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矫正不良习惯
案例导入
一、不良习惯与不良嗜好的表现
大学生日常生活可谓丰富多彩,既包含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又与社会生活有一定差别。大学生注重培养健康的日常生活心理和行为,克服不良习惯和嗜好,不仅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并为顺利完成学业、成功地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所谓习惯,亦称生活习惯,是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固定下来,成为自动化了的行为方式。大学生的习惯主要包括:学习习惯、劳动习惯、娱乐消遣习惯、饮食习惯等。这些生活习惯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大学生的生活方式。现代科学证明,良好的生活方式(包括生活习惯)是身心健康的重要保障,而不良习惯有碍于身心健康。
所谓嗜好,是指特殊爱好,多指不良习惯。在大学生中主要的不良嗜好是吸烟、酗酒和网络成瘾等。
(一)常见的不良习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这本无可非议。但是,不良习惯对身心健康是极其有害的,必须引起高度注意,努力加以克服。
1.不良的学习习惯
战国时期的荀况对不良的学习习惯有过精辟的论述:“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就是说,一个人不可能一心二用,做什么事情,尤其是读书,更要专一。有的大学生学习心不在焉,眼睛虽然看着书本,脑子里却想着自己的心事,这样的学习效果可想而知。还有的大学生在学习知识及查阅文献时不求甚解、浅尝辄止,遇到难题不愿意做深入研究,只想敷衍,做表面文章。歌德说过:“聪明人会把一切分散精力的事情置之度外,只专心致志地去学一门,学一门就要把它学好。”有的大学生看书离书太近,或不注意坐姿或躺着看书,造成眼睛近视。有的大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喜欢吸烟等,这些都非常不利于身体健康。
2.不良的作息习惯
学校为保障大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制定了科学合理的作息制度。这是使学生身体健康、精力充沛、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保证。然而,这些保障措施却未能引起学生的重视。有关大学生的生活习惯调查资料表明,约有2/5的大学生生活无规律,不按时起床、就寝。个别学生平时爱睡懒觉,早上睡到八九点,下午睡到三四点,无故迟到或旷课,而在复习备考期间又常常开夜车。有的学生由于沉重的学习负担或由于不能妥善安排学习、娱乐和休息时间,过多地参与各种活动,不得不挤占睡眠时间,致使长期睡眠不足,对人体自控机制和自我调节功能产生一定危害。从而导致身体机能减退、负性情绪产生、效率降低。
3.不良的饮食习惯
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的营养及科学已日趋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大学生中的不良饮食习惯还较为普遍,主要表现为:饥饱不均,暴饮暴食、“狼吞虎咽”,偏食、挑食,过分节食,不吃早餐等。这些无疑会对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人的饮食量往往与心境、场合以及饭菜质量有关。大学生在心情好、饭菜质量高,特别是会餐、宴请以及亲友聚会时容易出现暴饮暴食现象。对此,很少有人会意识到这种习惯有害于自身健康。因此,如果不能自觉地、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饮食,就会破坏人体相对稳定的内在平衡,使胃的负荷突然加大而难以承受。如果经常性地出现这种情况,就会导致胃功能紊乱,如伤胃、伤脾,进而发生病变,引发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胃炎以及其他胃病,还会导致胆石症、胆囊炎的发作,更严重的则会引起急性胰腺炎。
