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关于陆埮老师的《仰望星空:陆埮传》,邀我作序,于我是荣幸,更是一份纪念。
陆老师是当代著名天文学家,国内伽马射线暴理论研究领域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八十余载的人生丰富又饱满:童年病弱,战争不断,苦不堪言;青年奋进,努力学习,磨炼意志;壮年坎坷,埋头工作,鼓起勇气;老年充实,著作等身,成就丰硕。他德才兼备、真诚善良,有着非凡的人格魅力;他实事求是、思维敏捷,具有求真的创新精神。他取得的成就令人瞩目,他独到的育人之道令同行敬佩,他的一生,是为科学奋斗的一生。
陆老师脚踏实地,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粒子物理的科学研究,成果卓著并影响和激励了众多青年投身科研事业。在难以具备科研机会和条件的情形下,陆老师在认真教书的同时凭借坚强意志利用业余时间做科研,每晚工作到深夜,首个项目Mössbauer效应便发表在国内该领域的权威杂志上。同时,陆老师本职的教学工作也未落下,坚持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钻研更新教学内容,赢得了师生一致好评。在重重困难面前,近20年(1960—1978年)利用业余时间与罗辽复、杨国琛通信合作进行粒子物理领域的科学研究,更是一段佳话。特别是陆老师与罗辽复老师的通信在“文化大革命”十年也未中断,往来信件总计3000余封,由此合作发表的论文近50篇,《中国科学》《物理学报》《科学通报》等当时中国权威期刊上经常可以看到他们的文章。这一事迹被《光明日报》专栏报道后,全国各地反响热烈,激励了如赵刚、赵永恒(陆老师后来的学生)等众多学生投身科研队伍。
陆老师仰望星空,1978年开始踏上正式科研的道路,转变科研方向,带领团队在国际伽马射线暴理论研究领域闯出一片天地。随着粒子物理的“宴会”结束,调入南京大学天文系担任副教授的陆老师毅然将科研方向从“地上”搬到了“天上”,开始专攻天体物理,特别是高能天体物理,全力以赴致力于中子星、致密星等方面的工作,探索宇宙奥秘的起源过程与系统演化,特别注重伽马射线暴的研究,并在奇异星、代参数和伽马射线暴等研究方向取得重大突破,尤其伽马射线暴研究更是走在国际相关研究领域的前列。陆老师很早便开始关注伽马射线暴的研究动态,在国际伽马射线暴研究陷入低谷和停滞时凭借深邃的洞察力和高度的敏感性始终坚守阵地,带领学生建立南京伽马暴研究小组,通过研究“后标准效应”取得了不少原创性成果,他和弟子戴子高原创的星风模型取代了国际上原先的标准模型成为主流模型,他和弟子黄永锋等纠正了前人理论的错误,提出了伽马暴余辉动力学演化的统一模型,他带领的团队还进一步详细研究了伽马暴的多种环境效应、喷流机制、辐射能谱、能源机制以及X射线闪等性质和规律,在国际天体物理界取得显著影响力。
老当益壮,耄耋之年的陆老师仍奋斗在科研和教育的岗位上,坚持为国家的科普工作发光发热,培养和输送了一批又一批天文人才。2003年,72岁的陆老师调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任研究员,科研方向再一次转向了宇宙学,带领学生开始做“最大的宇宙学”研究,探索宇宙的起源与演化以及暗物质与暗能量。不仅自己探索科研道路,勇攀学术高峰,陆老师还培养了一支能打硬仗的科研队伍。无论是早年在哈军工和长春防化学院教给学生“实瓶子”,后来调入南京大学带研究生讲求“四快一慢”“初战必胜”,还是进入紫金山天文台授人以渔,陆老师对待学生都认真负责,甚至比对自己的孩子还要上心,学生们也不负所望成长为科研、教学和管理等部门的领军人才,堪称桃李满天下。陆老师不仅科研精深、成果卓著,被许多博士、教授私下称为祖师爷,他还是深受老百姓欢迎的科普工作者,很早开始撰写科普书籍,经常在开会、出差之余做科普报告。他的科普著作和报告既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又深刻厚重、不失专业水准,深受大众的喜爱。
可以说,陆老师将自己的毕生精力奉献给了科学研究和教育事业,无论是业余科研还是专业科研,他始终是一位忠实的守望者,坚持不懈地奋战在科学研究的最前沿。他造就和培育了大批杰出人才,热心科普,为我国科教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的事迹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和借鉴。
常进 紫金山天文台台长
2020年8月31日于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