的通信系统。在英格兰,这份功劳通常归属于大卫·爱德华·休斯。他发明了一种能放大声音的装置,并称其为“麦克风”。休斯的发明——他在1878年5月8日向英国皇家学会报告此发明,但是不切实际地选择不申报专利——很快被并入贝尔的新电话中,极大地提升了电话的声音传输质量。(休斯因为一项1855年的专利,即一种字母输出收报机,或称“电传打印机”而赚了些钱。)休斯发现他的麦克风足够灵敏,可以抓住他所说的“空中电波”。他继续此项研究,并制作出一种无线手持接收器,能捕捉到几英尺(1英尺约等于0.31米,全书同)之外的声音。然而,休斯本人显然比他的麦克风更敏感,害怕来自英国科学机构的嘲笑(准确地说是似乎害怕这样)。他从未公开发表自己的成果,甚至最后抛弃了它。几十年来,只有一小部分圈内人知道,其中的一位就是工程师A.A.坎贝尔·斯温顿。他在文章中说,1879年休斯沿着街道走下去,口袋里有一部正在工作的电话机。然而,“休斯似乎没有想到自己所应对的是电磁波”。
另一位值得一提的发明家是南森·B.斯塔布菲尔德,来自肯塔基州默里的一个瓜农。其成就的真相被民间传说掩盖、混淆,但据说在19世纪80年代斯塔布菲尔德就开始进行声学实验,并在1892年示范了一种类似于无线电话的装置。他后来在默里当着上千人的面进行了演示:通话是通过两部相距250英尺(约76.2米),没有电线连接的电话进行的。斯塔布菲尔德在1907年为自己的发明拿到了专利权,但是当有出资人找到他想要继续研发时他却躲开了,因为害怕自己的专利被他们偷走。斯塔布菲尔德是一个古怪的人,据说他的家被一些从树木和电线杆上吊着的无线照明设备包围着。斯塔布菲尔德成了一名隐居者,直到1928年饿死。他的墓志铭是“无线电广播之父”,成为众多同样做此声明的人中的一位,而默里曾经一度宣称自己是“无线电广播的诞生地”[8]。
* * *
马可尼成名并且变得举足轻重之后,在数不清的演讲以及其他公开发言中总是会提及并承认科学家和历史学家普遍认同的观点:最接近无线电历史起点的是1864年,剑桥大学物理学家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论证了光的电磁理论,预测了——但关键是没有进行演示——我们如今称为无线电波的存在。麦克斯韦为电磁理论奠定了基础,这是早期无线电研究的基础。在法拉第的基础上,麦克斯韦将原有的关于磁学、电学和光学理论合并,研究出一系列数学公式,由此他能通过数学精密度对电气科学现象进行预测。这些公式表明除了光(当时已知是以空气中的电流为基础)以外,还有其他当时还未知的、各种类型的波正以更低的频率运动着。如今的物理学家们认为麦克斯韦的原始理论仍然有效。
麦克斯韦的理论恰如其分地唤醒了欧洲理论物理学家的灵感,他的追随者们被冠以“麦克斯韦们”的称谓。这个理论的很多方面如此晦涩,以至于即使最勤奋的麦克斯韦们也会觉得难以应对,而像英国物理学家奥利弗·海维赛德这样的人会把澄清、解读这个理论当成自己的事业。最杰出的麦克斯韦们中有一位是奥利弗·洛奇,他是利物浦大学的物理学家。1879年,麦克斯韦去世前不久,洛奇开始在自己的实验室查找制造电磁波的可能性。按照麦克斯韦的理论,洛奇推测出了电磁波的存在,但是他对如何产生或者探测电磁波毫无头绪,是海因里希·赫兹,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一位年轻的物理学教授完成了这个课题。