“狼吞虎咽”对大学生身体的危害也是明显的。据某高校对546名大学生的调查,吃完一顿饭(四两饭一个菜)在6分钟之内的有37.2%,10分钟以上的仅有17.6%(其中女生占78.4%)。可见,在大学生中“狼吞虎咽”的现象较为普遍。而且,在这546名大学生中,有82.9%的同学并没有意识到这种快速进餐的坏习惯对身体的伤害。在203名快速进餐者当中,有97%以上的同学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狼吞虎咽”。目前大学生中较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胃病和胃不适,均与这种快速进餐的习惯有关。
此外,还有许多不良饮食习惯,如偏食肉类食品,会使血液中胆固醇含量增高,容易患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等;过多食用煎炸、烧烤食品,易增加体内脂肪,还会使乳腺癌、结肠癌、消化道癌发病率增高;习惯吃零食会造成皮下脂肪积蓄;不按时进餐,会破坏消化腺的分泌与消化道的蠕动规律,影响食欲等。
4.不良的运动习惯
目前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体育运动不够、饮食与运动关系处理不当的现象。
导致大学生体育运动不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同学仅凭年轻气盛,错误地认为自己能吃能睡,身体很健康,不必锻炼。其实,学习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身体不好,不能承受比较重的学习任务,不能承受考试压力,从而影响学习,导致学习成绩下降,最终影响毕业成绩,甚至在走向社会时影响择业、就业,影响到未来人生的发展;有的学生认为体育锻炼浪费时间,不如把时间都用到学习上,于是,只顾学习,不愿锻炼;有的同学虽然在思想上认为体育锻炼有益于身体健康,但在行动上则表现出缺乏毅力,意志薄弱,“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有的同学则是怕苦怕累、害怕锻炼;还有的同学虽然主观上想锻炼,却因为任务重,社会工作多而无瑕锻炼。
大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不断趋于成熟的关键时期,重视和加强体育锻炼,将为后半生的身体健康奠定良好的基础。况且体育锻炼还具有健身、健美、养心、益智等功能,可使大学生保持充沛的精力,练就顽强的意志,有助于潜能开发。因此,加强体育运动,对自己的健康负责,是每个大学生的责任。但在进行体育运动时,应因人而异,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合理安排,全面发展。
饮食与运动关系处理不当有各种表现:有的同学运动刚刚结束,就马上吃饭或吃冷饮。此时,胃部供血不足会引起不适,甚至引发疾病,尤其是在运动刚结束时就大量吃冷饮,由于血管扩张,突然受到冷的刺激,会对心脏、心血管及胃产生不良影响,严重时会引发心脏、心血管等方面的疾病。还有的同学刚刚吃过饭就进行剧烈运动,此时会引起胃部供血不足,不利于对食物的消化吸收,从而引起胃不舒服和胃病,严重的还会引起胃下垂、胃穿孔等疾病。
(二)常见的不良嗜好
1.吸烟
吸烟对人体的危害极大。据调查,中国烟民的平均年龄趋于年轻化,在大学生中就有不少人与香烟结伴为友。在他们看来,吸烟有派头,吸烟好玩,可以成为一种娱乐手段。吸烟可以提神解闷,提高学习效率。吸烟可以作为交际的纽带和桥梁。可是,他们却忘记了吸烟所带来的可怕后果。
吸烟会严重危害人的身体健康。近30年来的医学研究证明,吸烟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肺炎、阻塞性肺气肿、肺癌、口腔癌、喉癌和冠心病的主要原因。吸烟也易患食道癌、膀胱癌、消化性溃疡等。被动吸烟者的慢性支气管炎、肺癌、冠心病等与吸烟有关的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相对提高(有人吸过烟的房间比没人吸过烟的房间多6~12倍致癌物质)。吸烟不但害己,还贻害他人。
