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设备管理认知
1.说说“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企业别做“跛脚鸭”
制造业对工业化的实现来说犹如“水之源、木之本”,是现代化的原动力,是国家实力的支柱。一个国家没有强大的制造能力,永远成不了经济强国。
我国工业化的进程目前正处在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中间阶段,要完全实现工业化,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至少还需要十几年的努力。中国被称为“世界制造工厂”,但产品却主要局限于消费品领域。
随着产业升级,我们已不可避免地发展到了以装备制造业为主要特征的“重化工业阶段”,也有人称之为“后工业化时代”。
目前,中国制造业的总体规模与德国相当,可以说是个制造大国。比较流行的说法是中国的劳动力便宜,产品具有价格优势,国际市场上很有竞争力。但两国制造业竞争力的比拼是看生产效率——单位产品(或相同产品、产值)所消耗的人工成本。生产效率较低是中国制造业的特征之一。
这表现在:
1)创新能力不强,缺乏核心竞争力。
2)企业组织结构小而分散,产业集中度较低,规模效益差。
3)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大型企业集团及世界一流的跨国公司较少。
4)低端产品生产扩张过度,高附加值产品依赖进口。
5)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率较低。
6)缺乏管理技能和全球营销技巧。
7)科技创新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
纵观国际经济形势,制造业在我国经济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不会改变,在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中的物质基础地位也不会改变。我们不能脱离国情,不能以知识经济发展代替工业经济发展,以信息化代替工业化,而只能把发展工业经济与发展知识经济协调起来,把工业化与信息化有机结合起来。
我们应该从历史与现实、科学和人文相结合的全新视角,充分认识制造业和制造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制造业与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和现代化的深度关联。还要清楚地看到,人类文明进程中工业化阶段不可绕过,即使在知识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发达国家的经济载体仍然是制造业,我国经济的主导产业也还是制造业。美国、德国、日本和韩国的发展都是很好的例子。
中国从工业化大国转变成强国,需要两个前提条件:一是技术创新,二是管理创新。以前我们更多地强调企业的技术创新,往往忽略了管理创新的积极作用。
缺乏管理创新的企业——病态的制度设计和企业文化,臃肿低效的企业官僚机构,不当的绩效评价和激励机制,低士气和低素质的员工队伍,高成本的生产运作,低效率的资源利用,不良的设备管理,不安全的生产环境,这样的企业很难有技术创新的活力。即使通过加大投入,偶有技术创新出现,也难以转变成有竞争力的产品;即使将蓝图变成产品,也难以凭借产品的高性能和低成本长久占据竞争优势。这样,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两条腿就始终不平衡,企业就变成一只“跛脚鸭”。
企业良好的技术创新体系需要良好的制度设计、企业文化和人文环境,需要正确的绩效评价与激励机制,需要卓越的学习和教育型组织塑造,需要设计与制造团队的合作和无缝连接,更需要可持续的利润和资金支持。离开这些,技术创新就会只是一种幻想。
因此,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管理创新应该始终成为开路先锋。对于制造业而言,人机(Man-Machine,双M)系统的精细化管理和谐体系,将会成为管理创新的主要支柱。
管理创新开路,技术创新随后。在国家朝着制造业强国进军的道路上,企业千万不要变成踟蹰不前或者步履蹒跚的“跛脚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