赫兹的导师,柏林大学著名教授赫尔曼·冯·亥姆霍兹鼓励他对麦克斯韦理论进行验证。赫兹后来撰文说,自己并不十分确定是否完全掌握了这个理论,但是1886年和1887年,在卡尔斯鲁厄他的实验室里做研究时,他观察到“莱顿瓶或者感应线圈的振荡放电是通过金属圈产生火花跳过短距离外的另一个相似金属圈完成的”。这是发表于1888年对低频电磁波的第一个物理描述——振荡电流使火花越过一定的间距。现在从了解理论到实际演示——从法拉第到麦克斯韦再到赫兹——赫兹无可争辩地被认为是我们如今普遍所知用其名字命名的那些波的发现者。(此外,频率单位描述的是电磁波振荡的“每秒周数”,即我们所知的赫兹/Hz)。
其他在赫兹之前的人,包括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也观察到了电磁波,但是没有意识到它们就是电磁波,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与麦克斯韦理论的关联。赫兹是第一个有意识地生成、传输和接收(或者用专门术语来说是“放射与探测”)电磁波的人。赫兹的研究结果发表后被麦克斯韦研究者们所接纳,并开始在他们各自的实验室里复制、进一步研发自己的实验。赫兹一直继续着自己的研究,但他英年早逝,1894年离世时年仅36岁。当然,1894年(或者是两个已知可能的年份中的一个)也是马可尼声称自己已有启迪性“思想”的一年。在马可尼之前没有人成功利用赫兹电波发出过可识别的信号——用于通信交流(在早期使用的是莫尔斯电报电码)——越过一定的距离进行传递。马可尼的反对者们,包括洛奇,指出他并不是无线化通信的第一人,但起决定性作用的距离问题其实是马可尼利用赫兹电波解决的。因为运用赫兹电波,使他后来能越过越来越远的距离进行信号传输和接收,最终完全排除距离问题,同时也减少了必要的电源,降低成本使其成为一种实用的方法。简单地说,马可尼发现并且开发出了电磁频谱的实际用途。这至少比其他实验者知道如何运用无线传输声音早10年——并且他们也发现要将自己的成果商业化,不得不先解决马可尼无法侵犯的专利权问题。
我们暂时说点题外话:我们通常所说的电报有3种形式,物理学家们是这样进行区分的:传导、感应和电磁。
成为后来的“传导电报”——或简单地说电报——的突破性进展是从19世纪40年代莫尔斯开发的有线系统开始的。事实上,这个有线系统经验证是那时在各方面超越所有的、更快捷、更实用的系统。莫尔斯也曾用水作为导体进行实验,但是这个方法难以实施,被认为不具有实用性。人们尝试的其他无线传导方法也都未能成功,直到马可尼的方法将这类想法淘汰。
“感应电报”似乎给那些电线无法到达的地方带来了更大的希望。马可尼在其1899年的手稿中承认了卡尔·冯·施泰因海尔起到的作用,称他是“慕尼黑著名的电学家”。施泰因海尔在1838年通过实验演示证明土地或水也能成为导电介质,这为无线电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阶段[9]。塔夫斯大学一位名叫亚摩斯·E.多拜耳的教授曾在1880年用这个方法发明一种静电电话话筒,和贝尔的电话不同,甚至能在断线时工作。多拜耳随后进行了无线电报实验,并在1882年为一个装置申请到了专利(这导致了后来那个涉及马可尼的著名的诉讼)。多拜耳的装置与马可尼1896年申请的专利类似,不同之处在于马可尼的装置以电磁波为基础的,而这正是多拜耳申请登记自己的专利时不知道的内容。
