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一眼就要心心相吸——给个好印象,迈过陌生这道心理坎
沟通总有第一次,而这个第一次中的印象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今后的沟通效果,因为对方往往由于获得初次的一点印象,便会“以点概面”,并在以后交往中起了“心理定式”的作用。如果你给人的第一印象不好,对方就可能不愿意继续了解你,尽管你尚有许多优点。
相见前7秒,决定这辈子能说多少话
人际交往的第一步往往从结交陌生人开始。珍惜并注意给人们留下完美的第一印象,有助于你拥有一个好人脉。因为第一印象永远不能改变和磨灭。
人们的社交范围不会仅仅局限于熟悉的人或环境。每天,人们在参加宴会、乘车坐船、住宿旅游等场合,都不可避免地会与陌生人交往。
而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历来都很重视给对方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这是由于给他人的第一印象对一个人形象的形成起着先入为主的作用。人脉专家认为,良好的第一印象,既是一张很好的社交名片,又是一张很有权威的介绍信。
时髦的“8分钟约会”集征婚与游戏于一体,把爱情化解为数学上的排列组合。在最初见面的7秒钟里,大部分人就已经做出了是否与对方继续交往的决定,某些人甚至只需3秒钟,因此,我们将它称为人际交往的7秒钟原则。
一个人假如在与别人交往时,没有把握好这7秒钟,第一印象肯定不好,如要挽回,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这一点每个人都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1)要有良好的第一印象,请注意自己的装扮。
很多大公司对自己职员的装扮都制定了统一的“标准”,所谓标准自然不是指穿着好看或指定某种衣料服饰,而是“观感”的“水准”。
人脉专家们认为,人们在参加社会活动之前对衣饰应注意六点:鞋擦干净了没有;裤子拉链拉好了没有;衬衫扣子扣好了没有;胡子刮过没有;头发梳好没有;衣服有皱褶没有。
有一家保险公司的市场调查人员发现,他们对农民进行劝说让其买保险时,穿戴整齐比穿着不整者业绩上好得多。由此可见,虽然农民们由于职业的原因,无法像职业人员那样衣冠楚楚,但对穿着整齐的人,总是较有信赖感的。
所以,任何人都不要过分嘲笑“先敬罗衣后敬人”这种社会风气。我们进行应酬时,应该重视一下现实,要推己及人;否则,迟早要遭遇一些不必要的失败。
(2)放松心情。要使他人感到轻松自在,前提是自己就必须表现得轻松自在。
无论遇到多么严重的事情,心理上都要尽量放松。学点幽默,不要总是神色严肃,或做出一副永远苦闷的样子。因为对方并不是总愿挨批评或做你的出气筒。你应该把心情放松一下,否则他人会对你感到厌倦。
当然,笑容也十分重要。最好的笑容要求目光接触都是温和自然的,并不是勉强做出来的。
还有就是保持自我本色。那些懂得与人交往的人,永远不会因场合不同而改变自己的性格。
保持真我,保持最佳状态的真我才是给人留下美好印象的秘诀。不管是与人亲切交谈,还是发表演说,都要保持自己的本色不变。
(3)注意发挥自己的长处。当你能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长处时,他人就会很乐意跟你在一起,并容易同你合作。
一个人要了解自己,把握自己的特点,如外貌、说话速度、精力、声音的高低和语气、动作、手势、神情以及其他吸引他人注意的能力等。要知道,别人正是根据这些特点来形成对你的第一印象。由此,在人际交往中,要充满自信,并尽可能发挥自己的长处。
(4)积极求同,缩短距离。人际交往中有个重要的原则:相似性原则。
双方只要在观点、志向、兴趣、爱好,甚至年龄、籍贯、服饰等方面有相同之处,通常可以缩短彼此间的距离,改善陌生感。
举手投足都要让人难以忘怀
