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群体传播:理论、机制与实证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互联网群体传播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互联网群体传播的内涵

一、群体传播

所谓群体传播,是指群体进行的非制度化、非中心化、无明确传播主体的传播行为和过程。传播的自发性、平等性和交互性,尤其是信源不确定性及易引发集合行为等是群体传播的主要特征。传统的群体传播需要一定的物理空间,如广场、校园和街道等。但是,物理空间场域并非群体传播产生的必要条件,群体传播必须有一个发生聚集的缘由,若没有值得共享的群体活动,群体并不会毫无理由地聚集。没有聚合,更没有交流,因此就无法形成群体传播。传统的群体传播通常是在一定的物理空间围绕着一个主题进行的,由于传统地理空间和沟通方式的限制,群体传播具有传播范围小、低效率和弱效果的特点,无法具备足够的吸引力,引起传播者和研究人员的注意。

关于群体传播的研究历久弥新,1947年库尔特·勒温关于群体对成员态度和行为改变的影响研究,被视为最早的群体传播研究。随后,群体传播研究在20世纪70年代发展到顶峰,诸多学者的研究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关注如何有效在群体内传授讨论技巧的研究;关注群体领袖领导能力的研究;关注实现有效群体传播机制的讨论方法研究;关注群体传播过程互动特性的研究;关注多样传播与群体产出关系的研究。进入21世纪,各国学者在群体传播理论研究上更加深入,更加关注群体成员个体特性、群体形成、群体聚集与传播、群体决策等内容。宫承波.传播学纲要[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

二、互联网群体

国外学者将互联网群体称之为“赛博族”“网络世代”“电子社群”或“电子共同体”。雷特认为“赛博族”由互联网中具有共同认知、价值观或信仰的群体组成,他们以兴趣、观点、期望为基础达成共识,同时依附于以认同感和共识为基础的网络空间。泰普斯科特将互联网群体称为“网络世代”,主要是将该群体与父辈生活成长环境作对比,认为生活在网络环境中的新一代与其父辈相比,能够自由学习、工作与生活,创造社群,参与社会生活,网络世代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将对传统社会的价值、规范等产生冲击。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得到了电子化延伸的身体居住在物理世界与虚拟世界的交汇点上。邓胜利,胡吉明.web2.0环境下网络社群理论研究综述[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5):90-95.

郑志勇将互联网群体定义为“数字化的个体之间形成的集体,具有多样性,是个体在网络中的多重归属之地”。郑志勇.网络社会群体研究[C]//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2006.杨宜音等将互联网群体解释为“具有共同特质、归属感,维持着形成社会实体的社会联系和社会互动的群体”。杨宜音,陈午晴,徐冰.中国网民社会心理分析——第一份来自社会心理学家的专业研究报告[J].Internet信息世界,2000(4):4-11.还有其他学者将互联网群体定义为“虚拟社群”“网络社群”或“网众”。莱恩格尔德在其著作《虚拟社群》中提出“虚拟社群”的概念,指出虚拟社群通过自我界定的互动式展开彼此之间的交流,借助电子网络和基于共享的利益或目的形成组织,以沟通本身为最终目的。曹银忠,石维富.“网民群体”研究综述[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9,26(4):4-8.

张文宏将网络社群定义为:“人们通过互联网交流互动而形成的、通过一定社会关系而联结起来的、进行共同活动的集合体。”张文宏.网络社群的组织特征及其社会影响[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1(4):68-73.王琪指出:“网络社群是以互联网为中介而进行网络相关活动,形成的具有共同目标和互联网群体意识的相对稳定的人群。”王琪.网络社群:特征、构成要素及类型[J].前沿,2011(1):166-169.国内众多学者对网络社群的定义包含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基于血缘、亲缘、地缘关系的现实群体在网络中的聚集,是社会组织的延伸;第二部分为网络中不同地域、不同语言、不同身份、不同行业的陌生人之间自发形成的集合,不以现实的人际交往为基础。

何威提出了“网众”的概念,认为网众由网络化用户组成,网络化用户是指社会中积极的媒介使用者,以跨越各种媒介形态的信息传播技术为中介,与其他媒介使用者相互连接,构成融合信息网络与社会网络的新型网络,网络化用户是该网络的节点。何威.网众传播一种关于数字媒体、网络化用户和中阐化会的新范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三、互联网群体传播

互联网群体传播是一种受信息传播影响的群集现象,是集体行动在网络社会里的媒介延伸,是传统集群行为的新形式、新表征。作为一种特殊的群体传播形式,网络集群行为在自发中渗透着自觉、偶然中预示着必然、消歇中隐藏着反弹、离散中蕴含着同一、情绪中弥漫着理性、异质间凸显着同质,其传播特质与传统意义上的集群行为相区别。贾举.网络集群行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群体传播之所以活跃,正因为其传播主体的群体性,具有不被约束、自发、平等、匿名的特点,这也恰恰导致了它的传播主体是没有中心、没有管理的群体,因此群体的盲从性、群体的感染性易被利用。隋岩,曹飞.论群体传播时代的莅临[J].北京大学学报,2012(5):139-147.

网络集群行为是网民在无组织的情况下针对某一共同对象,通过互联网进行临时聚集,表达观点,组织线上或线下活动,进行非制度性参与的过程。李兰.“网络集群行为”:从概念建构到价值研判——知识社会学的分析视角[J].当代传播,2014(2):60-63.其最大的特点是群体成员自发聚集,彼此之间互不相识,信息的来路无从得知,去向也无法控制,在人数众多的群体传播中甚至产生突发的回流现象。隋岩,张丽萍.从“蚂蚁效应”看互联网群体传播的双重效果[J].新闻记者,2015(2):72-77.互联网群体传播超越了地域的限制,使公众能够及时获取世界各地的新闻信息,从本质上看,它就是群体舆情由分散到集中、最后走向多数一致的动态过程。丁锐.互联网群体传播对媒介环境与媒介格局的影响[J].视听纵横,2015(6): 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