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原始社会
一 原始社会概况
1.人类社会的产生
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极为漫长的阶段,它从人类产生开始,直到人类社会出现国家为止。地球上早就有了生命的存在,而人类只有约三百万年的历史。人是从猿进化而来的,不同于动物的一点是人能够劳动,能够制造工具,并利用工具进行生产。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中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1]
恩格斯指出:
我们的祖先在从猿过渡到人的好几十万年的过程中逐渐学会的使自己的手能做出的一些动作,在开始时只能是非常简单的。最低级的野蛮人,甚至那种可以认为已向更近乎兽类的状态倒退而同时躯体也退化了的野蛮人,也远远高于这种过渡性的生物。在人用手把第一块石头做成石刀以前,可能已经过了一段漫长的时间,和这段时间相比,我们所知道的历史时间就显得微不足道了。但是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迈出了:手变得自由了,并能不断掌握新的技能,而由此获得的更大的灵活性便遗传下来,并且一代一代地增加着。
所以,手不仅是劳动的器官,它还是劳动的产物。只是由于劳动,由于总是要去适应新的动作,由于这样所引起的肌肉、韧带以及经过更长的时间引起的骨骼的特殊发育遗传下来,而且由于这些遗传下来的灵巧性不断以新的方式应用于新的越来越复杂的动作,人的手才达到这样高度的完善,以致像施魔法一样产生了拉斐尔的绘画、托瓦森的雕刻和帕格尼尼的音乐。[2]
可见,劳动和制造工具用于劳动,对人类的形成多么重要。今天有学者也强调:“在数百万年的时间里,古人类群体中的突变最终导致了更适应自然选择的变化——双足行走、制造工具、食肉等行为。这些变化使得这一群体相较于其他陆生灵长动物而言,更加具有优势。”[3]“工具的使用使人体结构发生了改变。”[4]
中国是世界上早期人类活动的主要地区之一。现已发现的我国境内最早古人类化石是在巫山县发现的“巫山人”,绝对年代距今约200万年。超过100万年的直立人化石有“元谋人”、“蓝田人”和“郧县人”。距今20万年前,是智人开始形成的阶段。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早期智人是“大荔人”,其体质显示出正在形成中的黄色人种的某些特点;晚期智人形成时期,无论是北京周口店的“山顶洞人”,还是广西的“柳江人”,都带有原始黄种人特征。[5]
从地质年代上讲,人类社会主要处于第四纪冰期。第四纪冰期(冰川期)大约始于200万—300万年前,结束于1万—2万年前。在地球处于冰川期时,气温较低,天气相对寒冷,对主要依靠自然提供生存条件的人类来说,发展演进就会很缓慢。“大约两万年之前,最后一次冰川期形成的坚冰开始融化。大约公元前8000年,全球气温已经稳定在与今天大体相当的水平上。大约公元前5000年,世界已经呈现出与今天相差无几的面貌。”[6]大约在1万多年前,人类社会进入了发展演进较快的阶段。这与全球气候的变化有利于人类生产生活应是有紧密联系的。
在漫长的原始社会时期,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长期主要靠采集和渔猎生活,强烈地依赖大自然提供的条件。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只有依靠集体的力量才能求得生存,因此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共同劳动、共同支配劳动成果。
原始社会是全人类都经历过的历史发展阶段。“整个人类的历史是从原始公社制度占统治地位的时期开始的。这是全世界各族人民都经历过的一个社会经济形态。”[7]原始社会这一概念的英文是“Primitive Society”;不管是中文还是英文,“原始”(Primitive)都具有“最早时期”或“最早阶段”的含义,并且给人们一种非常落后的印象。“‘原始社会’概念来自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形态发展的‘五形态’学说。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五种社会形态’的第一种形态,是以生产资料原始公社所有制为基础的社会。”[8]
学术界对是否存在着原始社会,看法并非完全一致,也有学者认为没有原始社会。例如,C.R.霍尔皮克就曾发表过文章《存在一个原始社会吗?》。文章介绍了有的学者认为没有原始社会:关于原始社会的理论是一种关于从来就不存在的事物的理论。不过,霍尔皮克在文章中认为,有关学者否定存在原始社会的尝试是“彻头彻尾的失败”;“他们真的可以与宣布地球是平的那些古怪的现代地理学家们有一比”。[9]