1885年,爱迪生也对无线传输信号进行了专利申请,但是他的申请是以感应为基础的,而不是电磁波。除了警告性文字,爱迪生在专利申请中对其发现成果的描述明显与马可尼10年后的发现相似:“我已经发现如果能达到的海拔足够高,克服了地球曲率,将地球的吸收降至最少,远距离两点之间的电报或发信号可以通过传导实现,并且不需要在这样的远距离两点之间以电线进行连接”。这份几经人手、卷边的专利副本已经支离破碎,是用胶带连在一起的,是牛津大学图书馆马可尼档案室里最古老的一份文件。
爱迪生从19世纪70年代起就尝试不用电线发送消息(甚至在他获得留声机的专利权之前;他的前两个孩子小名叫“Dot(点)”和“Dash(破折号)”,但他并没有意识到这与电磁波已经非常接近了。他已经观察到火花穿过两个远距离传导物体之间的间隔,因为这与自己所熟悉的任何现象都不同而迷惑不解。他推断是“由于一种辐射力,一种在光和热与另一边的磁和电之间的某个地方的力导致火花产生”,他称这种力为“以太力”,并造了一台“以太镜”用于探测火花隙。因为忙于应对太多事情,爱迪生很快放弃了这条研究线。
爱迪生的这项发明——通俗点被称为“蚱蜢电报”——只是在1891年获得专利,但是到那时为止爱迪生已经转移注意力,没再用过它。(爱迪生一生中共拥有1000多个专利,并且总是关注那些当时他觉得有利可图的研究。)爱迪生也成为马可尼在美国事业的早期助推者,并在1903年将自己的无线电专利卖给美国马可尼公司,同时以技术顾问的身份进入公司董事会。公告是在华尔街上公布的。
电报已在英格兰投入商用,并兼有军事战略重要性。1892年,皇家电气通信及灯塔、灯船委员会受命成立。英国邮政局(官方称为邮政总局或GPO)主工程师威廉·H.泼里斯负责为离岸灯塔和在英国领海内航行的船只开发一个通信系统。泼里斯开始用电线圈进行感应实验,跨越布里斯托尔海峡传送信号,但是经验证这个方法非常靠不住也难以实行。海峡两岸跨越相对窄的距离发送信号所需的电线必须有几英里长。当1896年泼里斯遇见马可尼,正如我们预见的那样,他马上意识到马可尼的想法更有希望实现应用,因为这个方法证明用赫兹电波连接信号传送器和接收器更容易。
泼里斯支持马可尼还有另一个更世俗的动机。他陷入与麦克斯韦们的激烈论战多年,麦克斯韦的拥戴者对麦克斯韦理论的执念在他看来已经阻碍了无线电报可行性办法的寻找。在泼里斯看来,这些麦克斯韦们除了纯粹的实验意义外,对通信根本没兴趣。同时,麦克斯韦们也视泼里斯为低俗的“实践者”,对理论物理知之甚少,只是一味地要解决一个平庸的行政管理问题——如何向没有电线连接的地方发电报。(他们很快也会这样看待马可尼)关于“实践对阵理论”的辩论不仅限于学术领域,大众以及伦敦的科技类媒体也会跟踪报告相关情况。赫兹新发现的消息传来,给麦克斯韦们带来了新的动力,而泼里斯似乎与此隔绝,他有一项非常具体的工作要做,因为作为英国的主要公仆他有责任提升英国国内的通信能力。但是麦克斯韦们对开发一种实用技术并不是真的有兴趣,尽管洛奇的工作与此关联最大。将广泛的思想和实验联系在一起的关键是电磁波这个概念远非一个抽象的理论兴趣而已,它实际上构成了一种通信媒介。对磁性的认知是从法拉第开始的,尽管在麦克斯韦之前没有简单的定理能够解释磁的属性(而麦克斯韦定理并不简单[10])。