举止风度是一个人在运动状态下的亮相。它包括坐立行走、举手投足、喜怒哀乐所表现的各种行为姿态,被人们称之为心灵的轨迹。
歌德说,行为举止是一面镜子,人人在其中显示自己的形象。任何人如果在举止上缺少文雅和稳重,都将因失于深沉、流于浅薄而失去人们的喜爱。如果你想拥有好人脉,就一定要使自己的举止行为规范化,要优雅大方、稳健从容、表里如一、不卑不亢。
坐立行走要文雅大方。无论在什么场合,你都应自觉地保持一种良好的坐姿,以显示自己应有的文明素养。工作时,要精力充沛,给人一种振奋昂扬的印象;切忌东倒西歪,萎靡不振。此外,你还要养成正确的站立姿势,举行公关活动时一般都要站着讲话,这既体现了文明礼貌的素养,而且也符合国际惯例。由于站立的时候,显露的部位比较大,因此,更要注意站立的姿势。在大会上,要大大方方地起立致意,不要弯着腰、扭着身、束手束脚,要做到从头到脚成一线。行走时步伐要从容稳健,不要摇头晃脑、东张西望、勾肩搭背。
举手投足要自信亲切。在社交场合,你的一举一动,都要自然而庄重,既不摆架子、指手画脚、盛气凌人,又不唯唯诺诺、畏首畏尾、诚惶诚恐;而应当不卑不亢、优雅潇洒、落落大方、自信威严。否则,就会给他人留下一种不太好的印象。
公元前703年,曹太子去朝见鲁国国君,被待以上卿之礼。在欢迎宴会上,曹太子忧郁叹息,引起鲁国大夫施父的不满。曹太子的失态不仅有损于个人形象,更重要的是他在两国交往中埋下了阴影。历史上,这种在外交公关时因举止失仪而招致害国之事并非鲜见。在外交方面,个人的言行举止往往被看作是国家对某事、某国的一种态度、政策,因而绝不能因个人喜忧而轻率从事。
在人际交往中还必须对自己的事业和能力有充分的信心,而举手投足间正是体现人们这种自信的时候。
喜怒哀乐要深沉有度。每个人都是社会中的一员,也必有喜怒哀乐,但是在公共场合中,个人的喜怒哀乐不仅代表自己的情绪,还将影响公众的情绪,因此,要有理智地加以控制。
人们在公共场合中必须要有自己独特的喜怒哀乐的方式。深沉的喜爱,除了友好的动作外,更体现在爱护、关切、由衷赞赏与喜悦的神情和目光上,要控制过分激烈、狂热的行为;深沉的愤怒,不在于说话声调的高低与强弱,而在于内心表现的威严和怒斥的神情,无声的谴责有时要比声嘶力竭的抗议更有力;深沉的悲痛,不是泪流满面地号啕大哭,而是用理智把握感情,化悲痛为力量;深沉的快乐,无须狂欢乱跳,而应当充满激情,将之化为持久的动力,更好地开展工作。
在社交场合,人们不仅要注意自己的举止风度,而且更应该从理想、情操、思想学识和素质上努力完善自己、培养自己,使外在举止风度美的绚丽之花开在内在精神美的沃土之上。
你的着装也是一种无声语言
人体是美的,在古代,原始人受社会发展条件的制约,着装无意识,这是客观条件造成的。但是,随着人类文明到达一定程度,人体美就不能像原始社会那样毫无掩饰地展示了,必须经过服饰的“包装”,才有美感可言。著名西方美学家格罗塞曾从人类审美心理角度出发做出分析:“在较低的文化层中,虽则不是常穿衣服,但在文明较高的阶层中,衣服已变成男、女两性最不可少的部分。到了这样的情境下,人体的显露就成为不平常的稀奇事儿,而这种习惯冲突,正如其他情形一样,要发生一种交代不过去的尴尬。”可见,着装绝对不是一件小事,它能直接影响到别人对你的印象,影响到你人缘的好坏。因此,如果你想提升社交中公关的效果,那就一定要注意着装的艺术。
章先生是某公司的系统工程师,月收入近万元,是个不折不扣的白领,然而,已过30的他仍旧没有女朋友,在公司内也没人愿意亲近他。这都是由于他太不注意个人形象,衣着总是很邋遢;肥大的T恤衫外罩着一件同样不合身的西装外套,西裤皱皱巴巴,皮鞋常常一两个星期不擦。有一次,老板善意地提醒他注意一下衣着,拉近与公司同事的关系,但章先生却振振有词地辩解说:“老板,我相信您聘用我看中的是我的能力,他们这样以貌取人,那我也不屑于与他们为伍!”结果,章先生仍旧穿着乱七八糟的衣服,他也仍旧被排斥在同事圈之外。
章先生认为不注意着装是个人的事情,对别人没有妨碍。其实这种想法是错的,得体着装是对别人的礼貌,衣着随便的人很难受到别人的欢迎。
“佛靠金装,人靠衣装”,恰到好处的着装可以在人际交往中给人带来美的感受,让人对你产生好感。那么怎样着装才能充分体现你的个人魅力呢?