2.原始社会的发展
在这个漫长的历史阶段,从主要生产工具发展水平讲,可以分为两大时期,即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很漫长,人类自诞生以来主要生活在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已到了原始社会末期。学术界也有这样的看法,在新石器时代之后,还有一个“金石并用时期”。
原始社会末期与国家产生后的奴隶社会之间有一个较长的演进过渡期。这个过渡期主要发生在新石器时代。原始社会演进到奴隶社会,是发生在新石器时代还是发生在金石并用时期,现在看来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很可能情况是这样的,有的地区在新石器时代就进入了有国家的社会形态——奴隶社会阶段,有的地区在金石并用时期才进入到奴隶社会阶段。这也许正好体现了世界历史发展的不平衡性。关于这一点,在第二章考察奴隶社会时,我们还会讨论到。
原始社会,从社会组织结构来讲,可以分为原始群阶段、血缘家族阶段和氏族公社阶段。氏族公社又分为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两个阶段。在原始社会时期,显然世界各地发展是不平衡的,世界各地区进入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并非同步。这正如世界各地区进入文明阶段形成国家一样,也不是同步的。一般而言,父系氏族公社是产生贫富分化、形成不同阶级从而向国家过渡的历史发展阶段。
在原始社会,人们长期依靠自然条件提供的食物生活,就是主要靠采集和渔猎生活。到了原始社会末期,才逐渐出现了农业和畜牧业,并出现了两者的分离。
相对于后来人类的发展进步,原始社会的确是非常落后的。因此,原始社会也不被人们认为是“文明的社会”。人类文明的产生与国家的形成可以说是同步的。人类在地球上已存在了约三百万年,但文明时期只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一个短暂的阶段,人类生活的漫长岁月属于野蛮落后的原始社会。世界各个地区都经历过漫长的原始社会,这一点是确定无疑的。人类的原始社会,学术界不称为文明社会,也是有共识的。人们通常习惯地说“人类社会有几千年文明史”。我们也一般地讲:中国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这里“文明”的标识是什么呢?关于这一点,学者们会有不同看法。我们认为文明的标识主要是国家的出现。而国家是原始社会后期,在社会发生贫富分化,出现阶级并产生了激烈的阶级矛盾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而这正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产物。在原始社会时期,人类社会也是在不断发展进步的,尽管这种发展进步的步伐十分缓慢。不断发展进步是人类社会总的趋势,在漫长的原始社会也是如此。
讨论原始社会时,有学者指出:“原始社会没有一个单一的最高权力来维持和平与提供防卫”;社会上存在着几层权力结构,“最高政治权力”不是像今天的国家那样直接实施于个人,而是实施于次一层次的群体;最高政治权力不受“个人自由”的限制,而受“群体的权威”或“酋长的权威”的限制。[10]这也说明在人类的原始社会阶段,没有国家,因此也没有单一的最高国家政治权力。
人类社会在原始社会时期虽然发展缓慢,但也是不断发展的,有着发明创造和技术进步。“科学技术的历史和整个人类的历史同样古老。”[11]
石器是人类早期制造的劳动工具。最初的石器主要是打制石器,把石块打碎,挑选形状合适的碎块当作砍砸器、刮削器、手斧等。
在旧石器时代,火的使用是人类的一个标志性进步。首先,人类学会了利用天然火。我国境内,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已知道利用火了;距今约70多万至20多万年的北京人,不仅懂得用火,还能保存火种。后来,人类逐渐学会了人工取火,如击石取火、钻木取火等。火的使用促进了人类自身的进化,提高了人类的自我防护能力和活动空间,同时也为人类新的发明创造提供了条件。
在旧石器时代,除了制作石器工具外,人类还制造多种多样的工具,如木制工具、骨器(鱼钩、鱼叉等)。
旧石器时代一个重大创新是弓箭的发明。弓箭发明于旧石器时代后期。我国至少在2.8万年之前就有了弓箭,实物证据是发现于山西朔州市峙峪遗址的石镞。[12]恩格斯曾指出:“弓、弦、箭已经是很复杂的工具,发明这些工具需要有长期积累的经验和较发达的智力,因而也要同时熟悉其他许多发明。”[13]弓箭的使用使狩猎的范围扩大,效率提高,还使单个的人有行猎的可能。
