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渴望成功,却最终很难做到
是努力克服障碍,还是避免费力
对你来说,这个场景也许再熟悉不过了:周一——一周的第一个工作日,你结束了一整天的工作回到家,原本的计划是去参加健身课。你开车到家后便开始整理运动背包,你或许在精神上很积极,但身体却很倦怠。你内心有个声音总在对你说:“先稍微在沙发里窝着休息一会儿吧,看看新闻。”在这种情况下,你最初想去健身的动力就会被削弱,“勤快”与“懒惰”两个小人在你的大脑中不停地打架,而脑海中出现的不想费力的想法往往会一时占了上风。你最终没有打败脑海中那个代表“懒惰”的小人,于是窝在沙发里的想法胜利了。想一想大脑在这个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你就能深刻地体会到: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克服自己的惰性。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做个小小的意志力测验吧。
意志力小测验:颜色测试
这里有一组颜色不同的词语。首先,不要按照词语的意思,而要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按照词语的颜色从左到右、一行行地读过去。
你是否可以流畅而不停顿地朗读出来呢?
这个测试是由心理学家J.雷德利·斯特鲁普(J.Ridley Stroop)设计的,它让我们注意到了一种重要的现象:对人们来说,按照单词本身表示的意义来朗读是一种下意识的行为,它不会给人带来压力和阻碍;而如果人们按照单词显示的颜色来朗读并不是一种习惯性的、下意识的行为,它需要耗费人们更多的专注力和专心程度。人们突然面对一个黑色的“绿”字,要忽略掉这个名词本身所代表的意义,而把它迅速地读成“黑”,这需要费点力气来抑制并扭转大脑中的固定思维。这个过程中所花费的力气,便是我们所谓的“意志力”。这种力量广泛地存在于我们生活领域中那些与“意图”和“成功”有关的事情里。
实验的结果表明,大多数人在参与这个测试的过程中都会停滞和迟疑。他们不能按词语的意思而要按词语的颜色去朗读,所以必须在大脑中不停地提醒自己“按颜色读”。“按词义读”是一种自动的行为反应,而“按颜色读”是一种目的性的行为反应,它与“按词义读”相比更难,需要我们更加集中意识。
心理冲突对意志力的干扰
这两种具有冲突性的行为是同时进行的:抑制“按词义读”的行为,激活“按颜色读”的行为,我们的感官被刺激,并促使我们的大脑进行一种矛盾性的反应。这种对心理冲突的处理挑战了我们的意志力,有时甚至会完全打败我们。一旦我们的某种行为违背了自己原本所具有的自动本能反应时,我们就必须有意识、有目的性地调动自己的意志力。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没有及时调动自身的意志力,那么我们很快就会重新陷入自己习惯的行为模式中,并且很容易忘记自己原本打算要做的事情。这种现象每个人都会遇到,比如在每天上班的途中,有一天,你必须要在开始工作之前先去邮局投递一封信,这时你的习惯就会被突然打断,你在脑海中构建出“先投递信”的新信息,然后告诉自己:“今天出门,到岔路口先右拐去邮局,而不是向左拐去办公室。”在启动车子以及刚离开家一公里的时候,你还在一直不停地提醒自己:“寄信,寄信,寄信……”但是,这种提醒很难一直持续下去,当你开车开到岔路口时,你便已经无法集中精力让自己右转,甚至往往在快到办公室时才突然想起来:“哎呀,忘了寄信了。”我们按照自己的习惯行驶在开车路过无数遍的上班途中,而最终习惯获得了胜利。同样,这种被习惯打败的事情也经常发生在下班之后:你习惯性地窝在舒服的沙发里,而出去健身的意图总是被打败。
生活中的意志力冲突
当然,你的日常生活并不是简单的意志力实验,你人生的重要目标也不是将带颜色的词语在一个破纪录的时间范围内准确无误地读出来。但你必须知道一个原则,这个原则适用于你在生活中遇到的每一个意志力挑战。回想一下,在一天之内,你的脑子里闪现过多少次想要动用意志力来对抗某些特定习惯的念头。比如,你打算控制住伸向遥控器的手,而去取一本英文书来阅读;你打算放弃搭乘电梯而改走楼梯;你在购物时试图不拿巧克力,而选择多拿一些新鲜蔬菜。而我们每次在与习惯的对抗过程中都会发现,自己的内心形成了紧张的受力状态,选择那些非习惯性的行为总会让我们感觉有点吃力。
如果注意力被分散,那么我们对抗惯性的动力便会被削弱,容易导致我们偏离原本的目标。于是,我们最终还是放弃爬楼,搭乘了电梯;我们坐在电视机前边看边吃刚买的巧克力,偏离减肥的目标越来越远。我们有意识地集中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才能避免费力的冲动,不至于那么轻易地让惯性跳出来阻碍我们追求目标的道路。这是关于意志力的第一个秘密,而我将在下文中为你一一揭开另外10个秘密。
当你计划做某件事的时候,应该将精力集中到一个最重要的目标上。如果你总是三心二意、什么都想得到的话,那么你很可能什么都得不到。你不相信这一点吗?那么请打开电视,边播放一个紧张刺激、令人兴奋的破案片,一边做一次前面的颜色实验,尝试再读一遍那些带颜色的词语,你是不是很难集中注意力去大声地、快速准确地按单词的颜色朗读?“少”往往代表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