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自己做体检,肝病早发现
眼睛不正常,可能肝也不正常
眼与脏腑有着广泛的生理联系,早在《黄帝内经》就有专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意为:五脏六腑的精华物质,均为向上濡养眼睛,而使其能精明视物。脏腑精华所聚之眼,其中,肾精(肾主骨,故为“骨之精”)充养瞳孔,肝精(肝主筋,故为“筋之精”)充养黑眼,心精(心主血,故为“血之精”)充养内外眦血络,肺精(肺主气,故为“气之精”)充养白眼,脾精(脾主肌肉,故为“肌肉之精”)充养约束(眼睑)。
眼的视觉功能,虽与五脏六腑之精气充养目系有关,但主要依赖肝所藏之血的濡养。《黄帝内经》有“肝受血而能视”之说。明代眼科专著《审视瑶函》更明确地指出:“夫目之有血,为养目之源,充和则有生发长养之功而目不病。少有亏滞,目病生矣。五脏六腑精华,皆从肝胆发源,内有脉道孔窍,上通于目为光明。肝气升运目,轻清之血,乃滋目经络之血也”。
中医也有讲,肝主惊吓的“惊”、愤怒的“怒”,与足少阳胆经互为表里,足少阳胆经“烧”到耳朵,会引起耳鸣、晕眩,眼睛会干、刺痛、长出眼屎。也因为如此,很多眼睛的病变,包括眼睛痒、眼睛红、眼睛肿、眼睛痛、见风流泪,眼睛干涩都和肝有关。
1.眼睛干涩是肝血不足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人们对眼睛的使用强度和密度也越来越大,发生视疲劳的人越来越多。视疲劳是指由于持续近距离视物之后出现的视蒙、眼胀、眼部干涩、灼痛、眼及眼眶酸痛等症状以及头痛、恶心、乏力等周身不适。如果你经常对着电脑或书本,过度用眼会消耗肝血,导致肝血不足。
临床表现为:两眼干涩,视物昏暗,眩晕耳鸣,面白无华,爪甲不荣,四肢麻痹,肌肉震颤,关节拘急不利,夜寐多梦;妇女经少或经闭。舌淡,脉弦细。
症状治疗
(1)以脏补脏法。鸡肝味甘而温,补血养肝,为食补养肝之佳品,较其他动物肝脏补肝的作用更强,且可温胃。具体用法是:取新鲜鸡肝3只,大米100克,同煮为粥服食。可治中老年人肝血不足,饮食不佳,眼睛干涩或流泪。此外,老年人肢体麻木者,也可用鸡肝5只,天麻20克,两味同蒸服,每日一次,服用半月,便可见效。
(2)以味补肝法。首选食醋。醋味酸而入肝,具有平肝散瘀,解毒抑菌等作用。每日以食醋40毫升,加红糖适量,加温水冲淡后饮服,补肝血作用极佳。
(3)补肝血、食鸭血。鸭血性平,营养丰富,肝主藏血,以血补血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取鸭血100克,鲫鱼100克,白米100克同煮粥服食,可养肝血,辅治贫血,同时这也是肝癌患者的保肝佳肴之一。
2.眼红有血丝、视力模糊是肝火旺的表现
肝火旺盛主要由生活不规律、不良情绪积郁,或者烟酒过度导致。肝经循行于头、耳、胸胁,所以出现头昏头胀,两耳轰鸣、胸胁胀痛,同时中医有“肝主目”的说法,因此肝火旺盛还常常出现眼部症状,如:眼红、眼干、眼部分泌物多等。另外,“肝火大”还会引起口干舌燥、口苦、口臭、睡眠时翻来覆去、易醒、身体闷热等。
症状治疗
