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中国产业结构思想演进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选题背景

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经济”作为这个世界综合体中最活跃的元素之一渗透于世界的每个角落。从宏观上看,产业将全世界浓缩在同一小小的村落;从中观上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愈加明显,特别是像地处东亚的中国与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等亚洲国家或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加强了经济交往;从微观上看,作为衡量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产业企业出现软化的迹象,特别是美日等发达国家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转移制造业的低端环节,引领了当今世界产业结构调整的潮流。

首先是产业经济全球化[1]的趋势。这种趋势始于20世纪80年代,至今愈发猛烈。产业经济全球化一方面表现为要素和产品在全球范围内流动,特别是资本这一最活跃的要素以其敏锐的嗅觉正努力寻找自己的利润空间。截至2014年底,我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1196亿美元。[2]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成为跨国直接投资的主要载体,而发展中国家也不甘落后,纷纷涌向海外投资,如2014年全年非金融领域对外直接投资额1029亿美元。[3]另一方面表现为产业链在全球的分布和延伸。世界上几乎很少的产业或企业能够单独完成某产品的设计、生产、包装、销售、售后服务等环节,而普遍是在全球范围内设置生产车间、销售网络和雇用工人,这样各国在利用本国的比较优势和取得比较利益的同时,也使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进一步加深,相互依赖不断加强。其次是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国际区域产业结构整体性演进的趋势。汪斌采取新的视角即从地域空间结构角度将产业结构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分成四层次:民族国家范围内的各地区产业结构、民族国家产业结构、国际区域产业结构、全球或世界经济产业结构。他指出,纵观全球范围内的四次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转移的原因在于该产业发展后劲不足,转移的区域选择是基于相近或相邻的区域,转移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区域产业结构整体性演进和提升。[4]目前正在进行的第五次产业结构调整,其方向是信息化、知识化和生态化。中国正在创造良好的国内环境,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适应全球新的产业结构调整和承接做好准备。第三是产业结构软化的趋势。“软化”一词源于计算机的软件,将其列入社会生活领域是最近几年的事情。1981年,日本田地龙一郎教授等在一份专题报告中正式将“软化”一词用于经济领域。我国学者马云泽认为,应从两个层次来界定产业结构软化,第一层次是指在产业结构的演进过程中,软产业(主要指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出现了所谓“经济服务化”趋势;第二层次是指在整个产业的发展过程中随着高加工度化和技术集约化对信息、服务、技术和知识等“软要素”的依赖程度加深。他同时从概念上澄清了产业结构软化与产业结构服务化的区别,产业结构服务化是狭义的产业结构软化,广义的产业结构软化还包括产业结构高技术化、融合化、国际化、服务化等。[5]统计表明,知识在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20世纪初为20%左右,50~60年代为40%~50%,70~80年代为60%~70%,随着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的发展,这一比例将达到90%。[6]

但从中国国内来看,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要实现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转变,工业化是必然的路径选择,而在工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表现在:首先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中国2014年的服务业发展水平(48.2%)[7],不仅远低于2006年世界高收入经济体的平均水平(72.4%),而且也远低于中、低收入经济体的平均水平(55.3%和54.6%)[8],其中生产性服务业在我国还需要大力发展和扶持。其次新型工业化步履维艰。虽然说1998年以来的重新重工业化的加快发展是由以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为主,包括城市化步伐加快和国际产业转移等多种因素共同促成的[9],但其发展仍然是靠高额的投资推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十分严重,新型工业化还任重而道远。再次是农业中传统农业还占较大比重,特别是西部大多数地区落后的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居主导地位,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现代化道路步履维艰,这些都是我们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最后是区域产业、城乡产业发展协同度不高,东中西东北部发展不平衡,富裕地区带动作用不显著,落后地区追赶动力不足;城乡发展落差平衡度越来越倾斜,执行力度有待加强。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回顾建国以来中国产业结构思想演进就具有十分巨大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注释

[1]参见李悦教授在2002年5月27日哈尔滨“绿色生产力”国际会议上做“产业经济发展规律研究”的演讲中提出的观点。他认为当前产业经济发展形势向全球化迈进,提出“产业经济全球化”的论点。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402/t20140224-514970.html。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402/t20140224-514970.html。

[4]汪斌:《当代国际区域产业结构整体性演进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载《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3)。

[5]马云泽:《产业结构软化及其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载《当代财经》,2004(4)。施祥正、吴进红等在《产业结构软化对贸易结构的影响及对策分析》一文中也持这种观点.《求索》,2006(9)。但目前对产业结构软化的含义未能形成定论,有学者认为产业结构软化就是产业服务化,如刘德学(2002)、杨国昌(2002)、邱英汉(2002)等。

[6]施祥正、吴进红:《产业结构软化对贸易结构的影响及对策分析》,载《求索》,2006(9)。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402/t20140224-514970.html。

[8]《国际统计年鉴》,2008。

[9]吕铁:《中国工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三十年的历程和经验》,载《社会科学战线》,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