1864年,麦克斯韦预测了电磁波的存在,而赫兹在1887年制造并探测到了电磁波。赫兹证明除了波长不同,电磁波与光相似,麦克斯韦们主要就是基于这个重要判识而对光的研究发生兴趣的。爱迪生、赫兹等人用火花隙探测麦克斯韦所说的电磁波,但麦克斯韦自己完全没有思考过电报。第一个提出,甚至假设赫兹电波能被用于电报传送的是英国最有想象力的物理学家之一威廉·克鲁克斯,他是在1892年发表的《双周评论》中的一篇文章中提到的。4年后马可尼强势出现在公众视野中时,那些批评他的人拿出克鲁克斯的文章作为反驳马可尼宣称自己是无线电报第一人的证据。科技史学家Sungook Hong在文章中说:“在马可尼的发明出现之前,克鲁克斯被嘲笑或否定;之后,克鲁克斯就被视为有眼光和远见的人。”(克鲁克斯之于赫兹电波的远见性就像“提升农作物产量、杀灭寄生虫、净化污水、消灭疾病和控制天气这样的科技进步一样重要”。)马可尼本人一直坚称在1896年递交专利申请之前从未读过克鲁克斯这篇文章。
马可尼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在他的思想里无线电通信就是字面理解的不用电线的电报。因此,他在实验里打算尽可能还原复制电报的物理条件,用它们实现相同的结果。马可尼试图用在有线和无线之间创造出的“同源体”与一个事实相结合,即理论物理学和相关领域内无处不在的学术争议并没有成为他的思想包袱和负担,反而极大地发挥了他的优势。受麦克斯韦理论影响的实验学者们因为将电磁波理解为光而受到牵制,而像泼里斯和爱迪生这样的实践者寻找的完全是打开无线通信的钥匙。是马可尼用电磁波作通信介质,完成了从赫兹实验室实验到实用无线电报之间的飞跃。这是他最初的贡献,也是他在英雄版个人传记中被贴上天才标签的原因。
马可尼的整个职业生涯都建立在这样一个想法上。他凭直觉认为利用无线电波谱发展无线电报技术将会把通信从电线的限制中解脱出来——不只是实质上的限制,还能摆脱需要大企业、资金和实体基础设施的建造和维护这些方面的限制。电线也是束缚的象征,束缚的恰恰是移动通信这个概念的自由本质,限制了创意。这也符合马可尼的想象——将人类自由使用技术进行通信的能力最大化——他以自己的理解,认为通信就是要跨越越来越远的距离,以越来越低的成本实现(重要的是,不是无偿的)。从1895年起,马可尼所做的一切都必须要为这个愿景服务,他的职业生涯朝着这个方向前进,并且在其生命走到尽头时,他为此而感到自豪,可以去任何想去的地方,感受到平静;他也喜欢不分时间、不分地点地与任何人通信。马可尼不仅发明了移动通信,还以此塑造、界定了他的世界。
* * *
赫兹在1887年的发现是马可尼1896年专利的基础,在这期间,俄罗斯、德国、意大利、英格兰和法国以及美国、遥远的印度都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实验进展。这段时期中一些最有成就的物理学家,例如后来成为诺贝尔奖得主的欧内斯特·卢瑟福马上开始研究改善赫兹使用过的器械。这些著名的科学家们很快会反对马可尼所宣称的原创性,认为他在作假或者虚构。
在这10年里非常关键的、最重要的新发明之一是检波器迅速取代了赫兹用来作接收器的共鸣器。1890年,英格兰的洛奇和法国的爱德华·布朗利分别发明了新型接收器。布朗利的接收器由装载在一个玻璃管中的纯铜构成。当附近有火花产生时,纯铜的导电性会以指数方式提升,布朗利的接收器成为实验中电磁波交流的标准。然而,洛奇的新发明有个专有名词“粉末检波器”,他也因此成为此项技术发展的有功之臣。马可尼总是得体地说他在研究初期用过“布朗利粉末检波器”。这激怒了洛奇,他直接断言他本人以前没做到的,马可尼也没做到。
马可尼在博洛尼亚的邻居奥古斯托·里吉在同一时期设计出一种新型信号发射机,他称之为“火花振荡器”。里吉早在1889年就开始对赫兹电波进行研究。他对马可尼有着重要的影响,即使是间接的,不为人知的。但是马可尼承认,在他那些突破性实验中用到的信号发射机就是“里吉振荡器”。
