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先闻其名!
李守义醒来时,已经是十日之后。睁眼时已身处于七星洞,饥肠辘辘的他,一口气喝了三碗小米粥,才算回过神来。
李洽、韦晋还端来了泉水和瓜果,现在可不敢给殿下吃不好消化的东西,容易伤了胃口。
李洽还指了指榻边的三个剑匣,言谢道长叮嘱,除了宵练剑外,其余两剑在李守义晋阶玉煅境之前,不要去碰,否则气海必遭反噬。
恩,点了点头,李守义将含光、承影二剑的剑匣推给李洽,收服二剑前,就由二将帮他背着。反正他们没有内家功夫,又不会灌输气海之力,也就不存在风险。
拾起宵练剑,李守义皱了皱眉头,随口道:“不说,他们那时代的兵器,都是青铜吗?”
额,这话说的没错,春秋之时才有了铁器,到了战国中期才普遍起来,楚、燕等国的军队,也基本以铁器为主。而到了东汉,铁器才最终取代了青铜器。
可那说的都是寻常兵器,与这种传说中的神兵,则大有不同!就说欧冶子在铸湛卢,也是用神铁和圣泉,辟地设炉,用了三年的时间,终于炼成。
......,剑之成也,精光贯天,日月争耀,星斗避彩,鬼神悲号。
早年间,韦晋随其父韦承庆去拜访平阳郡公府时,便在正堂见过那柄浑然天成的湛卢剑。
殿下手中的这把宵练剑触物而过,随过随合,觉疾而不血刃,乃是真正的帝王之剑。至于什么材质的,也没什么必要纠结。
李守义点了点头,持剑运转气海,剑身泛起湛湛的蓝光,脸上流露出的喜爱之意溢于言表。
是啊,男人,谁不爱神兵、宝马呢!而且,在运转气海之时,他已经明确感觉到,已经到了初元境。
额,额。
瞧韦晋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李守义笑道:“说吧,又怎么了?”
平常,韦晋闯了祸,都是这德性。李守义甭管是否高兴,也都帮他扛了。今天高兴,不会骂他,他可以放心大胆的说。
“三天前,郑贵妃至嵩阳观祈福,鸿雁那丫头来传书,请殿下醒来后,下山接待一二。”
太室山虽然有些女道,但身份地位最高的,便是鸿雁。她一个在山中长大的道姑,哪里懂得宫廷的规矩,着实怕恶了贵妃娘娘。
潘师正不在,谢映登又不管这俗事,她这压力太大了。所以,便只能向峻极峰传信,向小师弟求救。而其,李守义还是晚辈,身份也合适。
“谁?”
郑贵妃?哪儿来的,宫里有这么个嫔妃吗?难道是皇帝新册封的?
宫里不是就一个早亡的郑宫人嘛,就是他二伯原王孝的生母。这郑贵妃,是哪出来的?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史书中对郑贵妃只字未提呢?
李守义那里知道,宫中没人提及的嫔妃数不胜数,只有生有子嗣的嫔妃和有其他成就的嫔妃才能被人重视。甚至,高品阶的嫔妃连列入正史也没有资格。
比如太宗的郑贤妃,没有生育子嗣,《大诏令》对其只字未提,她的名字只列在昭陵陪葬名单。
当然,这些都是内宫的事,韦晋是外臣,不方便多说,适可而止,所以便在下面,捅了一下李洽。
李洽当然明白,随即道:“郑贵妃怠慢不得,您必须的见,而且必须执以晚辈礼,她的身份太特殊了。”
永徽六年,李治打算封武昭仪为妃,但四妃名额已满,李治便新创了一个“宸妃”的妃号,但被侍中韩瑗等人以“妃位有固定的名额,不可另外立号”而劝止。
而四妃之中,最尊最贵的贵妃,便是郑氏。其出身“卢崔郑王”四姓高门的屐声世家-荥阳郑氏,乃定著房的嫡女,身份高贵。
现今的礼部尚书兼检校右卫大将军-裴行俭就是出身定著房,按辈分算是还是她堂侄。且定著房在朝的大小官员,足有三十余人。
贞观十七年,李治入主东宫,其与枭氏共为良娣。永徽元年,晋位贵妃,在后宫中,郑贵妃位居四妃之首,地位仅次于皇后。
虽然,最初宠冠六宫的人是枭氏,但郑贵妃出身于顶级门阀荥阳,作为五姓七望中的一员,其家世极为显赫,便是蟒、枭得意之时,亦不敢得罪。
显庆二年,李治首次携文武百官与皇子后妃搬到东都洛阳居住,而那时距,王皇后和萧淑妃被废已有将近两年的时间,天后已然母仪天下。
在天后与蟒枭激烈争斗中幸存的郑贵妃,却在时邕坊购置私宅,其府邸位于洛阳上林官园之北,乃前隋宰相-苏威宅邸,搬出皇宫独居之今。
后宫嫔妃多出身世家、官宦之族,郑贵妃出身再好,也不过是个嫔妃。
但与其他,事事顺从皇帝的嫔妃不同,郑贵妃的这种“离经叛道”的行径,即便再有家世依靠,也免不了口诛笔伐。
奇怪的是,此事竟然得到了二圣的允准。这种变相“合离”非得没有触怒李治,甚至天后还特意下旨扩建,一应礼遇、供应,一律不变。她也成了是唯一可以在宫外立府的嫔妃。
李洽十几岁便在皇帝身边做侍卫,对他的脾气那是再清楚不过了,外圆内方、胆大心细,凡他要做的事情,无不达成。哪怕前面挡的事枕边人或至亲,也绝不会手下留情。
但对郑贵妃不同,李治对她很是尊重,对她的要求也从来是无有不准。当然,郑贵妃也是进退有度、个性恬淡的性子,从不参与宫廷斗争,过去在宫中时,与天后关系颇近。
且在荥阳郑氏威望极高,她的话几与族长相同。所以,对这位庶祖母,是万万慢待不得的,否则即便二圣不怪罪,也把郑氏的人得罪了。
这些天,卫队的弟兄们对殿下收服帝王之剑,是议论纷纷。李洽、韦晋虽然表面喝斥他们言多有误,但心里对李守义还是寄予厚望的。犯不着因为小节,得罪一大门阀。
当然,怕殿下不去,李洽还补了一句,郑贵妃得知殿下在太室山学艺,生活多有不便,特意备下了三十车用度供殿下支用。
李守义微微一笑:“当官不打送礼的,长者如此偏爱,本王也不能失礼不是。”
“沐浴更衣,本王要当面向贵妃至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