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商业:数字时代成功之路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 透明商业:数字时代基本法则

1.1 商业中的不对称

商业,始于交换,而后促进了生产,刺激了消费。因此,生产、交易、消费驱动经济在循环中进化升级。

交换(交易)的对象不仅有物品,还有能源、劳动力、知识、数据、许可权等。因此,如果将商业定义为一切交易活动的总和,那么商业几乎涵盖了整个经济系统。商业即经济,即市场。

透明商业,即透明经济,透明市场。

2012 年,汤臣倍健“透明工厂”正式落成。该工厂率先在业内以更加透明的方式公开产品原料和生产过程,并邀请公众到现场参观,让公众近距离感受汤臣倍健的全球品质。汤臣倍健的“透明工厂”主要突出了两个方面:生产过程全透明,全球原料可追溯。

此外,旭辉地产推出了“透明工厂”,洽洽瓜子还做起了全球“透明工厂”云直播。

是什么驱动了商业的透明化?商业受困于什么,以至于透明化成为未来商业的出路?

1.1.1 信息不对称,让生意难以精益

我们来认真思考一下,因为信息不对称,消费者付出了怎样的代价。

1.买了更贵的

同样一款产品,在实体店和网店的价格会有差异。那么,同样一款产品在不同的实体店之间是否同价呢?在不同的网店之间呢?

你可能听说过,同样的行程在不同的网约车平台上报价不同。但很少有人注意到,在同一个网约车平台上,相同的行程会因为约车者的不同,报价竟然也不同。

日常消费中,我们虽然知道了一件产品的标准价格,但面对各种促销活动,还是要费很大的精力才能弄清不同的优惠券及其使用条件。最典型的例子是,各大商家在促销期间推出各类优惠活动,规则复杂到很多人都弄不懂。

那么,如果能让消费者清楚地知道同一产品在不同平台、不同店铺的价格会怎样呢?如果将每一件产品的原料、加工流程、成本和当前定价下的利润空间全部告知消费者又会怎样呢?

简而言之,如果产品是“透明”的,会怎样呢?

有段时间,消费者能通过一淘比价插件知道每个商家的所有产品的历史价格,这导致各个商家之间没什么隐私可言了,如果产品的历史价格是“透明”的,商家的战略就会被对手知道。

另一个仍在运营的比价工具是“慢慢买”。

10 年来,“慢慢买”专注为消费者推荐高性价比的产品,并开发了全网比价、查看历史价格等功能,可以帮助消费者快速买到高性价比的产品。

仅仅是价格的“透明”就能让市场震荡难安,但这不是最符合消费者利益的吗? 这不是数字化进程中必然会出现的吗?

也许透明化的过程充满波折,但这一趋势是确定无疑的。以价格透明为代表的透明化是所有企业都要面对的进入数字时代的第一次大考验。

2.走了冤枉路

信息不对称的另一个代价,是让消费者多走冤枉路,例如“早知道会取消航班,我就坐高铁了。”“早知道你会,我就不找他来做了。”“早知道用这个材料就行,我们早就完成设计了。”

百度有个“知道”频道,其口号是“寻找答案,回答问题”。知乎的品牌标语则是“有问题,就会有答案”。在问题与答案之间,隔着陌生的事和陌生的人。我们日常所遇到的问题,别人可能也遇到过,且已经有了解决的方法。只是,那些方法是什么?我们如何找到它?

在这一点上,我们看到了知乎的变化。

知乎于 2011 年1 月正式上线,以“让人们更好地分享知识、经验和见解,找到自己的解答”为品牌使命。知乎在2021 年品牌口号由“有问题,上知乎”调整为“有问题,就会有答案”。

当然,让知识“透明”本身需要成本,所以知识产品不会全部免费。但面对难题的人若在黑暗中摸索答案,成本无疑会更高。

3.错失好机会

因为信息不对称而失去机会是令人遗憾的事。电影里常有的故事是,因为不期而然的误会,原本天作之合的男女最终分道而行;生活中,一些明明很有才华的人却进不了心仪的公司;工作中,有的经理会将工作任务派给并不能胜任的员工。

我们都希望找对人,做对事,但前提是相关的信息要对称,而现实情况是,许多企业和个人受困于有限的信息。

如果机会是“透明”的呢?