吸烟还会对人的心理健康产生消极影响。研究表明,长期吸烟的人会影响智力水平,使人注意力涣散、记忆力减退、思维不灵活、反应迟钝、学习和工作效率下降,并影响人的个性心理品质。
此外,大学生经济上没有独立,吸烟的费用是一个不小的负担。如果有吸烟嗜好的大学生能充分认识到吸烟的危害,将有助于戒烟。戒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关键是要有决心和毅力。
2.酗酒
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大学生在节假日或与同学、朋友聚会时往往借酒来表达自己的心情,以增添欢乐气氛。应当承认,少量、有节制地饮酒无害,但有些同学却没能把握好度和量。
科学研究表明,饮酒成癖或者大量饮酒(饮酒过度)对身体健康有严重的危害,酒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全身各器官组织,如引起头晕、头痛、胃炎、胃溃疡、胃出血、心脏跳动过快、酒精中毒性肝炎、肝硬化,诱发高血压、心脏病、心肌梗死;过度饮酒还会引起营养不良、食欲不振、食道癌、肠癌等;过度饮酒使乙醇对神经系统发生不良刺激,尤其损伤大脑,导致自我控制能力降低,也可出现注意力不集中,降低学习和工作效率。饮酒过度还能使记忆力、思维能力、判断能力下降。一次性大量饮酒,可发生酒精中毒,麻醉中枢神经,昏睡不醒,严重者会引起休克,甚至死亡。
酗酒不仅损伤酗酒者本人的身体健康,而且对家庭、社会都有害。乙醇可引起多种脑功能障碍,使人产生焦虑、抑郁、幻觉症、妄想症、遗忘症、痴呆症等。还容易引起行为不当,并因此而形成心理障碍。乙醇可引起人格改变,使家庭责任感、社会责任感、道德责任感下降,导致人际关系紧张等。
大学生正视酗酒的危害,培养健康的饮酒心理,不可争强好胜或爱面子勉强饮酒,更不能借酒浇愁,要克服酗酒的恶习,以文明的方式表现友谊和欢度佳节。
3.其他嗜好
大学生中存在的嗜好,除吸烟、饮酒外,还有打扑克、打麻将、上网等。当然,适当的娱乐和参加类似的活动对身心健康是有益的。但是,有的大学生往往不注意娱乐的“度”,以至于对身心健康造成危害。
打扑克、玩麻将时间过长或网络成瘾,会使眼睛、脖子、肩、背、腰等部位酸痛,甚至会使臀部充血,长此以往必定危害身心健康,也影响同学之间的友谊和感情,破坏学校纪律,危害社会安宁,甚至触犯法律。
二、消费心理畸变
消费心理是指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
人在社会中既要生存,又要发展。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消费。正常的消费有计划、讲实际、求勤俭,值得我们去称赞、效仿。
目前在校大学生都是从“校门”到“校门”的年轻人,而且大多数属于独生子女。在中学时都是“高考有望”的“尖子生”,家长、学校的“重点保护对象”,不需要理财,也不会“理财”。进入大学后,手里有了钱,如何消费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一个新课题,难免出现心理偏差。因而,大学生培养健康的消费心理,树立合理消费观念,养成正确的消费行为和习惯是十分重要的。
由于每个大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不同,以及学生的性别、性格、兴趣、气质、爱好不同,构成了纷繁复杂的消费状态。
(一)大学生消费中的不健康心理
大学生作为消费者具有追求新颖、时尚、好奇心强、冲动性购买多于计划性购买等特征。这些特征是大学生在消费中表现的不健康的消费心理的外在表现。
1.依赖型消费心理
