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房子
老百姓常说安居乐业,安居在前,乐业在后。对陈为平而言,正好颠倒了过来,只有先安排了孙晓雪的工作,才知道房子该买在哪。恰好宋家明也要买房子,两个难兄难弟又为了同一个目标再次走到一起来了。
此时郑州的房价和陈为平刚来郑州工作时,已经翻了一倍了,均价5000元了;和宋家明刚来郑州工作的1500元比,翻了两倍不止。陈为平笑话宋家明:“一个学金融的,不早点买房子投资置业。”宋家明打趣的说:“也别只说我,你看看有几个学经济搞金融的是投资成功的?像你学的政治经济学鼻祖马克思,正宗的经济学家,要是没有恩格斯的帮助,哪有后来的《资本论》、《共产党宣言》啊?”
陈为平觉得也对,理论就是理论,距离实践还差得远呢。自己平时给学生上课,学生课间总是问:“老师,能不能讲点有用的?”陈为平也纳闷,问自己:“到底啥是有用的?今天讲明天哪只股票能涨停?这个确实有用。可我要真的知道哪个能涨停,我还费劲巴力的讲什么课啊?直接辞职每天买个涨停,这辈子不就不用工作了嘛?!”
近些年,实用的功利主义不止在社会上,在似乎清高的象牙塔内也开始弥漫,有的已经深入骨髓。什么是有用的知识?这就好比广告界常说那句话:所有人都知道,广告费有一半是起作用的,有一半打了水漂。但关键在于,没有人知道是哪一半打了水漂。这学习也是如此,只有学的多了,才会有那么一点知识凝练。看了十本书,能有一两本醍醐灌顶就已经相当不容易了,不能指望弹无虚发,用啥才学啥。学习和生活一样,目的性越强,越难以达到效果。凡是珍贵有价值的东西都需要时间加以炮制和酝酿,但凡加上了速度,大概率是事倍功半。
陈为平和宋家明约定一定做邻居,买房要买在一起。但总是事与愿违,所有的新楼盘都在三环之外了,离这两对新婚夫妇上班都不方面。如果买二手房,当邻居就有点困难,哪有两个邻居同时卖房搬家的?就是真有,这样的房子还敢买吗?万般无奈,还是各买各的吧,
朋友关系近,不在乎房子的距离。很多同城的中学同学、大学同学,毕业后多少年都不联系,顶多外地来个同学临时召集聚一下才勉强能看到同城的人。貌合神离,咫尺天涯;感同身受,天涯咫尺。
在找房源的方式上,陈为平和宋家明两方的女人观点不一致。孙晓雪没租过房,也没买过房,对中介自然是反感的,执意要自己找,说是犯不上花2%的中介费找中介,50万的房子中介费都要1万,顶好几个月工资,太不划算了。而吴德莉本地土著,从小见多了拆迁、租房、买房,对中介服务是肯定的。她坚持找中介,说专业的事要让专业的人去做,宋家明和她都忙着上班,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找房子,也不懂如何找,花钱找中介服务,省心省力有保障,挺好的。
人都是这样,越是自己不擅长的地方越喜欢指指点点、亲力亲为,越是熟悉的领域反而敬畏、不敢擅入。结果可想而知,不到一个月,在宋家明学校和吴德莉医院的中间点附近的一个小区,二人安了家。
而陈为平和孙晓雪就没那么高效了,二人利用上下班时间在意向区域内四处打探,看电线杆广告、问小区保安、网上搜索等等能想的办法都试了个遍。好不容易获取几个房主电话号码,打过去,房主要么是不接,要么是说委托给中介了,要么是干脆就是中介。最后,还是在同居同事吴德友的帮助下,找到个稍微满意的房源。陈为平实在精疲力尽了,幸好有个自己的毕业生在银行实习,帮他办完了贷款、抵押、过户等一系列后续手续。
从开始看房到最后搬家,小半年过去了,不过陈为平孙晓雪也基本上快成了二手房专家了,什么户型、朝向、噪音、雨水、学区、学位等等该考虑的不该考虑的所有因素,都熟知了。陈为平就感慨,人一辈子有些知识是学了能受用一生,而有些知识学了也只能用一次,买房就是如此,起码对他是这样。
宋家明买房贷款了30年,这也是吴德莉的主张,说是能多贷就多贷,宋家明也犹豫,但最后还是听了老婆的话。而陈为平和孙晓雪都一致同意只贷了10年的款,再多了,怕心里有压力。
从小苦惯了的人,对风险都会不自觉的放大。不能说贷款年数少的没有胸怀和格局,也不能说他们不会客观的看待专业问题,而是从小形成了风险的忌惮,在没有还手之力的时候,再小的风险也能足够致命。久而久之,也就自然形成了严谨、保守,甚至守旧的风格。
这好比总有新闻说,身着泥土工装的农民工进地铁或上公交车,宁肯坐在地上也不坐座位,新闻总是赞扬其美德,替司乘考虑不愿意增加别人打扫的麻烦。但还有另一层可能,他们怕真的坐座位了,由此带来的风险自己不能承担。
就这样,陈为平终于有了房子,也学着宋家明一样,低调的办了婚宴,在省会郑州,有了自己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