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进入21世纪后,医学发展趋势由“以治病为目标,对高科技的无限追求”转向“预防疾病与损伤,维持和提高健康”,中医治未病“未病先防、早防早治”的理念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指出:“当前,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
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于2007年正式启动。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吴仪从历史和时代发展的战略高度,开创性地提出了开展中医“治未病”工作的要求。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迅速响应、统筹规划、组织实施,出台了“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方案(2008—2010年)等系列指导性文件,建立健全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多方参与的治未病工作运行机制,明确“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机构、人员准入的条件和开展业务的范围等,为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发展“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提供了制度保障。经过13年的建设,全国二级以上中医院均有治未病科的设置,“治未病”理念得到广泛普及,技术和产品日益丰富,开展了大量工作;但至今尚未对其成果和面临的问题进行系统梳理。2019年10月,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提出:要强化中医药在疾病预防中的作用,结合实施健康中国行动,促进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升级。总结既往经验、发现存在问题、指导未来实践是目前“治未病”工程迫切需要开展的工作。
王琦院士带领团队一直致力于中医体质与治未病研究。历经43年,取得了可喜的学术成果。制定了我国第一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行业标准,创立涵盖儿童、成人、老年全生命周期的体质辨识适宜技术,相关成果先后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仅老年人群服务人次达31301.5万人次。2015年4月,王琦教授正式提出“九体医学健康中国计划”,致力于中国特色的全民健康管理模式的构建,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并于2021年得到李克强总理、孙春兰副总理的批示。2020年6月,王琦院士领衔的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体质与治未病研究院承担的“基于中医体质辨识和多模态技术的老年心身健康评估体系及服务模式研究”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主动健康和老龄化科技应对”重点专项立项(2020YFC2003100);同年12月,中医体质治未病传承创新团队还入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创新团队及人才支持计划项目(ZYYCXTD-C-202001)。王琦院士带领团队全面推进中医治未病参与到大医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慢性病防控和大健康中,并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在承担的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研究项目《中医治未病与建立中西医结合疾病防控体系的战略研究》、《全民健康与医药卫生事业国家发展战略研究》中“全民健康事业中医服务体系建设—中医治未病研究”课题、《新形势下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战略研究》之“中医服务能力提升研究—中医治未病与慢病管理”专题的支持下,在院士、国医大师等专家的指导下,王琦院士带领团队历时三年,全面调研梳理了2007年以来国家推行的治未病相关政策、5826篇治未病文献、1734家二级及以上中医医院治未病实施情况,形成了一份迄今为止有关中医治未病的最为系统而详尽的报告。包括中医治未病的背景与意义、国家层面工作调研报告、实施单位工作调研报告、文献调研报告、体质辨识治未病应用情况报告、中医治未病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医治未病相关政策梳理等七个部分,内容涵盖战略分析、工作成绩、经验总结、存在问题、发展路向及重大事件等。这份报告旨在为实现国家健康中国的战略目标提供“治未病”政策制定的参考,为“治未病”健康工程的实施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中医治未病发展报告(2007—2020)》编写组
2021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