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形成,企业面临着缩短交货期、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以及对不断变化的市场做出快速反应等问题,这使制造业认识到生产运作管理对于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作用。那么什么是“生产”呢?
关于生产的概念,人们首先联想到的是和制造产品有关,如电脑、手机、汽车、轮船等,事实上生产是将各种生产要素,如资本、技术、人力等投入转换为有形产品和无形服务的产出,通过创造效用而增加附加价值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生产既包括有形产品的制造,也包括对无形产品——服务的提供。随着生产运作管理的发展,国内外生产管理学界对“生产”的理解进一步深化,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对于制造业,生产的概念与过去有较大的不同,因为生产活动的涵盖范围随着生产系统的前伸和后延在扩展。生产系统的前伸是指生产系统在以市场为导向的同时,将战略制定、产品创新设计及资源的供应融为一体。如:在日本,本田公司就把供应商的活动视为其生产系统的组成部分进行控制和协调;生产系统的后延是指企业的生产职能已扩展到产品销售和售后服务方面,把安装、维修和培训作为企业生产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2)生产概念的扩大,使生产系统管理研究的导向和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在继续研究制造业的生产管理问题的同时,已经开始把服务业的运作作为生产系统的重要方面进行研究,提出了许多更适用于服务业的新的生产与运作系统管理理论和方法,如服务业中的JIT应用、服务业的选址决策等。
生产运作管理(我国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教材称为“生产管理”,近几年来一般称为“生产运作/运营管理”)是指对生产产品和/或提供服务的活动和过程的直接管理。
生产运作管理所要研究的对象是对制造产品或服务的过程进行设计、运行和控制。
1.1 组织的三个基本职能及其相互关系
1.1.1 基本职能
组织的三个基本职能是生产、营销和理财,企业要有效地参与市场竞争,离不开这三项基本职能。
1.生产
生产是一切组织最基本的活动,通过输入原材料、人力、资本、技术、信息等资源,经转化输出产品和服务。组织中大部分资源都投入到生产活动中,以提供社会所需要的产品和劳务,合理组织生产活动,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升企业竞争力至关重要。
2.营销
营销是指销售或推销一个组织的产品或服务。营销部门要为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创造需求,在市场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发现顾客所需要的产品和劳务,并将这些信息传递给生产部门、研发部门;营销部门要使顾客了解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特点,运用广告策划、定价决策、开拓营销网络等营销手段,将企业的产品和服务顺利地送达顾客手中。
3.理财
理财是指为组织各项活动筹措资金并合理地分配资金,加快资金周转。为此,财务人员要与生产、营销等部门人员密切合作,及时地沟通、交流信息,运用核算的方法和短期、长期决策方法,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从而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1.1.2 相互关系
1.生产运作管理与市场营销的关系
生产运作管理与市场营销是企业管理系统的组成部分,各自相对独立,通过紧密的协作,为市场提供所需要的产品或劳务,保证客户的订单按时交货,保证产品价值的实现。一方面,良好的生产运作管理对提高企业的营销管理水平、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提高企业竞争力有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市场营销可以为生产提供信息,企业能够据以适时地调整生产能力、制订切实可行的生产计划,提高生产管理水平。
2.生产运作管理与财务管理的关系
生产运作管理与财务管理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企业的生产运作活动与资金运动是同时进行的,体现为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统一。企业通过各种方式筹集资金,满足生产运作活动的需要,财务管理是以资金运动为对象,利用价值形式对资金在企业中的使用状况进行管理。资金运动的表现形式是:先以货币资金形式存在于企业,当企业从供应商处采购生产所需的物料后,货币资金转化为储备资金;当企业购置生产设备后,货币资金转化为固定资产;在生产过程中,储备资金又转化为生产资金,表现为各种在制品;当转化过程结束后,原材料加工成为成品,生产资金转化为成品资金;产品通过市场销售后,其价值得以实现,成品资金转化为货币资金。
在上述资金运动过程中,物流与资金流是交织在一起的,从财务管理的角度看,财务管理系统为生产运作活动所需的物资及技术改造、设备更新等提供足够的资金,同时要控制生产运作中的各种耗费,以加快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率,并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
从生产的角度来看,实现生产运作管理的高效率、高质量、低成本和准时交货,可以在各方面降低消耗、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生产运作管理与企业管理系统的关系