(1)清暑茶。取菌陈、香薷3钱、车钱草、半边莲各3钱。水煎后取汁,加红糖溶解、保温代茶频服。主治:口干舌燥、头昏热、小便短黄、身体烦闷。
(2)炒决明子。决明子10克,大米60克,冰糖少许。先将决明子炒至微香,取出待冷却后熬汁。然后用其汁和大米同煮,成粥后加入冰糖,沸后即可食用。此粥清肝,明目,通便。对于目赤红肿,怕光多泪,高血压,高血脂,习惯性便秘等症,效果极为明显。
3.巩膜发黄是肝炎表现
在临床医学上,“巩膜发黄”就是诊断肝脏疾病的重要依据,甲型肝炎、急性乙型肝炎几乎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巩膜黄染”。如果出现角膜色素环,这是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主要特征。据统计,此病的遗传性发生率可占此病患者的90%。用肉眼可见环绕角膜、边缘宽约2~3毫米的黄绿色、蓝绿色或棕黄色环状带。
巩膜黄染亦多见于胆道阻塞、肝细胞损害或溶血性疾病,由于血液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黏膜变黄,早期或轻微时见于巩膜,较明显时才见于皮肤。黄疸是指高胆红素血症,临床表现即血中胆红素增高而使巩膜、皮肤、黏膜以及其他组织和体液出现黄染。当血清胆红素浓度为17.1~34.2μmol/L(1~2mg/dL)时,而肉眼看不出黄疸者称隐性黄疸。如血清胆红素浓度高于34.2μmol/L(2mg/dL)时则为显性黄疸。
这类患者应注意饮食有节,勿嗜酒,勿进食不洁之品及恣食辛热肥甘之物。平时应注意休息,保持心情舒畅,饮食宜清淡。本病一旦发现,应立即隔离治疗,并对其食具、用具加以清毒,将其排泄物深埋或用漂白粉消毒。经治疗黄疸消退后,不宜马上停药,应根据病情继续治疗,以免复发。
当眼睛出现上述症状时,在日常生活中,建议大家做好养护和调节。
1.调畅情志
人的精神情志活动,除由心神主宰外,还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如怒伤肝,肝火旺必致肝阳上亢,出现双目红赤,头晕眼花,思伤脾,肝气郁必致血脉瘀滞,气血不能上荣于目,出现两目昏花,失眠健忘。
2.保证充足的睡眠
睡眠可以使双目得到充分的休息,尤其是夜间的子时和丑时(23:00—3:00),是胆经和肝经当令的时辰。此时间人体不能静卧休息,回肝血量不足,不能制约肝之阳气的升腾,肝阳上亢,肝火上升,就会出现目赤、头痛、头晕眼花等不适。
3.坚持做眼睛保健操
眼睛保健操简便易行,是很好的科学保护眼睛的方法,它是根据中医学的经络穴位学说以及针灸、按摩原理,结合医疗体育方法创立而成的。通过按摩眼部周围的穴位和皮肤、肌肉,能够疏通经络气血,增强眼部循环,松弛眼内肌肉,改善神经营养,解除眼轮匝肌、睫状肌的痉挛,消除眼睛疲劳,提高视力。现代人用眼过度,一定要坚持做。
肤发黄,脸色暗,怕是肝病来犯
俗话说,“天黄有雨,人黄有病”,即天空、空气发黄预示着天要下雨,人的肤色发黄预示着健康出现问题。
一般情况下,正常人的面色应该是微黄,略带红润,稍有光泽。中医学认为,颜面皮肤黄色鲜明属于湿热;黄色晦暗多属于寒湿;面色萎黄,多为心脾虚弱、营血不足;面黄浮肿为脾虚有湿。还有一种可能是面部皮肤及手脚掌呈现明显的黄色,多出现在秋冬季,原因很可能是进食大量的南瓜、胡萝卜,导致体内胡萝卜素异常增高。如果全身都发黄,则可能是肝脏出了问题。