赫兹去世后的那几年里,另一位个人研究成果引起国际关注的学者是印度物理学家贾格迪什·琼德尔·博斯。博斯是第一批使用后来被称为“微波”进行实验的研究者之一,生成并探测到波长为6毫米的无线信号。1895年——马可尼申请专利整整一年前——博斯在加尔各答市政厅的一次公开演示中用微波引爆一手枪的火药,弄响了铃声。但博斯和洛奇一样,当时没有做通信方面的尝试。博斯的研究成果在英国很有名。实际上,他在1896年伦敦的一次讲座中见过马可尼,可能是通过泼里斯引见的。谦逊又理想主义的博斯对将自己的科学发现商业化并不感兴趣,觉得其他人只要自由地使用就好。实际上,他对科学商业化十分厌恶,以至于1915年,当他在印度成立自己的研究机构时,禁止机构成员申请专利。博斯被认为是微波光学的先驱者之一——同时也是孟加拉科幻文学之父。
马可尼无线电通信第一人最强有力的挑战者之一是俄罗斯物理学家亚历山大·斯塔帕诺维奇·波波夫。1895年5月7日,波波夫在圣彼得堡召开的俄罗斯物理与化学协会会议上展示了一种用赫兹电波进行通信的无线通信系统,并于同年12月在协会期刊上发表了论文。考虑到马可尼1896年在专利申请说明书中的声明内容,这几个日期和地点显得尤为重要。波波夫本人从未直接质疑马可尼,但是他在1895年所做的实验及出版物经常被别人引用作为使马可尼丧失原创者优先权的法律依据。1899年在准备一次专利辩护的过程中,马可尼的科学顾问詹姆斯·安布罗斯·弗莱明确定波波夫发表的文章是在1896年3月在伦敦化学协会图书馆上架陈列的。然而,还有,文章用俄语写着未在英格兰“事先发表”。美国波士顿的美国科学院图书馆收到波波夫这篇论文的时间是1896年4月4日,即马可尼在美国申请专利的8个月前。但是马可尼能成功辩称自己在1895年12月论文发表之前就已经构思并实施了波波夫在文章中预测的所有要点。那么,马可尼是第一个用赫兹电波开发无线电报的人,还是第一个申请此项专利的人呢?
当马可尼第一次受到公众关注时,那些在这个研究领域里已经确立地位的人认为他是一个闯入者,波波夫虽然比其他人温和,但也会质疑马可尼的优先权。在一封1897年12月写给英国期刊《电气技师》的信中,波波夫像洛奇那样宣称马可尼的接收器是自己那个的“复制品”。随后数年里,随着马可尼在这一领域领导者(如果不是原创者)地位的确立,波波夫从某种程度上看是他最友好的竞争对手。1902年,波波夫称马可尼为“无线电之父”,而且1905年马可尼结婚时,波波夫还寄给他一块海豹皮和一个银制俄式茶炊作贺礼。马可尼本人总是公开大方地承认、感谢波波夫的研究成果,他只是宣称自己在申请专利前并不知道波波夫的成果。波波夫远离原创权斗争的核心,对马可尼并不构成威胁。即便如此,在俄罗斯——沙皇统治时期、苏维埃时期直到现在——波波夫都被视为无线电的真正发明者。
马可尼的反对者中最引人注目的,可能也是在实用层面上对马可尼构成真正挑战的唯一一人是尼古拉·特斯拉,一个才华横溢、脾气暴躁的人。他可能就是新闻界所说的古怪发明家的原型。特斯拉,移民到美国的塞尔维亚人,因此也像马可尼那样,作为一个外人在寄生环境里工作并不总是受到欢迎(马可尼是在英格兰)。特斯拉因为被动地与他人比较而心生怨恨、不满——特别是对马可尼,将他视为自己的主要对手。这个年长、喜好独处的人也是最接近马可尼全球愿景的人。