企业管理的目的是要在充分发挥市场营销、生产运作与财务管理等职能作用的基础上,实现企业系统的整体优化,创造最佳经济效益。在企业管理系统中,三大职能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如果企业营销体系不健全、营销政策不完整、销售渠道不畅,即使企业拥有竞争力很强的产品,也很难将产品销售出去,更谈不上取得市场地位、获得竞争优势。如果企业生产运作系统设计不合理,产品质量不能保证,企业即使拥有非常完善的营销体系,也很难将产品销售出去。假如企业上述两项都不错,但财务管理系统较弱,资金筹措和资金运作能力很低,企业最终也会因为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和资金使用效果低,而不能在市场竞争中把企业做大做强。因此,对于企业这样一个完整的系统,要提高管理水平,就必须具备系统的观点,从系统的角度全面提高企业各职能的管理水平。
这三种职能所对应的基本活动密切相关,它们必须相互配合才能实现企业的目标,作为企业的管理人员,需要充分理解这三项职能。没有生产职能,产品和服务就不可能问世;没有营销职能,产品和服务就不可能出售;没有理财职能,将会导致财务危机。这三种职能紧密配合,能够使组织在变化莫测的商业环境中把握机会,做出正确的决策。
1.2 生产运作管理的范围
现代生产运作管理包括制造业和服务业,它是对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运行与维护的管理,即对生产运作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以及对生产系统进行变革。
1.2.1 生产概念的扩展
1.服务业的兴起
经济学家将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分为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三个阶段。
在前工业社会,人们主要从事农业和采掘业,包括种植庄稼和树木、捕鱼、狩猎、采掘煤炭和岩盐、淘金等,由于劳动生产率低下,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大。在工业社会,人们主要从事制造业生产,这一时期以工厂为单位,按照劳动分工的原则进行生产,使劳动生产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在后工业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服务业的重要性日益被人们所认识。近年来,服务业有了更大的发展,服务业内部结构出现相应的变化,从业人数不断增加。
世界经济发展表明,第三产业的发达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服务业已经从传统观念中制造业的“附属物”转变成为在一国经济中发挥举足轻重作用的行业。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不断上升,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2016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达到335 154万人,第三产业已经成为吸纳就业的绝对主力和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其现状及发展不仅直接关系到现代化水平和综合竞争力,还关系到对整个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不仅反映居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和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也对推动经济增长、吸纳就业、扩大内需、产业升级、产业结构优化和提升产业竞争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990—2016年第三产业发展对GDP的贡献见表1-1。
注:三次产业贡献率指各产业增加值增量与GDP增量之比。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6).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6.
2.服务性生产的特点
服务性生产又称非制造性生产,它的基本特点是提供服务而不是制造有形产品,不过,在提供服务的同时往往会伴随着有形产品的提供。如:在购物中心或商场以及一些大型超市零售的各种家用电器并不是商场制造的,它们主要提供的是服务。
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区别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服务性生产通常是有顾客参与的。如:理发、保健、旅游等行业,如果没有顾客的参与,服务过程将难以进行。
(2)服务性生产的投入往往比制造业的投入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如:几个人开办一家咨询公司与组建一家航空公司对资本的需求是有很大区别的。
(3)由于需求的强度与工作要求的多变性,服务业的生产率相对难以计量。如:医生诊断对象的特征不同,律师的辩护对象不同等。
(4)服务业对质量要求更高,同时质量控制的难度也更大。服务质量通常以顾客的感知作为评价,当顾客认为服务质量高于预期时,顾客会对服务感到满意。
(5)纯服务性生产不能用库存来调节。由于服务的同步性,服务不能存储。如:快餐店不能在顾客少时存储若干已就餐的顾客,而是要通过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和采用恰当的营销策略满足顾客的需求。
1.2.2 生产运作管理的内容
1.预测
预测对于生产运作管理是必不可少的。生产运作管理需要进行长期预测,如调整产品线、改变生产能力,以制定产品、流程和设施的战略决策;短期预测、决策则可提高生产系统的运行效率,如对库存的管理、预测设备的生产能力等。