从一般的原则分析,以下几点最能展现出服饰的风采,给人以美感。
1.整洁是服饰美的首要条件
无论在何种场合,穿何种衣服,我们都要保证服装整齐洁净。只有如此,才能保证服饰有美感。否则,无论你穿何种品牌、质地、式样、颜色的衣服,都会给人留下不洁、不好的形象,也就无所谓服饰美了。
2.协调是服饰美的艺术特征
一个人着什么装,怎样打扮,都必须与个人的性格、气质、职业、年龄以及穿戴的环境、季节相协调,才能与审美要求相符,才能符合社交礼仪的规范,才能给他人以美的感受。
3.着装要与交际环境相协调
与你工作环境不相适应的着装可能是叛逆的标志。一家公司有位年轻、美丽的行政助理,自从她开始与摇滚乐手约会,便逐渐改变了端庄的穿着和职业女性的发型。改变装束是为了在下班后会男友时不必再换衣服。而不幸的是,正当她在事业上渐具竞争力时,却破坏了自己的职业形象。无疑她的优势地位也伴随着她的职业形象一起消失了。
公然违背着装规则会被视为对权威的挑战。无论是女人穿超短裙,打扮得珠光宝气,还是男人经常敞着衬衫领口,穿运动夹克衫,给人留下的印象可能都是:“此人对工作不严肃。”
不过,即使是办公楼里着装最佳人士有时也会左右为难:因为同时还要避免给人留下仅仅对衣服感兴趣的印象。
总之,我们要以着装向人传达这样的信息为原则:“我属于这里”,“我有独特的判断力和高雅的品位”。
表达出亲和力,你会拥有十足魅力
亲和力是一种难得的魅力,它能唤起人们的爱心,并能使人愿意与你交往,亲和力在人的情感上是使情感归依的起因,同时也是激发人际交往的动力,它对平衡人类心理和克服势单力薄的不足,起着非常好的调节作用。它可以在无形之中缩短彼此之间的差距,进行平等的沟通。
进一步来说,人们在人际交往中往往存在一种倾向,即对于自己较为亲近的对象,会更加乐于接近。这里的“较为亲近的对象”,往往是指那些与自己存在某些共同之处的人。这种共同之处,可以是血缘、姻缘、地缘、学缘或者业缘关系,可以是志向、兴趣、爱好、利益,也可以是彼此共处于同一团体或同一组织。我们通常把这些较为亲近的对象称为“自己人”。毋庸置疑,在其他条件相当的情况下,人们对自己人的心理定式往往是肯定的,自己人之间的交往效果也就更为明显。因此,在交往中,交往双方都应当努力创造条件,形成双方的共同点,从而使彼此都处于自己人的情境之中。
历史上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年闹蝗灾,为了消除蝗灾,保护老百姓的庄稼,唐太宗举行了盛大的祭天仪式,而且当众把一只蝗虫吞下,并很动情地说:“上天啊!让虫子吃我的心肝吧,不要吃老百姓的庄稼了。”老百姓一听,“啊!皇上是我们自己人!”全国老百姓都被这件事感动得热泪盈眶。在人民丰收欢庆时,唐太宗又到一个农家,尝一口农家饭,表示与民同乐,这同样让百姓感到皇上与百姓心连心。
社会心理学家纽卡姆在1961年曾通过一项实验表明,彼此之间态度和价值观越是相似的人,相互之间的吸引力就越大。这种共同之处,就如同一种舒服的黏合剂,会在交往的双方之间生发出认同和好感,自然而然地,在彼此的交往中就会营造出“话儿好说,事儿好办”的良好人际沟通氛围。上文中唐太宗正是利用了“亲和效应”拉近了自己与百姓间的距离。君民达到了这样一种同甘共苦的境地,从而必然赢得人民的拥护,势必会保证他在位期间的国家富强,人民安居乐业。