特斯拉出生在斯米利安(后来成为奥地利的一部分,现在属于克罗地亚),后在布达佩斯生活。1884年移民美国之前在巴黎的爱迪生公司工作。到了1889年,他已经在纽约市成立了实验室,并且很快因为一系列奇怪的发明、夺人眼球的炫技和离谱的断言而成名。1892年他到伦敦拜访了英国皇家学会,并挑战自己现有的研究成果取得了成功。他点燃了一个大线圈爆发出雷电、霹雳;他像一个能言善辩的巫师,推测跨越大西洋的电话很快就将成为可能,这些给泼里斯、海维赛德、弗莱明、洛奇和克鲁克斯这样的杰出人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斯拉1893年2月在费城安排的无线电通信演示,是在人们熟悉的亨利、卢米斯和爱迪生所做的那些实验之前。当年稍晚此项计划被申请了专利。
尽管特斯拉是一个真诚的发明者,有很多实用专利归功于他,但是他被视为一个术士、一个抨击传统习俗和价值观的人,是一个狂人,踏线游走在隐士和玩杂耍之间的人。特斯拉1893年的专利是一个宏大华丽的无线通信系统,有效地提出利用大气层作为信号发射机,整个地球作为接收器(从技术上看远不如听上去那么难以实现,尽管不可能着手实现)。到1895年初,他已经获得华尔街的支持,成立了一家公司,开始搭建一台昂贵的信号发射机。但是特斯拉有一颗永远无法满足的自尊心,他不愿意专注于一个清晰的目标,让自己忙于处理一大批种类繁多的高风险企业业务,例如1893年在芝加哥世界游乐场建一个大型电力工厂。因为没能将自己的诸多想法付诸实践应用,所以当马可尼带着做法相同却耗资更低,似乎更容易成功的实施计划出现时,他最终失去了资金支持,没能再继续利用自己的无线电专利。
1896年,已经成名的特斯拉第一次听说马可尼这个人。他那时要和一个新来的对手展开竞赛。马可尼也得到特斯拉另一个竞争对手爱迪生的战略性支持(特斯拉的交流电实验使爱迪生感受到威胁)。1897年到1902年这期间,新闻媒体使特斯拉和马可尼像暴怒的拳击手那样相互攻击,报道他们各自的行动,猜测他们的一言一行。新闻媒体认为特斯拉是令人厌恶的且臭脾气的家伙,而马可尼谦虚又具魅力。马可尼的实验相对而言更容易被新闻记者们理解——马可尼经常为记者们进行现场演示说明,而特斯拉只倾向于谈论。马可尼的支持者们意识到特斯拉才华横溢,同时也很忌惮这份才华。从1900年到1901年间往来的信件中可以看出,马可尼在准备自己首个跨大西洋通信连接项目时,公司的管理者们和马可尼本人都在担心,甚至害怕特斯拉来搅局。
最后,我们再来说说奥利弗·洛奇,批评、贬低马可尼的人当中最顽固的一位。正如我们前文所说,洛奇是英国最著名的麦克斯韦派研究学者,也是很早就进行赫兹电波实验的人。马可尼无意侵犯洛奇的研究领地英格兰,并且被洛奇的竞争对手,即英国邮政总局的泼里斯塑造成海报男孩(poster boy),就像《哈姆雷特》里的王后,这可能是因为洛奇过多的反对,但随着马可尼日益强大,洛奇的光芒逐渐黯淡。
洛奇对无线电波的公开声明是以1894年自己的两次讲座为基础的,其中一次是6月在伦敦,另一次是8月在剑桥,因此至少在马可尼公开宣称有相关研究成果整整一年之前。但问题是,即使在当时也很难清楚地查明洛奇要达成的目标是什么。海因里希·赫兹于1894年1月1日去世。皇家科学院请洛奇在6月1日科学院周五讲座活动中对赫兹的成就进行纪念。这次讲座没有现成的文字记录或者手稿,也没有新闻报道或者后续报道中提到将赫兹电波用于电报。甚至洛奇在8月14日牛津的讲座中对英国主要学术团体,英国科学进步协会说了什么也不是很清楚。这次的活动仍然没有确切的记录。洛奇后来宣称他在牛津使用莫尔斯发报电键首次公开演示了如何利用赫兹电波发送和接收信号。马可尼的支持者们一直坚称这根本不是洛奇做的,即便他的演示是成功的——是关于别的什么——也与无线电报没有任何关系。有意思的是,洛奇在第一版《赫兹的研究成果》中没有提及这次演示。这本书是在他所说的公开演示几个月后出版的,但是他在后续的版本中加入了自己的相关声明。他也曾多次提到一个广为人知的声明,即赫兹电波发射所能覆盖的最远距离为70码(约64米)。