预测方法包括定性预测方法和定量预测模型。常用的定性预测方法有德尔菲法、头脑风暴法、销售人员意见法等;常用的定量预测模型有线性回归法、移动平均法、加权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等。
2.生产运作系统设计
生产运作系统设计包括产品设计、生产运作系统的战略决策、工艺与流程的选择、选址规划、设施布置、质量管理等。
(1)对于企业来说,产品一经设计,每种产品的所有细节特征也就确定了下来,并直接影响到产品的生产。有效的、面向顾客的、易于生产与组装的产品设计至关重要。
(2)生产运作系统的战略决策是指生产运作系统能力的规划,目标是使企业的长期供应能力与预期长期需求水平相匹配。
(3)生产运作系统的工艺和流程的选择具有战略意义,对企业运作能力规划,设备、设施布置以及工作系统设计有重要影响,涉及产品成本、质量、生产效率、顾客满意度,最终影响企业的竞争力。
(4)工艺的类型与厂区、设备的布置密切相关。不同的工艺类型适合不同的布置方式。以产品为中心的生产,需要将机器和工人组织成工作站共同生产,如汽车装配线布置的关键是产品线的平衡;以工艺为中心的生产,每个部门通常只负责一项工艺流程,布置的关键是使布局满足企业生产过程的要求,使各部门的工作流程畅通。
(5)在产品或服务决策完成之后,接着就要解决在何处建造生产或服务设施来制造产品或提供服务的问题。选址对企业战略的实施具有直接的影响,对企业以后的经营成果具有决定性意义。
(6)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国对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越来越重视,质量管理的概念应运而生并不断深化。质量管理大师戴明、克劳斯比、费根堡姆、石川馨、朱兰等的理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的ISO 9000质量认证体系得到了全球的认可和采用。
3.生产运作计划
生产运作计划是生产运作管理的神经中枢,是生产运作系统运行管理最基本、最日常的工作,制订正确和有效的生产运作计划是提高生产运作系统有效性与经济性的根本保证。生产运作计划包括生产计划、物料采购计划、生产设备维修和改造计划、生产技术准备计划、人力资源计划等。
4.生产运作系统变革
1908年,亨利·福特推出了T型汽车,提出了像生产别针和火柴那样生产T型车的单一产品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产品成本大为降低。但这种生产方式生产的品种较少,难以适应市场对产品需求的变化。此外,工人的工作过于单调,扼杀了工人的积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产运作系统的变革也日新月异。以日本丰田汽车制造公司为代表的日本制造业,发展并形成了JIT(准时制)生产方式,这种以消除制造过程中一切浪费为宗旨的先进的生产方式,追求一种无库存或库存最小的生产系统。大规模定制生产方式可以用较低的成本,快速、高效地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
1.2.3 生产运作管理的目标
生产运作管理的任务是什么?作为生产经理在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如何制订运作计划?如何控制生产进度?如何协调与其他职能部门的关系?如何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等等。企业的生产管理部门通过合理组织生产过程,有效利用生产资源,实现灵活、高效、准时、低耗的目标。
在企业经营战略指导下,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全面完成生产计划所规定的任务,包括品种、质量、产量、成本和交货期等。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只有不断地提高效率才能迅速响应市场,为此需要采用先进的生产方式、改进工作方法、完善各项生产管理制度。
在为顾客提供合格的产品和服务的同时,需要不断降低消耗,降低生产成本,缩短生产周期,减少在制品数量,使企业在价格上有竞争优势,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1.2.4 生产运作管理的技能
生产运作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生产运作管理具有多学科结合、管理对象错综复杂的特点,作为生产运作管理人员,需要通晓多方面的知识,以提高管理水平。
1.技术技能
由于生产过程的多样性、复杂性,不同行业的生产系统其输入、转化、输出过程不同,生产运作管理人员必须了解生产过程,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特别是要具备工艺方面的知识。难以想象一个不懂专业技术的人能够做好生产运作管理。但仅仅有专业技术知识是不够的,管理人员还需要懂得生产运作过程的组织,懂得计划与控制,了解现代生产运作管理技术,而这些正是本书要讲述的主要内容。
2.人际技能
生产运作管理人员要组织一线工人和技术人员进行生产活动,必须具备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特别是要具备团队管理、管理沟通等方面的能力,要善于与他人共事,能够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协调各部门的活动。
总之,从事生产运作管理是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对于生产运作管理人员的要求是很高的。对于在校的大学生,学习生产运作管理后可以从事的工作是什么呢?对于刚从事生产运作管理的人员,可能会从采购员、生产监督员、生产计划员做起,当你在这一领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你可能成为车间主任、生产经理、分管生产的副总裁,甚至是CEO。当你成为生产经理后,你就需要具备很好的现场指挥协调能力、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和对技术的分析判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