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身而进:成就自我的勇气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如何充分利用本书

要想让您的生活发生改变,您就必须改变自己的生活。虽然这听起来不言而喻,但您或许会感到惊讶:很多人并不清楚要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或生活必须采取多少行动。因此,在接下来几章当中,我将详细探讨具体的行动。

当刚踏上自己的个人发展旅程时,我会阅读大量个人发展方面的书籍,并在空白处写下我朋友和前男友的名字。我认为,就他们的情况和问题而言,只要他们做出改变,他们的生活和我的生活就会更好一些。换句话说,我喜欢“改变”这一理念,而且我特别喜欢别人的改变。我花了大约10年才意识到:我希望改变自己的生活,而且我必须改变,也必须自己实现这些改变。

因而,我假设您拿起本书也是为了改变自己的生活,至少您希望养成一些能给您带来更多快乐、自信和安逸的新习惯。

但是,当讨论我们身处的文化、审视我们所处的环境时,我们必须先自觉地忘却别人教给我们的东西才能学会新的东西。忘却那些嵌入我们身心的东西,我们才能继续前行,成为更好的人。忘却将贯穿于本书所有章节,因为不论您是25岁还是75岁,您身上都已经植入了很多的观念、习惯和所谓真相。您要有所改变(我认为您的确有此想法),就离不开忘却。

忘却

鉴于忘却主要是指忘却我们此刻觉得生来如此的东西。我设计了一个框架,以便于您理解所有话题。每一章都有一个包含四个步骤的文本框。为了忘却卑微、唯唯诺诺、以他人感受为先的做法,您应遵循以下指导方针。另附事例若干。

嘿!在您加入之前:我要先与您面对面,看着您的眼睛,扶着您的肩膀。

对于我们要探讨的东西,您也许一无所知,也许有所了解。也许您对于我要说的东西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也许您要从头学起。不论怎样,忘却很有可能要花一辈子的时间。明言的或未明言的“在这里就要这样”的规矩受到了质疑。也许我们在此前的一段恋爱关系中、家里或工作中对此有所体会。我们的底线是,从您对生活规则感到不快、觉得“这糟透了,我不玩了”的时候,您就需要开始忘却。

不论您处于哪个阶段,让我们开始努力吧。

忘却的四个步骤

第一步:注意

我一向认为,把问题先讲出来才有可能解决问题。如果您不知道哪里乱了,您是无法进行整理的,所以我们总要先搞清哪里乱套了。这就好像我们需要清洁的房间,但是把灯打开后,我们才开始注意到里面的情形可能令人不快。我们会意识到我们所呼吸的空气也要求女性低声下气,而很多时候我们置身其中却浑然不知。

当您阅读本书,开始注意您自己的行为或忍气吞声时,我支持您这种注意。您可以告诉自己“这很有趣”或者“这真发人深思”,但您无须赋予它们任何实际含义。第一步就是为了知晓正在发生的事情。

在每一章的注意阶段,我都希望您写写日志。您可以找一本空白笔记本或练习册,这有助于您轻松读完每一个章节。此后,您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处理每一章中的四个忘却步骤。

第二步:保持好奇心

开始注意自己的行为后,您只需对其保持好奇心。想象一下,如果您打开壁橱或查看自己所有的口袋,您会发现什么?谁知道呢!我们还是不做任何预期好了。也许您会发现一张100美元的钞票,或者一块嚼过的口香糖。不论怎样,里面肯定会有些东西。保持好奇心是为了提出以下可以深入思考的问题,比如:

我想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样想?

真有意思,我因为她的穿着对她评头论足。这是怎么回事儿?

我跟伴侣吵架时为什么会那么刻薄?这里面还有些其他事儿吗?

我假定自己的愿望不能作为优先事项,这是不是有些奇怪呢?

我想知道我为什么不能跟父母谈这件事?

我为什么那么容易被这件事惹火?是我的原因还是其他原因?