“亲和力”是一个人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是普通人仍然需要提升自己的“亲和力”,增加自己的人格魅力,这样才能促进我们的人际关系趋于和谐。
在生活当中,亲和力和影响力经常是密不可分的,有影响力的人一定拥有非凡的亲和力。就好像我们初见到一个人,他身上散发出一种独特的力量,迫使我们不得不去喜欢他。那神秘的力量便是亲和力,我们就是被这种力量给影响了。
在人际交往中,如果你具备亲和力,能让对方把你当成“自己人”,那么,你也很容易让交往对象对你形成肯定式的心理定式,从而更加容易让对方发现和确认自己值得肯定和引起对方好感的事实。所有这一切,反过来又会进一步巩固并深化自己肯定和引起自己好感的事实,同时也会进一步巩固并深化对方对自己原来已有的积极性评价。在这一心理定式的作用下,“自己人”之间的相互交往与认知必然在其深度、广度、动机、效果上,都会超过非“自己人”之间的交往与认知。由此可见,人们在与“自己人”的交往、认知之中,肯定式的心理定式发挥着一定的作用,而这也往往会成为搞定陌生人的一种计谋。
让语言有气质,便可以引人注意
语言魅力是什么?语言魅力就是风格,就是每片唯一的叶子所体现出来的生存的光芒、生命的美丽。那么,应该试着开创属于自己的语言魅力,了解自己的力量,又善于适当地发挥它。没有人天生就拥有比其他人更耀眼的光芒,每个人都必须学习如何吸引他人关注的目光,尤其是在人生的初始阶段,就应该让自己的名字和声誉附上一种与众不同的特质,使自己超越于他人之上。此魅力可以是让人们津津乐道的生活轶事,某种个性化的穿着打扮或是由内到外折射出的性格气质。一旦打造了属于自己的语言魅力,就会在闪亮的星空中占据一席之地。通常,大多数人会认为,标新立异的行为或独特的言论会引起某些争议、受人攻击是很不好的,存有这样的观点是非常不准确的。要想打造属于自己的语言魅力,避免自我昙花一现的命运被他人所掩盖,千万不要仔细区别所谓怪异类型的注目与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任何一种注目都有利于你的自身发展。
当今时代就是需要具有不同凡响的人,他们有属于自己的语言魅力。因此,永远不要害怕让自己拥有与众不同并且具有吸引目光的特点。受人攻击、惹是生非都比无人问津、碌碌无为好,几乎所有的行业都遵循这一法则,实际上,所有的专业人士都应该具有演员的气质,在自己的人生舞台上,导演一场神秘的戏剧,或正面,或反面。
如,爱迪生就懂得为了募捐必须不惜任何代价而持续曝光的道理。几乎与所有的发明本身同样重要的是,他知道怎样将这些发明尽快地呈现在人们的面前,引起足够的注意力。由此,他设计了令人眩晕的实验来展示在电力上的发现,常常谈起在当时看起来不可思议的未来发明——机器人,以及可以拍摄思想的机器,结果使得大众对他的发明议论纷纷、念念不忘。他虽然使出浑身解数希望大家的目光能放在他的发明上而不是他的名字,但是发明的知名度还是远不及他的名气。
总而言之,为了让更多的人关注你,你就必须竭力地亮出自己的个性,打造属于自己的语言魅力,让别人觉得你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物。
