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绪论
第一章 中医综合素养概述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中医学是一门运用中医学理论来研究人体生命活动中健康和疾病变化规律并用以预防疾病、诊断疾病、治疗疾病、康复和保健的学科,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中医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疗效确切,且以简便、廉验为特色,是中华民族与疾病做斗争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乃至世界人民的健康事业都作出了杰出贡献,在医药领域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中医综合素养是中医学中一门综合性课程,系统阐述中医学徒的传习责任与职业规划,中医思维、理论功底、文化修养及医学技术等知识素养,以及中医学徒所应具备的医德医风、社交礼仪、法律常识等职业素养。其内容广泛,既囊括中医理论知识,涉及临床应用,亦涵盖中医职业规划与基本素养,是中医学徒制教育的基础课程。
一、中医传承和职业规划基本认识
(一)中医传承与研习的基本要素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前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传承与研习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职业教育的时代责任与本职担当,是每个中医人必须肩负起的历史使命。中医药传承与研习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传承责任、学习方法和实践要求三方面。
(二)中医药人才职业规划
职业规划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计划过程。在我国,要取得中医药执业资格,在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与实操基础上,还需要按要求参加考核,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和国家药师资格考试。
二、中医知识素养
(一)中医思维
中医思维是在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影响下形成的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思维方式,其以整体辨证为主要特点,以意象为思维的基本单元,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有机地统一起来,包括象思维、整体思维、辩证思维等思维方式。
(二)中医基础与临床
中医基础与临床包括中医学基础、中医临床基础、中医临床。
1.中医学基础
中医学基础主要对人的生理、病理、病因、病机进行阐明和解释,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生命和疾病现象,并且在某种程度上为人们的医疗实践提供理论指导,主要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中药、方剂等学科内容。
2.中医临床基础
中医临床是以中医理论为依托,即运用中医理论有效地指导中医临床实践,从诊法到辨证直至选方用药都离不开中医理论。中医临床基础主要由《金匮要略》《伤寒论》《温病学》三部中医经典著作组合而成,是沟通、联结、整合中医基础理论、中药、方剂与临床各学科的重要纽带。
3.中医临床
中医临床即中医临床各科诊治疾病基础知识,包括中医内科、中医妇科、中医儿科、中医外科、中医针灸推拿等临床知识。
(三)健康与养生
如今人们对健康的定义已不止局限于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社会适应力强等。养生不仅能帮助人们养好身体,保证各身体机能运作正常,更能净化心灵,使精神保持良好状态。由此可见,养生理论与技术能更好满足当今大众对健康的需求,更全面地覆盖健康所定义的范畴,从生理、心理方面为大众保持健康提供有力的理论前提与技术支撑;普及和充分运用养生知识及技术对保证当今社会的正常运作、保持人们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有着重要意义。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提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而养生无疑是此战略的基石之一。
三、中医职业素养
(一)医德医风
医德医风是指医疗行业的职业道德和行业风气。其中医德是医务人员自身的道德品质,是调节医务人员与患者、他人、集体及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规范的总和。医风是整个医护行业里营造的一种行业风气,医疗作风同时也是社会精神文明状况的具体体现。
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行业风气与广大患者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也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对于医疗从业人员的观感。
(二)基本礼仪
礼仪是人际交往过程中所具备的基本素质,良好的礼仪素养可以促进人际交往的有效性和顺畅性。作为医务工作者,足够的礼仪知识有助于提升综合能力,更好地向患者提供有效服务。从医学生礼仪知识需要的角度出发,包含社交礼仪、求职礼仪、医护礼仪和沟通技巧四个方面,主要涉及一般社交礼仪、医护职业礼仪、医患沟通技巧,以及针对医学生求职就业的相关技能。
(三)卫生法律常识
卫生法律常识是指卫生法律基本知识,其中以卫生法最为重要,卫生法是指国家立法机关按照法定程序的以卫生法典命名的卫生法。由国家指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旨在保护人体健康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医务人员应熟知相关卫生法律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