大学生是时代的“宠儿”“天之骄子”,更是家长的“掌上明珠”。在父母眼里,自己的孩子能够在众多的竞争对手中取胜,上了大学便是一种特殊的荣耀。目前大学生主要的经济来源是靠父母,而多数家长往往把省吃俭用的传统与望子成龙的愿望捏在一起,形成一种流行的“爱子病”。父母宁可自己节衣缩食,也要满足孩子的愿望,不遗余力地供养子女上大学。于是,家长们不管是钱还是物,全力供给。学生只要向家长提出要求,父母一般都会千方百计地满足,因此,无形中使一些学生养成了一种依赖心理。这些学生升入大学后,环境、地位变了,需求与以前不一样了,开始从“苦行僧”式的生活向“现代化”迈进。吃、穿、用、玩的标准提高了。平时花钱大手大脚,钱花没了就心安理得地向父母伸手。成了“躺在汇款单上的大学生”,钱来得容易,花得大方。
2.“理直气壮”型消费心理
社会上有关大学生高消费的议论,已经产生了“连锁反应”。一些学生在受到来自家庭的“经济收缩政策”影响后,认为自己在同学心目中“形象贬值”,为此深感忧虑。有的学生认为,我们一不偷、二不抢、三不用公款,不就得靠家里提供吗?现在是21世纪了,吃好、穿好、用好、玩好是理所应当的,不少学生认为,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花些钱值得,艰苦勤俭则是老一辈的事情。
现在的一些大学生不顾家庭状况,花销太大,对父母缺乏理解和体谅,更缺乏社会责任感,任其发展下去实在令人担忧。面对目前大学生中出现的“消费大于供给”的现象,关键在于引导,特别是学校和家长要引起重视。
3.虚荣消费心理
摆阔气、图虚荣是大学生消费心理的又一倾向。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大学生消费差别甚大。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学生自感优越,特别是来自大城市的学生,花钱大手大脚。而来自农村或家庭条件较差的学生往往自卑,怕别人瞧不起,向家里要手机、iPad、电脑等,穿名牌皮鞋、名牌时装,甚至连吃饭也不愿买低价的菜,聚会、郊游、聚餐、照相、“凑份子”等也不甘落下。花钱不是量入而出,而是装大方,结果常因财力不及而苦恼,以致影响学习和身心健康。
某大学有一位来自家境比较困难的学生,家里省吃俭用给他寄来1000元钱,告知用于换季买衣服,只因同学一起哄,在饭店里吃了一顿,一下子花掉了580元。有些同学讲派头、摆阔气,认为买烟要递得出手,化妆品要名牌,跟女友交往更不能“小气”;外校同学来访一定要到饭店;同学过生日也要有所表示等。有的学生爱虚荣,把花钱的多少与自己的身份联系在一起,认为自己花钱越多,说明自己越有气派,别人越羡慕。有的学生认为生活费是家长给的,助学金是学校发的,想怎么花就怎么花。还有的学生把会吃、会喝、会玩、会穿、会抽烟等认为是成熟的表现,自命有“21世纪大学生的风度”,这是一种畸形的消费心理。
4.攀比消费心理
在大学生经济生活中,比谁花钱“大方”,谁的服饰时髦、高档,谁的鞋是名牌,谁用高档化妆品,谁好酒嗜烟,谁经常下饭店、进舞场等攀比心理,造成有些人花起钱来不顾后果,有多少钱花多少钱。有不少学生买一件衣服、参加一次娱乐活动就要花掉五六百元,甚至更多。例如,一位北京某大学的学生,为迎接女友假期来京游玩一下子花掉5000元。
产生盲目攀比心理的主要根源是大学生虚荣心作怪。他们错误地认为,“谁有钱,谁钱多,谁就高人一等”“别人没有的我要有,别人有的我也要有,而且比别人的更好”。因此,不顾自己的实际经济条件,强装大方,摆阔气、讲派头。
5.享乐消费
有的大学生受到错误生活方式的影响,认为“人生在世,吃喝二字”,追求“享乐至上”的人生信条。生活标准是“吃的高级、穿的高档、用的入时、玩得痛快”,因此表现出花钱大手大脚。有的同学一个月用在手机费、吸烟、喝酒等费用上高达1000元之多。某高校有位大学生,不务学业,贪玩,期末考试因几门功课成绩不及格,按照学校规定不得不重修,但是该生并不吸取教训,干脆“破罐子破摔”,整天埋头于网络游戏,一个月下来就花掉了1000多元。享乐消费心理使人胸无大志、目光短浅,趋乐避苦、庸碌无为,当个人的物质享乐得不到满足时,就会变得意志消沉,甚至还会出现违法、犯罪心理和行为。这是有碍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极其不良的消费心理。
6.随机消费心理