给声音加入感性,你就有了磁性
声音是一个人的个性特征之一,电话中我们往往能从对方的第一句话就能判断出他是谁,同样,声音对语言有着强大的辅助作用。用对了字眼不仅能打动人心,同时更能带出行动,而行动的结果便是展现出另一种人生。
对一个正常人来讲,其发音有12至20个音阶。当然,那些职业演员和歌唱家要更高一些,有的可达到36个音阶。但不幸的是,有些人的声音可能只有5个音阶,他们发出来的声音让人听起来就像一根弦在拨动,十分单调,令听者感到头脑发胀。由此可见,一个人发出的声音是否能吸引住你谈话的对象,这对你的交往是否成功非常关键,在商务交往中更是如此。
当你与他人讲话时,你所发出的每一个声音应首先给他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力求让人更好地了解你,更加充分地展示自己的征服力。
苏珊是一家广告公司的资深业务经理,她最关心和留意客户的销售问题,并总是乐于帮助他人解决难题,但她的声音却让人听来讨厌,那尖叫的声音就像一个小女孩发出的叫声。她的老板私下说,我很想提升她,但她的声音又尖又孩子气,让人感到她说的话缺乏认真。我不得不找一个声音听来成熟果断的人来担任此职。显然,苏珊就是因为自己说话的音调不合适而失去了提升的机会。
事实上,一个人的声音不是一成不变的,通过一些技巧训练,可以克服你平时的一些怪癖和不良习惯,从而改善你说话时的语调、发音、音量、节奏、速度等:
(1)为了更加准确地知道自己的声音,你可以将录音机放在电话旁边,听听你每天打电话时的声音。
(2)请家人或朋友对你的声音做出一个真实的评述。
(3)将你在停顿或静默时反复使用的语气词记下来,在今后的谈话中尽量避免使用。
(4)进行发音训练。你可以在图书馆找到一些有关的书籍,针对自己的特点进行训练。或者找一些语言磁带和录像带进行训练。
(5)进修一门公共言谈或演讲的课程。
总之,让我们变得更加成功的许多优异的东西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后天通过自身努力改变原有的东西。声音就是这样,你试着改变一下,也许你会看到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
生动的语气总是引人入胜
说话都离不开语气。在一句话中,不但有遣词造句的问题,而且有用怎样的语气表达,说话才准确、鲜明、生动的问题。
抗日战争时期,文学大师郭沫若在台下观看自己创作的五幕历史剧《屈原》的演出,他听到婵娟痛斥宋玉:
“宋玉,我特别恨你,你辜负了先生的教训,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
郭老听后,感到“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这句话,骂得还不够分量,就走到后台去找“婵娟”商量。“你看,在‘没有骨气的’后面加上‘无耻的’3个字,是不是分量会重些?”这时,正在一旁化妆垂钓者的演员张逸生,灵机一动,插了话:
“不如把‘你是’改为‘你这’,‘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这多够味,多么有力!”
郭老拍手叫绝,连称:“好!好!”
