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农场主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6章 海盗出现

第十六章海盗出现

正午的时候是家家户户吃饭的时候,路上行人也少了起来。

高良的马车停在了李正家门口,四下探查之后没有人跟踪,这才缓缓走进李正家里。

李正已经准备好了一百斤白萝卜,当然,再加上一百斤白菜又如何?

形势紧张的时候,李二对贪官真的是痛下杀手,所以没有人敢冒冒失失就伸手去接别人的东西。

当然,这种情况下,他们也不是不贪,他们已经不要小钱了。

"先生,这一趟我和吴师爷一起走。"

"那就费心了。"

"先生客气了,理所应当的事情,伙计那边我已经吩咐好,赛西施母女的事情也已经安排妥当,这一去,怕是要半个月,先生若是有事情需要做,高记的人先生可以随便调动。"

李正点点头,"此去登州,带的东西极多,若是遇到阎王好见小鬼难缠的事情,就用那些蔬菜打通一下关系吧。"

高良叹息一声,"这年头,州府之中,是个小官都有心思,我这边尽量吧。"

李正早上写了一些店铺和营销的理论东西,从袖袍里拿出一本四四方方,简简单单的册子。

"这东西你路上看,不明白的地方回来问我就行。"

高良接过册子,打开之后,只是浏览了几眼,瞬间脸上就露出了欣喜。

不愧是小先生啊,如此年纪,却有这等见解,神人啊。

"多谢先生,这一路高良一定会好好体会。"

午后的街道上,官差出现的频率变得高了起来,街道尽头的木牌上面,如同黑板报一般的十几张大纸张贴在上面。

外城郭的百姓好奇的伸着头,像是羊圈里探出头吃草的羊群一般,嘴巴张大,可那十几张大纸上面的东西,他们怎么也看不明白。

不光是唐朝,整个中华封建时代的历史中,大部分的百姓都是没有受过教育的。

识字率很低就导致每一次张贴榜文的时候,他们一个个都看不明白。

这时候就需要有读过书的秀才老爷们出现了,童生也是不错的,反正在私塾之中学几年之后,就相当于后世的小学那种级别,常用的字还是可以理解的。

于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站在榜文跟前,仰起头,其他人都伸长脖子争论那榜文上的字是什么意思的时候,他扬起的鼻孔仿佛在说:你们这些泥腿子。

居高临下,终于有人注意到他了。

"让秀才老爷说说啊,咱们不认字,可秀才老爷认字啊。"

那被称为秀才老爷的读书人,脸上甚是不悦,似乎为这些人这么久才看到他感到了一丝丝的生气。

"秀才老爷,上面写的是什么啊?"

"是啊,俺们哪里认字啊。"

"咱们不认识,秀才老爷认识啊,人家是读书人,以后要做大官的。"

一听到这里,年轻的读书人脸上神色稍稍缓和,耳边也泛出一抹一闪而过的红晕。

缓缓睁开眼睛,"嗯,诸位让一让,我来瞧瞧。"

"近日有海盗出没,以虬髯客为首,杀人如麻,凡看到以上人等报官有赏。"

年轻人指着那个大胡子的画像说道:"看到没,这个人胡子那么长,一看就凶神恶煞,就是虬髯客,这个是虬髯客的跟班"

不远处,李蛋和李清听得清清楚楚,他们哪里知道上面写的是什么,他们两个年纪也小,以前家里有点钱,所以上学堂,现在呢,只能靠李正自己带着。

"妹妹,那个虬髯客好吓人啊。"

"哼,你一个男孩子也怕啊。"

"我当然不怕啦!"李蛋拍拍自己的胸脯,手里的干草握得紧紧的,小孩儿的自尊心是不容挑衅的,我才不怕呢。

"可是咱们要是遇到这些人,一定是打不过的。"

"打不过就跑啊,那天哥哥给咱们讲的故事,不是说打不过就要跑么。"

"咱们能跑得过吗?"

李蛋和李清面面相觑,擦了擦鼻子上的灰,继续捡干草去了。

可任何一个小孩儿,但凡听过武侠故事,心里面就会充满热血,梦想自己变成大侠。

傍晚的时候,两个小家伙又钻进了人群,外城街道上,他们两个心里面把那些海盗的模样记得清清楚楚。

两个表哥王山和王海,显然比起王五王六王七三个舅舅更加活泛,当然也只是那么一点点。

王山和王海回来的早,而王五三兄弟回来的晚一些,今日进项总共2400钱。

这个数字或许在唐朝并不算什么,在李正现在看来,也早就习惯了。

可王山和王海哪里见过这么多钱啊。

两兄弟直勾勾的眼神出卖了他们的内心。

李正没有说什么,这两个也是年轻人,比自己大不了几岁,这一关是他们要过的。

从没有见过钱的庄稼人,在乱世刚刚过去之后的日子里,能活着就不错了,要知道古时候人们能吃一口饭,那就是天恩浩荡。

而这个年纪的王山和王海自然是有一股豪侠梦的,不然也不会把体格练的那么好。

"两位表哥先回去吧,明日清晨来就行。"

王山和王海叹息一声,憋红了脸,朝着李正点点头,就扭头离开了。

王氏是见过世面的人,看着这一幕,也是微微忧心。

这不是钱的问题,若是王山和王海有什么想法,拿着钱跑了,她倒是不担心,毕竟钱是有花完的时候的,只是花完了怎么办?

毕竟是自己的侄子,走错路就罢了,能回头最好,若是不想回头,在外面怕是要饿死啊。

李正出来王氏的担忧了,"阿娘,不用多想,两位表哥需要适应。"

"小正啊,以后若是人越来越多,咱们可怎么办啊。"

王氏的担忧是正常的,若是只是自家的亲戚跟着自己,那也就混口饭吃,能有结余当然最好,可李正还小,这个年纪,身上压这么重的担子,合适吗?

李正摆摆手,"不怕人多,阿娘,以后咱们家肯定是清河县第一大宗族。"

李正咧嘴笑着,王氏也点点头。

王氏轻轻转身,心中松了一些。

李正笑着喊:"便准备用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