在旧石器时代末期,人类已有了相当丰富的技术发明物,如棚舍、缝制的毛皮衣、袋、桶、独木舟、钩、掷枪等。[14]
人类社会进入新石器时代后,生产工具有了较大的改善。人们能够制造精细的磨制石器,学会了在石器上钻孔;石器的功效更高、类型更多、用途也更专一。新石器时代代表性的生产工具是石斧、石铲、石镰、石刀、石锄、石犁等。在新石器时代和金石并用时期,人们能够制作精美的玉器。我国古人在玉器制作上取得了尤其辉煌的成就。
在原始社会后期,人类也能制作各类陶器,有红陶、灰陶、黑陶等。火的广泛利用促进了陶器的发明创造。此时,人们也能生产编织、纺织品,建筑房屋,酿酒等。在新石器时代后期,出现金属加工,但金属工具并未能完全取代石器工具,构成了一个金石并用或铜石并用的时期。
在金属工具产生之前,人类社会的主要生产工具是石器。根据石器制作水平的高低,人们把原始社会主要划分为两大时期: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最早的石器时代称作“旧石器时代”,大约从两三百万年前到1.5万年前。人类历史的绝大多数时间属于旧石器时代。在这样一个漫长的时期,显然人类社会也是不断进步的,只是前进的步伐十分缓慢。在旧石器时代,人类只能制作粗糙的石器。“旧石器时代的特点是使用打制石器”。[15]当然,在整个漫长的旧石器时代,人类制作石器的技术也不是停滞不前的。
“新石器时代”是一个常见的重要学术概念,也是人类社会演进历程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中国大百科全书》“原始社会”词条讲:新石器时代“最早约出现在公元前第8千纪”,即距今约1万年。关于新石器时代起始年代,学术界是有不同看法的。不过,有学者指出:“把农业视为新石器时代的起始标志,也成为国内考古学界的重要学术观点之一”;“在综合各种因素的基础上,把磨制石器视为新石器时代的起始标志似乎最为妥当”。[16]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制作石器的水平大为提高,能够制作各种精美的磨制石器。“新石器时代的特点是使用磨制石器”。[17]陶器的大量出现也是新石器时代的一个特点。
在新石器时代,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这个时期,产生了农业和畜牧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剩余财富不断增多,出现了私有制和贫富分化,逐渐形成了不同的阶级。现在看来,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早期国家也有可能出现,社会进入奴隶社会时期。
新石器时代后期,世界一些地区出现了金属工具,主要是铜器。但是,金属工具还不够多,而且铜器在坚韧度上相比于石器,优势并不明显。因此,存在一个“金石并用时期”。世界各地进入金石并用时期的年代并非完全一致,中国是进入金石并用时代较早的地区之一。我国现已发现的最早的铜制品出现在6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代。[18]也有考古专家认为:大约公元前3500年,我国进入了铜石并用时代。[19]《史记》有“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的说法,这表明黄帝之时人们已在开采铜矿、制造金属器物了。
这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较快的时期。但是,在不同的地区,社会形态可能处于不同阶段。在金石并用时期,有的地区已进入奴隶社会早期阶段,而有的地区则可能仍然处于原始社会后期。实际上,在原始社会末期与奴隶社会早期之间有一个过渡时期,其社会形态显现出复杂性。这一点,在后面的叙述中,我们将作更多的探讨。
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发生了社会大分工。我国学术界撰写古代史,多讨论三次大分工问题,但对分工发生的时间有不同看法。这三次大分工是:农业与畜牧业的分离、手工业与农业的分离、商人阶层的出现。这三次大分工主要发生在原始社会末期的新石器时代和奴隶社会的早期阶段。
一是农业与畜牧业的形成。在原始社会人类长期依赖大自然提供的条件——食物生存,因此得“逐水草而居”,主要从事采摘和渔猎。原始社会后期,特别是到了新石器时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气候的变化,出现了农业和畜牧业;人们驯化了的农作物有小麦、大麦、小米、水稻、玉米、马铃薯等,驯养的家畜有狗、绵羊、山羊、猪、牛等。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标志着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化为食物的生产者。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更加丰富的食物,促使人口增长,扩大了原始社会人类共同体的规模。农业和畜牧业的分离是人类社会进程中的第一次大分工,出现了主要从事农业的农耕部落和主要从事畜牧业的游牧部落。