这一字之改,不仅使原来的陈述句变为坚决的判断句,而且使语言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语气也更加有力,婵娟的愤怒之情溢于言表。一个人只要驾驭了语气,就能够出口成章。这种当今社会最值得推崇的口才能力就显现了驾驭语气的功力。要达到驾驭语气的基本要求,以下3点建议可供参考。
(1)改变不良的习惯语势
语言是人际交往的桥梁。正因为有了语言,才丰富了人的社会化的内容,扩大了社会化的范围,加速了社会化的进程。但是,应该看到,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由于受社会、家庭和个人的某种语言习惯的影响,形成了每个人的独特的习惯语势,因此要尽早克服那些不符合语气要求的习惯语势。
有的人讲话声音变化很大,总是一开口声音很高、很强,到后来越说越低、越弱,句尾的几个字几乎听不到。这种头重脚轻的语势使语意含混,容易造成听话人的疲劳感。有的人讲话,总是带有一种“官腔”,任意拖长音,声音下滑,造成某种命令、指示的意味。有的人讲话,则喜欢在句尾几个字上用力,使末一个字短促,语力足,给人以强烈感、武断感,容易让人不舒服。把握语气主要是做到句首的起点要参差不一,句腹的流动要起伏不定,句尾的落点要错落有致,这样就能使语气千姿百态,丰富多彩。正确地运用语势,就会对每句话的表达从语意上给以具体把握。这种把握是驾驭语气的基本内容。
(2)掌握语气的特点
语气包含思想感情、声音形式两方面内容,而思想感情、声音形式又都是以语句为基本单位的。因此,语气的概念又表述为具体思想感情支配下的语句的声音形式。语音作为语言的物质外壳,是语气表达所必须依据的支持物。语言有表意、表情、表志的作用,语气相应也分为这3种:
①表意语气
表意语气指的是向对方传递某种信息。如陈述、疑问、祈求、命令、感叹、催促、建议、商量、呼应等。这种语气词或独立成小句,或用于小句末,或用于整个句子末尾。指明事实,提请对方注意,用“啊、呢、咯、嗯”等;催促、请求用“啊、吧”;质问、责备用“吗”,如与副词“难道”搭配,语气更为强烈;说理一般用“嘛”和“呗”;招呼、应呼用“喂”;揣测用“吧”。
②表情语气
表情语气是谈话中表现的感情。如赞叹、惊讶、不满、兴奋、轻松、讽刺、呵斥、警告等。赞叹用“呵、啧”,句中常有“多”字搭配;惊讶用叹词“啊、哎、哟、咦”;叹息用“唉”;制止、警告用“嘘、啊”;醒悟用“哦”;鄙视用“呸”,等等。
③表志语气
表志语气,就是对自己的说话内容表示某种态度。如肯定、不肯定、否定、强调、委婉、和缓等。肯定用“得了(是)……的”;缓和用“啊、吧”,语气显得平淡,不生硬;夸张用“呢、着呢”。
(3)根据不同场合调整语气
要取得良好的效果,有声语言的表达,必须考虑场合、对象、时机等因素,要根据不同场合、不同时机、不同环境和不同对象的语言交流特点,灵活恰当地运用语气的多种形式,做到适时而发。
①因地而异
把握语气要注意因地而异,这是非常关键的。一般而言,场面越大,越要注意适当提高自己的声音,放慢语速,把握语势上扬的幅度,以突出重点。反之,场面越小,越要注意适当降低自己的声音,适当紧凑词语的密度,并把握好语势下降趋向,追求自然。场合不同,应运用不同的语气。在谈话的场合和演讲的场合、论辩的场合和对话的场合、严肃的场合和轻松的场合、安静的场合和嘈杂的场合等,都要根据情况使用不同的语气。
②因时而异
同样一句话,在不同时候说,效果往往大相径庭。抓住时机,恰到好处,运用适当的语气,才会产生正确有效的效果。
③因人而异
驾驭语气尤为重要的一条就当属因人而异,语气能够影响听话者的情绪和精神状态。只有当语气适应于听话者的同时,才能同向引发,语气不适应于听话者,则会异向引发。比如,是喜悦的会引发出对方的喜悦之情,是愤怒的会引发出对方的愤怒之意;如生硬的语气会引发出对方的不悦之感,埋怨的语气会引发出对方的满腹牢骚等。判断说话语气的依据是一个人内心的潜意识。语气是有声语言的最重要的表达技巧。
掌握了丰富、贴切的语气,才能使我们的思想感情处于运动状态,同时对通话人产生正效应,从而赢得交际的成功。
把声音调整得和美妙音乐一样
语调,就是说话的腔调。从严格定义上说,语调应表述为:整句话和整句话中某个语言片断在语音上的抑扬顿挫,包括全句或句中某一片断的声音的高低变化,说话的快慢(即音的长短和停顿)以及轻重等。在口语交际中,语调往往比语义能传递更多的信息,能对听众的心理产生极其微妙的特殊作用,因此更为重要。
在波兰有位明星,人们都称她为摩契斯卡夫人。一次她到美国演出的时候,有位观众请求她用波兰语讲句台词。于是她站起来,开始用流畅的波兰语念出台词。观众们虽然不了解她台词中的意思,却觉得听起来令人非常的愉快。
摩契斯卡夫人接着往下念后,语调渐渐转为低沉。最后在慷慨激昂、悲怆万分时戛然而止。
台下的观众鸦雀无声,同她一起沉浸在悲伤之中。而这时,台下传来一个男人的笑声,他就是摩契斯卡夫人的丈夫——波兰的摩契斯卡伯爵,因为他的夫人刚刚用波兰语背诵的是九九乘法表!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语调的不同竟然有如此不可思议的魅力。即使不明白其意义,也可以使人感动,甚至可以完全控制对方的情绪。因此,你的声音是很重要的!