近几年来,城市和农村的人民生活水平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消费标准也随之提高。如穿衣,已由过去的一衣多季,变为现在的一季多衣。流行色、新款式等时尚、名牌服装,对大学生来说是有吸引力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大学生自己背个小包袱就到校了。而今天,21世纪的大学生则是大包小包、大箱小箱,有的还有汽车相送。从消费心理学的观点来看,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一般受社会阶层和周围环境影响较大,容易按照团体标准选择消费。在购买目标的确定上,属于半确定型和盲目型的居于多数;在购买态度上属于冲动型、情感型;在购买动机上具有随机性;在购买兴趣方面具有偏好型、广泛型、随意型;反映在行为方式上具有时尚性、模仿性、从众性、猎奇性等。
7.超前消费心理
目前,超前消费心理在大学生的经济生活中较为普遍。据某大学调查统计,不少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已超出城市家庭人均收入,此种现象使“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传统受到冲击。有些学生认为,“省吃俭用、穿得太朴素,别人会瞧不起”。因而有些大学生不正视自己的实际情况及家庭的客观条件,盲目追求超前消费。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在于引导,特别是家长、学校要重视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在学生中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好传统,从而矫正其不健康的消费心理。
8.借债消费心理
在大学生中相互借钱消费现象比较普遍,其中男生居多。那些不顾自己经济实力而乱花钱的人,为了保持自己的高消费水平,尤其是月末和期末,借债关系你来我往,纵横交错。这类学生不体谅父母的艰辛,花钱无计划,只要手头有钱,常常是瞬间花光,经常出现“财政赤字”。他们存有一种侥幸消费心理,认为“没钱可以向同学借,要善于调动别人口袋里的钱,把死钱变成活钱,如能保持每月借200元,就等于提高生活水平标准200元”。某高校一位新生,入学半年来,竟然向不同班级的几位同学借债达3000元之多。
借债者们因借债造成其他同学的经济紧张,有时引起“连锁反应”,有的同学借钱长期不还,甚至有的同学直到毕业也不还同学的钱,如此等等,损害了同学的利益,影响同学之间的团结、友谊和正常的交往。
(二)大学生不健康消费心理的矫正
现在的大学生年龄普遍较小,对社会和生活的认识还不深,还不能充分认识到不健康消费心理的危害。如果多花点精力去引导,满腔热忱地关心他们的生活,正面地进行艰苦奋斗教育,具体地指导他们合理消费,使之自觉地矫正不健康心理和行为,树立“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观念,养成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作风和习惯,不仅可以使学生节约开支,而且会使其受益终身。
矫正不健康消费心理的主要方式有:
(1)量力而行、量入为出,做到合理消费;
(2)计划安排,减少冲动性、随机性消费;
(3)精打细算,防止突击性、超前性消费;
(4)实事求是,防止模仿性、从众性、攀比性、虚荣性消费;
(5)修旧用废,物尽其用,延迟损耗性消费;
(6)积极储蓄,限制积压性、重复性、盲目性消费。
三、审美心理扭曲
审美心理主要指人在欣赏事物(即美的欣赏)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愉快的心理体验,是人们通过感觉、知觉、情感、想象、理解等一系列心理活动相互渗透、彼此推移所达到的美感程度。
(一)审美心理的扭曲
一般说来,审美心理健康的人,审美感受力强,反之则弱或出现审美扭曲变形。大学生文化修养程度较高,世界观、人生观趋于成熟,但这并不必然形成高尚的审美理想、审美趣味和审美情趣。有些大学生由于缺乏审美能力的培养,自身修养较差,加之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审美意识浅薄、扭曲变形。他们追求流行、时髦;追求粗俗、低级、霸道;追求思想上的无为等,从而形成了低层次的审美心理。