马可尼本人以其典型的反判风格,在自己1899年的手稿中写道:
关于谁才是合法的海因里希·赫兹的继承者,尤其是洛奇和马可尼谁才是先行者的争论已经持续了一个世纪,并且仍旧是技术史专家们一个重要的辩题。洛奇很可能演示的是用赫兹电波发送信号,但从另一方面讲,他对此技术的实际应用并没有什么想法。可以肯定的是,洛奇实际上没有为自己的发现申请专利。如果这是事实真相,就要有证据支持这个观点。在洛奇的牛津讲座之后,尽管有同事们的鼓励,洛奇还是没有继续从事赫兹电波的研究,只是后来,在马可尼提出新课题之后,又重新燃起对无线电的兴趣。
无论如何,洛奇都不是一个局外人。英国科学机构的其他成员也会引用他对马可尼的评论,认为马可尼是个营利主义者。他们敏锐地审视着马可尼的每一步行动,不放过其专利申请声明中的任何瑕疵,以便占得先机。但是经过对法律诉讼的认真考量,洛奇放弃站在马可尼的对立面。1897年,他就一种同步信号传送和接收方法申请了专利,这成为无线电“调谐”的基本方法。他立即将其卖给马可尼公司。洛奇最终还是对马可尼表示了尊重,此后二人一直维系着亲切友好的关系,直至去世。
总之,马可尼那些有声望的对手们——例如波波夫、特斯拉和洛奇——都以他们各自的方式,在马可尼势不可挡地激起争论之时,与他团结在一起。马可尼年轻,缺乏理论沉淀和积累,他的愿景,还有他局外人的身份处境都是他的资本。其余的,包括他们的朋友、对手以及理论,在思想和行动上并不能发挥想象力。麦克斯韦理论研究者们考虑的是电磁波,看到的是光学应用,而不是通信技术。理论物理学家,例如洛奇着眼于电磁波,将光源和人眼分别看成是传送器和接收器。马可尼着眼于相同的电磁波,但是看到的是不需电线的电信技术。
Sungook Hong是这样撰文总结马可尼的成就的:1895年,经历数月的反复实验和不断摸索,马可尼完善了粉末检波器,发明了一种稳定的电报键,提升了感应线圈的性能,将莫尔斯电报打字机和电报继电器与发报机和接收器连接在一起,并且控制了电火花的生成。“尽管绝大多数组件是由别人发明的,但是它们是不稳定的,或者在马可尼之前它们之间没有相互联系。”所有的一切都被纳入一个小小的黑色盒子里。“当1897年,马可尼公开‘开启’这个‘黑盒子’时,人们因它的简易性而感到惊讶和好奇。这样的解决方案看起来如此简单明了,以至于很多人开始好奇为什么没有其他人能想得出来。”
然而,其他人说他们想到过,围绕着各种声明和反诉的吵吵嚷嚷一直持续到20世纪。但这无关紧要。一旦有自己的专利在手,马可尼所要的全部只是一个用于辩护的论证,而在他的顾问们的帮助下,他很快就会找到。1904年,弗莱明在准备一场关键的美国诉讼官司时,在一份内部备忘录中漂亮地表述了证词:“马可尼的发明不是任何一个特定的元件,而是一个新旧元件的结合体。它让利用赫兹电波发报成为可能……在1896年之前没有无线电报,在1897年之后除了马可尼的开创性发明以外,也没有无线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