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序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做出的重要指示。在这一新的历史时期,中医药学的临床实践也正在经历着积极的变革和蓬勃的发展。新冠疫情让我们清楚地看到,这个世界并没有完美无缺的医学;同时,这场疫情也再次证明了中国医疗体系的优越性,再次证明了中医药在中国医疗体系架构中的不可替代性。自古“大疫出大医”,在这场疫情中,中医药经受了实践的考验。在未来护佑中华民族甚至世界各民族人民的道路上,中医人仍然重任在肩。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在坚持中医理论内核的前提下,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实现自身快速发展,将是中医药学能否从根本上实现自强的决定性因素。借助现代科学手段不断认识、阐释中医药学的理论内涵,是摆在当代中医药人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更是实现中医药走向世界的历史使命。
我与池晓玲教授合作进行临床研究十余载,历经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等科技重大专项研究。重大专项承载了国家在关键领域的核心战略需求,不仅是科研课题,更是国家使命。因此,这些项目往往时间紧、任务重、责任大。池晓玲教授带领的团队不论在牵头还是在参与这些项目的过程中,都显示出了能啃硬骨头、能打攻坚战的精神。
“十二五”期间,在广东省中医院的支持下,池晓玲教授成立了全国首个中医特色肝病慢病管理门诊,将中医特色慢病管理进一步融入临床科研。这一举措明显提高了临床科研管理成效:首先是中医特色慢病管理革新了医患互动模式;其次,强调“身心同治”的理念,健康教育结合心理疏导,对于建立医患互信、提高患者依从性有很大帮助;第三,中医特色慢病管理能够为临床科研的开展提供大量病源及宝贵数据。据了解,中医特色慢病管理的介入为国家“十二五”科技重大专项项目获得良好的受试者依从性提供了关键支持,并形成了很好的示范效应。基于这一成功经验,池教授团队牵头了国家“十三五”中医药防治重大传染病专项领域首个肝病中医特色慢病管理课题——中医阻断慢性乙型肝炎轻症肝纤维化的特色慢病管理研究。目前这项纳入全国11个分中心的研究已进入收官阶段。从中期结果来看,这一研究模式能够发挥中医药治疗的特色优势,在提高受试者依从性、阻断慢性乙型肝炎轻症肝纤维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本书的出版,既是池晓玲教授及其团队数十年对中医特色慢病管理思考、探索、实践的成果,也是他们牵头的国家“十三五”科技重大专项项目的成果之一。
《中医特色慢病管理》一书是池晓玲教授团队多年来对中医特色慢病管理的思考、探索、实践、心得之集成。是书从探索中医特色慢病管理的缘起讲起,从中医哲学、中医学的生命观到建立全方位全生命周期诊疗模式切入主题,探讨如何结合中医特色发挥其“预测、预防、康复、养生、保健”的作用;附录中的“中医特色慢病管理方案示例”分别以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脂肪肝、自身免疫性肝炎等病例为代表,详细介绍了针对不同病种、不同年运、不同季节的个体化、专科化中医特色慢病管理方案。作者基于十余年的实践经验,分享了从医多年的心得体会,回顾并展望了中医特色慢病管理对临床、科研、教学、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积极意义。
本书不仅展示了池晓玲教授基于长期实践对于防治重大传染病的思考,也能为开展各个疾病领域的慢病管理提供借鉴和启发。相信本书的出版,将对提高临床疗效、提高科研管理成效大有裨益。
国家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十一五”至“十三五”慢性乙型肝炎课题首席专家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2021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