临床医学表明,病理性脸色发黄的原因有:肝炎、肝硬化、脂肪肝、胆囊炎、胆结石等,凡是可能引起黄疸的疾病都可引起脸色发黄。黄疸不但会引起皮肤脸色发黄,巩膜和小便也会发黄。一般黄疸越深,病情越重,严重的黄疸甚至会危及生命。与太阳晒黑的皮肤不同,肝病患者的面部暗淡而无光泽度;另外严重的黑眼圈都是慢性肝病患者早期症状,其中大多数为慢性乙肝。
当然,引起面色发黄的原因有很多种,不一定就是肝病引起的,所以不必过分担心。一般以下这些因素都会导致面色发黄的情况。
1.药物可导致面色发黄
如果一个人近期或长期服用带有黄色素的药物如阿的平、呋喃类等药物,其可导致皮肤颜色发黄,但多在停药后可恢复正常。所以发现自己面色发黄时要排除是不是这个因素引起的。
2.饮食可导致面色发黄
近期过多食用某些含有胡萝卜素较多的食物,如胡萝卜、橘子汁、南瓜、甘蓝菜、杧果等瓜果蔬菜也会引起面色发黄。主要是由于肝脏不能及时分解、代谢掉血中胡萝卜素,而易发生胡萝卜素蓄积现象引起胡萝卜素血症,进而导致皮肤及面色变黄,尤以手掌、足底最为明显,但其巩膜不黄。
3.情志不畅引起面色发黄
一个长期心情紧张、抑郁、烦闷的人,因食欲欠佳致使营养不良、贫血等针状,久之也可导致机体代谢功能下降、精神萎靡、形体消瘦、面色干黄等,从而也会出现程度不等的皮肤发黄症状。
事实上,面色发黄不一定就是肝病。但在出现面色发黄时不能轻视,要及时找出原因,以免贻误病情。
如果不是疾病导致的脸色发黄,我们可以进行饮食、生活调理,以改善面色。比如服用一些补气血的药物食物。如西洋参、党参可以切成小片沏茶饮用,每天5克左右,沏1~2杯即可;阿胶、桂圆、大枣、花生、核桃、黑芝麻、木耳等食物,可以煮粥或做菜。此外,平时要少吃寒凉伤害脾胃的食物,如冷饮。
其次,生活要规律。按时睡眠,不熬夜,加强运动,多晒太阳,保持乐观情绪,以促进内分泌的平衡从而改善肤色。不少女性为保持体形苗条而节食减肥,如果控制不得当,就会造成营养不良,出现面色发黄,此类女性要注意补充营养,改用健康的减肥方式。
食欲不振又恶心,小心肝脏有恙
在我们身边,我们经常会听说,有些人经常会食欲不振,其实这种小毛病,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因为食欲减退,恶心厌油,这是大多数肝炎患者都有的症状,尤其是黄疸型肝炎患者表现得更严重。
那么,为什么肝病患者会食欲不振呢?
1.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化工厂”,它参与着人体内的一切代谢过程。其中分泌胆汁是重要功能之一,胆汁中的胆盐对脂肪的吸收消化起着重要作用。患者在患有肝炎以后,因肝炎病毒诱发肝细胞大量破坏,分泌胆汁的功能减低,从而影响饮食入胃后的消化吸收,尤其是油腻性食物难以分解,反射性引发食欲不佳及厌油腻食品。
2.门静脉高压等病变使胃肠道阻塞性充血,蠕动减弱,胃肠功能紊乱等症状,进而影响患者食物消化与吸收,所以会导致患者食欲减退、恶心厌油腻急性病毒性肝炎产生食欲减退等症状。
