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创新观点
第一,对中国城乡融合视域下的农村文化变迁路径和现象进行了基本梳理。突破区域性研究局限,注重农村文化研究的整体性。分析了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由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民工潮以及城乡融合发展新阶段,农村文化实现现代转型的基本特点。
第二,从文化变迁和文化发展两个视角对农村文化进行分层研究。既有农村文化发展的表层变量研究,又有农村文化发展的深层机制研究。不仅分析了城乡融合进程中农村文化的变迁路径、内容和形式,还分析了文化变迁的矛盾和冲突,并对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的贫困与障碍进行了系统分析。
第三,在借鉴国外城乡融合和农村文化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时代中国农村文化发展的基本原则和纬度,以及解决中国农村文化发展问题的基本策略。要坚持党对农村文化工作的领导,坚持农村文化的社会主义方向,注重文化建设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保证农民的文化主体地位的原则,从思想维度、目标维度、自然维度、实践维度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出解决中国农村文化发展问题的基本方法是“由上至下”重文化、领文化;“软硬结合”助文化、扶文化;“由浅入深”懂文化、享文化;“由内而外”护文化、传文化。
[1]《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32页。
[2]《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人民日报》2005年10月12日第1版。
[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人民日报》2005年12月12日第1版。
[4]《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人民日报》2006年10月12日第1版。
[5]《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27页。
[6]《中国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23页。
[7]《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 2011年10月18日,新华网。
[8]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人民日报》2018年9月27日第1版。
[9]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人民日报》2017年2月6日第1版。
[10]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人民日报》2018年2月5日第1版。
[11]《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889页。
[12]《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第1版。
[13]张凤超、张明:《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马克思空间正义视阈下的思考》,《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
[14]何仁伟:《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理论探讨、机理阐释与实现路径》,《地理研究》2018年第11期。
[15]汪厚庭:《中国农村改革:从城乡二元到城乡融合》,《现代经济探讨》2018年第11期。
[16]何红:《城乡融合发展的核心内容与路径分析》,《农业经济》2018年第2期。
[17]白雪秋、聂志红、黄俊立等:《乡村振兴与中国特色城乡融合发展》,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8年版,第11页。
[18]刘安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武陵山民族地区乡村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7年版,第16页。
[19]吴理财:《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区文化的变迁》,《人民论坛》2011年第24期。
[20]陈吉元、胡必亮:《当代中国的村庄经济与村落文化》,山西经济出版社1996年版,第193页。
[21]费孝通:《乡土中国》,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版,第25页。
[22]李龙梅:《快速城市化中的乡土文化转型》,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页。
[23]陈吉元、胡必亮:《当代中国的村庄经济与村落文化》,山西经济出版社1996年版,第198页。
[24]陈吉元、胡必亮:《当代中国的村庄经济与村落文化》,山西经济出版社1996年版,第200页。
[25]王沪宁:《当代中国村落家族文化——对中国社会现代化的一项探索》,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8页。
[26]李友梅:《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的乡土文化转型》,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页。
[27]司马云杰:《文化社会学》,山东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28]李建春:《论当代中国农民价值观念的变迁》,《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
[29]邹玉杰:《转型期农民文化心态变迁及其健康发展》,《理论探索》2010年第6期。
[30]王国胜:《现代化过程中的农村文化变迁探微》,《理论探索》2006年第5期。
[31]张娟:《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政治文化的变迁》,《兰州学刊》2006年第9期。
[32]范大平:《矛盾·困惑·出路——对当代中国农民文化心理的探析与思考》,《船山学刊》2004年第3期。
[33]何海涛、陈鲁文:《农民现代化的社会心理认定研究》,《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34]吕效华:《变迁语境下农村文化可持续发展路径选择》,《科学社会主义》2014年第1期。
[35]孙喜英:《时代境遇变迁中乡土文化的规约与走向》,《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5期。
[36]陶维兵:《新时代乡村民俗文化的变迁、传承与创新路径》,《学习与实践》2018年第1期。
[37]张东华:《中国农民文化素质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
[38]李云、张顺畅:《农村文化建设的体制性制约及对策》,《邵阳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39]丁永祥:《城市化进程中农村文化建设的困境与反思》,《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第11期。
[40]中共襄樊市委宣传部课题组:《论农村文化配置的结构性失衡》,《求实》2007年第3期。
[41]王宁:《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发展进路——基于浙江农村文化礼堂的实践探索》,《湖北社会科学》2018年第9期。
[42]杨光、高子健:《乡村文化“内卷化”问题何解》,《人民论坛》2018年第31期。
[43]张霞、赵美玲、滕翠华:《共享发展理念下的农村文化精准扶贫路径探析》,《图书馆》2018年第4期。
[44]张沛等:《国外乡村发展经验对中国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若干启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