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风险识别与防范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制度作为国家解决社会成员可能遭遇的各种自然风险与社会风险而采取的规避、补救措施,其保障能力关系到制度的成败和人们能否安居乐业,也是现代国家应对社会风险最有效的工具之一。但是,正如市场机制与政府机制都不可避免地存在“失灵”现象一样,由政府主导的社会保障制度同样也存在“失灵”或“实效”问题。

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以下简称新农保)是保障9亿农村居民老年基本生活的核心制度安排。自2009年开始全国试点探索,到2012年制度的全面覆盖,再到2014年与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简称城居保)合并成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以下简称城乡居保),这一过程无论是其制度目标,还是推进实绩,都显示出历史性的跨越。在城乡统筹步伐不断加快的变革中,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和社会经济政策,新农保保障能力本身也可能面临一定的不确定性。制度理念是否符合新的实际情况?制度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制度目标是否能实现有效的民生改善实效?此外,新农保的运行过程中也存在各类风险,保障对象的“道德”风险、制度的管理风险,以及至关重要的基金运营风险,等等。同时,在人口老龄化和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等外部环境下,新农保对外部社会经济可能造成哪些不确定性影响?这些不确定的因素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制度设计目标的实现?新农保制度预期目标会发生多大的扰动和偏离?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在深化制度完善改革中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

新农保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一样,最终以政府承担支付兜底责任,风险事件一旦发生将造成公共财政支出的增加,势必造成对公共利益的损害,甚至导致社会动荡、制度崩溃。那么如何有效地应对新农保风险?通过哪些手段能够合理地预测、规避新农保风险?这些都需要我们冷静地思考,展开全面、系统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因此,界定新农保风险的概念与形成机理,厘清新农保风险识别与防范的基本功能与原则,以新农保的“保基本”“可持续”及“城乡统筹”制度目标为依据,并科学分析、甄别及评估新农保在制度设计、制度运行及外部环境等方面的风险因素,进而提出有效可行的防范、规避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本书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三大方面:第一,新农保风险界定及风险因素全面识别研究;第二,新农保关键风险因素评估;第三,新农保风险防范策略研究。研究成果注重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实地调研与政策研究相结合、微观分析与宏观顶层设计相结合,尝试从多学科、综合性视角剖析新农保的风险识别与防范,以实现预期的创新目标。

第一,新农保风险界定及风险因素全面识别。

研究成果解决了四个关键问题:其一,什么是新农保风险?其形成机理如何?其二,新农保风险识别的依据是什么?其三,新农保风险的识别步骤是什么?其四,新农保风险的分类及其关键风险有哪些?这些问题的厘清为进一步有针对性地重点评估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防控策略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首先在明确新农保风险、新农保风险识别及防范的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分析新农保风险形成机理,再将新农保风险识别依据确定为“保基本”“可持续”及“城乡统筹”,然后按照风险生成过程对新农保风险因素进行系统识别和分类,将新农保风险分为新农保制度内生风险、制度外生风险以及外部效应风险共37 类风险;最后运用YAAHP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反复甄别筛选出15个新农保关键风险。

第二,新农保关键风险因素评估。

研究成果对新农保15个关键风险分制度内生风险、制度外生风险以及外部效应风险三个方面进行评估,具体采用了两种方式:其一,从定量的角度评估关键风险有多大;其二,从定性的角度评价关键风险包括哪些风险因素,可能的影响是什么。新农保关键风险的评估或评价,是对新农保风险识别结果的进一步确认和推进。

首先是新农保的制度内生风险评估,这是风险因素评估较为集中的部分,包括制度设计风险、基金管理风险、资金筹集风险以及经办管理风险等四个二级风险指标下的11个关键风险评估。笔者分别运用保险精算法、国民生命表、预先分析法、风险评级法、波动分析法,分析新农保风险结果的活动范围和变动趋势,既包括静态分析,也包括动态预测。其中,对制度设计风险的评估采用全国统计年鉴、人口普查数据,以及广东省、辽宁省、湖北省、湖南省、重庆市、四川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西藏自治区9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湖南省湘潭市、张家界市两个地级市的省份的人社局与统计局数据,通过替代率水平、个人账户计发系数、政策文本分析等进行评估;对个人账户基金投资风险分别对现行模式和未来进入资本市场情况进行评估;对资金筹集风险的县级财政风险选取了湖北省13个县(市、区),通过构建财政补贴力度系数进行评估;对个人账户筹资能力风险则选取了全国9省320个县(市、区),通过个人最大缴费能力对个人缴费能力风险进行实证评估。

新农保的外部效应风险评估则包括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两大二级风险指标的三个关键风险的评估。笔者采用CFPS数据库,筛选了2010年和2014年中具有代表性的消费支出变量,通过双重差分法检验农村老年居民在领取新农保养老金后其相应的消费性支出项目是否具有显著的变化,以此评估新农保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笔者选取湖南省湘潭市石潭镇下的古云村、古城村为研究样本,随机选择了26名参保老人进行深度访谈,研究新农保实施近十年来对农村家庭养老的影响;选取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评估新农保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

第三,新农保风险防范策略研究。

针对新农保风险识别和评估的结果,研究成果从两方面提出了风险防范策略:一方面,新农保制度内生风险的防范策略;另一方面,新农保制度外生风险及外部效应风险的防范策略。其中,由于新农保制度外生风险和外部效应风险相互交互、相互关联,在风险的防范上无法将两类风险的防范措施截然分开,因此将新农保外生风险和外部效应风险的防范相结合,探讨新农保风险防范策略更为可行有效。在具体的防范策略上,既从完善制度设计、构建新农保风险防范预警体系等宏观角度来制定风险防范策略,又针对各个风险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新农保风险的识别、评估及防范是一个技术性强、综合性强的研究方向,诸多风险因素中既有能量化的又有不能量化的因素,在风险评估和度量时既需要定性分析也需要定量分析,在新农保的风险管理上既需要结合管理学、金融学、经济学、投资学、保险学等学科,作为定性风险分析、非量化风险分析的知识基础,又需要引入数理统计、精算、计算机等自然科学的学科作为量化分析、定量分析的技术支持,加之新农保外部的经济环境与制度本身还处于不断的变化中,所以风险识别和防范策略有待不断丰富和调整。由于时间与经费所限,本书仅仅侧重于对新农保涉及的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风险识别和防范的探索性工作,在接下来的研究中,我们将进一步研究现行的包括城镇居民的城乡居保制度效率与风险管理等问题,为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本书系笔者主持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风险识别与防范研究”(项目批准号为12CGL078)的最终成果,在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做了较大幅度的修改和完善。受作者水平和时间所限,本书中的疏漏和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欢迎各位专家和广大读者批评、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