3.因为进食量少,消化吸收功效障碍,营养品摄入减少,而新陈代谢亢进,全身性消耗增大,与此同时肝病时肝脏细胞机能降低,很多人体所需物质无法很好新陈代谢吸收,制造和贮存糖的能力降低,使能量不足,令患者觉得无力,进一步加重食欲不振。
其实有不少人,食欲不振,厌恶油腻,往往都觉得自己是胃出了问题,结果仔细检查诊断后才发现,自己患的是肝病。甚至因为长期把肝病当胃病治,擅自服药,结果发展到了肝硬化晚期,或是肝癌,但此时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的确,一些肝病和胃病的某些症状比较相似,比如食欲不振、恶心、腹胀、上腹部不适等。再加上一些肝病在早期病情比较隐匿,容易被患者忽略,更容易导致误诊的情况出现。但肝病和胃病还是可以区分的。肝病可伴有面色萎黄、尿黄、肝区不适、恶心、厌油腻、甚至皮肤瘙痒等症状。而胃病多数都曾有过刺激饮食、用药及饮酒等,常伴有泛酸、胃灼热、上腹痛,进食后症状可加重或缓解。
如果本身没有胃病史,却持续出现不明原因的疑似胃病症状,不要自行用药,应去医院确诊。除了需做胃部检查外,肝功能检查也是必需的,尤其是经常喝酒、劳动强度过大的人群,以及乙肝病毒携带者,要特别注意。
当然,虽然肝病的早期症状之一就是食欲不振,但不代表着,食欲不振就是肝病的征兆,食欲不振也可能是以下因素引起的。
1.疲劳或紧张
如上班族由于疲劳或精神紧张,可能导致暂时性食欲不振,这是属于比较轻微的现象。
2.过食,过饮,运动量不足,也都是引起食欲不振的因素,但要注意一些潜藏的危机,诸如无缘无故的食欲不振,连续不断的食欲不振等等。
3.精神因素
想要维持身材苗条,不想吃东西,体重因而大幅减轻,因此拒绝进食。
4.怀孕
女性在怀孕初期,或由于口服避孕药的副作用,也可能导致食欲不振或呕吐。
5.疾病因素
食欲不振通常会让人直接联想到胃肠问题,如慢性胃炎,胃迟缓,胃癌,都有可能出现这样的症状。
所以,食欲不振呕吐不一定就是肝炎,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当我们发现自己有食欲不振的现象时,还是尽量去正规的医院做一下相关检查,以免贻误病情,另外,平时多加强肝病的预防。
肝掌,蜘蛛痣,肝病的主要标志
在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的病人中经常发现在脸部、颈部、手部有一种形态很像蜘蛛网样的痣。痣的中心是一个小红点,周围放射出许多细小的红丝,整个直径约0.2~2厘米,这种痣称为蜘蛛痣。
正常男性女性的肾脏上方各有1个略呈三角形的分泌人体激素的腺体,称为肾上腺。这个腺体不断地产生雌性激素,与机体产生的雄性激素保持相对平衡的正常水平,从而保证机体在这方面的正常生理生化代谢功能。另外,女性卵巢也产生此种激素。由人体性器官分泌的雌激素,必须经过肝脏后才能使功能减弱或使活性消失。
但当肝脏出现急慢性炎症或其他疾病时,对雌激素的灭活能力明显下降,结果造成雌激素在体内大量堆积,以致引起体内小动脉扩张。蜘蛛痣就是皮肤黏膜上的小动脉扩张的结果。由于小动脉扩张后酷似蜘蛛网,用铅笔尖压住“蜘蛛体”,网状形态立即消失。此痣小如小米粒,大的有2~3厘米,数量少的1~2个,多则数百个;多见于胸部以上,面颈及上肢手背等部位。急性肝炎患者蜘蛛痣的发生率约1%左右,而慢性肝炎可达54%左右。蜘蛛痣的出现常和肝功能状态相平行。当肝功恶化时,蜘蛛痣可急剧增多。肝功好转后,此痣可由原来鲜红色变棕黑色,继而消失。雌激素的灭活失衡还可使肝炎患者出现毛细血管扩张、月经失调、睾丸萎缩或男性乳房发育。长此以往还可造成皮肤细胞内黑色素的增加引起肝性黝黑面容。