作为人,我们都希望每件事都做得正确。我们会因此获得必然性和控制力,而必然性和控制力又会带来安全感。当我们得出结论或做出假定的时候,我们给某件事画上了句号,从而感觉良好。

不过,有时候我们对于必然性和控制力的不断需求可能会阻碍我们成长、了解自己和他人、做出对我们更好的行为。

当我们引入了好奇心之后,就打破了评判的模式以及有关我们自身、他人、不同状况、以往、未来或者说一切事物的假设。您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您可以改变您的生活。

我的朋友伊丽莎白·迪亚托(Elizabeth DiAlto)问了一个很棒的问题。这一问题包括两个部分:我的身份和真正的自我是什么?在您即将读到的多个章节中,我们会多次谈到这一问题。这一问题会让您审视对自己的期待、“规矩”、长大成人过程中的存在之道以及您究竟想成为怎样的人。有时候这两者并无区别,但很多时候它们又各不相同。

一旦开始注意自己的反应并对它们产生了好奇心,您就可能有所领悟。例如,如果您觉得自己身上存在某个问题,绝大多数人都能看到这一问题,而只有您自己不知道,请问问自己:“如果事情并非如此呢?”或者“我想知道如果我不相信又会怎样呢?”我并不是要您按下暂停键、马上相信事情并非如此,只是请您就“如果事情并非如此”做一番思考。或许您更倾向于改变,或许您不希望对自己太严苛,或许出于某个我不知道的原因……这样会不会感觉好点儿、开心点儿?

好奇心让人头脑清晰,此外,它还具有改变您生活的能力。它使您能够从千里之外看待自己的问题,这有助于您将确定性和情绪因素排除在外。基于此,您可以转换视角并学会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第三步:自我同情

意识到自己参与了一个让自己卑微的体系或承认自己压制其他女性(以及我们自己)会带来一种副作用,即内疚、耻辱、愤怒或难以统计的其他负面情绪,这种副作用又会让您对自己苛责不已。您可能会想“我怎么会一直带有这类无意识情感和评判?我怎么可能这么有眼无珠?”而且,无论您有什么样的感受,您一定还会感受到它们,而我也会一直提醒您这些感受都没什么问题。

因此,您应当全神贯注于您的感受。我想提醒您的是,这是自我同情过程的一部分。但是,如果我们打算忘却我们几十年来学过的东西,如果我们打算塑造一种有关自身以及其他女性的全新叙述,全神贯注于我们的感受并不能引领我们走向完善或赋权。事实上,这样做从来都行不通。

请记住:我们的目标在于创造一种有关我们作为女性、作为今天的我们以及可能的我们的赋权叙述,让您从习惯于接受顺从的“盒子”里走出来。这样做可能会颠覆您的认知、让您更理解或不再理解您的母亲、让您质疑其他女性的意图,在此期间可能会出现各种想法、情绪和问题。也许您此前已经经历过这一过程,您已经完成了重头戏,但我相信这一工作从未彻底完结。事实上,也许您对阶层、种族、能力或性取向还存有某些无意识的偏见。无论怎样,过于自责会让您陷入困境,对相关状况感到绝望。

这事儿想起来让人觉得有点儿讽刺。我们所处的文化说我们做得不够、我们需要做更多的事情、成为更圆满的人、拥有更多的内涵。如果我们在学习如何对抗这一文化的过程中过于自责,那就像向施暴者学习再反过来用在我们自己身上一样。因此,我们不要这样做。

对自己网开一面吧。要知道,您是一个人,您是环境的产物。

第四步:保持动力

一旦您开始注意、保持好奇心,甚至开始拥有自我同情,您就会了解很多新鲜事物,这非常棒。现在,您需要给自己动力。动力会起起伏伏,很多时候这一进程需要一次次重新开始。

保持动力需要我们探讨忘却和学习,因为改变不会无缘无故地发生。您可以跟您的治疗师、朋友、家人、孩子、面包师、烛台制造商探讨,实际上您可以跟任何人探讨。我并非建议您把所有人都纳入您的新思维方式(这可能是个人成长过程中的一种副作用——招人进您的俱乐部)。换句话说,这不是为了说服别人接受您的新方式,它更多的是为了对话。

