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朝续文献通考》凡例
赐进士出身、头品顶戴、前内阁侍读学士臣刘锦藻恭纂
我朝文治光昌,经学、史学均胜前明,唯掌故之学颇觉不逮,匪特如郑端简、王弇州无其人,即王元翰辈亦不多见。锦藻惄焉思之,续纂《皇朝文献通考》曾呈乙览,渥荷温纶。初以光绪三十年为限,辛亥以后,蛰处海滨,复辑三十一年至宣统三年。虽岁月无多,而新政适起,事例伙颐,拟合前书汇为一编。物换星移,不无损益。昔宋臣司马光撰《资治通鉴》,既经进御,复知抵牾,未敢辄改。兹则蕲一朝之政治无缺,故于前之疏漏者重行增补。本属草创,有待讨论,不敢妄希涑水也。谨订凡例如左:
一、《皇朝通考》初与《续通考》并于一编,乾隆二十六年,命自开国以后自为一书,馆臣依以排纂,讫乾隆五十年而止。此次续纂起五十一年,讫宣统三年,凡百二十有六年。值中原之多故,自秉笔之特繁,仿记载之汇编,步遗山之野史,理而董之,是在达者。
一、马考共二十四门[1]。前考于“宗庙考”内分立群庙[2],“郊社考”内分立群祀,合为二十六门。续编悉仍旧贯。第时局既日新而月异,则制度亦岁盛而年更,有为乾隆五十年以前所未见者,于前考各门无可附丽,不得已增外交、邮传、实业、宪政四门,共成三十门,都四百卷。
一、前考于各门子目多所更定,如“征榷考”并铁于坑冶而标名盐法,今续增厘金、洋药;“国用考”续增银行、海运;“选举考”续增赀选;“学校考”添八旗官学,今续增书院、图书、学堂;“王礼考”续增归政、训政、亲政、典学;“兵考”原删车战,续增长江水师、海陆军、船政;“职官考”因官制全更,难沿旧例,略举始末,用备钩稽,亦当世得失之林焉。
一、前考于经籍,泰半采自《钦定四库全书》,故博收约取较易为力。辱在草茅,未窥中秘,不得不借私家著述以资挦扯。今四库书续修,所纂各编,楚璞燕砆,容有踳驳不一者。且旁行斜上,时尚所宗,式是古训,未忍沦澌,见闻所及,过而存之,不载生存,稍示限制。
一、前考谓封建不能行诸三代以后,自唐宋讫本朝大都皆有封无建,为万祀不易之常法,识者韪之。故所纪封爵之制,既详五等,复别世系。迩者玉牒屡修,瓜瓞繁衍,编摩所及,仅能以年为断,非敢挂漏,惧蹈失实之愆尔。
一、前考于舆地东三省、十八省以外,正西境外至于流沙。其时天山南北路已拓提封,未开行省,因取汉史沿称西域。咸丰之季,发捻不靖,回众蹈瑕跳梁,夜郎自大。穆宗毅皇帝命将出师,誓光先烈。德宗景皇帝宸谟广运,扫穴犁庭,俄罗斯远詟威棱,亦复还我伊犁,画疆互市。光绪十有一年西域设新疆省,于是筑城、列署、兴学、明农,雄甲金方,比于内地。续考爰改西域为新疆省,盛京亦改为奉天、吉林、黑龙江三行省。今制所有,悉记其实。至台湾罢郡虽慨陆沈,而故籍未湮,仍应编次。六州铸错,岂在莒之能忘,九世复仇,誓归祊而后已。借兹掌故,聊系人心云尔。
一、前考于“四裔门”详述琉球、朝鲜、安南、缅甸诸国,当日朝贡以时,薄来厚往,喁喁向化,为翰为屏。迨光绪以来琉球、朝鲜夷于日本,安南、缅甸亦为英法所并,荒服衣冠,久稽贡享,顾念世盟带砺,重译来宾。今属土虽亡,事实具在,依旧缕陈,用资考镜。
一、乾隆五十年以前,有名臣宏议、魁士抗言,为前考所未收,而事故翔实、有关远大者间亦甄采一二。至近时述作,择取其荦荦者,并备参稽。依前考低二格书,若谕旨、奏疏悉行顶格,章程、则例概低一格。遇应抬字样,谨遵王先谦《十朝东华录》例,均空一格。因陋就简,深惧舛讹,纠谬拾遗,敬俟来哲。
一、所引原文有篇幅过长,其首尾格套及中间无甚关系,或摘取条段者,胥就字句节删,罔敢增易。唯节删及章段者,则曰略称,用示区别。
一、典、志之与通考,体例虽或互异,事实什九从同。通考兼编年纪事以为文类,别门分尤为雅赡,续编通考已苞典志而有之矣。唯续三通及皇朝三通均属官书,复经睿定,似非下士所敢貂续。况实录、会典,史宬具有专司章奏公文,籍氏犹能数典,贸焉越俎,僭妄奚辞。然足则能征,不贤识小,从安国以问故,免师丹之善忘。虽曰续考,初非定本,大雅宏达,庶其鉴诸。
[1] 马考,指马端临的《文献通考》。
[2] 前考,指《皇朝文献通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