肝掌的发生原因与蜘蛛痣一样,表现为在大拇指和小指的根部的大小鱼际处皮肤出现了片状充血,或是红色斑点、斑块,加压后变成苍白色。这种与正常人不同的手掌称为肝掌。肝硬化病人中,大部分易合并肝掌。肝掌的主要外观表现为:双手手掌两侧的大、小鱼际和指尖掌面呈粉红色斑点和斑块,色如朱砂,加压后即变成苍白色,解除压迫后又呈红色,掌心颜色正常,如果留意观察的话,可看见大量扩展连片的点片状小动脉,有的情况下不仅手掌有,脚底也有。
肝掌、蜘蛛痣为慢性肝炎、肝硬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当然,出现肝掌不一定都有肝病。临床上往往见到不少健康人也有肝掌,但经过多年后的观察,肝脏功能一直正常,从未出现过肝脏病变。
不过,因为肝掌的出现,很有可能是因为肝硬化引起的,所以大家一定要引起注意。因为正常的人也有可能会出现肝掌,所以不同的情况进行治疗的方法也不同。
1.正常情况下,一些处于青春期的少女及孕妇由于雌激素分泌过多,超出了肝脏的灭活能力,也会出现肝掌和蜘蛛痣,不过这种情况可以不进行治疗,随着身体的发育或是分娩后就会自然消失。
2.重型肝炎患者通常都会有肝掌和蜘蛛痣的出现,这种情况的患者肝细胞受损比较严重,需要及时进行治疗,否则会给肝脏带来严重的损伤。
3.注意休息。肝掌若是肝病患者急性期或炎症活动期宜卧床休息,待病情好转后再逐渐增加活动量;而若是乙肝病毒携带者、慢性乙肝患者以及代偿性肝硬化患者,可适当参加一些体力活动,因此视病情而定。
4.乙肝患者发病时及肝硬化病人所引起的肝掌,肝掌多可随着肝功的好转而消退,因此在认识上切不可疏忽大意,应及时去医院进行相应检查,以便能够及时对症治疗,及时控制疾病并提高预后;并且在治疗的同时,在饮食及生活上也应有所注意,对疾病的治疗及肝掌的消退都是很有利的。合理膳食:肝炎或肝硬化患者在饮食上注意营养的均衡化、多样化,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酒,多食蔬菜水果、豆制品、真菌类蔬菜、鱼类、蛋类等。
5.肝掌并非肝脏疾病的专利,肝掌亦可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营养不良、长期饮酒,甚至健康人群,因此出现肝掌应及时查明原因,根据病因及诱因再对症治疗乃为关键。
6.补硒。硒被称为重要的“护肝因子”,补硒能让肝脏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达到正常水平,对养肝护肝起到良好作用。肝功能正常后,肝掌的现象可能会慢慢消退。
酒量突降易疲劳,可能肝病来找
做销售员的小张平时经常要出席各种应酬饭局。在长期的“酒精考验”中,他已经锻炼出一身好酒量,每天喝半斤白酒都不成问题。一个星期前,他成功签下一笔大订单,在庆功宴上三杯白酒刚刚下肚,他已经觉得脚步不稳,一阵阵恶心感随之袭来,席间的朋友都笑说:“怎么?小张业绩上去了,酒量却下来了?”