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请开口说话,我才能看清你。”正因为他了解,人的声音是个性的表达,声音来自人体内在,是一种内在的剖白,因此人的声音中可能会透露出畏惧、犹豫和缺乏自信,也有可能透露出喜悦、果断和热情。
我们说话的声音,也必须和音乐一样,能够渗进人们心中,才能达到说服别人的目的。因此,在表示有疑问的时候,你可以稍微提高句尾的声音;要强调的时候,声音的起伏可以更大些;要表现强烈的感情时,可以把调子降低或逐渐提高。
总之,绝对不要使你的语气单调,因为音阶的变化会加强你的说服力。你的热情会在音阶的变化中展现,并且能够感染听者,从而产生说服的力量。
如果你在说话时,只是抓住了字词的表面意义,那么你只是用“借来的字词”在传达而已,你并不是个很高明的说话者。你应该把这些字词的意义充分地表达出来,并且加上你对它们的爱,你的表达才是完整的,你的感情才能充分地表露出来。那么,怎样才能使语调生动有趣感染听众呢?
(1)掌握有特色的各种句调
一句话富有表现力,因为它声音有高有低,有快有慢。声音的高低是由声带的松紧决定的,声带拉紧,声音就变高;声带放松,声音就变低。我们说话可以自由地控制声带的松紧,使之发出不同的高低音。一句话声音的高低变化叫作句调。句调是语调中主要的内容。
句调可分升调、降调、曲调、平调4种。升、降、曲、平四调,各具特色。只有掌握句调的特点,才能灵活表达出各种句调。
①升调
这种句调前低后高,整个句子的后半句明显升高,句末音节高亢,一般用于提出问题、等待回答、感情激动、情绪亢奋、句中顿歇、意犹未尽、发号施令、宣传鼓动、惊异呼唤、出乎意外等场合。
②降调
这种句调先高后低,但声音不是明显下降,只是逐渐降低,句末音节短而低。在口头交际中,降调的使用最为常见,它多用于情绪平稳的陈述句、感情强烈的感叹句、表达愿望的祈使句。
③曲调
这种句调由高转低,自低升高,或由低转高,再降低。曲调能表达出复杂的情绪或隐晦的感情,所以常用于语义双关、言外有意、幽默含蓄、讽刺嘲笑、意外惊奇、有意夸张等处。
④平调
这种句调变化不大,平稳、舒缓,多用于表达分量较重的文句,如庄重严肃、冷淡漠然、思索回忆、踌躇不决等。
(2)语调抑扬顿挫
说出的话中含有语调才能显得抑扬顿挫。抑扬顿挫构成语言自然和谐的音乐美,能细致表达思想感情和语气,使语言更富有吸引力。一般来说,语调越多样化,越生动活泼,其吸引力就越大。分寸感是语调正确的首要条件。每句话都可以用不同的语调来说,但不同的语调给对方的信息刺激也是不同的。同样一句话,由于语调不一,就可能给人不同的理解,文明语言可能揭示不尊敬对方的信息;相反,有少许不礼貌的语言在非常亲近的人当中,却给人揭示一种亲密无间的信息,关键在于语调分寸感的使用。恰当地运用不同的语调,是衡量一个人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标志。
(3)控制说话的轻重快慢
人们说话都有轻重快慢之分。一般来说,重要的词语或需要强调的内容说得重些,句子中的辅助成分或平淡的内容说得轻些。说话轻重适宜,能使语意分明,声音色彩丰富,语气生动活泼,语言信息中心突出,从而引起听者的注意,引导听者的思路,易于被人理解和接受。
说话的轻与重,是相对而言的。太轻,容易使听者减少兴趣;太重,也容易给听者突兀的感觉。应根据说话的内容,该轻则轻,该重则重。使人感到音节错落有致,舒服畅快。