1.奇异式审美心理
此种审美心理主要表现为:追求衣着服饰、形象装扮上的奇与特,即标新立异和与众不同。如有的学生将牛仔裤从裤膝下部断开,边缘拆掉纬线,留有经线,在两膝上部不对称地横划出两道刀口。有的男生把头发脱色呈白颜色;有的女学生唇膏使用黑色,指甲涂成黑色,头发染成棕红色,以昭示自己的美。
2.流行式审美心理
这种审美心理,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趣味和时尚的变化而不断发生着变化。比如,今天认为红色的服饰好看,那么,大家就都穿红色服装;明天认为黑色的好看,大家又都穿黑色的服装。具有此种审美心理的人非常多,而流行的事物并非都具有美感。
3.模仿式审美心理
此种审美心理,就是单纯地模仿他人的穿着打扮、言谈举止、行为方式。如模仿某电影明星的发型、服饰、头式、姿态、步态,自己感到很悠然、很美,实际就像东施效颦一样。
4.高档式审美心理
此种审美心理,是单纯追求高级、高档、时尚,持这种审美心理的学生,追求穿戴服饰高质量、高档次,认为穿名牌、用名牌就是美。
5.庸俗式的审美心理
此种审美心理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具有某种强烈性、求新性,甚至刺激性、非科学性、低级趣味性等特征。有些学生对世界文学名著不感兴趣,却对充满色情、凶杀的庸俗书刊读物甚至黄色影视感兴趣;有些学生出言不逊,满嘴脏话,似乎觉得不这样就不够潇洒,不够气派。具有庸俗审美心理的大学生在对美的认识上存在着“误区”,而且其辨别、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因此,审美经验及生活经验较为浅薄,在对美的追求、欣赏、鉴赏中,常常表现出盲目性。
6.非情感式的审美心理
情感是审美心理中最活跃的因素,并广泛地渗入其他心理因素之中,使整个审美过程渗透着情感色彩。然而,在大学生的现实生活中也存在着非情感式的审美心理,把审美情感混同于生理快感和日常情感,是一种低层次的审美心理。
(二)审美心理的培养
人的美包括内在美和外在美两个部分。内在美指人的心灵、精神、品德、情操、思想等。外在美指人的相貌、体态、服饰、行为、风度等。内在美与外在美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统一的,但起决定作用的是内在美。
当代大学生怎样才算美呢?作为具有较高文化修养的大学生应具有崇高的理想和追求,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文明礼貌的言谈举止,充满智慧哲理的思想,朴素大方的服饰,温文尔雅的态度,集思想美、智慧美、语言美、行为美、服饰美等于一身。即内在美与外在美和谐的统一,才是大学生应该具有的健康的审美心理。正如俄国作家契诃夫说的:“人应该什么都美,容貌、衣服、心灵、思想。”
在雨果的《巴黎圣母院》里,给我们展示了几类不同的美人。在巴黎圣母院“愚人节”那天,流浪的吉卜赛艺人在巴黎圣母院前面广场上表演歌舞,有个叫艾丝美拉达的姑娘非常引人注目,她长得美丽动人,舞姿也非常优美。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克弗罗洛,躲在玻璃窗后面,偷看艾丝美拉达跳舞。他疯狂地爱上了她,便命令敲钟人——相貌奇丑无比的加西莫多——把艾丝美拉达抢来。结果被法国国王的弓箭队长弗比斯所救,抓住了加西莫多,把他带到广场上鞭笞,善良的吉卜赛姑娘不计前仇,反而送水给加西莫多喝。敲钟人虽然外貌丑陋,内心却纯洁高尚,他非常感激艾丝美拉达,也爱上了她。但艾丝美拉达对弗比斯一见钟情,两人约会时,弗罗洛悄悄跟随,出于嫉妒,他用刀刺伤了弗比斯,然后逃跑了。艾丝美拉达却因谋杀罪被判死刑。加西莫多把艾丝美拉达从绞刑架下抢了出来,藏在巴黎圣母院内,弗罗洛趁机威胁吉卜赛姑娘,让她满足他的情欲,遭到拒绝后,把她交给了国王的军队,无辜的姑娘被绞死了。加西莫多愤怒地把弗罗洛推下教堂摔死,他自己也拥抱着艾丝美拉达的尸体死去了。
在这里,内在美与外貌美完整结合在一起的是艾丝美拉达,外貌丑陋内心美的是加西莫多;弗比斯、克弗罗洛虽然外貌美,但内心丑陋。小说把这三类人描写得淋漓尽致。
怎样培养良好的审美心理?
