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十四)李真淑二
当火车到达目的地时候,已经是第三天的中午,经过近50个小时的长途奔波,走出车站的李真文兄妹俩已经完全看不出是大城市的干部子弟,除了一身绿色军装和脚上的解放鞋,活脱脱是逃难过来的黄淮灾民,不能充分休息的他们站在出站口,眼神涣散迷离,一脸疲惫。
李真文掏出口袋里的绿色封皮包着的手掌大小的笔记本—上面记着一些地址和人名。
李真文看着身边的妹妹:“先找地方吃饭吧,两天没怎么吃饭了。”火车上的两天,兄妹俩吃的是妈妈连夜做的烙馍,渴了就接火车上的水。
李真文背着一个黑色大背包,左右手又分别提着大小不等的绿色布包。身后的李真淑双手拎着一个小包,蹒跚的跟着。
在离火车站广场不远的一个立着餐字招牌的小门脸前,李真文兄妹停了下来。虽然此时已近中午,但仅有的5张桌子,只有2张桌子坐了3个人。
“老板,有什么吃的?”李真文用尽力气高声问道。
“有白粿,芋饺,包子。”屋里戴着绿色带沿帽的老板探出头回道。然后又看了看站在他旁边的李真淑,眼神中见怪不怪。
“还有稀饭。”老板补充道。
“那来5个包子,3个芋饺,3个白粿,多少钱?”李真文问道。李真文兄妹以前和父母来过多次,对当地特色食品并不陌生。
“6毛5。”
李真文从上衣内口袋里掏出一个小包,从中抽出一张淡红色的钞票递给老板。
老板惊奇的接过钱,走向两排蒸笼,看来并不是他以为的灾民。
“给,这是找你的零钱。”老板左手端着大碗,右手拿着钱:“可以进来吃。”
李真文看看自己,又看了看妹妹,放下手中的包裹从屋里拿出两个凳子。
“我们就在这儿吃就行。”说着接过钱和大碗:“再给我们两碗水。”
“妹,吃饱了么?”李真文看着李真淑。
“饱了。”李真淑答道,明显恢复了一些精力。
“老板,麻烦打听下市武装部怎么走?”
李真文向此时无所事事的老板问道。
老板马上来到李真文面前,殷勤的介绍着。
按照餐馆老板的指引,李真淑跟着哥哥停停走走的走了一个小时后,在一个狭窄的门廊前停下。
门廊右侧的墙上钉着一个长方形的白板匾,白板匾从上到下刻印着一排苍劲有力的手写字体:明州市人民武装部。
“就是这儿了吧?”李真淑高兴的叫道。
“是的。”李真文松了口气。
“你在这儿等着,我进去找王叔。”李真文把背包和手提包放在匾额下方,让李真淑坐在此等候。
在明州市人民武装部工作的王力军和李大林是老乡,同时在老家踏上革命道路。在以后的革命生涯中,双方结下了生死般的友谊。
解放战争期间,王力军随着部队渡江,最终辗转转业到明州市,李大林则一直在华北战斗、转业。新中国成立前夕,因工作原因李大林数次路过明州市,每次都会找王力军,也因此结识了现在的夫人—李真文、李真淑的妈妈。可以说,王力军算是他们的间接月老,见证了李大林的婚姻、生子。李大林夫妻婚后每次探亲路过明州,也会特意去看望王力军。
“小伙子,你找谁?”正往里走的李真文迎面碰到的一位老者问道。
“大爷,我找王政委。”李真文说道“他叫王力军。”李真文怕老者不知道,赶紧补充了一句。
“你找王部长啊?”老者上下打量着李真文,李真文身上皱巴巴的绿色军常服让他疑惑“你是王部长什么人?”
“我是他侄子,他是我叔叔。”李真文诚恳的回答。李真文三年前见到王力军的时候,王力军还是政委,看来王叔叔升职了,李真文心想道。又突然联想起自己的父母不知身处何方,是生是死,心中一阵酸楚。
“嗯。”老者没再继续盘问:“那你上二楼,右拐最里面的办公室就是。”
李真文一路小跑的冲上二楼,到了最里面的办公室,敲了两下门。还没听见里面的回应,心急的他就一把推开门,征征的看着办公桌后的人。
当听见敲门声的时候,王力军正在伏案办公,刚开口说了“请”,门已然被推开,紧接着一个笔直的身影出现在门口。
王力军疑惑的瞅着这个身形“你是?”王力军看着年轻的面庞,似曾相识,但又一时想不起来。
“王叔叔,我是李真文。”李真文略带着哭腔说道,饶是17、8岁的男孩子,经历千里奔波,一路带着满腹压抑,此刻见到可靠的人,也是忍不住。
“啊?!”王力军快速走到年轻人面前,仔细端详着“是了,是了,可不是大林的儿子么,几年不见,长高了不少。”
王力军终于认清了长大后的李真文。
“来,真文”王力军把他按到办公桌前的沙发上“你怎么突然来了,你爸妈呢,你妹妹呢?”