世界各地农业的出现(或曰农业革命)有先后。[20]我国是世界上农业起源较早的地区。“在公元前6000年前后,黄河流域的中下游地区普遍存在着农业文化遗存,从其农业和家畜饲养业的发展程度看,脱离其起源阶段已有一段历程。这一时期陶器的形制比较规整,已脱离了陶器产生的最初形态。在这个区域内,还应存在早于公元前6000年的农业文化。”[21]
关于这个时代的“农业革命”,有学者讲:“可以解读为包含两种复杂适应体系的一个过程,一方面是人的体系,另一方面是动植物的体系,二者相互适应,但前者居统治地位,人的目的在于从某个地域获得更多的物质和能量。因此,驯化对人类和由人类监管的少数动植物来说是有好处的。”与此同时,“农耕体系”得到发展。“这种农业体系不只定期引进新物种,还持续不断地推出新技能,如犁、石磨等新工具,并努力确保土地保持肥力,如通过定期灌溉。”[22]
农业和畜牧业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原始农业和畜牧业即食物生产的出现,是人类经济史上继掌握用火技术之后又一次伟大的革命,有学者称之为‘新石器革命’或‘农业革命’。其伟大的历史意义,就在于它开启了人类社会从自然型经济向生产型经济的转变,并为人类社会完成从母系氏族制度向父系氏族制度,并最后向奴隶制的过渡,奠定了经济基础。”[23]有学者将“自然型经济”称为“攫取经济”,将“生产型经济”称为“生产经济”。“如果说攫取经济是依靠天然提供的产品为谋生手段的话,生产经济则大为进步,它是人们以一定的生产工具,通过对土地的加工或对动植物的饲养和种植以增加产品的方法,故称生产经济。这是人类征服自然的重大突破。”[24]有学者强调:“农业革命让人类迈上了一条大道,这条道路将直接通向现代世界的令人吃惊的复杂性。”[25]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农业的产生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农业的发展,社会财富增多,对财富的不同占有导致社会发生分化。“农业生活方式”出现后,当社会变得越来越大时,社会成员之间的不平等也不断增长,权力与获取资源的权利逐渐被一小部分人掌控,从而导致“国家社会”(state societies)的产生。[26]
农业和畜牧业的分离就形成了社会大分工。“农民和牧民之间出现了更多的相互依赖,因为游牧民族需要农民生产的碳水化合物,而农民也需要牧民掌控的部分牛肉蛋白质及其他产品,如羊毛。”[27]我国学术界也有学者认为,“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并非一定是通过农业与畜牧业的分离而出现的。“在世界各民族中,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是经过不同的途径完成的,一些民族通过游牧生产方式,从其余的野蛮人群中分离出来,出现了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另一些民族未经过游牧业阶段,直接从采集和渔猎发展到农业经济阶段,较早地产生了经常性的交换,出现了私有财产和阶级,这种情况相当普遍,因此,关于雅利安人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的表述就表现出了它的局限性。”[28]
二是手工业的出现。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农业和畜牧业的分离,不同人群之间特别是游牧部落和农耕部落之间的交换增多,这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如制陶、制革、纺织、酿酒、榨油等手工业也变得越来越专门化。这就导致了手工业与农业的分离。这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第二次大分工。
三是商业发展与商人阶层的形成。第二次大分工后,出现了以交换为目的的生产,出现了专门从事交换的阶层——商人阶层;商业与农业、手工业分离了。这是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有学者指出:“除个别地区外,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是进入阶级社会后才发生的。”[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