举例来说,如果您开始注意到自己对无须道歉的事情道歉并有意识地练习停止这一行为,当您下次准备道歉时,就可以大声说:“我正准备道歉,但我意识到并没有这个必要”。显然,每个状况都是独一无二的,有时候最好的做法就是只跟自己的伴侣、朋友或合适的同事进行练习。

我的客户特雷西(Tracie)遇到了一个有关如何在与人共事时保持动力的例子。每年特雷西都会跟一群朋友去度假。她告诉我说:“每年出发前6个星期,我就会收到群发消息,而女伴们都在谈论要减掉多少体重才能穿上泳衣去海滩。我受够了这种对话。我受够了同自己的体重做斗争,也受够了我那些漂亮的朋友们为自己的体重感到不安。她们非常聪明也非常漂亮,不应该有那样的对话。”特雷西已经看到身材在自己的大脑中占据了太多空间。她对这一点产生了好奇心,并就此采取了一些行动。她已经尝试过自我同情,现在该进行一番探讨了。她要做的是告诉她的朋友们:“嘿,你们觉得我们今年做点别的事,别再纠结自己的身材,怎么样?我非常在乎你们,所以我无法再保持沉默。”对某些女性来说,这就像一场革命。不要只为饮食文化服务,要为服务于彼此而发声。

要记住,在您向旧格局进行挑战的这一过程中,您发现的某些问题可能要求您在情绪方面克服一些“难关”,我建议您寻求治疗师、导师或顾问的帮助。只是,这个人应该受过良好培训,有资格帮助您应对那些棘手的话题。这些有关我们是谁以及我们价值观的陈旧观念可能造成您听都没听过的创伤。还是那句话,为了您的成长,您需要在日志中记录此类想法。

特别注意

本书很多地方都会探讨女性的教化或社会化问题。我明白,女性受到的教化和社会化并不完全相同,其中发挥作用的因素也有所区别。种族、阶层、能力、出身、家庭价值观等都会影响我们为人处世的视角,并促成我们的思想、信仰、观点和行为。

鉴于此,绝大多数情况下,我只能泛泛而谈。为避免重复,我只会在少数地方提及这些细微差别。不过,在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请不要忘记女性之间的确有所不同,不存在某种特定方式。

最后,我会尽量选择一些能够代表众多女性的例子。但这些例子并不是一个整体,因为每个例子可能与特定的种族或身份群体有关。

认识你自己

人们对于“认识你自己”这一短语的起源及其确切含义颇有争议。像大部分事物一样,这取决于人们对该短语的解读。对我而言,对于自助,“认识你自己”就是为了认识你自己的盲点,就是为了足够自知,能够注意到自己正从事于己不利的行为。这并不意味着您会为此自责、从此永远改变自我或再也不会疏忽大意,而是意味着您可以尽最大努力随时矫正航向。

有时候,在我们阅读自助类书籍时,半途而废反而可能使自身产生更不好的感受,因为这些书上的话就像一面镜子,会反射出我们对自身感到不满的那些东西,而且我们也害怕别人得知这一情况。我们还有太多其他事情要担心。我不希望你们陷入此番境地。本书无意让您或任何其他人自责或羞愧。

本书有些章节可能会引起您的共鸣,而有些章节则不然。如同生活中的万事万物一样,拿走自己想要的,其余的不必理会。我只希望本书能成为您了解自己的一种方式。要从整体上了解这一文化、这一文化对您的影响以及您在这个世界上的形象、您如何改善这一形象,本书有望为您带来一种更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