赵姐平时就爱在麻将桌上打上几圈,两天前在侄女的婚宴上遇到几位久未碰面的亲戚,牌逢敌手,兴奋地连续打了4个多小时的麻将后,一下子觉得眼冒金星、头晕无力。
无论是有肝病史的还是肝脏检查从无毛病的朋友,当出现上述情况,你就该注意了。如果一贯擅长推杯换盏从不怯场的你发觉酒量明显下降,或是通宵麻将都精神抖擞的你一夜之间体力大不如前,都绝不能掉以轻心,因为这可能是肝脏向你发出的严重警示信号。
肝脏作为消化系统中最大的消化腺,是人体解毒的总机关,具有化解细菌、酒精和其他毒素的功能。喝酒之后,一小部分酒精会随呼吸和流汗排出体外,剩下的大部分酒精在肝脏中被转化成乙醛,醉酒的症状正是由乙醛引起的;肝脏功能正常的话,乙醛会被进一步转化成乙酸,乙酸进入人体循环系统后会被代谢掉。这就是酒精在肝脏中解毒的过程。本来酒精在人体内的代谢速率是有限度的,但长期过量饮酒会损害肝功能,久而久之,分解酒精的能力就会下降,出现酒量下降、容易喝醉的现象。酒精肝的发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由于在早期没有特别的症状,很容易被忽视,而后期就可能发展成为肝硬化、肝癌等危险的疾病。在严重酗酒时可诱发广泛肝细胞坏死甚或肝功能衰竭,患者一定要注意及时接受专业治疗,不要贻误了最佳治疗时间。
疲乏无力。这也是肝炎病人发病的早期表现之一。病人往往说不清楚何时起病,其表现也不相同,轻者不爱活动,重者卧床不起,而像打麻将这类娱乐活动特别消耗脑力,肝脏功能差的人能量供应跟不上,就容易头晕。
一般情况下,尽管经过充分休息,但患者疲劳感仍不能消除,严重者好像四肢与身体分离似的。出现这些症状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肝炎患者的食欲不振,消化吸收障碍,导致人体能量不足。二是由于病毒导致肝细胞破坏,从而使其肝脏制造和储存糖原减少。另外缺乏维生素、电解质紊乱及肝细胞破坏引起血中胆碱酯酶减少,影响神经、肌肉正常功能,从而出现说不出的全身乏力。
大家除了要留意身体的这些警示信号外,肝脏疾病高危人群、肝病患者更应预防肝病发生。这些人最好滴酒不沾,同时应该保证晚上12点前入睡。对于肝病患者而言,戒酒和保证睡眠是两大必要条件。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应该通过少喝酒、减少娱乐活动、督促自己按时就寝,使自己逐渐适应健康的生活方式。
尿黄像浓茶,快去做检查
赵先生一直有饮茶的习惯,最近身体感觉非常疲倦,早晨起来的时候小便特别黄,像浓茶一般,起初他自己并不在意,以为是喝茶所致。直到有一天,眼球也呈黄色,这下赵先生才紧张起来,到医院就诊,发现是乙肝的急性活动期所致。
正常情况下,常人的尿色都是呈淡黄色的。天冷时多清澈,天热时多黄色,这与出汗和饮水多少有关,但也可以随着饮食而变化。如摄入偏酸性饮食时,尿色则深,如饮食偏碱,其尿色则淡。有时口服几片核黄素片药物,尿色也会呈现深黄。像这些尿色变化是极为短暂的,很快就能自行恢复。
但如果尿液长期黄得像浓茶,常提示肝脏有问题。如果尿液长期发黄,一定要留神身体还有没有其他症状,如黄疸、疲倦、上腹部不舒服和疼痛,要及时去医院做相关检查。
正常情况下,人体的红细胞寿命是120天,被破坏的红细胞会放出血红蛋白,经过一系列的分解代谢,变成黄色物质叫胆红素。由于肝炎病毒导致肝细胞破坏,影响胆红素的代谢,使胆红素进入血液增多,经尿液排出体外较平时增加,故尿色加深。尿的颜色越黄,说明肝细胞破坏越重,病情好转尿色逐渐恢复正常。
虽然肝炎会导致尿黄,但是并不是说尿色很黄就是得了肝炎。首先要考虑是不是饮水的量不够、出汗太多、有没有吃药等,如果只是一次两次的尿黄,自己又没有什么不舒服,就可以不用担心。如果尿色一直都很黄,自己觉得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就需要及时到医院检查了。
持续发热恶寒,当心肝脏病变
