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青藏高原山脉纵横,大量冰川、雪山、河流、湖泊、温泉星罗棋布,是亚洲主要河流的发源地,素有“亚洲水塔”之称,这种丰富而独特的水资源环境也孕育了独树一帜的水文化。藏族先民自古以来就在青藏高原上繁衍生息,对于水的认识与经验一脉相承,并围绕防病治病和健康需求积累形成了独特的认知体系和应用传统,藏医药浴疗法便是在这种背景下发展衍化的民族优秀文化硕果。
从今天的眼光回顾藏医药浴的历史与现状,至少可以总结为三个方面:
藏医药浴传承从自发到自觉。在长期生活、生产和防病治病的实践过程中,藏族先民逐渐认识到了水对健康生存的重要价值,最迟在公元4世纪时,藏族地区已形成“每五天沐浴一次”的观念,敦煌藏文文献也记载了大量吐蕃时期的沐浴养生经验,最终由《四部医典》完成总结,在50余章40余种病证应用了药浴疗法,成为藏医药浴的奠基性文献,也标志着藏医药浴疗法的形成。后世历代藏医专家以此文献为依据,不断充实和发挥,使得藏医药浴疗法的临床经验体系不断发展壮大。
藏医药浴技术从零散到系统。早期藏医药浴源于对矿泉浴经验的参照和模仿,但受制于矿泉的诸多不利因素,藏医医家从被动利用天然药水转为主动配制人工药水,藏医药浴的核心处方“五味甘露”应运而生。在后世1300余年的发展中,逐步形成了以“五味甘露”为核心的组方体系,以发酵工艺为主体的药液制备技术体系,以三种浴法为形式的临床治疗体系。据初步统计,目前各地藏医药浴机构报道使用的药浴处方达120余个,涉及藏药260余种。藏医药浴的关键技术体系呈现系统化、流程化的特点。
藏医药浴标准从主观到客观。以长期的药浴临床实践为依据,藏医药浴标准也自成体系,包括药材的产地、年份、部位,药液的色泽、气味、酒香,浸浴的温度、时间、流程等,几乎每个环节都形成了普遍的共识。目前这些共识正从主观的经验描述向客观的定量描述发展。古老的藏医药浴疗法正在面向现代化的临床服务需求,不断实现自身的变革与超越。
2018年“藏医药浴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一标志性进步,充分体现了国际范围内对这一古老疗法的重视和肯定,但也对藏医药药浴疗法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结合对藏医药浴领域的系统梳理,藏医药浴疗法的应用现状与国际化发展之间的差距主要表现为:
——标准体系尚未建立。一是用药品种较为混乱。目前基础方涉及的5种藏药药材,各地入药名称和种类达10多种,应用时主要依据专家经验,无法判断不同药材基原、年份、储存方法等因素对临床疗效的影响;二是药液制备的影响因素缺乏标准。传统发酵过程中,时间、环境、温度、菌种、比例等是影响药液质量的重要因素,但目前各地也存在很多差异;三是药液质量评价的客观标准尚未建立。传统发酵法历来以味道、颜色、浓稠度等感官评价为主,主观性强、无法定量描述,难以开展准确的量效关系研究。
——临床疗效缺乏高水平证据。尽管已有一些临床报道肯定了藏医药浴的临床优势,但在国际化发展的背景下,药浴疗法的临床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证据水平还普遍偏低。本书截稿时纳入分析的169篇临床文献涉及30个病种,大多集中在风湿性关节炎和皮肤病,能严格反映藏药浴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的高等级证据仍较少。亟待从临床研究设计,尤其是结局指标公认性和盲法着手,降低偏倚风险,提高试验的证据质量。
——临床服务缺乏新产品支撑。在药浴用药方面,仅见粗加工散剂和颗粒剂,产品形式单一。截至2020年12月,获国药准字的藏医药浴用药上市产品可见颗粒剂、洗剂、散剂3类,共有10种,其中散剂有7种;在设备方面,各地藏医院仍以木质、亚克力、金属等材质的浴缸为主,部分采用中药熏蒸设备,未见针对藏医药浴技术特点的智能化设备,难以对藏医药浴的优势技术形成支撑。
上述差距与不足,与藏医药浴科研工作基础薄弱、创新研究处于起步阶段有关。在这一背景下,亟待联合多学科力量,广泛融合多领域研究方法和技术,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重点采用中药材资源调查、系统生物学、药物分析、网络药理学、循证医学、生物医学工程等新方法,围绕藏医药浴发展中的技术瓶颈,实现对药液质量的定性定量结合研究,对发酵工艺中的关键参数进行比较和优化,改进和规范传统药液制备工艺,并通过临床操作参数的多途径提取,开展新型藏医药浴产品开发。最终通过全链条、系统性研究,提出药液制备的新方法、新技术,完成藏医药浴标准体系的构建。
值得欣喜的是,2020年年底,国际知名医学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Directors Association(JAMDA)发表了首篇藏药浴治疗卒中后痉挛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采用较为严谨的设计,证实了五味甘露方药浴对卒中后3个月内的轻度痉挛有较好的疗效。这是藏医药浴循证医学与国际化的一个重要进展,充分彰显了藏药浴的疗效价值。期待今后出现更多高水平的藏医药浴临床研究成果,让更多的人了解藏医药的价值,并从中受益。
本书依据前期研究基础,全面梳理了藏医药浴在历史传承、组方规律、常用药材、药液制备、临床实施、药浴设备、循证医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也开展了不同程度的交叉研究和创新性探索,尽管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与藏医药浴的现代化发展需求相比,还仅仅是迈出了一小步。期待本书的研究实践与思考,对藏医药浴的传承与创新有所裨益,并启发更多学者参与其中,共同推动这项古老的疗法以文化为底蕴,以科学为支撑,以标准为纽带,惠及更广泛的地区和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