1.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和文明修养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高尚的道德情操,丰富的社会知识,较高的文化素养,美好的情趣追求等,对美的欣赏能力、理解能力和丰富的想象能力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大学生只有不断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和文明修养,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树立远大的理想,陶冶高尚情操,培养美好情趣,塑造高雅文明的形象,才能对生活充满信心、充满激情、充满美好的向往,才能欣赏丰富多彩的生活美。
2.掌握美学的相关理论知识
美学理论知识是提高审美能力的重要基石,只有掌握了相应知识,才能更好地欣赏美。
3.培养善于联想和想象的思维力
联想是通过某一事物的回忆引起对另一件事物记忆的一种思维活动,是相互联系的客观事物在头脑中的反映。
想象是联想的升华,它可以不直接从某种事物开始,而凭借已有的知识在联想的基础上形象地进行再造。只有在思维过程中将联想与想象有机地结合,才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水平,形成健康的审美心理。
4.在审美活动中注重情感交融
审美活动是一种情感活动,整个过程中主体与客体要不断交流,使之产生强烈的反应和引起共鸣。由于这种交流是发生于人与对象之间的情感交流,故称之为审美中的移情作用,反映出以人度物、寄情于景的重要特征。
培养健康的审美心理,追求真善美的生活目标,正视自身的不足,认真学习与思考,积极投身实践,重视自身美育,才是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素质。
(三)大学生不良习惯及嗜好的矫正
大学生的不良习惯及嗜好,看似生活小节,无碍大体,但如果不注意矫正,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十分有害,也不利于人格的完善和良好品行的养成。一种行为一旦养成习惯,矫正起来是十分困难的。针对前面述及的几种不良习惯及嗜好,其矫正方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提高对不良习惯及嗜好可能造成的危害的认识
很多学生对不良习惯及嗜好可能造成的危害认识不足。其实,世界上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小节,如果所谓的“小节”有碍于“大体”,就不是小节了。大学生在学习、饮食、睡眠等方面的不良习惯及吸烟、酗酒等嗜好,都是对大学生健康成长有害的,因此,必须引起充分的重视。
这里有必要再次强调吸烟的不良嗜好与成瘾的机理及其危害。烟草中有尼古丁这种令人容易上瘾的成分,当人的身体习惯于尼古丁的成分时,吸一支烟所能带来的愉快感就会消逝,吸烟者必须吸许多支,甚至在一天中要吸50支、60支才能有相同的愉快感。由于尼古丁的上瘾性,人一旦开始上瘾,就会发现戒烟非常难。需要作为一种不良嗜好,它的形成与烟草中尼古丁容易使人上瘾的机理有内在联系。所以对吸烟这类小事,明明可以预防而不去认真对待,其结果实在令人惊骇。
大学生千万不能忽视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一旦染上吸烟的嗜好,就会危害身心健康以致危及自己的生命。“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很多年轻人的堕落是由于不良习惯或嗜好引起的,而许多疾病如肺癌等也是由不良习惯或嗜好导致的。大学阶段是人生黄金时期,正是长身体、长知识、心理不断成熟、个性不断完善的时期,对不良习惯及嗜好,如果任其发展,则后患无穷,如果坚决克服掉,则可受益终生。
2.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有些坏习惯的克服与矫正,必须用好习惯的养成来逐步取而代之。对不良习惯的矫正只能循序渐进,慢慢地改,同时有意识去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只要有恒心,不放过任何微小的毛病,有意识地去克服,并能自己督促自己取得进步,使好习惯不断得到强化,最终就能替代不良习惯。
3.意志坚决,防止反复
对于像吸烟、酗酒等不良嗜好,一旦下决心戒除掉,就要严格要求自己,防止反复。因为克服这样的不良嗜好,最怕搞“下不为例”。因此,一旦决定戒掉不良嗜好,必须态度坚决。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说得好:“每一回破例,就像让你辛辛苦苦绕起来的一团线掉下地一样,一回滑落所放松的线,比你许多回才能绕上去的还要多。”这一点也是在矫正不良习惯和嗜好过程中应该特别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