持续性微热,或并发恶寒,并排除其他感染,可能是肝病的表现。急性黄疸型肝炎早期常有发热,多在37.5~38.5摄氏度,高热者少见,一般持续3~5天,而无黄疸型肝炎者发热远远低于黄疸型肝炎者。许多病人发热还伴有周身不适、食欲减退,误认为得了感冒。为数不少的黄疸型肝炎病人,往往在医院门诊按感冒治疗,3~5天后待黄疸出现才被确诊,这是缺乏对肝炎发热症状认识的缘故。发热的原因,可能是肝细胞坏死、肝功能障碍、解毒排泄功能减低或病毒血症所引起。
西医认为,肝病发热的主要原因为:
1.患者的肝细胞坏死,蛋白质及其代谢产物分解、吸收。
2.内毒素血症即慢性肝病尤其是肝硬化患者,由于肝脏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减退,导致肝脏对肠源性内毒素的清除减少。
3.内毒素激活单核、巨噬细胞产生了一些炎症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参与体温调节而引起发热。
中医对肝病发热的认识,主要分外感、内伤两大类。
1.疫毒初犯,湿遏肌表外感时疫之邪,自皮毛而入,郁于肌表,营卫失和而出现形寒发热等证。
2.湿热内伏,重阻气血肝病多由湿热为患,湿热化燥伤阴,从而引起阴虚发热,或素体睥虚,湿热蕴于气分或内伏血分均可引起发热。
肝病早期出现发热,主要为疫毒初犯,发热一般不高(个别病人出现高热),可伴恶寒,属于外感发热范围。慢性活动性肝炎及肝硬化常出现不规则低热,有午后及过劳则低热明显,也有在月经期体温较高,经期已过则体温恢复正常,类似于中医的内伤发热;若病人出现持续高热,甚则昏迷、痉搐,则为疫毒侵入营血,类似于中医的温病发热。如果大家出现了上述症状,建议马上去医院做个肝检查,以免贻误病情。
口苦口臭,可能是肝脏不好受
在我诊病的时候,经常有老人对我说嘴苦。孩子给老人买了不少的食品,甚至买了不少年轻人吃的巧克力之类的零食,但是吃在嘴里还是非常的苦,自己也找不到原因。
在这个时候,我一般会向患者介绍一种甘菊花醪酒,就是将适量的菊花和酒一起煮沸,放温以后饮用,每天就当作饮料喝。非常地简单,很多老人喝了这种酒以后,都反映效果不错。
老年人一般都是气血亏虚,再加上一个人在家里,没有事情可干,孩子们都在忙工作,很难抽出时间陪老人。他们就会经常的胡思乱想,致使肝气瘀阻,出现各种病症。口苦只是一个很小的问题,如果不去治疗,肝经可能会出现更多的问题,让身体承受很大的负担。
可能大家都不知道,为什么肝气瘀阻会导致嘴苦?这就必须要寻根溯源了。正常的情况下,我们的口腔里面是非常清爽舒适的,但是有的人会觉得嘴里是甜的,嘴里是甜说明脾热,而嘴里苦说明肝有热。人的情绪在非常郁闷的时候,嘴里就会发苦,因为肝是主管情感的,心情郁闷导致肝气郁结,气滞就会出现血瘀,肝胆相为表里,肝血如果不能畅通,郁积在体内,就会导致胆气溢郁,口苦自然就出现了。在《黄帝内经·素问·痿论》中讲到“肝气热,则胆泄,口苦”。
治疗口苦最为主要的方法就是理气疏肝,祛除内热,最好的方法是吃龙胆泻肝丸,这是中成药,说明书上都有吃法。但是从我个人的角度讲,不主张采用药物治疗的方法,本来肝就是积热的脏器,气行不畅,还肩负着排毒的功效。所以,如果症状不是很严重的话,建议经常喝几碗甘菊花醪酒。如果觉得非常苦的话,可以采用嘘气的方法,可以很好地平息肝火,让所有的脏腑处于一个非常平衡的状态。现在给大家介绍两种嘘气的方法。
一种是嘘气的方法,呼气的时候念出“嘘”来,用两脚尖轻轻地点地,两手从小腹的位置向上抬起,手背对在一起,一直抬到与肩平衡的位置,两只手分别向左右分开,尽量的向外呼气,再吸气的时候,两手从面前、胸腹轻缓的向下,放回到体侧。依照这种方法,重复6次。
还有一种就是呼气的时候念“吹”字的方法,脚尖点地,脚掌、脚心抬起,两只胳膊从两侧抬起,从后背绕长强、肾俞穴向前画弧线,向前经过锁骨,双臂撑圆就像是抱着一个篮球,指尖相对。缓缓下蹲,(在下蹲的时候注意,上身应该尽量保持端正)两臂向下回收,呼气之后,双手平落在膝盖上。然后缓缓地吸气站起来,两臂垂在身体两侧。还是重复六次。
人的年纪大了,身体就如同用了多年的机器似的,如果不去很好的保养,就很容易衰老,导致出现各种的问题,这样也就有了各种的病症。
所以我们要时常注意自己的身体,不要觉得嘴苦是一件很小的毛病,就不加重视。我们一定要从小处养生,还自己一个健康的体魄!