李真文强忍着情绪,从衣服口袋里掏出一个信封交给王力军。
王力军露出狐疑的神色,慢慢接过信封,从信封里抽出3张书信。
一张张的展开书信,王力军的双手明显越来越颤抖,脸上的表情也由狐疑逐渐变得凝重、阴沉起来。
“混蛋。”当看完最后一张,王力军突然暴跳如雷。也吓着了在沙发上坐着的李真文一跳。
“怎么能这样?怎么能这样干?”气愤的王力军似乎忘记了李真文的存在,在办公室来回的踱着步,一边走一边喃喃自语,显然心中有难以抑制的愤懑。
过了许久,逐渐冷静下来的王力军终于看向李真文,缓缓说道:“我都知道了,我马上安排你们去你姥爷家,真淑呢?”
“妹妹在楼下。”
“好。”说着,王力军走出办公室,李真文紧随身后。
一路上,两旁的树木飞快的消失在吉普车后—李真文姥爷家在明州市所属的一个山村,离市区还有100余公里。
全速前进的车上,三人笼罩在一片沉重的气氛中,王力军没让单位的司机开车,而是亲自开车送两兄妹。
“你们爸妈的事儿,你们就不要管了。”王力军意味深长的说道:“好好的在姥爷家呆着,以后我会不时过来看你们,你们有事也可以随时找人托口信给我。”
“我把你们送到之后就会回来,你们爸妈有信的话,我也会及时告诉你们,你们不用太担心,没有大事。”
李真文知道这是句安慰的话,对于未来会发生什么事,相信王力军自己也无法预测。
两个小时后,车辆沿着一条唯一的小道驶入一个峡谷,小道两侧不规则的盖着竹林茅屋。
路两边的山峰不高,此时正是傍晚时分,山雾随着微风在山谷中飘散,如同仙境一般。
王力军来过李真文姥爷家多次,对路况很熟悉。
王力军让李真文兄妹俩先收拾着包裹,他同李真文的姥爷姥姥以及李真文的小姨在正屋门前热切的聊着。
李真淑看不到他们在聊什么,只是看到姥姥小姨偶尔擦拭着眼睛,姥爷则叹着气。
不知道过了多久,李真淑和哥哥已经收拾完毕,坐在侧室里等候着。
“大叔,大娘”只听见王力军已经走到车前,大声的说着“没事的,一切放心,孩子都交给你们了。”
李真文兄妹一前一后的跑出来站在侧室门口,看着车前的王叔叔。
“真淑,过来”王力军向李真淑招着手道。
李真淑急忙跑向车前,看着王力军从后备箱拉出一个大布袋。
“这是一些在这儿不好买的日用品和书籍。”王力军说道:“嗯,还有一些好吃的。”王力军看着默不作声的李真淑笑着补充。
“拿去吧,够用一段时间的,等我以后过来再给你带。”王力军转变神色,非常认真的叮嘱道:“没人看着你了,但一定要好好看书,静下心来,切记。”
说着,王力军走向吉普车的另一边,示意李真文过来:“你应该在这儿呆不了多久,这段时间好好陪着妹妹,好好安抚她。”王力军语重心长的告诫着李真文。
“为什么?”李真文以为这次是和妹妹同来同归,从没想过他自己会丢下妹妹一个人住在这个峡谷里—虽然有姥爷姥姥和小姨陪。
李真文比李真淑大7岁,虽然李真淑从小到大像个男孩子一样,但李真文一直把她当成小女孩一样看待,他们之间也从没分开居住过。
王力军摇摇头,没有回答。
果然,2个多月后,李真文被毕业的学校叫回城市,加入和他同龄人的队伍。一群由城市各个角落的大院子弟构成的队伍,浩浩荡荡的向北方的茫茫山丘、草原、林地进发。
李真淑仍然一个人在峡谷里陪着山,陪着峰,陪着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