1.1.2 能力不对称,让市场陷于低效

假设在一定的参照系内,信息是对称的,那么影响结果的主因将转向另一个要素——能力。

某大学的录取分数线是明确而公开的,你能否被录取,取决于你考了多少分;田径赛场上计算成绩的规则是公开的,你能拿到什么名次,取决于你奔跑的速度;商店里的商品都明码标价销售,你能不能买走自己想要的,取决于你的支付能力。

同样的道理,大家都看到了市场的风口和创业的机会,但大多数创业者成了浪潮之中的泡沫。物竞天择,能者胜出。

上面所讲述的现象,似乎都是公平的。不过,当我们仔细分析“能力不对称”的时候,“公平”的表象之下,却隐藏着更多的“问题”。

能力不对称并非只存在于竞争方,在很多场景下,能力不对称也存在于合作方。从婚姻当中的门当户对,到联盟企业的实力匹配,人们总是希望强强组合,互补增强。

合作方之间的能力如何实现对称?数字化会让这一切变得更容易吗?

答案是肯定的!数字化能让每位成员的“能力”图谱化,将任务与能力进行精准匹配,使员工能力需要与组织培训发展精准匹配。

能力差异是现实,而让差异清晰且互知,也将成为现实。

1.1.3 观念不对称,让社会困于冲突

如果信息是对称的,能力是匹配的,这个市场会如何运转?一切决策都会是最优的吗?一切合作都会是最高效的吗?如果这样,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是,不符合某种性价比标准的产品会滞销,达不到某种能力水平的人找不到工作。

事实上,价值观的不对称,虽然让品牌打造和市场营销有了无穷的空间,但也扩大了产品设计预期和用户体验之间的距离。

1.你竟然是这样的人

小时候,玩伴之间常常因为一点小事发生冲突。长大之后,一些经过自由恋爱而结婚的伴侣也可能等不到“七年之痒”,就再也不想跟对方过下去了。

这时,我们会想,早一点把对方看透就好了!

怎样才能看透一个人呢?人的复杂性,主要在于心灵。人的心灵决定了自身所拥有的禀赋、趣味和兴致,比如人们的穿着千差万别、口味多种多样。

但在大数据面前,每个人都是“裸露”的。行为(包括越来越多的网络留痕行为)、言论(哪怕是一次随性的评论)、你的关系(也许是你刚刚关注的一个好友)等,像无数的小拼图,逐步拼接起来的,就暴露出你的“真面目”。

这是坏事还是好事?我们需要法规让数据成为有益无害的“公器”,同时,我们期盼更符合自身个性与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2.他竟然做这样的事

在企业中,我们怎样才能提前发现哪些员工在价值观上与公司不一致?怎样将不同个性的员工尽可能同化为同一种价值观?前一个问题是企业在招聘过程中要解决的,后一个问题则是企业文化的构建者要面对的挑战。

我们听过不少创始团队的联合创始人之间因为协作冲突而散伙的故事。联合创始人既然一起创业,说明相互还是相当认可的,但在挫折或利益冲突面前,他们仍然可能发现对方不再是自己信任的人。

小到一个团队,大到企业集团,一方面需要确认和宣示自己的理想信念及核心价值观,并将其转化为言行特征,即“向下”的透明;另一方面,需要设法即时呈现全部成员的言行表现,并识别成员与价值观要求的契合度或不一致性,即“向上”的透明。

因此,组织文化建设的目标,一定是打造透明的文化。

3.我代表了自己的圈子

人的社会化,意味着人会形成基于特定观念的社会性认同。这种认同会使人做出相关的行动,从而结成大小不一的组织。而人与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会因为所思、所想、所求的不对称而产生冲突和对抗。

数字化会让价值观变得对称起来吗?是让各自的价值观逐步趋同,还是让不同的价值观相互理解?

答案不会那么简单,但数字化会让言行呈现得更充分,让不同的声音更及时地得到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