语速应根据交际场合和个人表情达意的需要而选择。运用恰当的语速说话,是控制语调的主要技巧。在需要快说时,语速流畅,不急促,使人听得明白;在需要慢说时,不能拖沓,要声声入耳。语速徐疾,快慢有节,才能使言语富于节奏感。听者处在良好的倾听环境里,才能不疲劳,并且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4)培养表达心声的语调
语调对于有声语言表达的效果有重要的作用。语调不仅能成功地表达一个人的心理和性格,还可以表达说话者微妙的感情。不同的语调,将导致对方不同的感觉效果。一句话起什么作用,产生什么效果,给听者什么感受,取决于说话者的语气和语调。语调关系到口才的成功和失败,所以要想练就优美的口才,必须练习那种真实、准确、富有生命力的语调。
语言艺术,蕴含着文化修养体现着说的技巧。口才也是一门非常讲求语言智慧和语言技巧的艺术。置身在各种复杂的场合中,要想把话说得婉转动人,有理有趣,引人入胜,就需要学好并妙用其中的技巧。调动气氛说歪话,追求风趣说笑话……总之,话要巧,多动脑。只有充满智慧与技巧的话语,才能让人听后心情愉悦,才能处处受人欢迎。
让人真真切切看到你的友善
有首歌唱得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温和、友善的态度对于改变一个人的信念,往往比咆哮和猛烈的攻击更为奏效。因为在友善的交谈中,你可以发现,任何事情都没有想象的那么难以应付。
有时候,一些难以应付的人或事,会在友善的话语中变得温和起来。
不管在哪一种情况下,创造与保持友善信任的说话氛围都会易于交流思想,对事物的看法就易于达成一致,行为也容易协调。比如,通过先抑后扬,先肯定优点,然后再谈出现的问题的说话顺序,那么就有利于减少对方的抵触与反感,进而使其感受到你的善意,气氛和谐,从而便于冷静地接受你的意见。
温和、友善的态度更能让人改变心意。亲和的态度,容易消减人与人之间的隔膜。
斯特先生是个工程师,他要求房东减低房租,但房东是个铁面无情的人,很难说动。于是,他便给房东写了一封信,告诉他,等租约一到,他就搬出去。而事实上,他并不想搬家,只是想降低房租。其他房客都试过,但都没有成功。他们还告诉斯特先生,说房东很难对付,要特别小心。
房东收到信后,去找了斯特先生。斯特和房东热诚地交谈,没有提房租高的事,只告诉他自己十分喜欢这间房子,然后继续恭维他很会管理这里。再告诉他,如果不是付不起房租,他很愿意再多住一年。
房东从未遇到过这样的房客,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房东说,他的房客们总是抱怨,他收到过许多房客的来信,其中还有人在信中侮辱他。像斯特这样的房客,真让他松了口气。
后来,斯特先生没有要求,房东便自动将房租减少了一些。并且还问他,房子是否还需要装修。
友善就是这样,它是人们说话时一种最有效的态度。这种方式的优点易于消减人与人之间的隔膜,进而使传达者有效地把自己的思想传递给被传达者。
人性本身充满了矛盾: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一个快乐而幸福的人,比别人具有更多的真、善、美。我们真诚地对待别人,同样也会得到真诚的回报。
我们可以把友善比做盛装佳肴的器具,而把我们所要表达给别人的思想比做佳肴。如果这器具是脏兮兮且令人讨厌的,恐怕也不会有人愿意品尝盛在其中的佳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