这时也许有人要问了,只要口苦就是有肝病吗?当然不是,口苦的原因其实有很多,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肝胆疾病,早晨起来如口苦,多是由于湿热引起的。肝胆湿热口苦,可能是由于肝胆部位存在炎症引起的。如当肝脏或胆囊发炎时,胆汁排泄失常导致口发苦。
2.口腔炎症,如果有牙龈炎,牙龈出血等口腔疾病,是引起口苦的常见原因。
3.精神性口苦,现代的工作生活压力,让大量的人长期存在工作精神压力大,生活不规律,睡眠休息不足,缺乏运动等,引起口苦;过度吸烟,酗酒,打呼噜,张口睡觉等也易出现口干,口苦。
4.胃热口苦,食管炎,慢性胃炎,因胃动力差,存在胆汁反流,伴有胃灼热等症状,也可能引起口苦。如果饮食不当,其肠胃功能呆滞,进食的食物在胃肠停留时间过长,极易产生湿热,会引起口苦。食用了过多的辛辣食品,也会引起口苦。
5.某些慢性疾病,糖尿病常会伴发有口苦的情况;另外,癌症病人因甜味阀升高,苦味阀降低,也会感觉口腔发苦,应提高警惕。
所以,出现口苦不必过于担心,但是不要掉以轻心,应该及时到医院接受检查,以免贻误病情。
除此之外,肝病患者也会出现口臭的现状,尤其是一些经常性喝酒的人,很容易就患上酒精肝,酒精肝患者的肝脏肝功能异常,导致血液中的尿素氮和氨含量增多,而氨经过呼吸从口鼻排出一部分。如果患者的口臭症状加重,就说明了肝脏内的病情加重,患者需要及时的就诊,以免病情更加的严重。
其实在生活中,很多的内科疾病都会引起口臭现状的发生,糖尿病、胃肠道疾病、肝病、肾炎和心脏病等都可以引起口臭。
1.大部分的糖尿病患者都会并发其他一些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障碍,口腔中的致病菌增多,产生难闻的气味。加之糖尿病患者存在内分泌功能紊乱,体液中酮体的增多,酮体随分泌的唾液和呼吸通过口腔,就会产生口臭。
2.胃病患者的口臭一般是由于胃蠕动异常,胃内食物消化不良,反流到食管引起口臭。胃病性口臭比较明显,呈酸臭味。慢性胃炎、胃溃疡病人都可出现口臭。一旦口腔中出现胃中反流的食物酸味,则说明有胃炎和食管炎存在,这个时候,一般都需要药物的治疗。
3.心脏病患者的口臭是为口腔异味一般为轻度腐烂臭味,也就是说只有患者自己才能感觉到口腔内有异味,而且经常刷牙和洗漱都没有什么明显的效果,另外,许多治疗心脏病的药物也会抑制唾液的分泌,使口腔中的细菌增多,导致口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