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老师,好老师
前些天,一个看似平常的午后,在实验室写程序写得有些累了,于是随手又点开ACM班校友网刷刷看有没有什么新东西,一个熟悉的名字跃入眼帘,梁阿磊老师竟然注册了我们的校友网,还发布了一篇文章,真是一件让人兴奋的事情。不单是我一个人,几乎每个知道这个消息的ACM班学生都异常激动,只因梁老师实在是和ACM班有着太多有趣的故事。读着梁老师的文章,脑海中这么些年来和梁老师的接触在脑海中回放出来。决定写下其中的一些点滴故事,既是对梁老师八年来给予ACM班教学和各种帮助表示一份感谢,也是对之后梁老师和ACM班的美好未来表达一种祝愿。
第一课
如果说梁老师在第一堂课上说的内容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恐怕就是那句,同样这门课,一起开始,几个月后我们就要落后人家UC Berkeley很多了,以及在叹息了这种差距之后告诉我们为什么会有差距,并鼓舞我们追赶这种差距。
我们常常说要追赶国际一流,成为国际一流,但是具体怎样做呢,梁老师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例子。去认真分析国际一流是如何做的,尝试以他们的标准为目标,同时又找到和他们之间的差距,正视这种差距,并学习和尝试追赶他们。这种积极的心态和务实的态度对于我们是非常重要的。不得不承认,UC Berkeley这些年还在不断发展,他们的计算机组成课程CS152也在进步,我们和他们之间仍旧也有一定的差距。但正是这种学习和追赶的意识,使得ACM班本身的计算机组成和体系结构课,包括实验,同样一年一个台阶,有了长足的发展。
另外,第一堂课的这些话对我还产生了其他很多影响,比如UC Berkeley成为我最喜爱的北美高校,再比如后来担任ACM班课程助教时,总喜欢去翻看同样一门课UC Berkeley这个学期会做成什么样子。
再相逢
一个学期的时间是那么短暂,梁老师的课很快就结束了,其精彩的内容,不单单是教会了我们计算机组成和体系结构的知识,更是教会了我们如何思考,如何实践,真是让人有些意犹未尽。非常幸运,我获得了担任ACM班计算机组成实验课助教的机会,从而能够和梁老师有进一步交流的机会。
记得那天和梁老师讨论新的一个学期,计算机组成实验应该如何安排,梁老师再一次让我大开眼界。一方面,梁老师再一次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学校在计算机组成实验方面的情况,包括国内学校对于FPGA板子的使用,Berkeley引入的新的Simics系统等等。梁老师不仅把眼光放在计算机组成和体系结构本身,更是把整个计算机的基础部分,包括编译、组成、操作系统等等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认为课程实验应该充分把他们结合起来,同时也表示这也正是国际上实验课的一个总体趋势。事实上,如今这个问题也被大家充分认识到了,因此ACM班在实验室课程的整合方面也会更进一步。另一方面,梁老师也提出了对于有兴趣而且基础也比较好的同学,可以尝试做群体智能体系结构的研究项目作为实验课的大作业,将研究项目和课程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也让以成为计算机科学家为目标的ACM班同学更早也更多地接触如何做研究。其实,在这个方面,目前ACM班也变得更加开放,在更多的课程实验方面,比如数据库,有着更多的在科研方面的选择来作为替代。
和梁老师的这次再相逢,他的大局观和科研意识都给了我最深刻的感触。而这些年ACM班实验课程的变化趋势,也充分体现了梁老师当时的远见卓识。
另一面
相信大家都会认同,梁老师风趣幽默,也爱开玩笑,和蔼可亲。不过有一次恰巧旁听了梁老师实验室的组会,却倒是发现了梁老师的另一面。
为了让参与群体智能体系结构研究作为实验课大作业的同学更加深入了解他们所要完成的任务,我们前往了梁老师实验室准备和他们那里的研究生进行讨论,恰巧我到得比较早,碰上了他们实验室的组会,有机会一睹作为实验室导师的梁老师的风范。当时,一名同学汇报完最近一段时间的工作进度以及目前遇到的一些问题,梁老师做点评。另外我非常意外的是,梁老师的态度非常认真严肃,一方面指出了那名同学进度有所不足,同时对于目前遇到问题造成的迟滞,也提出了可以先绕过这个问题做好其他相关的工作,再回过来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一并就能完成整个任务,否则,即使等到目前的问题得到解决,也还是有很多的工作要做,延后了任务的完成。之后的每名同学,梁老师在点评时,总是不忘强调大家不要等,要及时调整工作顺序,最大化有效利用时间。其认真严肃的架势让我真是有点意外。
这次意外的经历让我对梁老师的认识更进了一步。就好像我们说完美的父亲一定是同时具备了慈父和严父的特点,我相信一个完美的老师,和蔼可亲和认真严肃都是不可或缺的特点,而梁老师恰恰同时具备了这两种特点。和蔼可亲的他丝毫没有老师的架子,和同学们打成一片,就像朋友一般和同学们讨论各种问题;认真严肃的他则高标准严要求地指导同学,绝没有半点妥协。正是同时具备这两种特点,和梁老师的接触,一定可以有着非常大的收获。同时,梁老师那天一直强调的不要等,要及时调整工作顺序,最大化有效利用时间的思想,想必也是他这么多年来总结下来的工作良方,不单单是实验室的工作,在任何事情上都是非常有用的。
终章
我没有想到会担任ACM班计算机组成实验课的助教这么久,因而也有机会和梁老师有那么多时间的接触。长期以来,梁老师都非常支持ACM班的课程建设工作。每次我对实验课的设计方面有一些新的想法,总是会和梁老师发邮件征询一下他的意见。而梁老师的回复一方面总是给予最大的支持和鼓励,另一方面也毫无保留地给出他自己的意见。支持和鼓励总是能给我很大的信心,而梁老师多年丰富的教学经验,也总是能指出我的构想中尚未考虑到的地方,使我在某些安排上不至过于偏颇。梁老师对于ACM班计算机组成和体系结构方面的帮助,实在不是短短这些文字能够完全表达出来的。
按照一般的行文习惯,最后应该是梁老师真是个怎样的老师来作为结尾。可惜,我的词汇量实在是贫乏,而梁老师实在又可以堆砌上太多的词语去形容,所以,这里我只能说,梁老师真是个好老师。希望这个好字,能够一字胜千言。祝愿梁老师能够万事如意,也祝愿梁老师和ACM班之间还有更多更精彩的故事。
简介:潘俊峰,男,2006级ACM班,高中毕业于上海市格致中学,本科毕业后在交大Apex数据和知识管理实验室攻读硕士学位。个人兴趣:自然语言处理、文本挖掘、语义网、知识管理、教育、Scala、F1、桌球、阅读……